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班國學《村居》教案
《村居》作者是清朝文學家高鼎。其古詩全文如下: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前言】
《村居》是清代詩人高鼎的詩作。《村居》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村時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學後孩子們放風箏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村居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注釋】
村居:在鄉村裡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煙:春天水澤、草木間蒸發形成的煙霧般水汽。
散學:放學。
紙鳶: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鳶(yuān):老鷹。
【譯文】
農歷二月,村子前後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的枝條輕拂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煙霧般地凝聚著,令人心醉。村裡的孩子們早早就放學回家了。他們趁著春風勁吹的時機,把風箏放上藍天。
【鑒賞】
《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村居》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讀了這首詩,讀者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美麗春景,一起分享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第一、二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春天裡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彷彿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草長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寫活了,人們彷彿感受到那種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氣氛,人們的眼前也好像涌動著春的脈搏。「拂堤楊柳醉春煙」,村的原野上的楊柳,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著堤岸。春日的大地艷陽高照,煙霧迷濛,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第三、四句寫的是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著颳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他們的歡聲笑語,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氣。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尾兩句由上兩句的物而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與醉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村居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
2. 小班國學課怎麼導入
百家姓
3. 小班國學《時間很珍貴》教案
設計意圖:
時間對幼兒來說比較抽象,觀念淡薄,所以做事拖拉的現象隨時可見,整理玩具時邊玩邊整理,作業時東看看西摸摸,浪費了許多寶貴時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父母急急忙忙地拖著孩子上學,而孩子呢?卻不緊不慢地跟在後面,邊吃早點邊欣賞著路邊的風景;在教學中,我們也何嘗不是因為幼兒的拖拉現象而影響了下一環節的開展呢……大班幼兒應逐漸培養起珍惜時間的意識,形成初步的時間概念,才能適應將來的小學生活。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僅停留在"認識時鍾"的層面上,時間概念在幼兒的腦海中還是模糊的、抽象的。因此,本活動設計是以體驗和激發情感為主的社會活動,同時藉助於《喜歡鍾表的國王》這一繪本故事的啟發,旨在讓幼兒充分感知時間與人們生活、自身努力的關系,真正感受到時間是寶貴的,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從而達到做事不拖拉,抓緊時間做有意義的事。
活動目標:
1.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能結合自己的感受大膽地表述表達。
2.在故事的情境中,了解時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在體驗中,養成珍惜時間、抓緊時間的良好習慣。
活動准備:
故事PPT、勾線筆、白紙、定時器一隻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出時間的概念。
1.交流旅遊的經歷,體驗路程遠、時間長。師:小朋友,你們出去旅遊過嗎?那從張家港到**地方遠不遠?你怎麼感覺到的?
2.在很短的時間內說出這個圓像什麼。
出示一個圓。師:坐車**地方去要花很長時間,那我們能不能花很短的時間內說出這個圓像什麼呢?大班小朋友要想的快,說的快。
3.提問:如果把圓變成鍾還缺什麼?
幼兒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很快說出還有數字,還有針,說明鍾在孩子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4.出示鍾,簡單認識鍾的數字與指針。
教師:老師這里帶來了一個鍾,看看上面有幾個數字呢?一起來數一數。那這些數字是按什麼排列的呢?這個叫順時針。除了數字還有什麼?有幾根針?分別叫什麼呢?
教師小結:長長的叫分針,短短的叫時針,還有一根細細的看著在走動的叫秒針,誰能看出上面是幾點了呢?小朋友大約說一下,有的小朋友能一下子說出幾點,對時間比較掌握了。
5.提升經驗:除了鍾,我們還能怎麼知道確切的時間?幼兒這個方面的經驗很豐富,回答出:我爸爸的手機上有時間的、汽車上有時間的、還有手錶上等等。
教師小結:小朋友都很有觀察能力,真棒。手錶、鍾表、手機等都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時間,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時間在我們的生活中很重要。
4. 幼兒園小班國學經典百家姓教案
教學目標: 1、勇敢地溝通有關名稱的來源,清楚自個兒名稱的獨特性與涵義。 2、通過解說、探討,清楚百家姓的涵義。 3、體會我國姓氏的充實,啟發孩子認知百家姓的興致。 教學預備: 1、預先請孩子向爸爸媽媽們清楚自個兒的名稱的寫法、涵義與起名字的故事。 2、寫著孩子名...稱的海報,貼於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一、展示寫著孩子名稱的海報道入 1、幼兒教師:你能找著自個兒的名稱在哪兒嗎? 2、孩子到海報上找到自個兒的名稱。並學慣用「這就是我的名稱,我叫ⅹⅹⅹ」的句式表述。 3、幼兒教師:我們的名稱都相同嗎? 4、幼兒教師總結:我們人人均有一個名稱,人人的名稱均不一樣,有些名稱有2個字,有些名稱有三個字,另外還有一些是四個字的。 二、找尋姓的奧秘 1、幼兒教師:名稱內的1、個字是啥?你們的姓是怎樣來的?可不可以改姓哩?為何? 2、幼兒教師總結:孩子是大人的小孩,因此,有些小孩是跟父親姓,有些小孩是跟母親姓。 3、幼兒教師:你姓啥?你明白有哪一些姓嗎? 4、孩子述說,幼兒教師記錄。 三、加強認知自個兒的姓氏 1、幼兒教師:你的四周有沒與你同姓的人?你明白哪一些人與你的姓一樣嗎? 2、幼兒教師:我們我國的地才能大啦,總共有十幾億人口,因此有很多姓,如此多的姓在古時候就編成了本書,我們便叫它《百家姓》。 3、幼兒教師展示《百家姓》的書,並讀一讀百家姓的內容,讓孩子了解充實的姓氏。 四、探究名稱的秘密 1、幼兒教師:我們孩子的姓是跟父親或母親的,不是任意起的,那你們的名稱是怎樣來的,有何小奧秘嗎? 2、勉勵孩子述說家裡的親人給自個兒起名字的過程或意義。 3、幼兒教師總結:原本我們大人不是任意給我們起名字的,我們孩子的名稱是有一定意義的,表述了大人對我們的希望,與對我們幸福的祝福。 五、完結教學:《我為夥伴起名字》 幼兒教師:喜愛自個兒的名稱嗎?你除這一個名稱,另外還有其它的名稱嗎?其它人會怎樣叫你?你樂意為夥伴取一個既特別有美妙的名稱嗎? 相對於這一知識的接受,孩子還是較易的。對自個兒的姓的認知,及其涵義也較有興致。一個個七嘴巴八舌的要說說。 在此一完結教學里,孩子能非常踴躍地講出於己名稱的好,發言比較熱烈。
5. 小班國學教案,出則悌
活動設計背景《弟子規》是清代學士根據張示孔子言行的《論語》,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所提煉的做人道理,適用於幼兒的啟蒙教育。古老的文化中蘊含著的是一脈相承的淵源文化和行為准則。大班幼兒的社會性行為更加廣泛,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逐漸加強,辨別能力有待加強,特別是自己處在特定的環境,小朋友該如何去處理,弟子規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很好的行為參考,幫助幼兒愉快、大方,有禮貌的與人交往。作為簡練、深刻的古文,《弟子規》能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蘊,培養幼兒靈性。
活動目標
1、理解古文精煉的語句所折射的深刻含義,懂得做人道理。
2、與生活情景結合,將關愛夥伴的詩句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3、樂於積極參加國學誦讀活動和歌曲表演唱活動,幫助幼兒積累文學底蘊,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及靈性。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古文精煉的語句所折射的深刻含義、懂得做人道理。
2、結合自己生活經驗,學會主動化解矛盾,友好的對待夥伴。
3、富有感情的誦讀內容,積極、大方的參與到誦讀、歌唱表演中。
1、
活動准備
活動課件、小紅花、字卡、教學圖片、手偶、古箏音樂、曲譜
活動過程
一、 誦讀導入,培養幼兒情緒:帶領幼兒模仿古人(雙手在胸前作捧書狀,邊念邊搖頭晃腦誦讀),復習誦讀,引出課題。
二、 復習誦讀古文,理解古文含義。
1、播放課件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含義:之前我們學習了《弟子規》里小朋友愛父母的內容,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弟子規》里有關於兄弟姐妹們友好互相關愛的故事。
2、再次播放課件,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所傳達的意義:大朋是怎樣照顧小朋的,我們可以向大朋學習什麼?(關心友愛,不計較物品,說好聽的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兄道友,弟道恭--言語忍,憤自泯。」
3、逐句講解,梳理含義,著重講解個別補償用字的含義:「兄道友,弟道恭」是說大哥哥大姐姐要有好的對待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不要耍小脾氣,要尊敬哥哥姐姐。「兄弟睦,孝在中」是說大家有好和睦的相處,就是愛爸爸媽媽,愛長輩的海孩子。「財物輕,怨何生」就向大朋一樣,不計較吃的用的,樂意分享,互相關心,大家就不會埋怨別人了。「言語忍,憤自泯」就是說把不好聽的話都人在肚子里,多說好聽的話,那麼憤怒、生氣的情緒自然就消失了。
三、 復習誦讀,鞏固幼兒記憶。
1、請出手偶裁判,幼兒比賽誦讀:瞧,熊博士聽見小朋友們美妙的讀書聲,都跑過來欣賞了,歡迎歡迎!小朋友給熊博士表演一次怎麼樣?提醒幼兒富有感情的誦讀,感受古文所傳遞的道理。
6. 小班適合的國學誦讀
可以藉由《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聲律啟蒙》等進行簡單的版識字教育。其三權言、四言的富有節奏的形式,也適合培養孩子的語感。
這都是蒙學很重要的作品,但是其中一些內容不是非常適用於現代社會,若要教孩子讀,必須注意引導。
其他的書比如《幼學瓊林》這種,其中包含非常多天文、地理、史事、常識等中國古代的典故,也可教孩子誦讀。但前提是教授者應有較為廣博的知識。
7. 春來啦國學小班教案
教學目標:
1、會用一些東西來描述春天的景物;
2、能夠用手部動作或身體其他部位的動作來表示這些動詞;
3、能夠了解春天來了大自然發生了些什麼變化;
4、會用學會的動詞描述生活中的其他事物。
教學對象:小班幼兒
教學准備:課件《春天來啦》
教學時間:20分鍾左右
教學過程:
1、引入:
老師:小朋友,你們喜歡春天嗎?
小朋友:喜歡/不喜歡。
老師:有的小朋友喜歡春天,也有小朋友不喜歡春天。那麼老師請小朋友說說,在春天來了,大自然會發生什麼變化呀?
小朋友:(把春天可能會發生的變化羅列出來)
老師:很好,小朋友觀察得很仔細。現在老師要帶小朋友到一個神奇的春天的世界裡去玩。
2、開始上課:
首先播放課件的首頁「春天來啦」
老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畫面上的太陽公公,他的眼睛怎麼樣啊?
小朋友:他的眼睛在眨!
老師:對了,太陽公公的眼睛眨呀眨。現在老師請小朋友來做個「眨」的動作。(先集體做,再請若干小朋友進行表演)。
接下來依次呈現春天的畫面,要求小朋友根據畫面上的內容用一個次動詞進行描述,比如說「蝴蝶飛來了。」然後在用動作表示「飛」這個詞。
3、鞏固:
將課件回放,再次呈現畫面,復習詞語之後要求小朋友想想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是可以用這些動詞來描述。比如「眨」,除了眼睛之外,還可以用來描述星星。這一環節是為了使小朋友鞏固這些詞的用法並運用到生活中。
結束部分:
引導小朋友細心觀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做一個美的發現者。
活動延伸:
1、藝術領域:萬紫千紅的春天——色彩學習
我眼中的春天——畫出自己喜歡的春天的景物
《春天在哪裡》——兒童打擊樂教學和歌曲教學
2、科學領域:外出觀察春天的變化,也可適當養些小動物如蝌蚪,觀察它們在春天的變化。
3、健康領域:春天要怎麼樣保持身體健康。
8. 小班國學經典的總目標
小班國學經典的總目標,我個人的理解如果是針對孩子的話應當達到以下幾點:
一、生活習慣總目標
1、培養幼兒良好的作息時間,睡眠習慣,排泄習慣,飲食習慣,進餐習慣,整理物品習慣等,形成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常規。
2、有獨立做事的意識和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夠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具體目標:
1、養成午睡習慣,能夠獨立安靜入睡。
2、知道進餐時不挑食、不偏食、不大聲講話、不東張希望。
3、有良好的入廁習慣,知道及時入廁,不尿褲子。
4、能根據自己需求隨渴隨喝。
5、知道穿脫衣服的順序,不穿反鞋。
二、衛生習慣總目標
1、幫助幼兒了解和掌握初步的衛生常識和技能,逐步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2、幫助幼兒獲得預防常見病的簡單知識,初步培養幼兒不怕傷痛、樂於接受幼兒園體檢、預防接種和疾病治療的態度及行為。
具體目標:
1、培養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
2、讓幼兒知道並掌握洗手、洗臉、漱口、擦嘴的基本方法。
3、讓幼兒懂得要保持自身的清潔(勤剪指甲常理發,按時洗澡、洗頭、換洗衣褲等)。
4、初步懂得保持室內外環境衛生(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大小便)。
6、教育幼兒不隨意撿東西或將臟東西放入口中,懂得講衛生。
三、學習習慣總目標
1、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好問樂學。
2、培養幼兒的注意力,愛動腦筋勤於思考。
3、培養幼兒遵守學習紀律、具有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堅持性。
4、培養幼兒學習時能與同伴互助、合作和分享。
具體目標:
1、初步了解筆、紙等學慣用品的用途。
2、學習上課坐姿端正,懂得舉手發言。
3、認真傾聽老師講話,並學說完整話。
4、正確、安全使用美術用具。
5、了解書的結構,學會一頁一頁翻書。
6、培養幼兒看書興趣、懂得珍惜書、愛護書。
四、禮儀習慣總目標
1、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與人交往習慣,與人交談合乎情理,講話禮貌。
2、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主動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
3、理解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會行為規劃。
幼兒園禮儀:
1、知道入園、離園時的禮儀要求(主動和老師、幼兒、家長問好、說再見)。能做到,並養成習慣。
2、培養幼兒要愛護公共設施。了解取放物品的禮儀,輕拿輕放,培養物歸原處的良好習慣。
家庭禮儀:
1、掌握敲門、開關門時的要求。
2、了解接電話的正確方法,明白電話鈴聲響起後要接電話。
3、學會有禮貌的接待客人,能主動與客人打招呼。不打擾大人的交談。做客結束時,知道與主人道別。
公共場所禮儀:
1、知道在公共場所如何講話,學會傾聽。知道別人講話時,不打斷別人的話,不插話。
2、學會在圖書館的注意事項(輕聲細語、不污損圖書,書歸原位)。
基本禮儀:
1、學會使用禮貌用語,知道在何種情況下運用「你好、再見」。
2、知道遞接物品時,眼睛要看著對方,雙手遞接。
五、安全行為總目標:
1、培養幼兒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了解生活中安全標識。
2、了解身體主要器官的功能及重要性,懂得自我保護常識。
3、養成集體活動中規則意識,了解戶外活動中自我保護方法。
具體目標:
安全意識:①認識紅燈和綠燈;②行走時知道右行禮讓;③知道火警119和匪警110;④遠離火、電。⑤知道走失後不要動,原地等待父母。
自我保護能力:①不做危險性動作;②不完危險型游戲;
六、品德行為總目標
1、培養幼兒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
2、培養幼兒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3、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5、培養幼兒尊重、真誠、友善的優秀品質。
具體為:
1、讓幼兒學習禮貌用語,學會謙讓,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
2、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能適應集體生活,能感受到周圍成人的關心愛護。
3、讓幼兒知道「教師節」、「三八節」、「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元旦」、「春節」等節日的意義,培養幼兒熱愛父母、愛老師、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感受新年的樂趣。
4、培養幼兒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熱愛集體、艱苦樸素的品質,即初步的勞動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