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品德與社會:《規則是怎麼來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通過做游戲,讓學生明白規則存在的意義;了解與小學生相關的規則,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規則,人人要自覺遵守;明確規則的重要性,積極探索規則的奧秘;自己遵守規則,見到有不遵守規則的行為要批評和勸阻。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懂得規則的意義,理解小學生相關的規則,遵守規則,按規則辦事;教育學生遵守規則,懂得規則的重要性。
課前准備:教學課件;布置學生收集有關遵守規則的圖片;活動用的氣球和學生辦報的紙張。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游戲體驗
師:我知道大家都愛玩游戲,對嗎?現在我們來玩一個「吹氣球」游戲,比比誰吹得大,誰願意參加?
(教師挑選男女同學各三名參加游戲。)
師:我們分組吹氣球,先請男同學,然後再請女同學,吹得最多的小組獲勝。沒有參加游戲的同學認真觀察游戲,看看你們能發現什麼?
(男生組老師給5秒鍾就叫停,女生組老師給10秒,結果女生組獲勝。)
師:不用數都知道,女生吹得又大,又多,女生獲勝。
(男生急得大聲說:不公平。)
討論:怎麼做才能讓這個游戲公平呢?
師:原來問題出在我們沒有給這個游戲制定游戲規則。那你們願意按游戲規則再玩一次嗎?能說說玩「吹氣球」時有哪些具體的游戲規則嗎?(生講規則,再重新玩游戲。)
師:沒有規則,我們連一個小小的游戲都無法進行。看來規則真挺重要的。剛才咱們通過游戲,知道了規則在我們的游戲中。那麼,規則在哪兒呢?這節課我們活動的主題就是一起來找找:規則在哪裡?(板書:規則在哪裡)
(評析:以學生感興趣的游戲作為切入點,在兒童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積極討論和探索,了解規則的重要性。從無規則的混亂到有規則的公平、合理,學生經歷了一個探索的過程,初步的「規則意識」和「規則概念」也在學生心目中悄然建立了。)
二、找一找,規則在哪裡
(一)尋找生活中的規則。
1.師:(課件出示教材內容)這是教材第46、47頁的內容,請大家仔細觀察,找找規則都在哪裡?都有哪些規則?
師:除了這些規則外,生活中還有很多規則。昨天,老師已經讓同學們去收集我們身邊的規則了,誰願意把自己收集的與大家交流一下。
2.調查,有哪些同學遵守了這些規則,有什麼感受。
(評析:「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社會的認識、體驗和感悟。」社會調查,作為一種學生主動了解、接觸社會的直接手段,可以讓學生在了解生活中處處有規則的基礎上,引發他們關注生活現象,思考不遵守規則的後果,促進其深入有效地理解規則的重要性。)
(二)尋找與學生緊密聯系的規則。
1.師:生活中處處有規則,那麼與我們小學生緊密聯系的規則有哪些呢?
2.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出示課件並相應補充。
與小學生相關的規則有:《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交通規則、社會行為規則……
3.師:規則在哪兒呢,你們發現了嗎,遵守了嗎?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這里有一些校園生活的圖片,看看誰最聰明,能馬上找到圖片中的規則。
(出示課件:進校門的規則、回答問題的規則、讀書的規則、小組討論的規則、寫字的規則、上下樓梯的規則、課間活動的規則等。)
4.師:你們能從圖片中發現這么多的規則,真是了不起。這些是在校園里、班級中隨處可見的規則,它幫助我們形成良好的文明舉止,幫助我們做一名懂文明、會學習的好學生。這些規則在咱們的學校生活中還真的少不了。
5.師(小結):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我們發現,規則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規則在家庭生活中,規則在學校生活中,規則在社會生活中,真是生活中處處有規則。(板書:生活中處處有規則)
(評析:以學校生活作為課程資源,用圖片的形式充分挖掘隱藏在校園里的規則,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找到規則,對比自己的行為,從而引導他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用實際行動做一個遵守規則、熱愛學校的孩子。)
三、延伸宣傳,遵守規則
師:為了更好地生活和學習,就要處處有規則,我們人人更要遵守規則。可是還有許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認為規則沒什麼,所以也出現了許多事故。你們願意當個「規則小宣傳員」,讓更多的人明白這個道理,和我們一起來遵守規則嗎?
師:請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動手,將自己收集到的規則分類整理,並製作成剪貼報。課下我們把它貼到學校的校園文化宣傳欄里,並義務地當回小解說員好嗎?(學生活動。)
(評析:在處理資料的同時,由身處其外的觀察與調查,變為主動地參與和宣傳,學生體驗到了規則的重要性,把規則貼到卡紙上的過程,也印到學生的內心深處。)
四、結束教學,實踐規則
師:同學們可真棒,剛才我們交流了很多規則,那麼下課時有些什麼規則呢?比比看,誰做得最好。
(評析:細節決定成敗,行動是關鍵。課堂上處處是教育,教師關注到了每一次培養和教育的機會,給學生一個從現在做起的實踐空間。)
總評:
教師在組織教學時,經歷「游戲引規則——生活中找規則——宣傳遵守規則——實踐應用規則」的過程。各個環節圍繞規則,從開課游戲的混亂到慢慢建立規則概念,到通過活動理解規則,再到最後的按規則做事,順理成章地按照兒童思維理解的順序完成了對規則的體驗、了解和內化。各項活動,緊緊抓住兒童的現實生活,採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與兒童的現實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孩子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會。使學生經歷了體驗探究的全過程,從而懂得生活處處有規則,我們要遵守規則的道理。
㈡ 如何進行小學思品課堂教學設計分析
思品課堂教學的有效設計是指以學生為中心,
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
心理專需
求,
興趣愛好屬,
認知能力等個體特徵,
對思品課的整個教學活動進行精心系統地
設計,從而使教學過程有效發生,教學目標順利達成,教學效果如期實現。
思品課堂教學的有效設計能幫助教師的教學目標更明確,
針對性更強,
靈活
性更大,
加快教師的教學成長。
正如美國心理學家蘭達所說——教學設計
「是使
天才能夠做到的事一般人也能做到」。
思品課堂教學的有效設計最根本的驅動力是提高思品課的教學實效,
而最顯
性的成效也正是思品課教學實效的提高。
㈢ 怎樣進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分析
課上可以先讓同學們花幾分鍾的時間看一遍課本預習一下
然後可以開始授回課,講述一下該實踐活動的答內容,該怎麼做,為什麼這么做,再聯系一下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給同學們展開講講,再來讓同學們四人小組討論一下,最後做一下聯系,實踐一下。
最後可以布置一下課後作業
㈣ 小學品德與社會公開課教案
《我家的綠色生活》教學設計鎮江小學 居海燕活動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綠色生活,與爸爸媽媽一起討論如何選擇綠色生活。2.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和對綠色生活的嚮往之情。活動准備教師准備課件,學生課前到超市、菜市場尋找綠色食品。活動過程一、導入教師:同學們,我們不光自己要積極參加環保活動,還要將環保意識帶回家中,與爸爸媽媽一起行動起來,共同選擇綠色生活,爭當綠色家庭。(板書:我家的綠色生活)二、家庭里的污染1.教師:東東同學自從學習了「我的綠色日記」單元以來,更加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了,她從此成了一個保護環境的有心人。可是她沒有意識到,還有一個地方更值得她關注,這就是自己的家。請大家看一段錄像,看看東東一家人的生活。2.播放錄像。錄像內容如下:這是一套裝修豪華的新公寓。一家三口,母親在用洗滌劑洗碗;父親邊抽煙邊看電視(煙霧彌漫),電視音量比較大;女兒在強光下寫作業;窗外不時傳來刺耳的鳴笛聲。雖然是白天,但室內燈火通明。門口有一裝垃圾的大塑料袋。3.學生看完錄像後討論:她們家的生活有哪些方面存在著環境問題?4.教師:你們家的生活有沒有類似的情況?三、走向綠色生活1.教師:這種生活方式既會影響身體健康,又會對環境造成破壞。那麼,我們應該追求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呢?請大家再看看西西家的生活。2.播放錄像。(錄像內容如下:西西和爸爸在布置得溫馨、簡朴的家中談話。家中擺放有綠色植物。媽媽在用熱水洗碗,沒有用洗滌劑)3.討論:西西家的生活方式的好處。4.教師小結:西西家可以說過的是「綠色生活」。他們家的每一位成員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對環境沒有造成任何污染,他們一家為環保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這就是「綠色家庭」。5.交流:要走進「綠色生活」,讓自己的家庭變成「綠色家庭」,我們在生活中還應該做的事和應該注意的事。四、綠色食品1.教師:課前大家到超市去尋找綠色食品,有什麼收獲嗎?2.學生匯報在超市尋找綠色食品的情況。3.出示綠色食品的標志,引導學生進一步弄清什麼是綠色食品。五、我心中的綠色家園1.交流:在你的心目中,你希望未來的綠色生活的情景。2.教師:同學們心目中未來的綠色生活真是豐富多彩,十分迷人。你們能不能用自己的筆將自己心中的綠色家園畫出來、寫出來,完成我們的第五篇綠色日記呢?3.學生設計未來的綠色家園。(1)分小組合作,有的同學畫,有的同學寫。(2)學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並作簡單介紹。(3)師生共同評議。(4)交流:我們心中未來的綠色家園。六、總結保護環境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讓我們共同呵護綠色家園。願家鄉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山川更秀美,泥土永芬芳。七、課外拓展1.與父母交流,訂立家庭綠色生活公約,並堅持寫家庭綠色生活日記。2.在居住小區開展環保活動,設立宣傳欄,倡導綠色生活,創建綠色小區,讓自己成為社區綠色使者。
㈤ 小學品德與生活:《怎樣過暑假》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兒童即將迎來自己上小學後的第一個暑假。怎樣過一個愉快而有意義的暑假,教育有必要做適當的價值引導,本單元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而設計的。所有的內容都旨在引導一種積極的、科學的、健康而安全的生活方式。
學情分析:
班級中的學生主要是周邊3個自然村以及外來務工者的孩子。孩子們在小學一年級上學期已經有過寒假的經歷了,他們對於假期並不陌生了,可以說是充滿著期待與嚮往的。但是,暑假與寒假是不相同的:寒假時間短,家長春節有長假在家陪伴孩子,或帶著孩子回鄉過年,都可以方便指導他們生活與學習。但是暑假時間長,天氣炎熱,家長忙於工作,陪同的時間相對寒假偏少。大部分的孩子需要獨自在家度過漫長的假期或在村子裡成群結隊瘋玩,不注意合理安排時間,想玩什麼就玩什麼,作息時間亂作一團,可以說這個暑假是孩子們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假期。如此長的假期怎樣愉快、安全而有意義地度過呢?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迎接暑假的到來,才能有準備地、愉快地度過小學生活中的第一個暑假。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指導學生思考怎樣過好暑假,怎樣計劃和安排好自己的愛護家生活。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信心,增強學生的進取精神。
2.行為與習慣:通過科學、合理地安排暑假生活,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約束的自覺行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照顧自己,有計劃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3.知識與技能: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知識,增強分辨是非好壞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調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護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適應社會的常識和技能。
4.過程與方法:
通過競賽活動、對比、比較來提高分辨能力,遇到事情會思考、會計劃、會安排。
教學重點:
在探究、交流的基礎上,明確怎樣做才能過好暑假,並簡單制定出切合自己實際的暑期計劃。
教具准備:課件、視頻、計劃表
教學過程
(一)感受夏季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兒歌。在聽之前老師提出一個要求:會唱這首歌的同學可以跟著唱,一邊唱一邊想:這首歌講的是什麼季節的事?
歌曲視頻《夏天的雷雨》
師:這首歌講的是什麼季節的事? (生:夏天的雷雨)說起夏天,讓我想到夏天裡有一個很長的假期,就是(生:暑假)暑假就來啦,你們的心情怎樣?生匯報。
暑假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放鬆的好機會,不用按時上學,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為了過好我們小學生活的第一個暑假,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怎樣過暑假》,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生活經驗,體驗夏天特點,引入孩子期盼已久的暑假這個話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㈥ 怎樣進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
四個設計兩個解決:
一、一份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包括四個部分:
1、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
2、第二部分是學情分析。
3、第三部分是教學目標制定。
4、最後部分是教學過程及說明。
二、解決兩大問題:
1、發展什麼,就是教學目標的制定,這是教學設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2、怎樣發展,通過教學過程及說明來解決。
三、比如《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簡述如下:
1、了解吸煙危害:「看一看」(看吸煙危害健康的動畫,談啟示); 「說一說」(一支煙中含有什麼); 「聽一聽」(吸煙給青少年帶來危害的故事,談感受); 「審一審」(進行一次模擬審判,一人表演香煙,另一人演法 官,列舉煙的N條罪狀); 「議一議」(看錄像,交流被動吸煙的危害)
2、了解上網成癮的危害:故事:《一個優秀學生由於迷戀網路游戲蛻變 》 錄像:「某學生泡網時間過長造成腦癱 」 調查:我們班同學每天上網多長時間?到網上都做什 么?你認為上網時間多少是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