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小溪教學設計

小溪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22 16:46:08

① 坐等《清清的小溪》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

一節:一隻小雞嘰嘰,抵抵頭(雞嘴狀點桌面三下)吃米米(碰碰食指三下);來了(先伸出右手手心向下)一群(再伸出左手手心向下,放在右手上)小鴨鴨(做鴨嘴狀三下),游游泳(兩個大拇指交杈,其餘手指並攏晃動)呷呷呷(做鴨嘴狀三下);二隻小象(兩只手的食指和小指同時伸直)走過來(放在桌面做走的動作),鉤鉤鼻(大拇指碰碰)做游戲(兩個大拇指繞一繞);一群(先伸右手)小魚(再伸左手)游過來,游到東游到西,游到(兩手游泳狀打開)大海媽媽的環抱(兩手交杈放胸前)里.
二節:一個手指(右手)一個(左手)手指變成大山(兩食指靠一起),二個(右手)手指二個手指變成剪刀(剪二下),三個手(左手)指三個手指變成水母(兩食指靠一起、中指無名指並攏動一動),四個(右手)手指四個手指(左手)變成胡須(合並放下吧位置),五個(右手)手指五個(左手)手指變成海鷗(手心面向自己、大拇指交杈向上飛).
三節:一個手指(先伸右手)五個手指(再伸左手合攏當做小碗)小朋友(右手有節奏上下運動)吃水果,二個手指(右手筷子)五個(左手)手指小朋友吃面條,三個手指(右手--杈子)五個手指(左手)小朋友吃蛋糕,四個手指(右手勺子)五個手指(左手)小朋友吃米飯,五個手指(先伸右手)五個手指(再伸左手)小朋友做饅頭(雙手左右晃動),大家一起吃(兩手胸前換位拍手,最後啊嗚吃掉).
四節:你拍一我拍一,伸出大拇哥碰碰頭,你拍二我拍二,伸出食指哥擺一擺,你拍三我拍三,伸出中指哥彎彎腰,你拍四我拍四,伸出無名指搭拱橋,你拍五我拍五,伸出小指頭拉拉鉤,五個手指伸出來,小朋友(兩手胸前交杈)來做玩樂操(翻手腕後伸出兩大拇指).
五節:(兩手並攏)一門開(兩個小指頭先開)進不來,二門開(兩個無名指再開)進不來,三門開(兩個中指開)進不來,四門開(兩個食指開)進不來,五門開開(手指都開)我進來了(手腕靠一起做花狀、小朋友的頭對著手心點點頭),見到我的好朋友(十個手指彎彎動動),拉拉鉤(拉小指)敬個禮(除大拇指外手指動動)碰碰頭(大拇指碰碰),相親相愛(手腕磨擦)不分手(兩手握一起).
六節:一個手點點(二個食指碰碰),二個手指剪剪(做剪刀狀橫剪一下豎剪一下),三個手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彎彎,四個手指插插(二手交插),五指開花(做花狀托住下吧).

② 小班語言教案《詩兩首》詩是《小溪》和《綠頭發》

設計思路:
在外出素質教育活動後,孩子們帶來了他們和父母一起在草地上頑耍的照片,看到照片上一片片綠綠的小草,聯想起我們《小花園》主題的目標,為了激起孩子喜歡、愛惜樹木花草的情感,我選擇了《綠頭發》這個語言活動,通過孩子在草地上頑耍的經驗,感受草地帶給我們的樂趣,激起他們愛惜小草的情感,同時借用童謠中擬人的表達方式,引導幼兒理解童謠內容,學習童謠並能砸老師引導下應用已有的認知經驗進行改編童謠。活動主要環節:
第一環節——照片導進,引出詩歌名稱。
第二環節——欣賞詩歌,理解內容。
第三環節——游戲體驗,感受小草帶來的舒適快樂感覺。
活動目標:
1、了解春天小草生長的特點,理解童謠內容。
2、感受在草地上輕輕走路的快樂。
活動預備:
幼兒在草地上拍的照片、幼兒對春天的前期經驗、PPT
活動過程:
一、照片導進——引出詩歌名稱。
1、觀察照片,你們是在哪裡放風箏的?
2、在草地上還可以玩甚麼?
3、綠綠的草地象甚麼?(引出詩歌)
小結:春天裡有美麗的美麗的花和綠綠的樹,還有綠綠的小草。
二、欣賞詩歌——理解內容。
1、觀看PPT,欣賞童謠,感受春天小草的綠綠的風景。
2、理解童謠內容:草地的頭發是甚麼色彩的呀?
小結:原來綠色的頭發就是小草。
3、 我們用甚麼給草地梳頭發呢?
4、我們用腳指給小草梳頭發,小草會覺得怎樣樣啊?
小結:小草癢的咯咯笑,親親我的小腳丫!
5、鼓勵幼兒和老師一起朗讀,進一步感受詩歌優美,體驗春天的美。
小結:春天到了,大地媽媽變得更美了。我們一起往外面看看綠頭發往好嗎?
三、游戲體驗——感受小草帶來的舒適快樂感覺。
請幼兒把鞋子脫掉,坐下來輕輕的給小草梳梳頭發,邊念童謠,體驗小草帶來的舒適快樂感覺。
童謠:
綠頭發
草地長出綠頭發,
我用腳指梳梳它,
小草癢地咯咯笑,
親親我的小腳丫。

③ 蒙氏識字小溪教案 小溪水,嘩嘩流,流到哪打江里。

片斷一:
師:小朋友,你看到過大海嗎?說說你眼中的大海。
出示:( )的大海
生1:藍藍的大海。
生2:美麗的大海。
師:大海真的很美,不過老師今天要帶你們去另外一個地方。讓我們輕輕地走近它,帶上你的小眼睛和小耳朵哦。
出示小溪的視頻。
師:你看到了什麼?
生交流:小溪
評析一:
「導入教學的實質是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導入教學的特徵在於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擴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性。」 《有效教學藝術》 當初設計教案時,關於如何導入課文,我琢磨了很久。一年級的兒歌短小有趣,學生們通過預習,大部分都能背誦。有時候,老師還沒出示課題,學生們都已脫口而出。為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激活他們的學習思維。我從他們比較熟悉的大海入手,讓他們說說自己眼中的大海。再帶他們去欣賞小溪,並用多媒體的方式呈現,既直觀又形象。讓孩子們彷彿覺得自己來到了小溪邊,有種身臨其境的感受。看著他們一雙雙好奇的眼睛,我就帶領學生學習《小溪》這首兒歌。
反思:
利用視頻導入課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正如姚敏老師所提議的應該充分利用這個視頻。指導朗讀兒歌的時候,可以再播放這段視頻,讓學生對小溪有更深刻的印象,讀得更有感情。後來讓學生自己編兒歌的時候,可以再用視頻,通過視覺,聽覺的感官刺激,引導學生想像秋天的小溪是怎樣的,這樣學生說起來也會容易些。
片斷二:
師:冬天的小溪是怎樣的呢?
生:滑溜溜,亮晶晶的。
師:什麼叫做「滑溜溜」?
生:很滑很滑的意思。
師:老師這里有個水晶球,誰想來摸一摸,然後告訴大家什麼感覺?(出示水晶球)
生1:很滑的。
生2:滑溜溜的。
師:這就叫做「滑溜溜」。還有什麼東西是滑溜溜的?
生1:玻璃
生2:鵝軟石
生3……
師: 看露珠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耀眼的光芒,我們可以說「 亮晶晶的露珠」.還有什麼東西也可以用「亮晶晶」形容?
生1:亮晶晶的星星。
生2:亮晶晶的鑽石。
生3:亮晶晶的水晶球。
師:說得真好。「亮晶晶」和「滑溜溜」都是ABB的詞語。你還能說幾個相似的詞語嗎?
生:嘩啦啦
……
評析二::
擴大學習需求能幫助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且學習內容不只局限於課本,而是基於書本,活於書本,寬於書本。「滑溜溜」和「亮晶晶」不僅可以形容冬天的小溪,還可以形容其他事物。好的詞語不僅要教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用。學生能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說出亮晶晶的星星等,這就是一個理解,積累,內化和運用的過程。
反思:
可能ABB的詞語對一年級學生而言,有點難度。但是這類詞語比較實用,也容易記憶。因此先讓學生有個初步的概念,在之後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反復的鞏固、積累,加深學生的印象。
總結:
《小溪》是一首簡短而有趣的兒歌,描繪了冬天和春天裡小溪的景色。考慮到孩子們對於小溪的認識不多,因此從他們熟悉的大海著手,再引出小溪,告訴他們兩者的區別。然後用多媒體呈現小溪,讓學生有個感性認識。導入教學的魅力在於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擴大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而我正在不斷地朝這方向努力。

④ 幼兒園蒙氏語言清清池塘水教案

活動目標 ·萌發愛護樹木和河流的情感 ·理解故事內容,感知小溪水由清到渾,又由渾變清的過程 ·知道植樹造林對河流的影響 課時安排 一課時,20分鍾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感知小溪水由清到渾,又由渾變清的過程 ·難點:了解砍伐樹木會給人類和動物帶來危害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初步了解樹木的作用 ·物質准備:故事圖片四幅,勞動工具及「愛護樹木」的木牌 【教學過程】 一、提出疑問,引起興趣 小兔家門前,有一條清清的又香又甜的小溪。小溪水突然變黃了,變苦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請幼兒自由議論,說說小溪水變苦變黃的原因。) 二、感知故事,理解內容 師:剛才小朋友講了這么多的原因,都很有道理,讓我們一起來聽故事《香甜的小溪》。 1.講述故事第一部分(結合圖3—10、圖3—11、圖3—12講述故事的「1~3自然段」),提問: 圖3-10 小兔去河邊打水 圖3-11 小兔看見大象和野豬在拔樹 圖3-12 小兔跑去勸阻 圖3-13 野豬和大象比賽栽樹 小兔子看見野豬和大象在干什麼? 為什麼小兔說大象、野豬毀了小溪水? 大象、野豬拔樹和小溪水有什麼關系呢? 後來溪水變清了嗎?有什麼辦法使小溪水變清呢? (幼兒自由討論) 2.講述故事第二部分(4~6自然段,並結合圖片3—13),提問: 野豬和大象比賽栽樹,樹長大後,小溪水變得怎麼樣了? 為什麼種上了樹,小溪水又變得清了呢? 三、完整欣賞故事 四、交流討論 1.砍樹、拔樹會給我們的環境造成哪些危害? 2.如果我們看到了有人砍樹、拔樹怎麼辦? 【延伸活動】 1.討論:我們幼兒園里也有許多小樹,我們該怎樣關心幫助它們呢? 2.教師准備一些小工具,組織幼兒幫小樹鬆土、澆水、拔野草,讓小樹快快長大。 【活動評析】 一、設計思路 在這個語言活動中,主要目標是激發幼兒愛護樹木,讓幼兒在理解故事的同時了解小溪水由清變渾,又由渾變清的過程,從中懂得植樹造林對河流的影響,並結合近期電視、報紙報道的沙塵天氣和發洪水的情況,讓幼兒自由交談植樹造林的重要性,知道砍伐樹木給自然界帶來的危害,也給我們人類的生存帶來困境,萌發愛樹木愛河流的情感。 二、效果分析 幼兒非常喜歡本次活動,幼兒的思維一開始就非常活躍,他們說出了許多「小溪水變黃變苦」的原因,如垃圾亂扔、污水排放、亂砍樹木、泥水被沖到小溪里等。通過分段欣賞故事,使幼兒較好地理解了故事情節和內容。中間穿插提問,不但給了孩子自由議論和擴展思維的機會,更激發了幼兒積極參與探索的積極性。在最後的交流討論中,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說出砍樹、拔樹給環境造成的一些危害,並說出如何保護樹木的方法,說明了本班幼兒已具有了初步的環保意識。 附:《香甜的小溪》 小兔家門前,有一條清清的又香又甜的小溪。小溪水突然變黃了,變苦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小兔沿著小溪水,朝上遊走去。走呀走呀,小兔看見野豬和大象正在那兒拔樹。你拔一棵我拔一棵,原來他們在比賽誰的力氣大。一片樹林快被他們拔光了。嗒嗒嗒!雨點兒落下來,把泥土沖進了小溪,小溪水變黃,變苦了…… 小兔跑過去大叫: 「別拔了!你們毀掉了小溪水。」

⑤ 中班語言教案《小溪水》

目標細化的思路:
中班幼兒是整個幼兒期思維特點表現最為典回型的時期,即思維的答具體形象性最為突出。
這一思維特點不僅表現在幼兒解決問題、判斷事物時,也表現在幼兒各種活動中。
在這個時期幼兒活潑、好動。

⑥ 幼兒園反思小班熱鬧的小溪

本次活動目標基本達成,從幼兒反應來看,目標的設定較合理,或許可以用加深一點難度,師幼互動方面。我盡量誇張地講述故事,幼兒很容易融入故事情境,對我的提問有積極的回應,這是我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 在活動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比如對幼兒回答的應變能力較弱,當幼兒的回答與我的預設不一樣的時候,比如最後一張圖,我是准備讓幼兒說一說,野豬和大象為什麼又重新種上樹呢?幼兒馬上有了應答,原因討論的環節稀里糊塗就沒有了。主要是設計這個環節的時候沒有考慮充分,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應該考慮幼兒的實際情況,另外一個問題是幼兒說的機會太少,沒有給他們充分的主動性。我總是急切地想告訴他們答案。其實看得出來他們很想說.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學會等待,多給孩子一些說的機會,另外在環節設計方面,不夠新穎,正如一些老師說的要學會挖掘教材,換一種思路,會使活動更加有趣達到更好的效果。

閱讀全文

與小溪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