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私家車漂移視頻教學

私家車漂移視頻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22 03:34:35

㈠ 汽車漂移技巧

常用來的幾種汽車漂移自技巧包括:功率很大的後驅車在速度不很高時猛踩油門並且打方向;車輛轉彎中拉起手剎或者是猛踩剎車;車輛直行過程中在拉起手剎或者是猛踩剎車之後打方向。

漂移產生的條件是使後輪失去抓地力,同時前輪保持抓地力,後輪失去抓地力的形式有兩種,分別是後輪抱死和後輪空轉(一般情況下:後驅用動力,前驅用手剎,專業的漂移車手也經常會運用手剎在側滑的過程中來糾正車身側滑的角度),這時只要前輪有一定的橫向力,車就甩尾,即可產生漂移。常見的一些過彎漂移技巧如下。

1、進入彎道前,保持足夠的速度,輕拉手剎,使重心前移,迅速往彎道方向打方向盤,同時踩離合,掛低檔(油門不松,使引擎高速空轉,後輪失去抓地力)。

2、 猛向彎道打方向後,此時注意用油門來調整動力的持續性並維持平衡。

3、車尾隨慣性甩出後,為增加回轉半徑往彎道的反方向打方向盤,持續踏油門,保持高轉速漂移過彎。

4、在要漂移出彎道前,保持持續給油(新手在出彎道前可減油踩剎車,總之以控制住車輛的行駛軌跡為前提)。

5、滑出彎道後,矯正方向,使車盡快和賽道平行,加檔位、恢復正常行駛,整個步驟要在2-3秒內完成,過早則會撞到彎道內線,過晚則會撞向外線。

㈡ 有沒有汽車初級漂移教學視頻

這個一般來說沒有教學視頻的。。。
開車。玩車。都是自己摸索。
我今年回22、還沒有駕照的時候就隨便答買了輛二手的普桑自己摸索。
你可以考慮一下買一輛二手車練練。。。最低級的要先學會原地漂移。熟悉之後可以自己試試開到彎道試試。
原地漂移的要領就是一檔半離合加油門。加上方向的配合。關鍵是回方向的時機。和 力度是重點。
給lz提個建議。不要在大街上玩這些。最好到晚上去沒人或人少的地方。練練,。玩玩。。。

㈢ 汽車漂移怎麼弄

1、直路行駛中拉起手剎之後打方向。

2、轉彎中拉手剎。

3、直路行駛版中猛踩剎車後打權方向。

4、轉彎中猛踩剎車。

5、功率足夠大的後驅車(或前後輪驅動力分配比例趨向於後驅車的四驅車)在速度不很高時猛踩油門並且打方向。

(3)私家車漂移視頻教學擴展閱讀:

調整車身姿勢用到的方法

1、控制前輪的角度,不能太大或太小,特別是對於後驅車。

2、調節油門、剎車,令車有加速或減速的趨勢,就產生重量轉移,通過重量轉移控制車頭向外滑更多還是車尾向外滑更多。

3、利用手剎再次產生轉向過度。

㈣ 汽車漂移教學

漂移歸咎到底就是一種:後輪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時前輪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隻能失去小部分,最好當然是獲得額外的抓地力了),這時只要前輪有一定的橫向力,車就甩尾,便會產生漂移。

令後輪失去抓地力的方法:

1.行駛中使後輪與地面間有負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低)

2.任何情況下使後輪與地面間有正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高)

3.行駛中減小後輪與地面之間的正壓力。

這三項裡面只要滿足一項就夠,實際上1,2都是減小摩擦系數的方法,將它們分開,是因為應用方法不同。

保持前輪抓地力的方法:

1.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

2.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正壓力減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壓力。這兩項要同時滿足才行。

實際操作裡面,拉手剎就一定同時滿足行駛中使後輪與地面間有負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低) 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 ;

漂移初狀態的簡單操作:

產生漂移的方法有:

1.直路行駛中拉起手剎之後打方向

2. 轉彎中拉手剎

3. 直路行駛中猛踩剎車後打方向

4. 轉彎中猛踩剎車

5.功率足夠大的後驅車(或前後輪驅動力分配比例趨向於後驅車的四驅車)在速度不很高時猛踩油門並且打方向

其中3,4是利用重量轉移(後輪重量轉移到前輪上),是最少傷車的方法。1,2隻用於前驅車和拉力比賽用的四驅車,而且可免則免,除非你不怕弄壞車。注意1和2,3和4分開,是因為車的運動路線會有很大的不同。重要說明:漂移過彎和普通過彎一樣,都有速度極限,而且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最多隻可能比普通過彎高一點,在硬地上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比普通過彎還低!至於最終能不能甩尾,跟輪胎與路面間的摩擦系數、車的速度、剎車力度、油門大小、前輪角度大小、車重分配、輪距軸距、懸掛軟硬等多個因素有關。例如雨天、雪地上行車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難些;行車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所以安全駕駛第一條就是不要開快車哦);打方向快,也容易甩尾(教我駕駛的師傅就叫我打方向盤不要太快哦);輪距軸距越小、車身越高,重量轉移越厲害,越容易甩尾(也容易翻車!);前懸掛系統的防傾作用越弱,越容易甩尾。

有人提到多種漂移方式,實際上都在上面五種之內。

甩尾中的控制:

如果是用手剎產生漂移的,那麼當車旋轉到你所希望的角度後,就應該放開手剎了。

漂移的中途的任務就是要調整車身姿勢。因為路面凹凸、路線彎曲程度、汽車的過彎特性等因素是會經常變化的。所以車手經常要控制方向盤、油門、剎車、甚至離合器(不推薦),以讓汽車按照車手所希望的路線行駛。

先說明一點原理:要讓車輪滑動距離長,就應盡量減小車輪與地面間的摩擦力;要讓車輪少滑動,就應盡量增大摩擦力。減小摩擦力的方法前面說過,一個是讓車輪太快或太慢地轉動,一個是減小車輪與地面間正壓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就是相反了。

其中,讓車輪太慢轉動的方法即是踩腳剎或者拉手剎了(再強調一次:腳剎是作用於四個車輪,手剎是作用於後輪的。不管是否有手剎作用於其他車輪的車,我所知道的有手剎的賽車全都是我所說的情況)

踩腳剎:四個車輪都會減速,最終是前輪失去較多摩擦力還是後輪失去較多摩擦力不能一概而論。

拉手剎:前輪不會失去摩擦力而後輪就失去大量摩擦力,所以就容易產生轉向過度了。因為無論腳剎、手剎都有減速的作用,所以車很快就會停止側滑。

真正的漂移:

而如果想車輪長距離側滑,唯一的方法就是讓驅動輪高速空轉,必須要裝有LSD的、功率足夠大的車才可以這樣做。為什麼要有LSD呢?因為車漂移時車身會傾斜,外側車輪對地面的壓力大,內側的車輪壓力小。沒有LSD的車會出現內側驅動輪空轉,外側驅動輪轉得很慢的情況。這個轉得慢的車輪與地面間摩擦力大,車的側滑就會很快停止。

車分為前驅、後驅、四驅,沒有驅動力的車輪是不可能高速空轉的。那麼前驅車的後輪就不能做長距離的側滑,如果驅動輪(即是前輪)高速空轉,側滑比後輪多,漂移角度就減小,所以前驅車是不能做長距離漂移的。四驅的車很顯然是可以的。後驅車呢?後驅車前輪沒有驅動力,但前輪可以向車身滑動的方向擺一個角度,所以後驅車也可以作長距離漂移。

側滑距離與側滑開始前的速度有關,通常會越滑越慢,最後還是停下來,但如果場地允許、控製得好,理論上可以做無限長的側滑。因為打滑的車輪仍有一定的加速所用,而側滑的輪胎也受到地面的阻力,當這兩個作用平衡時,車的速度就不會降低了。例如 Doughnut(原地轉圈)就是無限長漂移中的一種,當然也可以做出轉彎半徑較大的無限長漂移。

上面說的都是控制驅動輪側滑長度的方法。知道這些原理之後,再說--

調整車身姿勢用到的方法:

1.控制前輪的角度,不能太大或太小,特別是對於後驅車

2.調節油門、剎車,令車有加速或減速的趨勢,就產生重量轉移,通過重量轉移控制車頭向外滑更多還是車尾向外滑更多

3.利用手剎再次產生轉向過度。

注意:2中,後驅車(或動力分配比趨向於後驅的四驅車)加油所產生的效果不一定是加速,如果加油太猛,就有可能因為後輪轉速太高而減小摩擦力,車尾向外滑得更多。

重要講解:

最大漂移角度 :

最大漂移角度--在漂移中途,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夾角如果大於這個角度,就必須要停車(不停的話就撞出去)。注意不包括漂移產生時。

後輪驅動車來說,因為前輪沒有驅動力,不能產生高速空轉向外滑,只是*地面對前輪的側向力控制車頭運動。所以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最多隻能和前輪最大擺角相等(不同的車前輪擺角不同,一般轎車的前輪擺角可以有30度左右),再大一點的話,除了停車再起步之外就沒有任何方法恢復正確行駛。注意平常人提到的「大角度漂移」不是指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而是附圖紅色標志出的角度,彎越急,顯得角度越大。

後驅車也有前輪抓地力不夠、轉向不足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同樣不能超越最大漂移角度,否則也必須停車才能恢復正常行駛。

前驅車因為可以保持後輪的抓地力而加大油門讓前輪向外滑,所以前驅車的最大漂移角度很大,可以接近90度。

四驅車因為前後輪都可以高速空轉,加油時有前輪向外滑得更多的可能性(為什麼?因為加油時重量轉移到後輪,前輪與地面間摩擦力小)再加上前輪可以向外擺,那麼四驅車的最大漂移角度就比後驅車大。( DRIIFT : 反對意見出現,後驅車在完整的車架SET UP 下漂移角度比4WD大.)

比較三種驅動形式的車,前驅車是最容易駕駛、最安全的。(DRIIFT: 反對意見出現 ,呵呵我覺得FR最好開,停車的時候真是"感覺好極了")

漂移的出彎:

出彎的時候就應該結束漂移了,結束方法與漂移過程中減小漂移角度的方法一樣。

對於前驅車,

1.加油使車頭向外滑動(因為除了漂移產生的時候,前驅車基本上是轉向不足的)

2.通過前輪向外擺修正車頭角度

3.也可以前輪向外擺之後放一點油門。

對於四驅車,2通常是必要的,3也很有效,1則不一定奏效。

對於後驅車,最主要*2。視具體情況而定,車的重量分配、驅動力分配、之前漂移角度、路面狀況等多種因素都有影響。

注意整個漂移過程中(包括產生、中途、結束)車身都是在向外滑的,所以准備出彎的時候不要把車頭指向路外側,而是應該指向內一點,讓車滑到路最外側時橫向速度剛好為零,這就是完美的出彎。

㈤ 普通汽車漂移技巧

漂移的產生的原理就是:後輪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時前輪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隻能失去小部分,最好當然是獲得額外的抓地力了),這時只要前輪有一定的橫向力,就會產生漂移。

關於具體怎樣漂移:
漂移的完美完成還要有一個前提——保持前輪的抓地力。
1.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一般後驅車不用擔心)
2.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正壓力減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壓力(用剎車產生的慣性使重心前移來增大前輪壓力)

再就是使後輪失去抓地力:
前面提到了3種理論方法:
1.使後輪與地面間有負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低)
2.使後輪與地面間有正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高)
3.減小後輪與地面之間的正壓力(就是重力轉移)

最後,還是要聯系實際,產生漂移的方法就是:
1.直路行駛中拉起手剎之後打方向盤
2.轉彎中拉手剎
3.直路行駛中猛踩剎車後打方向盤
4.轉彎中猛踩剎車
5.功率足夠大的後驅車(或前後輪驅動力分配比例趨向於後驅車的四驅車)在速度不很高時猛踩油門並且打方向盤
基本狀況了解後,我們再來逐一分析:
1.直路行駛中拉起手剎之後打方向盤——就是利用後輪與地面產生負速度差來達到使後輪失去抓地力的目的從而漂移;
2.轉彎中拉手剎——利用在轉彎過程中,突然拉手剎,使重心突然前移,後輪失去抓地力從而漂移;
3.直路行駛中猛踩剎車後打方向盤——原理同1,不過速度損耗比1要小,因為剎車產生的慣性比手剎的要小;
4.轉彎中猛踩剎車——原理同2,也是速度損耗較2要小;
5.功率足夠大的後驅車(或前後輪驅動力分配比例趨向於後驅車的四驅車)在速度不很高時猛踩油門並且打方向盤——看FD起步時,你是否發現,其車的後尾有點擺動,就是利用突然加速(加速度要足夠大),使後輪與地面產生正速度差,以失去抓地力從而漂移。像FR型的車(就是前置引擎, 後輪驅動——引擎在車頭,通過傳動桿把動力傳給後輪,再由後輪傳到地面)車,由於驅動關系,可以在瞬間獲得動力,所以在看FD起步時,車尾會擺動。這時只要適當打方向盤就可以漂移。(定點漂移)

最後,漂移的完整步驟:
在入彎前要保持高速,按照速度和彎道的不同找到入彎前的一個「預甩位」,將車頭打向入彎位的相反方向,從視覺判斷等車子到達「預甩位」馬上制動(剎車),但不要松開油門,迅速將車頭打回到入彎的方向,這時由於突然轉向,使得車頭和車尾產生反力(力的方向不同),車輪會在瞬間鎖死,而因為高速帶來的慣性會使車子以高速度不斷地向前滑,車尾則因沖力會快速地朝車頭擺正,所以在外面看會看到車頭不動而車尾在做弧型的擺動,形成一種「漂移」的現象。最終車子會以與出彎直路平行的方向過彎,當車頭對準直路後馬上換檔踏油門,車子便會以高速完成整個過彎過程。

按順序來就是:
1.在進入彎道前,保持足夠的速度
2.進入彎道前,輕點剎車,掛低檔(使引擎空轉,後輪失去抓地力),同時往彎道方向的反向打方向盤
3.迅速往彎道方向打方向盤,踏剎車,同時注意用油門來調整平衡
4.車尾隨慣性甩出後,往行進線打方向盤(就是彎道的反向),踏油門,轉速足夠後,掛高檔加速
5.在要漂移出彎道前,松油門點剎車,控制路線
6.滑出彎道後,踏油門,矯正方向,使車盡快和賽道平行。
整個步驟要在2~3秒內完成,過早則會撞到彎道內線,過晚則會撞向外線。
掛低檔之前,左腳踩離合器,右腳用腳趾踩剎車同時用腳後跟踩油門把引擎轉速保持在一個相當的轉速上(是一種掛低檔時防止車身搖晃的技巧)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看拉力賽車比賽轉彎時,明明是左彎但卻先要右轉,然後再左傳。
這里還有一點,就是先右轉,然後再左轉的另一層意義。
如果是左彎,而車只往左打方向盤,那麼由於慣性,這時,右前輪的壓力最大,輪胎隨時可能爆胎。因而先右打方向盤,使重心移到左前輪,再左轉。

㈥ 汽車漂移怎麼操作

1、打滿方向,踩住離合器,掛入1擋。

注意:隨時注意轉速表,轉速表指針要盡量保持在紅線區域以內。

㈦ 汽車漂移怎麼操作

  1. 操作程序如下:
    1.入彎前加速,入彎時松油門並同時猛切方向盤.
    2.車子開始滑行後,降檔並加油門,讓車輛一邊打滑一邊出彎.
    3.若只想小甩一下,可以不降檔.

  2. 日本說法漂移是甩尾的一種.而甩尾並不全是漂移.日本人認為FR車型做出來的甩尾才叫漂移.例如FF的甩尾在日本叫動力滑胎4WD的車叫高速甩尾。

  3. 漂移產生的條件漂移產生的條件歸咎到底就是一個:後輪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時前輪能保持抓地力(最多隻能失去小部分,最好是獲得額外的抓地力);這時只要前輪有一定的橫向力,車就甩尾,即可產生漂移。

  4. 漂移是賽車術語,指讓車頭的指向與車身實際運動方向之間產生較大的夾角,使車身側滑過彎的系列操作。又叫"側滑"、"滑胎"或"甩尾"。

  5. 通常相對於咬地過彎(Grip,一種維持車輛輪胎抓地力的過彎方式),漂移主要用在表演或是路況變化較大的賽車活動,其中又以越野拉力賽里應用頻率較多,而其他競速類的賽車則鮮少運用漂移技巧過彎。

  6. 這主要原因是漂移雖然可以在過彎時保持較高的引擎轉速,但由於在一般柏油路面上過彎時車速減損較多,再加上輪胎損耗較大,除非是特殊原因,車手並不會經常在競賽過程中使用此技巧。

  7. 使相對靜摩擦力轉換為滑動摩擦力的時候就會產生漂移現象。對重心與滑動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的相對角度與距離及大小等因素的精確控制可使這種漂移的過程可控。

  8. 在漂移中途,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夾角如果大於這個角度,就必須要停車(不停的話就撞出去)。

  9. 漂移是一種極具觀賞性的駕駛方式,另外在拉力賽中也是一項常用的技術。

  10. 這兩年漂移在國內很熱門,尤其是很多年輕的駕駛者都喜歡,但是我也聽說過因為方法不當而造成事故。

㈧ 一般汽車怎麼漂移

漂移復的過程基本如下:制
首先:你要有一部FR或是MR的後輪驅動的車子。

1、駕駛車輛並開到一定的速度,例如50碼或更快。

2、看到要入彎了,在之前先松油門踩離合,並摘擋,比如三檔倒二檔(為的是滿足動力的輸出可以使後輪失去抓地力)。

3、突然性的拉起手剎,感覺到後輪失去了部分抓地力導致車輛甩尾的情況下,迅速給油保持轉速在7000-8000轉之間。

4、迅速的松開離合(為的是給變速箱最直接的動力),專業名詞可稱之為彈離合,同時鬆掉拉起的手剎。

5、保持轉速,瞬間反方向打輪,為的是保持前輪的抓地力,從而保證車輛順著前輪所面對的方向挪動。

其實以上動作都是只花費2-3.秒鍾做出來的動作,所以要求的的動作需要做到「特別連貫」,這種危險的行為需要在車輛少,空曠,平坦的道路上完成,也要取決於輪胎對地面的摩擦系數是否能達到需求。

再來一遍,

入彎前松油門踩離合----摘擋----拉手剎----給油----松離合並鬆手剎,注意前輪別的方向保持最自然的狀態。

切記!千萬不要把拉手剎變換成踩剎車,因為剎車對前輪的作用力遠大於後輪,這種情況下,極其容易側滑造成危險。切記!!

㈨ 私家車怎麼玩漂移

不知道你是什麼車所以很難回答,不過大體上漂移就是那麼幾種常用的就是拉手剎+打方向,飄起來後反打方向維持漂移狀態到出彎,還有就是慣性漂,入彎前速度稍快反打反向,入彎的時候踩剎車,在正打方向,這樣車尾會因為慣性飄起來,然後就是維持漂移狀態到出彎了。是在想學的話建議去看下土屋圭市的教學視頻。

㈩ 汽車漂移怎麼做到

具體如下:

1、漂移是賽車術語,指讓車頭的指向與車身實際運動方向之間產生較大的夾角,使車身側滑過彎的系列操作。其目的是為了剋制過彎時的轉向不足,但在標準的柏油路面並沒有抓地力,一般只是用在拉力賽中,增加了賽車運動的觀賞性。

2、漂移的產生是因為後輪失去大部分的抓地力,同時前輪能保持抓地力,這時只要前輪有一定的橫向力,車就甩尾

3、手剎漂移:直去、剎車、然後拉手剎,在彎角入口拉手剎、後集中在如何令車子側行。操作順序:剎車、轉方向盤、踩離合器、然後拉手剎,之後放開手剎,進入反打方向盤狀態,等待,等到你知道車子對著彎角出口的位置,才溫和地踏油門,根據你轉了多少方向和滑移了多少而定。這樣你就應該可以安全脫離彎角位,車尾甩動的長度是根據拐彎的角度加上手剎的時間和強度來決定的。汽車需要稍加改動,如果不改,那樣對車子很危險。

4、彈離合:在入彎時,迅速踩下和放開離合,感覺像是彈開一樣,使驅動輪在瞬間失去抓地力,配合方向和剎車而產生側滑。

5、重力漂移:車輛在進彎時適當減速,然後在出彎時全力踩下油門,車輛的重心瞬間轉移到後面。前輪已經在轉向,而車輛後輪還在直線運動,重力產生的慣性把車輛的後輪繼續按直線運動產生側滑。但必須動力充沛才能成功。

閱讀全文

與私家車漂移視頻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