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班健康教案好吃的粗糧
目標正確就是指制定的教學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回情況答。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點,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終極回宿。如何制定出一個具體明確又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呢?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結合數學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制定出本節課的教學計劃:要使學生把握哪些知識、形成什麼樣的技能技巧、達到什麼樣的熟練程度、會用哪些方法解題等,這就是雙基目標。其次是考慮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思維能力,這是思維能力的目標。再次是想一想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哪些思想教育,培養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是滲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後是考慮哪些地方可以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是創新教育的要求,這也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目標。
② 武昌區和平大道三角路小學附近有什麼幼兒園
動,嘗試在全校推行「考級制度」。該校副校長周燕說,「古詩考級」的參考依據是小學課程標准規 70首古詩詞。學校按照這個標准,將學生分為三個等級。其中,一、二年級學生必須會熟練背誦10首以上,三、四年級的學生必須背誦20首以上,五、六年級的學生必須會背誦35首以上。 每學期,學校會定時組成「詩詞考級委員會」,在全校范圍內考級。其中,最高級別為八級,最低級別為三級。考過者可獲得相應級別的證書。 在啟動儀式上,來自該校6(3)班的陳哲做為代表第一個上台考級。他從老師指定的70張書簽中,任意抽出了8張,然後逐一背誦出來。因為全部會背誦,學校當場給他頒發了八級證書。 該校校長張愛紅說,學校有責任,也有義務讓孩子們從小了解古詩詞。 營銷作為必修課 課堂上學習討價還價技巧,還要學怎麼包裝推銷產品。商場上的營銷課程,新學期開始正式進入三角路小學的必修課表。 記者在三角路小學課程表上看到,營銷課成為小學必修的綜合實踐課的一部分,在三至六年級開設,4年共計有64個課時,占綜合實踐課的 一半課時,課程內容圍繞諸如「產品成本」、「議價技巧」、「產品估價」等展開。在其中一節課的教案上,老師還設置了一個促銷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產品相互推銷,掙取虛擬貨幣。 「這是學校校本課程《種植與營銷》的升級版本。」校長楊俊介紹,學校發現很多學生都是「流動花朵」,父母多是賣菜賣小商品的,學生下課或放假,常常要幫著賣菜,為此,學校開設《種植與營銷》,讓學生們認清五穀雜糧,掌握討價還價的技巧等。「流動花朵」少了,但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學生手中能支配的錢越來越多,理財意識與能力這種生活技能對學生依舊有很大幫助,「而且8年的實踐發現,營銷知識還能適用於買賣之外的地方,如讓學生學會自我推銷、自我展示,還能鍛煉交往能力。」
③ 中班《粗糧有營養》教案怎麼寫
案例不僅要說明來教學的源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④ 小班教案之水磨坊麵粉
水磨坊
在我童年歲月中,對水磨坊的記憶,像牢牢銘刻上去似的,總是難以抹掉。
我的家鄉流川,多年來一直乾旱少雨,草木稀疏,禾苗稀稀拉拉,莊稼常常歉收。人們起早貪黑操勞,辛辛苦苦忙碌,熬到年底也只能打下不多的一點兒糧食,沒到來年二三月,家家戶戶就斷糧了,日子緊巴巴的。打碾了麥子青稞後,趕緊清理干凈,或扛在肩頭、或裝進架子車、或馱在毛驢身上,送到磨坊去。
磨坊在黨川堡川道中心,北靠康廣公路,南接流川河水。在西面幾百米遠的流川河上游,接近新路坡的岸邊,挖開了兩尺多寬的一條磨渠,引來清亮的河水,繞過田間地頭,彎彎曲曲流淌而來,到磨坊時轟隆隆地沖轉磨輪,磨著人們拉來的糧食。聽母親說,自從來到這個地方,水磨坊已經存在著,很古很舊的樣子,不知修建於什麼年代,磨掉了多少五穀雜糧,延續了多少風雨歲月,養活了多少生生不息的人們。
記得五六歲時,我身患疾病,體弱乏力,整天待在炕上,半死不活地熬著一天天日子。一旦得知母親往架子車上裝糧食,拉著要去磨面時,就不顧大人在家好好養病,不準亂跑的勸告,拖著虛弱的身子,掙扎著跑出來,跟在車子後面,高高興興地去磨坊。出了門沿著康廣公路,往西走一千多米,通過下古城路口,拐幾個彎,爬幾道坡,上一個高高的平台,就到了。
磨坊門前是一片平緩的沙灘,有芨芨草、苦苦菜、蒿子、紅柳叢,還有大大小小的鵝卵石,白白亮亮的,到處可見。枝葉稀疏的三五棵旱柳,不知存活了多少年,經過了怎樣的寒來暑往,個頭還矮矮的,枝幹胳膊一般粗,像原初的模樣兒,覺得從來就沒有長大過。拉來糧食的人卸套後,將騾馬毛驢栓在這些樹上。牲口不安分,調皮搗蛋,使起性子或肚子餓了,就不停地牽動韁繩,左右轉圈,前拉後扯,或啃地面的青草,或擺動脖子上下磨蹭,或仰頭爭吃頭頂的綠葉。此時的旱柳,就受不了了,被扯得東倒西歪,左搖右擺,甚至挨到了地面,觸到旁邊的架子車上。牲口拉下的糞便,散落在短草叢里,這邊一堆,那邊一溜,引來無數的蒼蠅飛蟲,嚶嚶嗡嗡,四處喧鬧。
磨坊在高高崖坎上,坐西朝東,遠遠看去,像小心翼翼砌上去似的,覺得不大牢固,猛烈的一陣大風刮來,便會立馬搖晃,將要傾倒下來的樣子。高大挺拔的一棵棵楊樹、柳樹、榆樹,在周圍層層疊疊遮掩起來,看得不大清楚。磨坊的三間房子已經很舊了,灰灰暗暗的,兩間建在實地上,一間底下懸起來,空空的,由粗壯的大木頭撐著。
房頂上坑坑窩窩,高高低低,很不平整。許多瓦片有的裂為兩半,有的一片片掉光了,不知是因時間太久而損壞的,還是調皮搗蛋的小孩乘人不在,沒有防備時,撿起地上的石頭打碎的,不少地方露出灰色的草泥。新換上去的,於灰黑的舊瓦之間,東一塊西一塊地胡亂拼湊著,顯得不大協調,像穿舊的一件破衣服上,隨意打上去的補丁。椽縫里飄出的麵粉,路面上刮來的灰塵,一層一層,落在房頂上,日積月累,把瓦楞給填平了,看不出一點兒原有的溝槽。斜塌下去的房檐露出蟲蛀的椽子,布滿無數的小孔,針點兒一樣大小,時時漏出木質腐爛後細碎的粉末。房脊上野生的蒿草叢柳一二尺高,極力瘋長著,在呼呼吹過的大風中,不停地搖來擺去。
磨坊的牆壁大多是鑲上的木板,厚厚的,經多年的風吹日曬,歲月剝蝕,呈現出灰褐色,舊舊的,裂開了無數小洞和縫隙,或能鑽進鐵絲,或能塞入手指,或能伸進小孩的拳頭。有時磨面者稍不小心,就會碰開個大窟窿的。
牆的背陰處長有許多綠色的苔蘚,這里一片,那裡一綹。荒草細細的莖稈,沿牆根兒蓬蓬勃勃生長,一直抵到了房檐。灰黑的大蜘蛛,在椽頭間、木板上、橫梁中,結下了灰色的一張張大網,橫七豎八的,靜等一隻只蟲子飛來,沒頭沒腦撞上去,沾住了,成為一頓頓美餐,填飽自己飢餓的肚皮。漏出縫隙的麵粉,落在這些蛛網上,像洗凈的一方白色手帕,靜靜晾曬著。有的蛛網中間裂開了一個大洞,估計是力量足,身體強壯的甲蟲,突然飛掠而過時,不慎沖撞開的。蛛網邊緣死去的飛蟲,靜靜的,一動也不動。
懸著的房子下面,是磨坊的樞紐和關鍵部位。大大小小的轉軸,各種各樣的木齒,組裝在一起,忍受摩擦的疼痛,流水的浸濕,在為磨出更多的麵粉,使出渾身的勁兒,咯吱咯吱的,緊緊咬合,相互攪動,密切協作,默默出力。斜伸的一條木製水槽,兩三丈長,引來磨渠的流水,注入磨輪的水匣,沖擊磨輪旋轉。我想,我們勤勞勇敢的祖先,是多麼心靈手巧,聰明能幹,像建造水磨坊一樣,為千千萬萬的後輩兒孫,不知留下了多少享用不盡的財富。
磨輪周圍濺滿了無數水珠,土坎上濕漉漉的,使胡亂生出的野草,得以澆灌,長得更加茂盛翠綠。底層的磨輪轉軸,長期浸泡在翻滾的雪白漩渦里,時隱時現,灰灰暗暗,失去了原有的本色。炎熱的盛夏時節,二三十歲的青年小伙,在地里幹活累了熱了,瘙癢難耐時,獨自來到這里,悄悄脫掉身上的衣褲,赤條條鑽進揚起的飛瀑之下,痛痛快快地洗澡沖涼。
接近磨坊的水渠,一律用水泥砌築著。水渠旁邊,留下了備用的一條水槽,磨輪或其它地方需要及時修理,要停轉磨輪時,拿來定製的一塊木板,鑲進槽邊留下的插口,擋住流水,使其繞開磨坊,轉幾個彎兒,遠遠流到河裡去了。
進了磨坊低矮的大門,覺得十分狹窄,光線暗暗的,一時看不清楚。門旁掛著藍色布簾的一間房裡,搭著可容二三人睡覺的土炕。疊放的兩床被子,不知是浸透了各種各樣的麵粉,還是蓋用了好多年,已變得灰灰的,看不出原有的底色。這里既是磨主守夜的地方,又是磨面者熬得久了,過度疲勞,家人替換後暫時休息的去處。再過去是間大房子,碼著許多袋裝的玉米、麥子、大豆、青稞,高高挨到了房頂,占滿了整個空間。磨主對這些糧食,依照先後順序,安排先來的先磨,後來的後磨。先磨的放在外頭,後磨的放在里邊。
⑤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的精細化教育教學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從字詞句到段落篇章,從小學到中學,十幾年的語文教學給了我們什麼?如果是愈教愈困惑、愈教愈不會教,那才說明我們是在用「仰」視的態度「鑽」研語文及語文教學;但倘若只是自信,那在說明你對語文用心之外也反映出你水平與能力處於停滯狀態;而那種拿著「教案書」照本宣科的,可能一輩子也品不出語文的真味、看不清語文的真面、演繹不出自己在語文上精彩。
繼「有效教學」口號之後今年上級教學主管部門又拋出了「高效課堂」這樣一個更顯光鮮亮麗的詞彙。很明顯,有人發現了前者表述不嚴謹,體現不出其對教育效率不斷追求的初衷——跟當年的周扒皮半夜趴到雞窩學公雞叫的目的差不多,也像當年「大躍進」時農業追求高產一樣。可是教育者不是當年那些可以榨出「剩餘價值」的工人和農民,我們可是「幹部」身份,接近於「公務員」;教育也不同於農業生產,且一味追求「高」就不怕催生出類似當年害人不淺的「浮誇風」來嗎?
放下時髦的「高效」,我們不妨先聯系實際談談語文的「精細化」問題。
其實,並非精細的就好、粗放的就差強人意——相反,「精細」倒常與「便秘」「痤瘡」「肥胖」等有染,而「粗放」到能教人想到「五穀雜糧」「營養均衡」「綠色健康」等。在「精細」與「粗放」之間應該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應辯證的認識這一對矛盾,尋找「粗」與「細」之間的巧妙組合與轉化。因此,我這里要說的「精細」不是所謂要「抓字詞句」或「設計好主幹問題」等類似的細節問題,它是立足「有效」、瞄準「高效」、兼顧教育規律和語文學科特點而做出的一個較系統的思考。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內容的精細化。
1、尊重統一的教材,保持語文的本色。
課程改革已多次,教材也在不斷更迭,而且還會繼續,這是正常的。無論哪種版本的教材,都應當而且都可以使學生學好語文。因為我們遵循著統一的教育方針和課程標准。現就以我們當前使用的「蘇教版」語文教材為例談談如何使用才能實現所謂精細化。
首先,要抓住「經典」篇目。這些往往也是課標中要求或推薦到的。前幾年不就有高中語文老師用自己多年「編寫」的一套教材教出了好成績的傳言嗎?這位老師肯定抓住了經典。這不僅僅是考試會考經典,更重要的是通過經典的東西學生掌握了技巧、養成了習慣、勾起閱讀更多經典的慾望。
其次,要用好語文教材角落裡的東西。新課程理念中的許多東西既打亂了既有的一些習慣和方法,也使新教材發生了諸多變化,比如「淡化語法」體現在教材編排上就是將「詞的分類」「短語類型」「句子類型」「修辭」等逐一分解到了各冊教材後的「附錄」中,取消了以往「劃分句子成分」的內容。同樣被「附錄」了的還有「應用文寫作」「字詞表」等。其實,「附錄」的都是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因為「課標」中的一個「淡化」就不重視各冊教材後的「語法表」。眼下許多學生朗讀不懂句讀、作文病句不會改等,病根就在語法知識缺失所致——人家讓我們「淡化」,我們卻從讓其缺失——改革經常使我們在兩個極端之間跳躍。這樣分析,我們對學生經常拿著格式錯誤的請假條給老師這種現象也就能理解了——不是學生出了問題,是我們長期忽視了這些「附錄」里的東西,舍棄了語文最基本的東西,迷離的雙眼只疲於對琳琅滿目的課文的所謂學習。除了「附錄」,蘇教版中還有「名著推薦」「文筆精華」「口語交際」都繁華的設計,我們都不可小覷其設計意圖。
2、創作自己的、不斷「進化」的教案。
老師依賴市場上的《教案書》或「無憂無慮中學語文網」、學生靠一本《字詞句篇》這種做法是後患無窮的,它會讓我們只習慣於抄襲而不習慣於思考、讓我們忘記查閱資料和工具書應成為人一輩子的習慣、忘記教和學都是創造性的工作------許多老師電腦里都保存著各級各類從網上免費復制或下載的「計劃」「總結」「教案」「論文」等;許多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就堅持每學期都買《字詞句篇》,到中學畢業卻連本《現代漢語詞典》都沒有。我們和學生許多時候不是在思考、在表達,而是在抄寫、在「下載」、在「復制」、在「粘貼」。難道不是嗎?
誠然,抄來的教案往往要比自己編的成熟和精細,但我們用起來也往往不得勁、不順手——除過那些習慣於照本宣科的人。真正的教案應該是自己課堂上的「演講稿」,是可以隨時修改的「草稿本」,應該體現著自己的思路和觀點,顯示出清晰的、從粗糙到不斷精細化的進化痕跡。特別是從初中階段開始,語文教學就不應再過多被「字詞句」所牽掣,不能再滿足於分段、找中心句、明確總分結構這類手段性做法上,領悟主旨、學習技法應成為主要任務。因此,語文老師應更多帶給學生一些新穎的觀點和視角,但不是預設太多的預期或所謂的「目標」「要求」之類,從而使學生學會自主鑒賞、獨立思辨和表達,使每個學生的思想都能成為放盪不羈的駿馬。從這個角度看,昔日我們在語文教學中狹隘地套用所謂「目標教學」該有多麼的蹩腳和愚蠢。
要想讓學生獲得感動和啟示,我們首先要靜心去閱讀並從中獲得感動和啟示——越是精彩的、典範的東西,我們越要這樣做,否則我們就是在糟蹋美,是對經典的褻瀆,是語文的悲劇。
在此基礎上編寫自己的教案,這才是得心應手的教案、紮根實際的教案、有生機活力的教案,更是有自己專利的「獨創」。
莫言在談文學創作時說:「重復自己比重復別人更可恥。」對於自己的創作的教案也應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刪改、替換和增補,從而做到與時俱進、不斷修完善。
由此看,教學管理者亟需改變評價教師教學的理念,讓大腦盡快能越過慣常的表象的迷惑和制約,最便捷的方法是:誰的教案改的越多越真實且越有價值,反之則反;誰的課暴露的問題越多越真實且越有增值空間,反之亦反。惟其如此,我們的語文、我們的教育才會是貨真價實、沾泥帶水的「常青藤」,而非飄著油花和熱鬧的舞台秀。
二、教學手段的精細化。
1、「搞笑」的設計。
語文的人文性決定了它經常要與「思想」和「感情」兩個詞遭遇,這也就決定了語文的本面應當是靜默的、冷峻的、厚重的。但是,社會的紛繁與喧鬧卻很難再讓我們保持住對語文、對母語的那份敬畏和熱愛——影視、游戲成了時尚,讀書、看報倒成了另類;聊天、罵娘口若懸河,寫文章、打字卻總難產;下課活蹦亂跳,上課卻形同開追悼會------語言文字的美被冷落、被扼殺、被邊緣化,語文課堂要想提高和保持「參與率」「收視率」必須增添必要的「搞笑」,如周立波式的滑稽與刻薄,崔永元式的冷幽默等——今天的我們更像販賣知識的商人,也得學會包裝和營銷。
適度的搞笑也是為了「高效」,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2、現代教學媒體的設計。
比如《背影》一課,用歌曲《父親》導入或導出,再聽配樂朗誦都會收到良好效果。小米加步槍式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愈來愈高的審美品位。
3、跨學科內容的設計
如前所述,語文會用到音樂創設氛圍,而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識也會經常涉及到。比如介紹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那篇說明文就可以用畫平面圖的方式進一步理清說明順序。還有眾多古詩文教學更離不開歷史知識的加盟。
4、課外作業的設計
生活有多大,語文就要多大。課堂僅僅是學語文的開始。因此語文應當有課外作業,且以背誦積累、查閱資料、拓展閱讀、寫讀書筆記、寫日記等為主,以廣泛涉獵求得厚積薄發。不應總把機械重復的「字詞句」方面的作業才當作業——這類無效的作業只能加大學生課業負擔,使學生學習的勁頭越來越疲、書寫越來越潦草。
三、教學對象認知的精細化。
1、重視群體性差異
北方與南方、農村與城市、學優生與學困生、男生與女生等都可以算作群體性差異,都需要在教學中予以考慮。比如「荷」專題的處理:北方學生就只能從網上查閱圖片資料,而南方就可以實地觀察、訪問、體驗。
2、關注個體性差異。
學生的個體差異既是課題也是資源,這也體現著因材施教的原則。比如教《甜甜的泥土》,班裡的單親學生、父母離異的學生等就需要提前了解,從而使其在教學獲得更多的積極影響,並為其他同學的學習發揮積極的作用。
四、教學評價的精細化。
1、科學分類。
除了慣常的以成績區分出「優」「中」「差」外,更應嘗試以性格分類或以思想水平分類等,從而讓每個同學在不同的活動中都有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要知道許多學生的自信心正是被我們用單一的成績給砸掉的。
2、動態評價。
路遙在談自己小說中的人物時說:「人不是一個固定的常數。」現實中每個學生的發展變化更是不可斷言的——矮的可以長高,壞的可以變好------有點半年就換一個樣。因此,我們應看好每個學生、相信每個學生。
3、減小考試成績的區分度,杜絕「以成績論英雄」。不要用成績使大面積的學生成為校園里的「窮人」,要盡可能讓每個學生在每次考試中都能獲得成功或保持著繼續學習的信心和勇氣。我們的考試應成為激勵的手段而不是傷害的武器。
總而言之,教育不是政治,不需要一天一個口號、一張嘴一個精神;教學是一種藝術,過多的指手畫腳只能讓那些僅有的藝術細胞無所適從,而試圖讓教學「模式化」就無異於痴人說夢。
言而總之,語文太大,從里到外都大。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你可能一輩子都讀不完,而教語文的方法和套路又千差萬別。「是人不是人,都能教語文」——就看誰教得更教學生愛語文。在語文面前不應當有權威。拋掉「文人相輕」的陋習學會欣賞吧!就像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每個學生一樣。摘下自信的眼罩不斷審視和修改自己的教學吧!面對浩瀚的語文和多變的學生,我們語文教學的精細化、高效化應是一個永恆的命題。
⑥ 中班健康教案《小雜糧》
活動目標1、初步了解常見的雜糧,知道適量吃一些雜糧有益健康。
2、培養幼兒不偏食、不挑食的好習慣。
活動准備1、各種粗糧饅頭、玉米餅、燕麥粥、紅薯條、綠豆湯等。
2、幼兒每人一套餐具。
3、畫有糧食圖案卡片數張。
活動過程一、粗糧自助餐。
幼兒品嘗各種粗糧製作的點心,並自由交談,交流各自的經驗和感受。
二、討論。
1、我們平時吃哪些糧食?米飯和麵包是用什麼做的?
小結:我們平時吃得比較多的是米飯、面條、麵包等 ,這些都是用大米和白面做的,叫細糧。
2、提問:剛才你吃了什麼點心?味道怎麼樣?是用什麼做的?
小結:剛才我們吃的這些點心是用高梁、小米、紅薯、玉米等做成的,這些東西叫粗糧。粗糧也是一種糧食,品種非常多。
三、了解粗糧的營養價值。
1、提問:你以前吃過粗糧嗎?吃過哪些粗糧?為什麼要吃粗糧?
小結:粗糧裡面許多營養是大米和白面中沒有的,而且粗糧中有大量的纖維素和豐富的維生素,能鍛煉我們的牙齒,通大便,對身體有好處,所以我們應該吃一些粗糧。
2、討論:每餐都吃粗糧行不行?粗糧吃多了會有什麼感覺?
小結:吃太多的粗糧會不容易消化,所以也不能多吃,應粗糧細糧搭配著吃。
四、游戲"找家"玩法:幼兒人手一張卡片,根據卡片上的圖案,聽老師的口令進行判斷,並站到相應的圈中。如老師說:"高梁是粗糧"。幼兒認為對就站到粗糧家中,認為不對就站到細糧家中。
⑦ 關於幼兒教案怎樣吃最有營養的兒歌
、營養兒歌 (一)白米飯呀噴噴香,蔬菜水果味道好,豆奶製品不可缺,畜禽肉類要適量,早睡早起勤鍛煉,身體健康長得高。2、營養兒歌 (二)青菜綠呀蘿卜紅,西紅柿呀水靈靈,米飯饅頭香噴噴,樣樣都吃不挑揀,寶寶身... 1、營養兒歌 (一)白米飯呀噴噴香,蔬菜水果味道好,豆奶製品不可缺,畜禽肉類要適量,早睡...早起勤鍛煉,身體健康長得高。 2、營養兒歌 (二)青菜綠呀蘿卜紅,西紅柿呀水靈靈,米飯饅頭香噴噴,樣樣都吃不挑揀,寶寶身體最最棒。 3、營養兒歌 (三)蔬菜營養好 青菜綠,蘿卜紅,辣椒青,茄子紫,顏色鮮艷營養好,家常便菜頂呱呱。 4、營養兒歌 (四)營養魚蝦蟹 小對蝦,營養佳,富含碘鎂磷和鉀,還有豐富蛋白質,煮著煮著變紅啦。小魚兒,高蛋白,低脂肪,多煙酸,若是帶骨一起吃,長得壯壯成天才。大螃蟹,吃腐食,八條腿,真好吃,吃蟹要沾姜醋汁,不能同食紅柿子。 5、營養兒歌 (五)營養早餐 早晨吃早餐,聰明又健康。干稀要搭配,葷素要均衡。蔬菜和水果,加上有營養。早餐搭配要注意,酸奶不能加香蕉,豆漿雞蛋要分開,我的早餐有營養。 6、營養兒歌 (六)營養午餐 吃飯香,身體壯,集體吃飯精神爽。少年兒童成長快,合理營養體質強。魚肉蛋奶豆製品,五穀雜糧有營養。瓜果青菜不可少,科學搭配保健康。 不偏食,不排食,飲食習慣要培養。 長身體,學知識,營養午餐美名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