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教學時間分配

教學時間分配

發布時間:2020-12-23 08:00:27

Ⅰ 如何科學安排教學時間

科學安排教學時間的方法:
一、時間要有計劃性要周密安排時間做事情。
二、時間要有限制性要定時定量做事。
三、時間的有效性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
四、時間的靈活性根據學習內容調配時間。

Ⅱ 如何合理安排一節課的教學時間

一節課如果40分鍾,老師講課25分鍾,留學生自行理解、提問回答15分鍾。

一般情專況下,師生「合用屬時間」在課堂時間分配上所佔比例最大,達60%左右,但也不能占的太多,必須注意留出一定量的時間給學生單獨使用,由學生自由支配。根據學生自學能力情況,要適當加大「生用時間」的比例,通常佔一節課的10%—35%上下。「師用時間」必須嚴格控制,一堂課佔用不得超過5%,不少的教學經驗也說明了,要提高課堂效率、優化時間結構,必須盡量減少教師獨用時間,這就需要教師充分認真備課,深入鑽研教材,熟記教案,以便減少課堂上獨自活動。

Ⅲ 如何合理利用教學時間

隨著「校本革命」的不斷深入,打造「高效課堂」已成為「課改」的主旋律。將現代化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得以將教學內容變抽象為具體、變不能為可能、變無聲為有聲、變難懂為易懂,能使學生融入形象逼真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作用。

當前全國各地新課程改革蔚然成風,形勢喜人;在我縣也開展了高效課堂教學的研究,舉辦了各種形式的高效課堂教學比賽。但有些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不到位,缺乏經驗,以致課堂教學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現象。「高效課堂」之「高效」不應該以教師教得如何為衡量標准,而應該取決於學生學到什麼,學得如何。從這個意義上講,高效課堂教學應是教學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有效結合。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實施 ,高科技的普及應用,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在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以其廣博的信息量及音、像、文字為一體的多媒體手段較許多傳統教學手段有其不可比及的優越性,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直觀形象地教學,更能有效地為學生釀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都充分調動起來,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地接受信息。使課堂教學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天我想和各位老師一起來探討一下有關「信息技術在高效課堂教學中的優勢與作用」。
從小的方面來講:信息技術應用在課堂上可以減少老師在黑板上的板書內容,它綠色環保,無粉塵污染,為減少教師的職業病帶來了莫大的貢獻。
從大的方面來說:
把信息技術應用到高效課堂上可以化抽象為具體,有效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問題
「高效課堂」就是教師在相對短的時間里,讓學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識與能力,獲得更豐富的經驗;多媒體信息技術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把它利用到高效課堂上可以創設接近學生實際的、適合學生興趣的教學素材,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有利於教學任務優質、高效地完成。我們曾有這樣的教學感受,有時在課上會碰到這樣的問題,課堂上的演示實驗,現象往往稍縱即逝,學生經常為沒有準確地觀察到實驗現象而遺憾。如果重復進行實驗,必然會造成時間和物料上的浪費。利用現代教育媒體,教師可以重復播放實驗過程,並且可以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調節圖像的大小,遠近,快慢,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觀察,效果非常好。
而在信息技術中利用多媒體提供的形、聲、光、色、圖、文則能為學生積累感知創造條件。心理學實驗表明,如教學信息的呈示是純視覺的,學生學習時的注意集中率要比純聽覺的呈示高出許多,達81.7%比54.6%.。若單用聽覺學習,三小時後的遺忘率約為40%,三天後的遺忘率約為80%;若單用視覺學習,同樣時隔遺忘率分別為25%和50%;若視聽覺並用,則分別為10%和18%。由此所見,現代化媒體對於獲得和鞏固知識十分有意義。因此把它利用到「高效課堂」中更能起到「高效」的作用。
例如:物理課中「波的圖像」、「波的干涉、衍射」這幾部分內容,若採用學生閱讀課本或教師就課本來發揮、講授的話,就會因為抽象而使學生很難接受,我們可以利用視頻播放一段動畫,通過靜、動、快、慢准確地將波的振動與傳播、波的衍射、干涉一一展現在學生面前;在化學教學中一些實驗有毒、有危險,不宜在教室內演示,可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錄像,讓學生反復觀察,從而達到學生理解掌握的目的。在小學科技里植物的生長過程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如果利用多媒體把植物的種植、發芽、開花、結果等過程通過視頻簡略化,只突出關健過程會使學生更直觀更容易理解。在地理里也可以通過視頻將酸雨、火山爆發或地震等不可親眼看到的場景播放出來讓學生去體驗。
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打造高效課堂就是在有效的空間里,採取恰當的形成,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獲取有效的知識與能力」;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年來,傳統的口耳相傳的教學模式一統天下,學生對其不是百厭不煩,而是「熟視無睹」。將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利用來高效課堂中,能給課堂注入新的生機。多媒體以其豐富的表現力,強大的交互性,深深地吸引著學生,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興趣,順利地進入新課,能取得簡明高效的教學效果。如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採用播放演示實驗、生活錄像、科技短片、等多種手段,充分發揮多媒體作用,促進高效課堂的效率性,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注意力,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擴大教學容量,高效完成教學任務。
傳統教學模式用老師口述,黑板書寫,教學速度慢,信息量小,效率低。把信息技術應用到高效課堂上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識傳授,大信息量的優化處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圖形不是語言,但比語言更直觀和形象,比語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動畫又比圖形更高級地輸出信息,利用文字

Ⅳ 您是如何設計教學活動,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的

正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
第112~115頁。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通過簡單的生
活事例,讓學生學會選擇快捷的方法解決問題。

Ⅳ 如何合理分配課堂有效教學時間

一、用「黃金分割」原理分析教學時間分配

近年來,一些教育專家把「專黃金分割」原理引用到課屬堂教學中,以此指導

課堂教學中教學時間的分配,即一節課(40分鍾為例),教師的主導活動時間和學生獨立主體活動時間應採用黃金分割,教師主導活動時間:學生主體活動時間=0.618,老師主導活動時間為40×0.618=24.72≈25分鍾左右,學生的獨立主體活動時間為40×(1-0.618)=15.28≈15分鍾左右,也就是說,40分鍾的一節課教師要留給學生15分鍾左右的時間,讓思考、練習、討論等。想想也確實如此,心理學研究也表明:高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不超過15分,而低年級則不超過10分鍾。

Ⅵ 如何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200字

一、用「黃金分割」原理分析教學時間分配

近年來,一些教育專家把「黃金分割」專原理引用到課堂教學屬中,以此指導

課堂教學中教學時間的分配,即一節課(40分鍾為例),教師的主導活動時間和學生獨立主體活動時間應採用黃金分割,教師主導活動時間:學生主體活動時間=0.618,老師主導活動時間為40×0.618=24.72≈25分鍾左右,學生的獨立主體活動時間為40×(1-0.618)=15.28≈15分鍾左右,也就是說,40分鍾的一節課教師要留給學生15分鍾左右的時間,讓思考、練習、討論等。想想也確實如此,心理學研究也表明:高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不超過15分,而低年級則不超過10分鍾。

Ⅶ 一般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時間分配

看情況,開新課直接導入5分鍾左右。講解要點20分鍾左右。教學活動15分鍾左右,含聽,說,讀等。最後5分鍾總結,答疑,留作業。

Ⅷ 一份90分鍾的教案時間怎麼分配

《認識復時間》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制 第81頁及練習十五第1、2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認識整時的基礎上掌握認識幾時幾分。
2、能正確書寫時間。
3、學會節約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能准確數分(整五整十分);
2、能認識幾時幾分;
教具、學具 鍾,教學用鍾面模型,課件,學生用鍾面模型。
教學方法 游戲法、操作法
教學理念 從生活出發,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
在游戲中學,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
由易入難,循序漸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
今天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游戲,游戲的名稱叫做「報數」:我們5個5個的報數到60 。哪一大組來開火車呢?----學生活動
小火車開得真不錯,我們全班小朋友一起來這樣報數,好嗎?要求數報完了,小朋友都象這樣坐好了,做得到嗎?
二、謎語導入:
今天這節課有個朋友也想和我們一起學習,我們看看他是誰呀?調皮的孫悟空還有一個謎語要大家猜呢?你猜對了嗎?
鍾表有什麼用呢?它能幫助我們認識時間,每天我們都離不開時間。上學期我們學習看鍾表上的整點和半點。今天我們來繼續認識時間。

Ⅸ 淺談如何教學合理安排時間

一、課前評價(一)教師制定教學指導思想和內容的評價體育課的指導思想是否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從體育學科的性質,體育學科的基本規律、從實際出發,正確的貫徹《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精神,促進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健康深入的發展,內容的安排是否按學齡分階段分層次安排教學內容,以上是評價一節體育課的開山之筆。(二)教師制定教學目標的評價對教學目標的制定不能過高或過低。過高會造成學生大部分不能達到自己的教學目標,從而造成在體育課中實施困難,學生參與程度不高,無法達到預想的效果,反之學生不能完全發揮自己的潛力,過高或過低只能取得事倍功半效果。(三)教學設計的評價教學設計是把學習者作為它的研究對象,所以教學設計不等同於教案,教學設計是體育課中的總的綱領,而教案是教學設計的一個節點,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組成部分。了解了它們之間的關系才能對教學設計有個合理的評價。(四)教案的評價教案的評價是評價中的重點,同時是體育教師課堂中實施的依據和手段。故看教案的編寫是否合理,重難點合理安排,教學組織是否嚴密,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教學步驟是否清晰,教案的編寫是否充分考慮到差異學生的合理安排。二、課中評價課中的評價也是通常一節體育課的全部流程演練,教師的引導學生按教案的流程完成教學任務,在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積極配合教師,所以人的因素是評價的重點。故課的評價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一)教師的能力評價首先評價的是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其次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評價;然後是教師的專業技術能力評價。(二)學生的綜合評價第一是學生的學生主動參與程度,即是課的內容和形式對學生的吸引程度如何,學生是否心甘情願的參與到課的練習中。通過學生表現出來的特徵來評價學生的參與度。表現絕大多數學生在幫助和配合完成教學既定的目標,第二是學生身心特徵的表現,就是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神態,面色等一些體表特徵,如出汗、面色情況等來判斷學生的疲勞度。使得學生在身體鍛煉的同時,心理也得到一定的熏陶,也就是說的育智和育德,這與教師的引導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對該項的評價是從較高的要求出發的。(三)師生互動能力的評價師生互動是上課時老師為增加課堂氣氛常用的一種方式,在一定的時機通常是老師先發起,之後老師邀請同學與自己合作或是幫老師完成某個事情,這樣一來,所有的同學就會爭先恐後的舉手參加互動,使課堂氣氛活躍起,師生互動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與教師合作完成某個事情,從而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故評價師生互動,要考慮到合適時機、互動的效果、互動的藝術等。三、課後評價課後教案的實施情況的分析,是否按照教案的流程順利的完成教師在規定的時間內的任務。是否有遺漏,顛倒順序,與設想的有多大的差距等,然後教師在課後對本節課的自評,要體現出的本節課優點及不足。總結課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的更正自己的教學方法。看教師是否意識到本節課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是評價一名體育教師能否改進與創新的前提。只有做好這三個方面的評價,才能是對一堂體育課的全面評價。

閱讀全文

與教學時間分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