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班安全《泥石流來了怎麼辦》教案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7篇
1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湯灑了,怎麼辦?
活動目標:
內1、知容道進餐時菜湯潑在桌子上或身上時的簡單處理方法.
2、能根據圖片大膽講述畫面內容.
活動准備:
故事《碗里的湯潑了》
活動過程:
1、教師講故事,引起幼兒興趣,討論:湯潑了怎麼辦?
教師:午餐時,大家都在吃飯,吃著吃著,玲玲突然叫了起來:"哎呀,不好了!我的湯潑了."玲玲的湯潑到哪裡了?(桌上)如果你的湯也潑在了桌上,你會怎麼辦?
了解正確的處理方法.
教師小結:吃飯時,湯潑在了桌子上,要趕緊把胳膊移開,以免湯把自己的衣服、袖子弄臟了,甚至燙傷了自己.
2、繼續聽故事,繼續討論:湯潑了怎麼辦?
『貳』 泥石流來臨,逃生時應怎樣
如果用准確點的說法就是,沿垂直於等高線的方向向高處跑,因為水是流在山谷中的。簡單來說就是向盡量高的地方跑。
『叄』 泥石流來了如何自救
泥石流來了以後怎麼辦?應該跑,但是呢不能順著這個溝谷跑,要往兩側,溝回谷的兩側高處答跑。而且一旦泥石流來了之後,你深陷泥石流的時候怎麼辦?深陷泥石流你應該充分利用,泥石流跟水不一樣,水是很難對付的,但是泥石流有一種很強的承托作用,因為它是固態的,粘稠的,所以你在泥石流盡量滑動你的雙臂、四肢,然後保持把腦袋露在外頭呼吸。一定要保持心態的鎮定,因為泥石流的那種承托的話,反倒會讓你安然無恙,有過這樣一個例子,有個老大娘在爆發泥石流的時候,也在山區,這個泥石流下來之後,這個老大娘當時可能也是巧了,她被泥石流沖出一公里多,但是她什麼事都沒有,也就是說她一直把頭露到外頭的時候,泥石流就把她搬到另外一個地方,一直搬了一公里多,但是救出來沒有受傷。不過如果遇到有特別大的石塊夾在泥石流當中,一定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頭部。而最好的自救方法還是預防,預防泥石流普及科普。
『肆』 如果海嘯或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來了,該怎麼辦
來得及跑你就跑,來不及跑就坐等被埋,咱走也要走的瀟灑
『伍』 泥石流來了,我們怎樣應對
1.沿山谷徒步時,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轉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底過多停留2.注意觀版察周圍環境權,特別留意是否聽到遠處山谷傳來打雷般聲響,如聽到要高度警惕,這很可能是泥石流將至的徵兆3.要選擇平整的高地作為營地,盡可能避開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溝底部扎營4.發現泥石流後,要馬上與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兩邊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絕對不能往泥石流的下遊走。
『陸』 大班教案 安全活動 泥石流來了怎麼辦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如何預防洪水災害;
2、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如何版預防泥石流權。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遇到危險時如何機智預防和自救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學校如何預防洪水災害
對於易受洪水災害影響的學校,要做好洪水災害的預防、宣傳教育和相應物資准備。
(1)根據學校所處的位置和條件,選擇最佳撤離路線,做好應急預案,並組織演練。
(2)加強預防洪水災害的宣傳教育,使廣大師生熟悉學校和上學路線周邊地理情況,了解洪水發生規律和逃生知識,減少洪水危害。
(3)在得到可能發生洪水的預警後,學校要及時調整學生上課日程,同時發動在校師生做好應急准備:
『柒』 遇到泥石流正確的逃生方法是
遇到泥石流正確的逃生方法是:
當遇到泥石流時,千萬不要上樹躲避,也不要停留在陡坡土層較厚的低凹處,或躲在滾石或亂石堆後,更不能順著溝谷往上或往下跑。泥石流不像滑坡,樹木會被連根捲起,土石塊也會被挾裹著往溝谷里傾瀉。
在山谷中一旦遇到強降雨發聲泥石流的時候,不要發慌,不要順著泥石流的方向逃生。遇到降雨出現泥石流的時候要果斷的判斷出安全路徑逃生,路徑要是與泥石流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向兩邊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絕對不能往泥石流的下遊走。
遇到泥石流的時候千萬不要選擇在陡峻的山坡下面或者是爬樹上面躲避可以選擇到平整安全的高地進行躲避,以免泥石流壓塌沖倒山坡和樹木受到傷害。
如果在遇到強降雨出現泥石流的時候不要往土層較厚的地帶逃生,要往地質堅硬,不易被雨水沖毀的沒有碎石的岩石地帶逃生。
(7)泥石流來了怎麼辦教案擴展閱讀
泥石流是一種具有很強的毀壞里的洪流災害。是山區特有的一種自然地質現象。由於降水(包括暴雨、冰川、積雪融化水等)產生在溝谷或山坡上的一種夾帶大量泥沙、石塊等固體物質的特殊洪流,是高濃度的固體和液體的混合顆粒流。
它的運動過程介於山崩、滑坡和洪水之間,是各種自然因素(地質、地貌、水文、氣象等)、人為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每年在6-9月份由於經常降雨正式泥石流出現的頻繁時期泥石流災害的特點是規模大、危害嚴重;活動頻繁、危及面廣;且重復成災。
山洪泥石流到來前的徵兆:
1、連續長時間降雨後,可能會發生泥石流。
2、暴雨過後山谷中若出現雷鳴般的聲響,預示將會有泥石流發生。
3、當斜坡局部沉陷,而且該沉陷與地下存在的洞室以及地面較厚的人工填土無關時,將有可能發生滑坡。
4、山坡上建築物變形,而且變形構築物在空間展布上具有一定的規律,將有可能發生滑坡。
5、泉水、井水的水質渾濁,原本乾燥的地方突然滲水或出現泉水蓄水池大量漏水時,將有可能發生滑坡。
6、地下發生異常響聲,同時家禽、家畜有異常反應,將有可能發生滑坡。
『捌』 泥石流來了怎麼辦
居住在泥石流災害高發區的居民在雨季應高度警惕泥石流的發生,隨時注意當地氣象部門在電台、電視台上發布的暴雨消息,當天降大雨或大暴雨時,一定要有人值班,一有情況及時叫醒睡覺的人,當泥石流已發生,必須遵循泥石流運動的特點,迅速採取自救措施:
(1)發現泥石流後,要馬上向泥石流溝兩側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切忌順著泥石流前進方向奔跑;
(2)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層厚的凹處;不要上樹躲避,因泥石流可掃除沿途一切障礙;避開河(溝)道彎曲的凹岸或地方狹小高度又低的凸岸;不要躲在陡峻山體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發生;
(3)長時間降雨或暴雨後不能馬上返回危險區,泥石流常滯後於降雨暴發。
泥石流的發生時間上的規律:
(1)泥石流的暴發時間明顯受暴雨和地震活動規律影響,泥石流活動周期與暴雨活動周期基本一致。
(2)季風氣候區降水與泥石流災害多發季對應。我國東部和中部屬季風氣候區,季風帶來的降水一般集中在5~10月,其間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80~95%,暴雨集中在雨季,同時春、夏兩季氣溫高也是大量冰雪融化的季節。與此對應的我國95%以上的泥石流災害發生在5~10月,尤其集中在6~9月。
(3)我國夏秋多夜雨,導致泥石流夜發率高。據調查,災害性泥石流,尤其是特大規模的災害性泥石流大多數發生在夜間,南方地區以凌晨1點到8點時段內發生的泥石流次數最多。這個時段居民往往在家熟睡,泥石流突然暴發常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玖』 小班安全《泥石流來了怎麼辦》教案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編寫意圖弄明白,讀懂參考教學用書很重要.
其次要備學生、備內課文、備自己容,有教學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學內容分析;二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教學重點與難點;四學習者特徵分析;五教學策略與設計;六教學過程(重點);七教學評價設計;八課後反思及自我評價.
『拾』 泥石流來臨時的應急措施有哪些
一、正確判斷泥石流的發生
除根據當地降雨情況來估測泥石流暴發的可能性外,還可通過一些特有現象來判斷泥石流的發生,以便採取快速、正確的自救方法。
當發現河(溝)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斷流或洪水突然增大並夾有較多的柴草、樹木,都可確認河(溝)上游已形成泥石流。
仔細傾聽是否有從深谷或溝內傳來的類似火車轟鳴聲或悶雷式的聲音,如聽到這種聲音,哪怕極微弱也應認定泥石流正在形成,此時須迅速離開危險地段。
溝谷深處變得昏暗並伴有轟鳴聲或輕微的震動感,則說明溝谷上游已發生泥石流。
1.滑坡來臨前山坡有何變化?
(1)土質滑坡張開的裂縫延伸方嚮往往與斜坡延伸方向平行,弧形特徵較為明顯,其水平扭動的裂縫走向常與斜坡走向直接相交,並較為平直。
(2)岩質滑坡裂縫的展布方嚮往往受到岩層面和節理面的控制。
(3)當地面裂縫出現時,已經暗示該山坡已處於不穩定狀態了。
2.滑坡到來前周圍事物有哪些變化?
(1)當斜坡局部深陷,而且該沉降與地下存在的洞室以及地面較厚的人工填土無關時,將有可能發生滑坡。
(2)山坡上建築物變形,而且變形構築物在空間展布具有一定的規律。
(3)泉水、井水的水質渾濁,原本乾燥的地方突然滲水或出現泉水蓄水池大量漏水現象。
(4)地下發生異常聲響,而在出現這種響動的同時,家禽、家畜有異常反應。
二、避防與逃生
1.非應急性的措施。
(1)避讓措施。在泥石流發育分布區,工礦、鐵路、公路、橋梁、水庫的選址等一定要在查明泥石流溝谷及其危害狀況的情況下進行,盡量避開造成直接危害的地區與地段。如泥石流溝的中、上游段及溝口,主支溝交匯部的低平地,靠近河床的低緩階地或坡腳處,河道彎道外側等。實在無法避開時應考慮修建防護工程或採取其他措施。
(2)生物措施。是一種長期的有助於減緩泥石流形成達到一定防禦目的的治理性手段。主要方法是封山育林、停耕還林、固結表土、保持水土,降低泥石流發生幾率與規模。
(3)工程設施。主要是為保護危害對象免遭破壞而採取的防護、排導、攔擋及跨越等工程設施。如護坡、擋牆、順壩、丁壩等工程。為改善泥石流的流向與流速修建的排泄溝、導流堤、急流槽、渡槽等工程。為了控制攔截下泄物,削弱泥石流沖擊修建的攔沙壩、儲淤場、截流工程等能量。
綜合防治措施。即將生物措施與適用於某一泥石流危害區的幾項工程措施相互結合,對泥石流小流域進行統一全面整治,有效地預防和減少災害的發生。
(4)開展泥石流的預測預報工作。從空間上可根據地質、地貌、降雨等條件,以及泥石流發育程度和規模進行危險區域劃分,劃分出高度危險、中等危險和一般危險區;從時間上分為中長期和短歷時預報。
2.應急性措施。每年7~8月是泥石流易發時段,應積極採取泥石流應急避防措施。首先要避開泥石流危險地,盡快在泥石流到來之前採取防範行動。在泥石流發生地區進行必要的搬遷、防護措施後,對一些仍受泥石流嚴重威脅的工礦、企業等提前做好應急部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預防為主,普及泥石流知識,汛期時有組織地進行演習,有紀律地疏散撤離。
(2)選擇附近安全的地帶修建臨時避險棚。如較高的基岩台地、低緩山樑上等。切忌建在溝床岸邊、較低的階地、台地及坡腳、河道拐彎的凹岸或凸岸的下游端邊緣。
(3)泥石流常滯後大雨發生。另外,具有陣流的黏性泥石流,其陣流間隙有時會被誤認為泥石流結束。不可存在僥幸心理,只有當確認泥石流不會發生或泥石流已全部結束時才能解除警報。
(4)密切注視泥石流的發生、發展,減少、避免次生災害發生。當出現泥石流體堵塞河流,形成堵壩時,應盡快採取毀「壩」措施,使上游水體盡快下瀉,避免次生洪水災害,同時通知上、下游受害的地區,做好防災避險。當公路、鐵路、橋梁被沖毀後應及時採取阻止車輛通行的行動,以免車輛被顛覆,造成人員傷亡。
(5)採取正確的逃逸方法。泥石流不同於滑坡、山崩和地震,它是流動的,沖擊和搬運能力很大,所以,當處於泥石流區時,不能沿溝向下或向上跑,而應向兩側山坡上跑,離開溝道、河谷地帶,但注意不要在土質松軟、土體不穩定的斜坡停留,以免斜坡失穩下滑,應在基底穩固又較為平緩的地方。
另外,不應上樹躲避,因泥石流不同於一般洪水,其流動中可沿途切除一切障礙,所以上樹逃生不可取。應避開河(溝)道彎曲的凹岸或地方狹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強的淘刷能力及直進性,這些地方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