⑴ 幼兒園中班科學家鄉的糖球會教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小菜園
來源:山東省農科院幼兒園 李岩 【設計意圖】
找個合適的地方,將小小的種子輕輕地灑下,讓孩子們在大自然的環境里精心照顧那些小小的生命。這是綠色的夢想,這是幸福的開始,用自己的小手,搭建起一個屬於孩子們自己的一片小田園,這就是我們山東省農科院幼兒園的種植園。孩子們在這小小的天地里感受收獲的喜悅,感知蔬菜的成長過程,讓他們有一個直觀、透徹的了解,更加珍惜大家的勞動成果。讓幼兒通過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小手,發現世界的美麗。通過觀察,啟發幼兒大膽想像、相互討論等手段,讓幼兒了解了蔬菜。然後展開系列活動,讓孩子的語言表達、動手操作、思維等綜合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活動目標】
1、觀察了解蔬菜的生長過程,初步認識幾種常見的蔬菜。
2、掌握各種蔬菜的基本特徵。
3、通過參觀小菜園的活動,使幼兒體驗到豐收的喜悅。 【活動准備】
1、介紹今天外出的地方,及注意事項。
2、提出問題:我們會看到許多的菜,注意觀察各種蔬菜的模樣。
3、教師帶著足夠的紙和筆以備隨時記錄。 【活動過程】
一、參觀小菜園:
1、幼兒自由觀察,觸摸各種蔬菜。
提出問題:這是什麼菜?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2、有的菜長在土裡,有的菜長在架上的……
二、幼兒認識幾種常見蔬菜及外形特徵。
1、認識白菜、蘿卜、辣椒、南瓜等蔬菜。(附圖片)
2、引導幼兒觀察其外形特徵(長的什麼樣子),並觸摸菜葉、果實等。(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自由回答)
3、幫助幼兒辨認各種蔬菜,知道蔬菜的組成(有的有葉、有的有莖、桿等)
4、比一比:各種蔬菜外形的不同。(幼兒自由討論) 三、交流了解蔬菜的營養。我們收獲了各種蔬菜,體驗大豐收的喜悅。從而引導幼兒認識到:我們的生長離不開各種蔬菜,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以後吃飯不挑食。 【活動延伸】
通過小菜園展開系列主題活動:蔬菜大不同,蔬菜真好吃、歌曲《買菜》、葷菜素菜與蔬菜、有營養的菜、系列繪畫活動等。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豐富幼兒的知識。而在蔬菜種植、成長過程中,幼兒學會了用愛去關心、愛護別人,培養了孩子們保護花草樹木的意識。整個過程中,孩子不僅享受了種植的樂趣,還直接觀察和感受植物生長的過程,增長蔬菜和水果種植方面的知識。在活動過程中,雖然課前我查閱了一些書籍,但在實際活動中還是明顯感覺自己對農作物生活環境的匱乏,對幼兒的提問不能及時給予全面的回答,以後要更加開拓自己的知識面。
⑵ 以我愛家鄉寫一篇不少於三百字的幼兒園活動設計
把根留住 ——《我愛家鄉》預案設計 一、活動主題的提出背景及設計思路 生活在21世紀的小學生,他們今天的生活是無比的幸福和快樂。然而幸福的一代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現代信息社會的小公民不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誰不說俺家鄉美」這一綜合實踐活動就是從上述的初衷出發。通過引領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觀察家鄉的今天,了解家鄉的過去,切身感受到家鄉的變化,祖國的發展,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熱愛新社會的情感,使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本次主題活動就是以「誰不說俺家鄉好」為核心,以小課題研究為基本形式,讓孩子在老師的幫助指導下,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入手,自主制定關於家鄉變化的若干研究課題,通過對民俗風情、自然風光、工業經濟等方面的合作調查、采訪、訪問、信息收集與處理等探究活動,提升學生的鄉土情,培養學生的熱愛家鄉、贊美家鄉的感情。。 二、活動目標的定位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觀察、訪問、調查等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和發現中,進一步了解家鄉的發展,感受家鄉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2、知識能力目標: (1)引領學生搜集、整理、分析和加工資料,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之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綜合實踐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開展這個實踐活動,學習制定活動計劃、自覺參於實踐活動,初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通過不同的方式展示與交流,培養學生合作、交流、分享的態度與能力,勇於創新的精神和實踐操作能力。 3、過程與方法目標: 加強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聯系與溝通,讓學生在「大語文」觀的活動實踐中,充分發展其整合知識、大膽創新的能力,從而獲得基本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三、活動重點 (1)引領學生搜集、整理、分析和加工資料,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之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綜合實踐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開展這個實踐活動,學習制定活動計劃、自覺參於實踐活動,初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通過不同的方式展示與交流,培養學生合作、交流、分享的態度與能力,勇於創新的精神和實踐操作能力。 四、活動難點 1、通過觀察、訪問、調查等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和發現中,進一步了解家鄉的發展,感受家鄉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2、加強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聯系與溝通,讓學生在「大語文」觀的活動實踐中,充分發展其整合知識、大膽創新的能力,從而獲得基本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五、活動前的准備 教師准備:照相機、錄像機等。 學生准備:調查用具的准備、事先取得家長的支持與協作、與有關人員事先取得采訪聯系。 六、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分為准備、實施、總結、拓展四個階段。准備階段側重於設計、製作,主要過程為主題生成,方案設計,調查表的製作;實施階段突出社會性調查和體驗性學習,主要過程為調查、訪問,改進調查方案、數據整理;總結階段側重於匯報、展示、交流、總結評價;拓展階段主要側重於活動的提升與實際應用。 第一階段課題的計劃與准備階段 (一)活動時間:課內1~2課時 (二)教師指導過程: 1、創設情景,生成主題 (1)談話導入: 同學們,誰不說俺家鄉好(播放《誰不說俺家鄉好》音樂),我們的家鄉——石橋鎮(贛榆縣)你了解嗎?家鄉的天,家鄉的地,家鄉的人,家鄉的昨天、今天,你注意觀察過嗎?家鄉的變化,你認真思考過嗎?這次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讓大家「睜大」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家鄉的美,去感受家鄉的變化! (2)交流引導,確立主題: 看來我們的同學雖然生活在農村,但如何加深對家鄉的理解呢?家鄉可以是贛榆也可以是石橋,你覺得我們開展這樣的活動可行嗎?(學生討論、交流) 師與學生大家共同協商生成主題:「誰不說俺家鄉好」。(板書課題) 2、提出問題,確立調查對象 師:那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對家鄉進行調查研究呢? 孩子們各抒已見後加以歸納,確定了如下調查著眼點:對家鄉工業農業調查、對家鄉自然風光的調查、對家鄉風俗民情的調查等方面這幾個調查范圍。 3、采訪調查的方法指導 (1)師:要調查主要考慮什麼呢? 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歸納出向誰調查?調查什麼?怎麼調查?三個關鍵問題。 本環節教師指導要點:注意安全,想好問題,聯系好采訪人,禮貌交談,帶好工具…… (2)現場模擬調查,老師扮演調查對象讓學生調查,從中發現問題,並指導應對策略。 (三)學生主要活動: 1、自主組合,調查分工,設計活動計劃。 (1)根據以上歸納,把班上的同學分成4個活動小組,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能力及居住的地段選擇適合自己的調查小組。 (2)任務分配:第一活動小組調查對家鄉工業農業的情況,第二活動小組對家鄉自然風光的調查的情況,第三活動小組對家鄉風俗民情的調查的情況,第四活動小組對家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調查。 (3)各小組任務落實到人: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長、生活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設立:組長、記錄員、攝影員、采訪員、資料員整理員、調查報告執筆員、調查結果匯報員。 (4)設計小課題研究活動方案。 2、設計調查表 學生共同討論設計調查表。 第二階段課題實施與探究階段 (一)活動時間:課外2~3周 (二)活動方法:以小組為單位邀請指導老師或家長一起收集有關資料、采訪有關人員,也可個人實踐。 (三)學生活動過程: 1、開展實地調查活動 (1)對家鄉工業農業調查: 以小組為單位,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在家長的協作下,選取部分企業和種糧大戶走訪調查,到黨委辦進行統計,主要調查2008年度的工業農業的發展情況,如種企業、生態園、種糧大戶、招商引資等。 (2)對家鄉自然風光的調查: 以小組為單位,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就近家鄉的自然風光、名勝古跡開展調查活動。 (3)對家鄉風俗民情的調查的情況: 以小組為單位,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事先和鎮文化站的輔導員及另外選取的村裡的藝人取得聯系,調查家鄉的風俗民情等。 (4)對家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調查 以小組為單位,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就近隨機選取幾個村中青老三層次的農戶開展調查活動,主要也是調查家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生活情況。 2、搜集信息 1、師生討論,明確收集的目的和途徑。 根據途徑的不同,分成五大組:采訪組、考察組、調查組、查閱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自由組建小組。 2、分組搜集,確定搜集的內容。 采訪組:深入工廠、郵局等單位采訪,了解產業規模的變化及通信設施、手段等方面的變遷。 考察組:走街串巷,實地參觀考察道路交通等方面的變化。 調查組:以一個有代表性的家庭為例,調查他們家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變革。 查閱組:到閱覽室、圖書室、社區、檔案局等地方,搜查翻閱有關家鄉變化的資料。 3、時間:兩周。 4、整理材料,製作
⑶ 幼兒園中班《家鄉的四季》教案
活動目標: 1、認識1和許多,感知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1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 2、鼓勵幼兒大膽參與活動和講述。 活動准備: 1、事先布置好場景:蘿卜地、玩具城、小熊家。 2、大樹一棵、與幼兒人數相同的樹葉。
⑷ 幼兒園家鄉的統計活動教案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和立志建設家鄉的願望; 2、使幼兒知道自己的家鄉是章丘; 3、引導幼兒更進一步了解和熟悉章丘的風景名勝和土特產。 活動准備: (章丘風景、土特產課件)、章丘風景圖片、磁帶(幸福泉、誇章丘)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導入: 1、聽音樂《幸福泉》拍手進教室安靜做好。 2、(出示幾幅美麗的圖片)問:小朋友,你知道這是哪裡嗎?介紹:這就是我們美麗的家鄉——章丘,是我們生活的地方。(課件章丘地圖) 二、基本部分: 1、復習土特產: 我們章丘物產豐富,有好多的土特產,你知道哪些? (章丘大蔥、明水香稻、垛庄核桃、龍山小米、白雲湖鴨蛋、黃家烤肉) 簡介: 章丘大蔥:產於秀惠,它很高(最高的比老師還高一大節呢!)蔥白也很長(能達到小朋友胸膛)、又脆又甜,有「蔥王」、「世界上最偉大的蔥」的稱號。 明水香稻:是「世界香米之王」,古時候給皇上進貢的貢品。 垛庄核桃:果殼光滑,特別薄,容易剝皮。 龍山小米:米色金黃、香味很濃,是四大名米之一。乾隆年間,給皇上進貢的貢米。 白雲湖鴨蛋:蛋黃發紅、油多、味道鮮美 黃家烤肉:是綉惠鎮黃家灣的特色食品,皮酥、肉嫩、肥而不膩、清香可口,是我們山東的名吃。 章丘還有很多好吃的,請小朋友看一下(課件)。 2、新授章丘美景: 章丘不僅物產豐富,風景更美: 小朋友,你都去過哪些美麗的地方?(讓我們一起乘車去游覽)(課件逐幅出示)結合課件教師先引導幼兒逐個觀察各景點的特點,引導幼兒認識各風景點: (1)(開起小汽車、笛笛、笛笛、哧)小朋友看,我們來到哪裡了?(白雲湖)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有好多荷花)對了,是白雲湖。 小結:白雲湖在明水西北邊,空氣清新,湖中種有大片的蓮藕,還養著大量的鵝、鴨、魚、鱉、蝦等,是天然的水上樂園。 (2)(開起小汽車、笛笛、笛笛、哧)這是哪裡? 城子崖遺址:龍山文化的發原地,以黑陶著名,對科學家考古有很大意義。 (3)(開起小汽車、笛笛、笛笛、哧)小朋友,我們現在到哪了?(百脈泉公園)百脈泉公園里有什麼?(泉水、清照園、龍泉寺)都有什麼泉?(百脈泉、梅花泉、漱玉泉、墨泉等)這些泉水各有什麼特點呢?(……)請小朋友一起欣賞(課件)。 小結: 百脈泉公園:就在明水,公園里有百脈泉、梅花泉、漱玉泉、墨泉等好多的泉水,還有清照園、龍泉寺等建築。 ①百脈泉:池底湧出數不清的水泡,慢慢地浮上水面,好象滾動的珍珠,詩人贊美為「百脈寒泉珍珠滾」。 ②梅花泉:在 「清照園」內,泉水從很久以前鑽出的5個鑽孔中噴湧出來,水花四濺,五個泉一齊噴涌,就像一朵盛開的梅花,又叫梅花泉。這個泉噴涌旺盛,水氣蒸騰。 ③漱玉泉:由於受壓不勻,它的特點是左右搖擺,像在跳舞一樣。因為李清照常到這里來觀泉,並且漱過口洗過玉,所以才叫漱玉泉。 ④墨泉:水像是從很深的古井裡湧出,顏色很深,黑黝黝的。 ⑤清照園: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故鄉 ⑥龍泉寺:殿內佛像金碧輝煌,壁畫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是章丘佛教文化的一處名勝景點。 (4)危山:在章丘市西部聖井鎮,四周是山前平原,孤山獨立,發掘漢墓兵馬俑。 (5)胡山林場:是省級森林公園,四季分明,交通便利。 (6)朱家峪:在明水東南邊的官莊鄉,有「齊魯第一古村」的稱號。傳說明朝時,一個姓朱的人家,從河北搬過來的,經歷了數十代人,形成一個名叫朱家峪的村落。村裡的房子,像梯子一樣,一層一層的,旋轉上下,村內清泉長流,景色古樸、優美。 (7)錦屏山:在西南邊文祖鎮,山色錦綉,美如畫屏,康熙皇帝給他取名為錦屏山。錦屏山上有好多種植物,甚至還是一些原始植物。 (8)齊長城:穿山越嶺、彎彎曲曲,被稱為中國的長城之父,是山東的一山、一水、一勝人之後的又一大游覽勝地。 (9)七星台:在南部的垛庄,自然風景優美,森林茂密,溪流常年不斷,山上古老的齊長城,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是休閑度假、夏季避暑的絕佳去處。 3、看到了哪些景點?(課件總結)這么多景點,你最喜歡那個地方? 4、小朋友認真欣賞更多的風景(錄像):一會兒告訴老師 你都看到那些景點?你最喜歡那個景點?為什麼?(逐一提問幼兒講出更多的景點) 5、游戲:猜一猜 教師利用課件來描述某一景點的特點,請幼兒猜景點。 6、游戲:我當小導游 請幼兒互相講一講自己熟悉的景點; 請個別幼兒上台介紹自己熟悉的風景點,(播放相應的課件)教幼兒怎樣當小導游: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xxx,今天由我帶大家游覽,首先,游覽xxx,介紹這個景點的特點。 請講得好的幼兒當小導游,到自己喜歡的景點,來給小朋友們講解。其他幼兒當遊客,游戲開始。 三、結束部分: 1、情感教育:小朋友們玩的高興嗎?你都到哪裡去玩了?(……)我們章丘好玩的地方多不多?我們章丘風景秀麗、物產豐富。發展建設特別快,一座座高樓不斷建成,一條條馬路越來越寬敞,大大小小的廣場到處都是,每一個地方都是一處風景,祖國各地遊人不斷,大家都在誇章丘呢?小朋友,生活在章丘高興嗎?你喜歡我們的家鄉嗎?現在咱們就來誇一誇我們美麗的章丘(聽音樂「章丘娃娃誇章丘」) 2、結束:把這首兒歌唱給更多的人聽吧!(唱著兒歌出教室)。
⑸ 幼兒園教案金色的家鄉用了七個金色的描寫家鄉的美
活動目標: 1.熟悉故事內容並能復述故事的主要情節。 2.嘗試用語言、表情、動作來表現故事中人物、動物的形象特徵。 3.能主動、大膽參加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表演的樂趣。 活動准備: 1.表演道具:房子、動物頭飾等 2.桌面教具:故事場景、動物桌面教具等 3.音樂:快樂、舒緩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陳老師的故事會開幕了,今天故事的名字叫《金色的房子》,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欣賞,理解故事內容 1.欣賞故事第一部分,學習對話教師:這么美麗的房子里住著誰?來了哪些小動物,他們是怎麼說的?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像、表述小姑娘與小動物的對話,並能用各種動作、表情來表現小動物的特徵。 2.欣賞故事第二部分,感受小姑娘的心情變化。 教師:小動物看到這么漂亮的房子,都想進去玩,小姑娘會同意小夥伴的請求嗎?為什麼? 教師操作桌面教具講述故事,並運用提問、對話表演等方式,幫助幼兒了解小姑娘態度轉變的原因。 3.欣賞故事第三部分,體驗分享的快樂。 教師:小動物們玩的很開心,小姑娘會這么做呢?小動物願意嗎?為什麼?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教師講述故事結局三.完整欣賞故事。 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加深對故事主題的理解四.故事表演 1.介紹表演道具 2.講解表演要求 3.角色扮演 4.評選最佳小演員活動延伸: 1. 小劇場進行故事表演 2. 語言區進行故事復述3.棋類區進行故事棋製作。
⑹ 幼兒園大班關於家鄉特色課的教案晉寧
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主要通過讓同學們搜集家鄉的名勝、特產資料,繼而介紹、交流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豐富的物產,使學生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資源。老師通過給同學們補充,以及通過讓同學們欣賞圖片、視頻等形式,使學生們對家鄉有個全面的了解,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資源。 (二)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熱愛自己的家鄉。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介紹、交流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豐富的物產,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點 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資源。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方法 討論法、探究式教學法、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感受 教學媒體 多媒體、投影儀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准備 1.通過網路或其他途徑,搜集我省一些風景名勝和物產資料。 2.讓學生搜集自己家鄉的景色照片或圖片,以及一些物產實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讓大家欣賞圖片「河北」。) 老師:同學們,大家知道圖片上展示的是什麼嗎? 學生:(略) 老師:這幅圖片展示的是我們河北省的地圖,河北是我們的家鄉。可你了解她嗎? 學生:(略) 老師:我們這節課就來讓大家簡單認識一下我們的家鄉,先來看家鄉的風景名勝。(過渡) 講授新課 一、家鄉的風景名勝(板書) (一)我省的風景名勝(板書) 老師:大家打開課本第三十頁,認真看一看,這些地方的風景美嗎?它們都在哪裡?然後給同學們說一說。 學生:(略) 老師:這里主要展示了五幅圖片,它們都是我省的名勝風景區:秦皇島的北戴河海濱;承德、張家口的壩上草原;承德的避暑山莊;石家莊趙縣的趙州橋;還有保定的白洋淀。 (讓學生欣賞視頻「河北風光」、「避暑山莊」、「承德避暑山莊」、「趙州橋 (一)」、「趙州橋 (二)」、「石家莊旅遊」,加深對這些名勝的了解。) 老師:大家都去過這些地方嗎?有什麼感受呢?給同學們講一講。 學生:(略) 老師:大家還知道哪些我省的名勝景區呢? 學生:(略) (讓大家欣賞圖片「白雲古洞」、「保定直隸總督署」、「滄州鐵獅子」、「定州清真寺」、「定州文廟」、「山海關」、「西柏坡」、「清東陵」等。) 老師:這些是我省(大家鄉)的一些風景名勝,下面大家一起來誇一下,自己的村、鎮、縣(小家鄉)等的風景名勝,好嗎?(過渡) (二)誇誇自己家鄉的美麗風光(板書) 老師:我們打開課本第三十一頁,大家看一看圖中的小朋友是怎樣誇自己的家鄉的。 學生:(略) 老師:我們的家鄉可能沒有什麼名勝古跡,但只要是我們喜歡的,受當地人喜愛的景色就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下。 (讓大家展示自己收集的自己家鄉的照片或圖片,並做簡單的介紹。) 老師:大家這回知道了我們家鄉的一些名勝,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我們家鄉的物產資源。(過渡) 二、家鄉的物產(板書) 老師:大家打開課本第三十二頁,看一看圖上畫的都是什麼? 學生:(略) 老師:這些都是我省著名的特產,有滄州的金絲小棗;遷西板栗;趙縣雪梨;還有張家口口蘑,大家都吃過這些嗎? 學生:(略) 老師:下面大家把自己知道的其它的我省的著名特產,介紹給大家聽。 學生:(略) (讓大家欣賞圖片「大名杏」、「河北鴨梨」、「京東板栗」、「巨鹿『01』血杞」、「深洲蜜桃」。) 老師:下面大家把自己搜集的自己家鄉的物產拿出來展示給大家看,並作簡要的介紹。 (同學們展示介紹自己的物產。) 老師:我們的家鄉是多麼的美麗、富饒,我們是不是該熱愛自己的家鄉呢? 學生:(略) (最後,帶領同學們一齊讀一讀,課本第三十二頁的兒歌。)
⑺ 幼兒園活動整合與指導《我愛家鄉》教案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史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在各領域目標多次提出要引導幼兒學會合作學習,主動參與,探索問題,強調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資源擴展幼兒的學習空間,並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基於上述理念,我設計了這一主題活動。 活動目標: 1.了解家鄉美景、美食和傳統文化。 2.能大膽說出自己知道、看到的家鄉事物。 3.喜歡自己的家鄉,為自己是安康人而感到自豪。 活動准備: 圖片(安瀾樓、香溪洞、瀛湖、二黃廣場、蒸面、炕炕饃、羊肉泡、酸菜面、漢劇照片)、漢劇《小朋友們學二黃》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出示喜羊羊 「喜羊羊聽說我們安康很美,想帶著羊村的夥伴們一起來旅遊,它想請我們小朋友當它們的小導游,你們願意幫助它們嗎?」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說出安康的美景。 教師:「小朋友,那你們想帶它們去我們安康那些好玩得地方去呢?」 請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出示圖片講:我們小朋友真能幹說出了這么多好玩的地方,老師也為喜羊羊准備了照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 引導幼兒說出安康的美食。 教師:「喜羊羊說玩了這么久覺得肚子餓了,想請小朋友帶它去吃好吃的,你們想帶它們去吃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教師追問:「喜羊羊最想吃有我們安康特色的小吃,想一想都有些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指導並出示圖片。 3.引導幼兒說出安康的傳統文化。 教師出示漢劇圖片提問:小朋友,這張圖片上他們在干什麼?(表演漢劇)你們會唱嗎?你會唱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為喜羊羊唱一首《小朋友們學二黃》吧! 教師:小朋友唱的真好,漢調二黃是我們安康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京劇的聲腔起源,在我們陝西屬於第二大劇種,我們小朋友從小就學習唱漢劇,把我們的安康的傳統文化一直傳承下去,發揚光大。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聽到我們安康的漢劇。 三、結束部分: 喜羊羊說他今天非常高興,特別感謝我們大班的小朋友,他說要把安康這座美麗的城市告訴更多的好朋友,讓他們都來安康旅遊。我們生活在這么美的家鄉,有好看的風景,好吃美食,好聽的漢劇,你心裡有什麼樣的感覺?你們說的真好,這些感覺其實就是一種自豪感。為我們的家鄉感到驕傲和自豪。 詩歌《我愛家鄉美》 安康美、安康美 安康風景美如畫 安康漢劇傳四方 安康美食美名揚 我愛家鄉安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