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中古歐洲社會教學設計

中古歐洲社會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23 01:18:31

⑴ 1簡答中古歐洲封建社會的特點。

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
西歐封建制度是中古歐洲歷史的一項核心內容,而西歐封回建制度的答核心內容是西歐封建等級制度。在整個中古時期,羅馬天主教在經濟上占據當時西歐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與世俗王權分庭抗禮,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壟斷,可謂是處於一種萬流歸宗的地位。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個重要標志,西方文明與東方文明在許多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拜占廷帝國是一個曾經輝煌的古老文明,在如何面對新的環境挑戰方面,拜占廷帝國的歷史命運具有重大的典型意義和啟示價值。

⑵ 有沒有初三歷史教案(2005年初審通過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急用!

世界史上冊15-----23課知識點
第十五課:血腥的資本積累
1:新航路開辟後首先走向殖民的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接著是英國和法國
2:三角貿易:時間:16世紀---19世紀;原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本積累的需要;直接原因:美洲缺少勞動力。和三角貿易有關的事件:新航路的開辟;路程:歐洲(帶槍支、雜物)------非洲(奴隸)---美洲(金銀財物)---歐洲,全部是在大西洋。最先進行:葡萄牙,後來居上的是英國
影響:課本95頁
3:英國先後打敗:西班牙、荷蘭、法國,在:18世紀後半期成為最大的殖民國家
4: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擴張是在:17世紀,東印度公司負責,著名的殖民頭子是:克萊武
影響:對英國: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對印度等:兩方面的影響
5:97頁:馬克思的話的理解
6:如何正確評價西方國家的殖民活動:消極影響:形成當地的貧苦和落後,客觀上的影響:客觀上帶來先進的思想、生產方式等,沖擊了當地落後的制度
7:印度民族大起義的時間、領導階級、領導人、性質(反對殖民主義反對封建主義)、意義、原因
8:南美洲的殖民國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其中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
9:拉美獨立運動的原因(特別強調:受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的影響),時間、主力、領導人、意義、有殖民者自己宣布獨立的是:巴西
10:華盛頓、章西女王、玻利瓦爾的共同點:都反對殖民、都為本民族的解放做出自己的貢獻、都是民族英雄。華盛頓和章西女王都是反對英國的殖民。玻利瓦爾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維亞就是紀念他、南美解放者杯也是幾年他。課本101頁恩格斯的話
11:歐洲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台的時間和標志事件(三大工人運動的興起)
12:英國憲章運動的時間、綱領、中心內容、性質、失敗的原因
13: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原因,組成部分、標志(1848年為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共產黨宣言》發表)、意義-------標志這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共產黨宣言》的內容。
14:巴黎公社的時間,性質,意義、失敗的標志
15:《國際歌》的有關問題;德國、法國的思想家及其貢獻:德國:馬克思、恩格斯;法國:伏爾泰等人
16:1844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相會,它們汲取前人的思想精華,結合工人運動實踐,共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17:美國南北戰爭(美國內戰)的原因,時間、措施、意義、性質;美國內戰和美國獨立戰爭的相同點:都是資產階級革命、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美國南方的:南部聯盟
18:111頁的話,林肯、華盛頓、羅斯福的貢獻
19:19世紀中期美國(南北方經濟制度的矛盾)、俄國(農奴制度阻礙資本主義發展)、日本(幕府統治危機和民族危機)面臨的社會問題,採取的措施(美國內戰、1861年改革、明治維新)和影響
20:明治維新時間、背景、內容和影響,其中體現其性質的是哪一方面(經濟方面)的內容?
21:列寧說:這次改革是對農民的一場厚顏無恥的掠奪.------對1861改革的評價
22:1861年改革和明治維新的共同點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形成社會性質的改變、都保留大量的封建殘余勢力、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都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3: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走向資本主義道路的方式主要有: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改革(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維新)
24:由於電力的廣泛使用,人類在19世紀70年代進入電氣時代,
25:第二次科技革命中走在世界前列的國家:美國、德國;新動力:內燃機;新能源:電和石油;主要發明(記住每個發明的時間)、影響
26:三次科技革命都促進了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啟示: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給我國的啟示:要大力發展科技教育
27:
時間 原因 主要戰役 性質 兩大集團 美國參戰的原因 結果 影響 給我們的啟示

一戰
二戰
28:課本132頁皮洛夫的話的理解
29: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的導火線:薩拉熱窩刺殺事件;一戰開始後:義大利加入協約國作戰;戰場主要集中在歐洲
30:一戰前爭奪的焦點是:巴爾干半島----歐洲的火葯桶
31:歐洲兩次思想解放運動是?時間和影響是?形成的社會變革是?
32:伏爾泰的主張
33:世界史上的科學家及貢獻
• 文學家及其作品和作品的內容:
• 藝術家及其作品和作品的內容
34:課本141頁愛因斯坦的名言、143頁貝多芬的名言、145梵高的名言、伏爾泰、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的頭像

第二課: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
1;古代埃及----非洲的尼羅河流域,,居住的是古埃及人;主要文明成果:金字塔(國王權利的象徵),象形文字;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說明尼羅河孕育了埃及文明;「夫五千年以前,人戶稀微,製作未被,何以成此大功」----指的是金字塔的修建
2:古巴比倫----亞州的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居住的是蘇美爾人;文明成果:漢莫拉比法典----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楔形文字。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出處。
3:古印度:亞洲的古印度河和恆河流域,居住的是:雅利安人;主要文明成果:種姓制度(注意四個等級的社會階層和種姓制度的影響)、佛教的出現、阿拉伯數字
4文明古國的原因-----最早進入奴隸制度
5:課本第12頁的活動與探究的問題
第三課:西方文明之源
1西方的文明之源是古希臘;西方的民主之源是雅典的伯利克里時期,時間是公元前5世紀
2:伯利克里改革的內容和影響:內容:擴大公民權利,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鼓勵學術研究,發展教育,重視教育;使用奴隸勞動,經濟繁榮。
3:漢莫拉比法典、伯利克里改革、種姓制度都是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
4:古雅典只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這一部分人指的是----成年男性公民,不包括;婦女、奴隸、外邦人????
5:羅馬共和國的強盛時期和原因:公元前2世紀,布匿戰爭的勝利;羅馬帝國取代羅馬共和國的時間、原因、人物:公元前27年、因為社會危機,屋大維建立帝國
6:六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的時間:波斯帝國—春秋戰國時期,亞歷山大帝國(公園前336---前323),羅馬帝國(公元前27---476年)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324---1453),阿拉伯帝國(630---1258)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3世紀興起)
7:西羅馬帝國的滅亡----476年,西歐奴隸社會的終結
第四課:亞洲的封建國家:
1:大化改新的時間,目的(建立地主階級的統治,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人物(孝德天皇)內容(共三點),影響:日本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社會性質的改變)
2:阿拉伯國家的建立者,時間,伊斯蘭教歷元年的是哪一年。穆罕默德,622年,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麥地那是伊斯蘭教歷元年。聖地----麥加,
第五課:中古歐洲社會
1:查理馬特改革的時間,內容(2點),影響
2:教皇和基督教會---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也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領域,神權凌駕一切
3:西歐城市興起的時間,原因(生產力的發展-------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斗爭的主要內容(爭取自治權)和典型城市;意義(影響)------為資本主義的興起准備了條件
4:拜占庭帝國於1453年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
第三單元:古代文明的傳播和發展
1:古代文明的傳播和發展的兩個方式舉例說明:戰爭和和平交往;戰爭:希波戰爭(和體育項目馬拉松有關),亞歷山大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平交往:阿拉伯數字的傳播、馬可波羅來華,絲綢之路的貿易往來
2:東西方文化的使者和橋梁----阿拉伯人(對文化最大的貢獻:傳播阿拉伯數字)
3:激起西方人對東方的憧憬和嚮往的書籍--《馬可。波羅行記》
4: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誰說的話?此人的主要貢獻?---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建立阿拉伯國家,促進了阿拉伯民族的統一
5:世界三大宗教的時間、地點、背景、教義,創始人,經典,傳播,
6:為以後歐洲的字母文字奠定基礎的是-----腓尼基文字
7: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地球,----阿基米德,體現:杠桿原理,此外的貢獻是:浮力定律和螺旋式水車;網路全書式的學車----亞里斯多德;即使不朽的世界名著又是研究早期希臘的社會史料-----《荷馬史詩》;喜劇故鄉---希臘:悲劇作家素福克勒斯,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戲劇之父---阿里斯托芬;阿拉伯社會的------《天方夜譚》;伊斯蘭教的第一大聖寺----麥加大清真寺;巴黎最古老、最大的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因為基督教產生與亞洲,後來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巴黎聖母院,被稱為石頭的交響樂
8:佛教的建築---寺廟。基督教的建築----教堂。伊斯蘭教的建築-----清真寺
第四單元:步入近代(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英法美的革命、工業革命)
文藝復興:時間(14---16世紀),地點---義大利,原因-----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在義大利;指導思想---人文主義;實質----資本主義文化的興起(因為資本主義力量小,封建勢力大,只有藉助古希臘羅馬文化的興起),性質----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內容:(1)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2)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中的幸福;代表人物(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開普勒)及每個人的國別,主要成就;影響: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基礎
新航路的開辟:原因,四個航海家的路線,到達的地方,影響:世界開始連成一體,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的共同影響是: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佔有黃金誰就能獲得它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時也取得把靈魂從煉獄中拯救出來,並是靈魂重享天堂之樂的手段------哥倫布
在16世紀和17世紀,由於地理上的發現而在商業上發生的並迅速促進了商業資本發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過渡的一個主要因素----馬克思
英法美的革命:時間;英國:1640年---1688年,美國:1775年----1783年;法國:1789年----1794年;
開始的標志:英國:查理一世召開議會;美國:來剋星頓槍聲;法國: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
結束的標志:英國---光榮革命(宮廷政變);美國---英國承認美國獨立;法國----熱月政變
主要事件:處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國,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美國--《獨立宣言》—美國獨立;薩拉托加大捷,約克鎮戰役。法國:《人權宣言》;成立共和國,處死路易十六國王,雅克賓派專政
頒布的文件及內容,意義和評價
革命的意義、性質(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美國:既是獨立戰爭又是資產階級革命)。
革命發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就是導火線)
拿破崙上台的時間:1799年霧月政變,1804年法蘭斯第一帝國成立,拿破崙的內外政策以及對拿破崙對外戰爭的評價
評價: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傳播了資產階級革命思想,但也是對當地人民的奴役
拿破崙對法國乃至歐洲的最大貢獻是---《法典》的頒布,失敗的直接導火索是————1812年征俄國失敗
比較英法,英美,英法美三個國家的革命的異同點;
復習時可以把有關事件按順序排列
工業革命:政治前提-----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直接原因-----國內外市場的擴大;
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和標志:18世紀60年代,珍妮機;1840年前後大機器生產成為主要生產方式
標志性發明---瓦特的改良蒸汽機===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交通領域的發明—美國人富爾頓—汽船,英國人史蒂芬孫—火車機車
工業革命的影響:經濟上---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社會關系的影響---出現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世界格局的影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形成東方從屬於西方的局面
總結:英國的創新:政治制度的創新---確立君主立憲制,經濟上的創新—工業革命
三個改革:奴隸制的改革---伯利克里改革,封建性質的改革----大化改新和查理.馬特的改革
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三角貿易、殖民掠奪、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工業革命

【==============表示,資料行不=============】

⑶ 中古歐洲社會經濟上實行采邑制什麼意思

采邑制, 西歐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之一,是中世紀在西歐實施的一種土地佔有制度。回
采邑原指西歐中世答紀早期國王封賞給臣屬終身享有的土地。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時期,國王對於服軍役或執行其他任務的臣屬,以封賜土地或金錢等作為恩賞,稱作采邑,采邑一詞的原意即恩賞,拉丁文為(beneficium)。
最初是查理·馬特在擔任法蘭克王國宮相期間(714年至741年)實施的改革內容之一,是對土地佔有形式的改革,即將土地及當地農民一起作為采邑制分封給有功勞的人,以服騎兵役為條件,供終身享用,但是不能世襲。

⑷ 中古歐洲社會的教皇是怎麼產生的

由樞機主教團投票選舉產生

⑸ 中古歐洲社會經濟上實行采邑制什麼意思

http://..com/question/3778706.html?si=5

好像基本上是~~公爵頭銜是歐洲采邑制的一種分配領地的方式。各個歐洲小國的國王是由梵蒂岡教廷封的,然後由國王分配屬內領地給公爵。後來漸漸變為世襲制,各個公國就可以看作獨立的王朝了~~

公國 是君主立憲制的一種形式。如安道爾公國、列支敦斯登公國等。

歐洲的封建采邑制是中世紀早期主要在西歐實施的土地佔有制度。

采邑制最初是查理·馬特在擔任法蘭克王國的宮相期間(715年 - 741年)實施的。以前墨洛溫王朝時土地都是無條件分贈的,而采邑制則將土地及其上面的農民一起作為采邑分封給有功勞的人,以服騎兵役為條件,供其終身享用,但是不能世襲。

到了查理·馬特的兒子矮子丕平時,把大部分土地當作采邑分封給臣下;查理大帝也把通過戰爭多來的土地分封給有功將領,這樣使得采邑遍及全國。英國則從威廉一世開始也實行采邑制,規定每個騎士采邑供養一名騎士,為國王服兵役。

此後,國王下面的大封建主也把自己的土地作為采邑分封給下屬,而這些下屬又把自己的土地作為采邑分封給自己的下屬,從而形成了一個以土地為紐帶的領主與下屬之間的關系。這樣領主既需要負起保護下屬土地的責任,而下屬也有義務效勞,為領主作戰。采邑制這種形式對於提高國家的戰鬥力很有幫助,而且通過采邑制逐漸形成了一種封建等級制度:

國王 - 公爵 - 侯爵 - 伯爵 - 子爵 - 男爵 - 騎士
擁有采邑的封建主宰自己的土地內享有完全的行政、司法、軍事和財政權,稱為特恩權。

9世紀以後,采邑逐漸變成了世襲領地,到了11世紀采邑制基本上已經廢弛了。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3778706.html

⑹ 西歐中世紀社會的特點是什麼

1、特點(屬性):一個文化衰落的時期。

歐洲自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間被稱為中世紀,西羅馬滅亡至神聖羅馬帝國建立的中世紀前期被認為是歐洲最為黑暗的時期。由於蠻族的入侵和定居引起了羅馬帝國的崩潰,幾乎造成當時歐洲文化的完全毀滅。

西歐的封建制度便是在這一背景下,由日耳曼、羅馬和基督教三種因素互相融合,從羅馬滅亡後的廢墟上產生、發展起來的。騎士制度同樣也產生於中世紀的歐洲,是歐洲在封建化的過程中逐步產生、確立起來的封建附庸制度。中世紀中前期的歐洲國家是一種鬆懈的領土集合體。

2、西歐中世紀不同階段特點:

(1)早期:

從古典時代晚期開始,一直到中世紀早期,人口減少,反城鎮化,入侵和人民遷徙仍未停止。人們大規模遷徙。

(2)中期:

公元1000年後,隨著技術和農業創新,貿易蓬勃發展,中世紀暖期氣候變化使作物產量增加,歐洲人口大大增加。

(3)晚期:

中世紀晚期,飢荒,瘟疫和戰爭無處不在,歐洲人口被顯著的削弱; 1347年到1350年,黑死病殺死了大約三分之一的歐洲人。天主教會內部的爭議,分裂主義與州際沖突,內亂和農民起義四處橫行。隨著文化和科技的發展,歐洲社會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歐洲逐漸進入現代(歐洲三大傳統劃分下的現代,即Modern)。

(6)中古歐洲社會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西歐中世紀城市的興起與發展:

城市的興起是中世紀西歐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對歐洲文明有重大影響。

(1)城市的興起使歐洲出現了一個新的等級一一市民階級.而在此之前,西歐社會只有農奴和在農奴之上的貴族、教士.而且,這些市民的經濟力量、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還在穩步提高,這就意味著國家日後要更加重視和支持這些人的利益及其他們的對外冒險事業.此為社會變化。

(2)城市商品經濟的作用,促使舊的自然經濟的領地庄園制度瓦解和農奴依附地位的消失.門類齊全的庄園生產轉而成為滿足市場需要的專業化生產,新型的自由農民出現.以前人們的財富觀念只有土地,現今則包括貨幣和可用貨幣估價的商品.新的商品為土地貴族提供了新的消費,從而也就瓦解了土地貴族,他們不再搞勞役地租,而改用貨幣地租,使農奴變成了人身自由的佃農.此為經濟變化.

(3)城市與王權結盟,促使王權加強,國家出現了不與封土相聯系的官吏;同時市民階級參與政治,城市自治和城市議會,也促進了議會制度的出現.此為政治變化。

(4)隨著城市的出現,產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為教士所壟斷,這就為日後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備.這是文化變化。

⑺ 中古歐洲社會 中的中古指的是哪段時間

答:中世紀(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主要是西歐),由西羅馬版帝國滅亡(公元476年權)數百年後,在世界范圍內,封建制度占統治地位的時期,直到文藝復興時期(公元1453年)之後,資本主義抬頭的時期為止.「中世紀」一詞是從15世紀後期的人文主義者開始使用的.

⑻ 中古歐洲社會中的農民與農奴是不是一樣

有土地的是農民,沒有土地的是農奴。
其實也沒什麼區分,有些中世界的邦國就是農奴制。

閱讀全文

與中古歐洲社會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