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嗓門媽媽中哪些環節需要創設語言環境
一、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為幼兒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孩子在生活中,經常要將自己的各種信息以及主觀感受、願望或要求轉換成言語與他人交流。中班孩子大部分已經能夠把自己的願望、感受等轉換成語言來和他人交流,然而,受生活經驗、詞彙量和思維特點的影響,常常會出現使用「錯誤」語言。此時我們老師應正確對待「錯誤」,給孩子以支持、鼓勵。相信孩子會在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中進行自我調整。
1.接受孩子的言語方式
受生活經驗、詞彙量和思維特點的限制,以我們成人的標准來說,有時孩子語言表達的意思不一定準確,對待孩子用詞不當的現象老師應給予理解並加以正確的引導,保護孩子運用語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看到菊花謝了,樹葉落了,他們會說「菊花死了,大樹死了」盡管如此,老師應該明白,孩子正嘗試用語言作為交流工具,他們能用語言交流、表達及解決問題比正確地使用語言更為重要。相信孩子會在交往的過程中說得越來越准確,越來越完整,寬松的語言學習環境是愉快的,也是允許出錯的。
2.關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開學初,我們中班來了一些新小朋友,我想,新入園的孩子從本來熟悉的環境轉入陌生的環境,他們還未在情感上接受新環境,難以產生「幼兒園像我家」的情感。我就選擇了《香香鳥》這首兒歌。一瓶花露水調動了孩子的生活經驗,我扮演孩子們的媽媽,伴隨著「花露水,香噴噴,媽媽灑在我頭上,我是一隻香香鳥,飛到哪裡哪裡香」的兒歌,一邊噴灑花露水,一邊念兒歌,孩子們一下子變得開心,愛說了。在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下,孩子想說、敢說、喜歡說,從而體驗說的樂趣。
3.耐心等待,滿足孩子言語交往的需要
在集體語言活動中,耐心等待意味著老師應感悟孩子的思維水平思維方法的差異,勿以三四個孩子的想法、說法左右全體孩子的思路。如在語言活動《老爺爺的帽子》中,我問孩子:「老爺爺生病了,小鳥會怎麼做呢?」楠楠小朋友說:「小鳥會做帽子給老爺爺。」我沒有及時肯定楠楠小朋友的回答,如果我當時肯定並表揚他的話,會令其他小朋友造成楠楠的回答是唯一答案的印象,考慮到其他小朋友言語發展水平,我換了種說法「哦,你是這么認為的,還有其他不一樣的答案嗎?」老師這種評價會讓孩子的談話可以繼續下去,滿足其他孩子言語交往的需要,讓每個孩子在活動中積極參與,有機會思考表達。果然,出現了許多不一樣的答案,「小鳥會唱歌給老爺爺聽」,「小鳥會跳舞給老爺爺看」……直到活動結束,我才肯定楠楠小朋友的回答,「老爺爺生病了,小鳥會怎麼做呢?對,就向楠楠小朋友說的那樣,小鳥們用自己的羽毛做了一頂帽子。」所以,面對孩子在語言發展中所產生的「問題」,老師的耐心等待是一份寬容,是我們教育者應給孩子的尊重,老師的耐心、巧妙地評價,會讓我們的孩子感覺到你對他的信任,同時又給自己留有教育的餘地。
二、創設豐富多彩的語言環境
語言活動中所學的詞、句,在日常生活中老師也可以有意識地引導他們運用。如,孩子學過「又…又…」的句式,教師可結合日常生活實際,啟發他們講「那座房子又高又大。」「餅干又香又甜。」「西瓜又大又圓」等。在日常生活中老師還可以隨意和孩子個別地或三三兩兩地進行交談,談他們看到的、聽到的事情,表達自己的情感。個別交談既能培養師生感情,養成孩子與成人交往的習慣,學習規范語句,又能不斷擴充孩子的語匯,使孩子得到更多的語言鍛煉。
三、創設多元化的語言環境
語言區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舒適以及激發語言交往慾望的環境,它能激發孩子表達語言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孩子大膽談吐的態度和能力。
首先是材料多樣化。在語言活動區,老師可擺放一些適合孩子年齡特徵和認知能力的材料。其次是材料投放形式多樣化。老師可根據室內環境適當地在語言區用上一些輔助的材料,例如用小屏風、小柵欄或小操作台將區角環境進行開放式分割,讓區角之間互不幹擾又不影響孩子的學習與交流。材料可根據教學內容專題陳列在牆上,鋪放在地面上,或立上桌面上,使語言活動區變得生動、有趣。
總之,老師要結合實際,以孩子為本,創設一個多元的、自由寬松的、豐富多彩的語言環境,讓孩子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下交往、操練、擴展自己的語言經驗,促進語言更好的發展。
『貳』 國際安徒生獎的獲獎列表
得獎年代 得獎作者 1956 依列娜· 法吉恩(英)
Eleanor Farjeon 1958 阿斯特麗德·林格倫(瑞典)
Astrid Lindgren 1960 埃利希·凱斯特納(德)
Erich Kastner 1962 門得特· 德瓊(美)
Meindert DeJong 1964 勒內· 吉約(法)
René Guillot 1966 托芙·揚松(芬蘭)
Tove Jansson 1968 詹姆斯· 克呂斯(德)
James Krüss
Jose Maria Sanchez-Silva(西) 1970 賈尼· 羅大里(意)
Gianni Rodari 1972 斯· 奧台爾(美)
Scott O'Dell 1974 瑪麗亞·格里珀(瑞典)
Maria Gripe 1976 塞· 伯德克爾(丹)
Cecil Bodker 1978 保爾· 福克斯(美)
Paula Fox 1980 博哈米爾·里哈(捷克)
Bohumil Riha 1982 布詠迦·努內斯(巴西)
Lygia Bojunga Nunes 1984 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奧)
Christine Nostlinger 1986 帕· 賴特森(澳)
Patricia Wrightson 1988 安妮·M·G·斯密特(荷)
Annie M·G·Schmidt 1990 托摩脫· 篙根(挪)
Tormod Haugen 1992 弗吉尼亞·漢彌爾頓(美)
Virginia Hamilton 1994 窗滿雄(日)
Michio Mado 1996 尤里·奧萊夫(以色列)
Uri Orlev 1998 凱塞琳· 帕特森(美)
Katherine Paterson 2000 瑪麗亞·馬薩多(巴西)
Ana Maria Machado 2002 艾登·錢伯斯(英)
Aidan Chambers 2004 馬丁·瓦德爾(愛爾蘭)
Martin Waddell 2006 瑪格麗特梅喜(紐西蘭)
Margaret Mahy 2010 大衛·阿爾蒙德(英)
David Almond
於爾克·舒比格(德)
Jürg Schubiger 2016曹文軒(中國) 阿洛伊斯·卡瑞吉特 Alois Carigiet(1966)-瑞士●代表作:《趕雪節的鈴鐺》、《大雪》、《毛魯斯去旅行》、《莉娜和野鳥》、《毛毛、丟丟和小小》、《杜瑪尼一家和他們的鳥鄰居》
伊利·唐卡 Jiri Trnka(1968)-捷克斯洛伐克
●代表作:《捷克年》、《皇帝的夜鶯》、《巴亞雅王子》、《好兵帥克》、《仲夏夜之夢》、《手》
莫里斯·桑達克 Maurice Sendak(1970)-美國
●代表作:《野獸國》、《廚房之夜狂想曲》、《在那遙遠的地方》、《親愛的小莉》
依卜·斯旁·奧爾森 Ib Spang Olsen(1972)-丹麥
●代表作:《月光男孩》、《跳不停的小紅球》、《拇指姑娘》
法爾希德·馬斯哈里 FarshidMesghali(1974)-伊朗
●代表作:《小黑魚》、《詹姆希德國王》、《蛇城》
塔吉娜·瑪麗娜 Tatjana Mawrina(1976)-蘇聯
●代表作:暫無
斯凡·歐特 Svend Otto S(1978)-丹麥
●代表作:《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
赤羽末吉 Suekichi Akaba(1980)-日本
●代表作:《蘇和的白馬》、《追追追》、《鶴妻》
澤比紐·里科利齊Zbigniew Rychlicki(1982)-波蘭
●代表作:《米斯雅和朋友們》
安野光雅 Mitsumasa Anno(1984)-日本
●代表作:《旅之繪本》
羅伯特·英潘 Robert Ingpen(1986)-澳大利亞
●代表作:《暴風雨中的男孩》、《小熊的季節》、《丑小鴨》、《馬可·波羅》
杜桑·凱利 DuSan Kallay(1988)-捷克斯洛伐克
●代表作:《十二月之旅》、《冬天王子,你要去哪裡?》、《愛麗絲夢遊仙境》、《仲夏夜之夢》
莉絲白·茨威格 Lisbeth Zwerger(1990)-奧地利
●代表作:《拇指姑娘》、《胡桃夾子》、《愛麗絲漫遊奇境》
柯薇·巴可維斯基 Kveta Pacovska(1992)-捷克
●代表作:《小小花國國王》、《午夜劇場開鑼了》
約克·米勒 Jorg Muller(1994)-瑞士
●代表作:《挖土機年年作響——鄉村變了》、《森林大熊》
克蘇斯·恩希卡特 Klaus Ensikat(1996)-德國
●代表作:《四個孩子環游世界》、《跳蚤市場》、《布萊梅的音樂家》
湯米·溫格爾 Tomi Ungerer(1998)-法國
●代表作:《克里克塔》、《三個強盜》、《月亮先生》
安東尼·布郎 Anthony Browne(2000)-英國
●代表作:《膽小鬼威利》、《大猩猩》、《小熊亨特》、《到森林裡去》、《誰來我家》
昆丁·布萊克 Quentin Blake(2002)-英國
●代表作:《跟我說說一幅畫》、《達爾童話》
馬克斯·威爾修思 Max Velthuijs(2004)-紐西蘭
●代表作:《青蛙弗洛格的故事》
沃爾夫·埃爾布魯希 Wolf Erlbruch(2006)-德國
●代表作: 《是誰嗯嗯在我頭上》、《一隻想當爸爸的熊》、《邁爾太太,放輕松》
羅伯托·英諾桑提/Roberto Innocenti(2008)-義大利
●代表作:《鐵絲網上的小花》《木偶奇遇記》
尤塔·鮑爾 Jutta Bauer(2010)-德國
●代表作:《尖叫的母親》、《爺爺的天使》、《大嗓門媽媽》、《當世界還不存在的時候》
彼得·西斯 Peter Sis(2012)-捷克
●代表作:《瑪德琳卡》、《生命之樹》、《星際信使》
『叄』 小企鵝被大企鵝罵散架了是什麼繪本
您好來,關於您的問題,結合原書源內容和網站資料,推薦如下:
繪本名:大嗓門媽媽
作者:(德)保爾著,王星譯
內容簡介:故事內容簡單,但是媽媽的大嗓門把寶寶震得四分五裂,是多麼可怕呀!最後,媽媽向寶寶道歉,把寶寶又縫回來了!
以上答案僅作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杭州圖書館
『肆』 大嗓門媽媽的作文怎麼寫
我的媽媽有一雙抄炯炯襲有神的大眼睛,大大的耳朵,一張嘮叨的嘴巴。
每次放學,我首先聽到的就是一聲震耳欲聾的聲音:「豆豆,快寫作業!」等我寫完作業又是一陣「河東獅吼」沖我脫口而出:「別出去玩,練大字、看書去!」我的媽媽呀,又強制管教了。母命難違,我只好乖乖的練字、看書。練著練著,忽然又傳來媽媽的大嗓門:「字跡要寫端正。」
有一次,媽媽和爸爸出去有事,再三吩咐,寫完作業把書包整理好,晚上早點睡覺,明天早上早點起床,讀讀英語、語文。到了晚上,我不但沒有早點睡覺,而且看電視還看到了半夜,連書包都忘整理了。早上,我想起床,可怎麼也睜不開眼睛。起床後,我飛快地洗了臉,顧不上吃飯,就去上學了。來到學校,肚子餓得咕咕叫。唉,真是不聽媽媽言,吃虧在眼前啊!到了教室,我打開書包一看,不禁楞住了——作業本還沒帶呢。
唉,媽媽的大嗓門還真少不了。我從媽媽的大嗓門中感到了一種深深的母愛!
『伍』 榮獲國際安徒生獎的繪本有哪些
一、關於國際安徒生獎的簡介:
國際安徒生獎由國際少年兒童讀物聯盟於1956年設立,由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贊助,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名字命名。
二、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的繪本解釋如下:
歷年獲獎者(插畫獎)
阿洛伊斯·卡瑞吉特 Alois Carigiet(1966)-瑞士
●代表作:《趕雪節的鈴鐺》、《大雪》、《毛魯斯去旅行》、《莉娜和野鳥》、《毛毛、丟丟和小小》、《杜瑪尼一家和他們的鳥鄰居》
伊利·唐卡 Jiri Trnka(1968)-捷克斯洛伐克
●代表作:《捷克年》、《皇帝的夜鶯》、《巴亞雅王子》、《好兵帥克》、《仲夏夜之夢》、《手》
莫里斯·桑達克 Maurice Sendak(1970)-美國
●代表作:《野獸國》、《廚房之夜狂想曲》、《在那遙遠的地方》、《親愛的小莉》
依卜·斯旁·奧爾森 Ib Spang Olsen(1972)-丹麥
●代表作:《月光男孩》、《跳不停的小紅球》、《拇指姑娘》
法爾希德·馬斯哈里 FarshidMesghali(1974)-伊朗
●代表作:《小黑魚》、《詹姆希德國王》、《蛇城》
塔吉娜·瑪麗娜 Tatjana Mawrina(1976)-蘇聯
●代表作:暫無
斯凡·歐特 Svend Otto S(1978)-丹麥
●代表作:《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
赤羽末吉 Suekichi Akaba(1980)-日本
●代表作:《蘇和的白馬》、《追追追》、《鶴妻》
澤比紐·里科利齊Zbigniew Rychlicki(1982)-波蘭
●代表作:《米斯雅和朋友們》
安野光雅 Mitsumasa Anno(1984)-日本
●代表作:《旅之繪本》
羅伯特·英潘 Robert Ingpen(1986)-澳大利亞
●代表作:《暴風雨中的男孩》、《小熊的季節》、《丑小鴨》、《馬可·波羅》
杜桑·凱利 DuSan Kallay(1988)-捷克斯洛伐克
●代表作:《十二月之旅》、《冬天王子,你要去哪裡?》、《愛麗絲夢遊仙境》、《仲夏夜之夢》
莉絲白·茨威格 Lisbeth Zwerger(1990)-奧地利
●代表作:《拇指姑娘》、《胡桃夾子》、《愛麗絲漫遊奇境》
柯薇·巴可維斯基 Kveta Pacovska(1992)-捷克
●代表作:《小小花國國王》、《午夜劇場開鑼了》
約克·米勒 Jorg Muller(1994)-瑞士
●代表作:《挖土機年年作響--鄉村變了》、《森林大熊》
克蘇斯·恩希卡特 Klaus Ensikat(1996)-德國
●代表作:《四個孩子環游世界》、《跳蚤市場》、《布萊梅的音樂家》
湯米·溫格爾 Tomi Ungerer(1998)-法國
●代表作:《克里克塔》、《三個強盜》、《月亮先生》
安東尼·布郎 Anthony Browne(2000)-英國
●代表作:《膽小鬼威利》、《大猩猩》、《小熊亨特》、《到森林裡去》、《誰來我家》
昆丁·布萊克 Quentin Blake(2002)-英國
●代表作:《跟我說說一幅畫》、《達爾童話》
馬克斯·威爾修思 Max Velthuijs(2004)-紐西蘭
●代表作:《青蛙弗洛格的故事》
沃爾夫·埃爾布魯希 Wolf Erlbruch(2006)-德國
●代表作: 《是誰嗯嗯在我頭上》、《一隻想當爸爸的熊》、《邁爾太太,放輕松》
羅伯托·英諾桑提/Roberto Innocenti(2008)-義大利
●代表作:《鐵絲網上的小花》《木偶奇遇記》
尤塔·鮑爾 Jutta Bauer(2010)-德國
●代表作:《尖叫的母親》、《爺爺的天使》、《大嗓門媽媽》、《當世界還不存在的時候》
彼得·西斯 Peter Sis(2012)-捷克
●代表作:《瑪德琳卡》、《生命之樹》、《星際信使》
『陸』 超級育兒師大嗓門媽媽是哪一期
《超級育兒師》大嗓門媽媽是第二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