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兩小兒辯日優秀教案

兩小兒辯日優秀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3 07:42:43

Ⅰ 兩小兒辯日教案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 (1),問其故 (2)。 一兒曰:"我以 (3)日始出時去 (4)人近,而日中 (5)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 (6),及 (7)日中,則 (8)如盤盂 (9),此不為(10)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1 1),及其日中如探湯(1 2),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1 3)也。兩小兒笑曰:"孰(1 4)為汝(1 5)多知乎?" (1)辯斗: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離。 (5)日中:中午。 (6)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7)及:到了。 (8)則:就。 (9)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0)為:是。 (1 1)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 2)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 3)決:裁決,判斷。 (1 4)孰:誰,哪個。 (1 5)汝:你。 《兩小兒辯日》寫作特點: 1、語言簡潔,事中見理。 2、善於運用比喻。如寫兩小兒論辯"太陽遠近"這一現象的時候,一方從視覺出發,用兩個比喻"如車蓋"、"如盤盂",具體說明太陽形狀的大小,結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結論的理由說清了;一方從感覺出發,以"如探湯"作比,結合"日初"和"日中"來說,也把理由說清了。由於作者善於用比喻,語言生動形象,頗有說服力,極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 《兩小兒辯日》參考譯文: 孔子到東方游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就問他們在辯論什麼。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嘲笑說:"誰說你多智慧呢?" 第二個對。 忽略地球公轉,只考慮自轉,從太陽中心點到地球表面上的一個固定點來說,肯定是早上距離長、中午距離短。只不過這點距離的變化並不足以導致中午熱早上涼,中午熱早上涼是太陽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兩小兒辯日"中講的那個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著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寫孔子路遇兩小兒辯斗,點明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兩小兒對於太陽在不同時間距離地球遠近這一問題擺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接著寫兩小兒憑借人們日常生活中可以體會的直覺(視覺、觸覺)闡明所持觀點,以反駁對方觀點。最後寫孔子面對兩小兒的爭辯,無法裁決而引起兩小兒的"笑"。全文僅一百來字,卻能給人以多方面的啟示。通過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展開故事情節是其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從中表現了兩小兒的天真可愛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選編本文的主要意圖,是使學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語言特點,同時認識到知識無窮,學無止境。 字、詞古今含義不同是學習本文的難點。如,"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中"去"為"距離"之意,與現代常用義不同。另外,"孰""汝"等在現代漢語中很少出現,諸如此類的字詞要讓學生理解。

閱讀全文

與兩小兒辯日優秀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