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班早期閱讀活動教案小螞蟻
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用贊美的情緒演唱好歌曲《小螞蟻》。通過演唱內歌曲,教育容學生學習小螞蟻遵守紀律、互相幫助,勤勞勇敢的精神,從小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
2.通過學習歌曲,讓學生感受歌曲兩大樂句節奏相同、曲調不同的特點,初步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專心聽音樂的習慣。
3.通過跳集體邀請舞這一活動,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與同學的協作能力,同時主要培養學生講文明、懂禮貌的行為習慣和集體合作的精神。
教材分析:
歌曲《小螞蟻》,是一首生動活潑非常有趣味的兒童歌曲。讓學生通過了解小螞蟻的生活習性,知道它的群體性很強,具有合作精神;互相幫助,遵守紀律,遵守秩序,具有吃苦精神。從而培養學生也要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行為習慣。
歌曲用了贊美的情緒,適合用中速演唱,上下兩大樂句節奏相同,曲調不同,各有八小節旋律組成,反復強調了小螞蟻的文明禮貌行為。
教學重點:感受和表現歌曲。
教學難點:歌詞的記憶。
教學准備:課件、小螞蟻頭飾,學生提前搜集的螞蟻資料等。
『貳』 幼兒園中班上學期科學課《小螞蟻吃什麼》的教案
主題總目標: 1、調動幼兒各種感官,在自由的氛圍中了解螞蟻的外形特徵、結構及生活習性。(生活環境、吃食情況、對特殊氣味的反應) 2、通過觀察、記錄、查閱資料等方式探索關於螞蟻的種類、信息傳遞的知識,激發幼兒探究的慾望。 3、學習把觀察的事物現象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記錄、統計和表徵,培...養幼兒有順序、細致的觀察能力,提高幼兒探索事物奧秘的能力。 4、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主動接近動物,培養幼兒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一:我的猜想 活動過程: 活動之前,和幼兒一起去樹底下觀察螞蟻,讓幼兒說說螞蟻長的什麼樣?除了在樹底下能找到螞蟻,螞蟻的家還在哪裡?螞蟻喜歡吃什麼?孩子們爭先恐後的發言,看著孩子們急於表達的樣子,我建議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孩子們在畫紙上,用水彩筆畫下螞蟻不同的家和食物。有的畫了螞蟻住在長滿草地的山坡上,有的畫了螞蟻住在滑梯下面的水泥地上,有的畫了螞蟻住在小菜園里、石頭地下、沙地里、樹幹上、花朵里…… 他們猜想的螞蟻的食物也各不相同,有的記下螞蟻吃麵包,有的記下螞蟻吃糖、餅干、餃子、饅頭、骨頭、肉、魚…… 因為第一次學習填寫表格,用的時間較長,但總的來說,每個幼兒都能將自己的想法用圖畫或符號表示出來,有的幼兒能把自己的多種想法進行表徵,填寫完後,請每個幼兒講述自己的填寫的內容,講述的比較完整。 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很高,能根據自己的經驗說出螞蟻的住處和喜歡吃的食物,並初步學習了運用表格的形式進行記錄表徵。在幼兒提出各種想法時,是否正確教師不給予指正,而是讓每個幼兒把自己的想法填入表格,為下一步打下伏筆,想辦法來證實自己的想法,
『叄』 小班美術教案 小螞蟻去旅行
小班美術活動:螞蟻搬豆
龍海市華僑幼兒園
金曉雲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天真無邪,他們會和娃娃自言自語,會對花草說悄悄話,在他們眼裡萬物都是有生命的,他們喜歡用動作與語言和它們交流,而動物更是深受孩子們的喜歡。這幾天發現孩子們上廁所或洗手完喜歡聚在台階下看螞蟻,
對螞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天天「看望」螞蟻,還會在一起討論螞蟻。這一發現說明孩子們對螞蟻產生了興趣,有了探究螞蟻世界的慾望。有了這個良好的動機,我開始收集資料,組織孩子們更清楚地了解螞蟻的外形特徵,
使孩子們學會簡單勾畫螞蟻的形象。從而進一步發展幼兒觀察、繪畫能力,培養幼兒關心身邊事、物,關心動物的情感。
活動目標:
1、認識螞蟻的基本外形特徵,並學會畫出簡單動態。
2、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培養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
視頻材料、操作教具、油畫棒、示範用大白紙;
白紙、勾線筆人手一份
事先在黑板上畫上一粒大蠶豆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入
一天,天氣晴朗,小螞蟻丁丁准備出去玩。剛出洞口,突然丁丁發現在洞口不遠的地方有一粒香噴噴的豆豆。丁丁高興地想:這粒豆豆肯定很好吃,要是能把它帶回洞里大家一起吃,那該多好啊!丁丁使勁地左推推右挪挪,可是小螞蟻丁丁的個頭實在太小了,它怎麼也搬不動這粒大豆豆。「這可怎麼辦?要是搬不回洞里,那真是可惜啦!」「有啦!」突然,丁丁開心地跳起來,他想出了個好辦法,趕緊跑回洞里叫上幾個好朋友,大家一起使勁,「一、二、三!」終於,好朋友們把大豆豆抬回了洞里,大家一起開心地美餐一頓。
(二)觀看視頻(兩遍)
1、帶問題欣賞:老師把這個故事播放出來,大家想看嗎?小朋友要注意看看小螞蟻長什麼樣的?
2、觀看第二遍時把畫面定格,觀察小螞蟻:小螞蟻長什麼樣?它由哪幾部分組成?(幼兒回答)
師幼共同小結:小螞蟻由頭、胸、腹組成,頭上長著一對觸角,一雙眼睛和嘴巴,身體上長著六條腿。
(三)示範畫法
1、出示操作教具,演示動態
2、示範畫法
(邊操作邊直接將教具貼在黑板上,並同時在大白紙上示範。)
(四)幼兒作畫
1、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2、鼓勵 幼兒添畫喜歡的景物,使畫面更加豐富。
(五)延伸活動:歌表演《螞蟻搬豆》
課後反思:
本班幼兒自從學習歌曲《螞蟻搬豆》後對螞蟻的興趣陡然加大,一有機會就圍在台階、牆角觀察、議論著螞蟻。《綱要》中指出:「幼兒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活動中主動地學習和發展的」。教師除了要為幼兒提供活動及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也要善於發現幼兒在生活與活動中的興趣點,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保障,從幼兒的興趣著手,我選擇了這一活動內容。幼兒園教育雖然有語言、社會、藝術、健康、科學五大領域之分,但是教育教學中它又是一個整合的關系,每個領域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在本次活動剛開始時,我讓幼兒欣賞視頻《螞蟻搬豆》,全班幼兒邊唱邊欣賞,生動的畫面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快樂的情緒,興趣十足。由於小班幼兒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傳統的灌輸法、訓練法枯燥無味,孩子們不感興趣,效率差。我製作了皮影「螞蟻」,通過操作各種動態,再次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整個教學過程是在幼兒一邊欣賞,教師一邊示範中渡過的,孩子們在積極又輕松愉快的狀態下獲得了交流,學到了本領,體驗了成功。由於考慮到小班幼兒集中活動時間不宜過長,因此在觀察畫面語言交流和操作皮影各種動態的環節上略顯倉促,如果再多請些幼兒來參與的話,相信孩子的觀察會更全面,理解會更深刻。
『肆』 幼兒表演游戲教案:小螞蟻找家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發現圖中的變化進行口頭編減法題目。 2.在操作中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活動准備: 背景圖一幅,塗塗圈圈畫畫貼貼本。
『伍』 中班科學小螞蟻做客教案
活動名稱: 小螞蟻做客
活動目標:1、探索用各種方法尋找、捕捉螞蟻。
2、嘗版試與同權伴合作探索,體驗探索過程的樂趣。
活動准備:◎幼兒自製的「螞蟻的家」。
◎ 小棒、樹葉、紙片、瓶子、麥管等工具。
◎ 碎餅干、米粒、糖果、水果片等食物。
活動過程:
一、討論邀請螞蟻的方法。
1、我們已經為螞蟻造了美麗的新家,想邀請螞蟻來住。你准備到哪裡去找螞蟻呢?
2、假如螞蟻躲在家裡不肯出來,你有辦法請螞蟻出來嗎?
3、幼兒自由結伴,商量用什麼方法、材料和工具去尋找螞蟻。
二、尋找螞蟻。
1、幼兒拿著自己選擇的食物、工具和自製的「螞蟻的家」,結伴去戶外尋找螞蟻。
2、幼兒要想辦法讓螞蟻安全的住進新家,教師提供適時的指導和幫助,鼓勵幼兒遇到問題一起想辦法解決。
3、請幼兒小心的邀請螞蟻住到新家,並把它生活的地方——周圍的泥土或樹葉一起帶到它的新家。
三、交流找螞蟻的經驗。
1、你們小組是用什麼辦法找到螞蟻的?
2、你們是怎麼請螞蟻安全地住進各自家中情形,觀察螞蟻是否喜歡這個家。
3、用簡單而溫馨的形式歡迎螞蟻來班上做客,並自由地與自己的螞蟻朋友「交談」。
『陸』 幼兒中班活動名稱小螞蟻回家怎樣寫個活動的教案
1、先讓一個小朋友當做小螞蟻的媽媽,一個當做小螞蟻的爸爸,呆在「家」里。 2、然後將你們所有的小螞蟻排好隊,准備外出去覓食。「食物」可以准備一塊餅干。 3、讓小螞蟻依次跟家裡的爸爸媽媽作別,去外面覓食。找到所有藏在玩具或者桌椅下的餅干後,小螞蟻們排隊回家。 4、讓螞蟻們將餅干全部交到螞蟻爸爸媽媽哪...里。然後知道螞蟻爸爸媽媽將餅干分給每個螞蟻作為獎勵。 本教案意義: 1、螞蟻是團隊動物,讓小朋友們有個團隊意識。 2、排隊,將餅干作為食物等都可以使小朋友變的不自私,遵從社會公共道德。 3、將 藏著的食物 找到,可以提起小朋友的興趣。 4、將餅干分發下去,作為獎勵。小朋友會得到獎勵和對活動的認同。
『柒』 小班藝術小螞蟻要回家教案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並大膽表述,理解故事前半部分內容。回答
2、在情境表演中用完整的語句學說「請×××送螞蟻回家」。
3、用動作表現部分故事情節,體驗其中的快樂,萌發自主閱讀後半部分故事的興趣。
『捌』 幼兒表游教案:小螞蟻找家的教案
名稱:螞蟻找家 目標: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准備: 1、餅干屑、糖、調味品、飯粒等 2、記錄用的紙、筆、 3、螞蟻的課件、黑紙、瓶 過程: 一、投放各種物品,吸引螞蟻。 到屋外投放各種物品,吸引螞蟻。 二、觀察螞蟻的動態並記錄 1、觀察什麼地方螞蟻最多?螞蟻在干什麼? 2、記錄各自的發現。 三、交流各自的發現。 1、交流各自發現螞蟻的情形。 2、討論螞蟻各自有沒有家,他們會把找到的食物怎樣搬運?他們怎樣通知朋友? 三、觀看課件後了解,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四、延伸活動:小實驗「螞蟻造家」。 將幾只螞蟻放在裝土的瓶子中,先觀察瓶中的土是怎樣的?然後用黑紙將瓶包住,數天後觀察土裡的變化?
『玖』 小班看圖講述小螞蟻的降落傘教案
活動目標:
1、在螞蟻合作搬豆的游戲中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懂得團結就是力量。
2、能嘗試學慣用簡單、完整的語句大膽地在同伴面前講述圖片內容及想法。
3、能安靜傾聽,並願意在集體面前響亮表達。
活動准備:4副圖片、小圖片人手一張、音樂《螞蟻搬豆》
活動過程:
1、教師用語言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就知道了。」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感知理解講述對象。
(1) 出示圖片一,提問:你們看-誰來了?多可愛的一隻小螞蟻呀!今天天氣
真好,小螞蟻輕輕地爬出洞口來到綠綠的草地上玩。小螞蟻看見了什麼?(香噴噴的豆子),(教師歸納第一副圖片內容:今天天氣真好,小螞蟻輕輕地爬出洞口來到綠綠的草地上玩。小螞蟻看見了一粒香噴噴的豆豆)請你們猜猜小螞蟻它會怎麼做呢?
(2)出示圖片二,提出問題:「小螞蟻在干什麼?小螞蟻在搬一粒香噴噴的豆
豆,它搬起來了嗎?為什麼?」(結合幼兒回答總結:小螞蟻因為力氣小,所以搬不動豆豆。)
3、教師激發幼兒幫助小螞蟻的願望,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1)教師:「哎呀,這只小螞蟻搬不動香噴噴的豆豆,它的心情會怎樣?(強
調著急)(歸納第二幅圖片內容:小螞蟻用力搬也搬不動,小螞蟻真著急。)教師提問:我們一起幫它想辦法好嗎?如果你是小螞蟻,你會用什麼方法?
(2)幼兒自由討論,啟發幼兒大膽想像,想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方法。並請幼兒
學學想到的辦法的動作,體驗小螞蟻角色。(如抱,推等動作)
(3)幼兒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大聲、完整地表達,
然後老師與其他幼兒進行集體分析,分析方法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4)出示圖三、圖四。教師:「你們想知道小螞蟻想了什麼好辦法嗎?看看這
兩張圖片就知道了。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提問:「小螞蟻是怎麼做的?它們在干什麼?(原來,它請來了很多螞蟻朋友幫忙),教師歸納第三幅圖片內容(小螞蟻想了想,趕緊回洞叫上它的朋友們都來幫忙)然後請幼兒仔細觀察第三幅圖片:小螞蟻觸角翹得高高地在說話,猜猜小螞蟻在和它的朋友們說什麼?(引導幼兒自由想像,滲透幼兒對小螞蟻觸角傳遞信息的認識)
觀察第四幅圖片,提問:豆豆搬起來了嗎?為什麼?(因為螞蟻多了所以力氣大了)香噴噴的豆豆搬起來了,小螞蟻的心情怎樣?小螞蟻會對朋友們說什麼?螞蟻朋友們幫助小螞蟻,它們的心情怎樣?歸納第四幅圖片(看,許許多多的螞蟻出了洞口,大家一起用力抬,終於抬起香噴噴的豆豆高興地回家啦!)
4、教師引進新的講述經驗,並且引導幼兒運用新的經驗進行講述。
(1)教師完整講述圖片的全部內容,並且引導幼兒一起歸納講述思路:(先講
第一幅,再按順序講第二、三、四幅。先講小螞蟻發生了什麼事情,再講朋友們怎樣幫助小螞蟻,結果如何?)
(2)幼兒操作小圖片進行看圖講述(從椅子底下拿出小圖片,人手一份,教師:
老師為小朋友們也准備了一份畫冊,請小朋友輕輕地拿起來放在膝蓋上,一頁接一頁的翻看。)教師注意仔細傾聽,以插話、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講述思路。
(3)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完整講述,每講一個幼兒,教師圍繞幼兒語言的完
整性、講述的思路、用詞的准確性進行及時評價與指導。
5、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含義,懂得團結就是力量。
教師小結:你喜歡故事中的小螞蟻嗎?為什麼?小螞蟻搬不動豆豆時,懂得請朋友幫忙,是其他朋友幫助了它,小螞蟻真高興,團結力量大!所以我們遇到困難也要團結起來,互相幫助。
6、播放音樂《螞蟻搬豆》,教師:「音樂響起來了,看,這里就有一顆豆豆(大球),變、變、變,我要變成一隻螞蟻去搬豆,你們也想變嗎?請個小朋友上來搬。」然後引導幼兒找朋友幫忙。分四組進行,幼兒一起幫忙把四粒「豆豆」搬回家。結束活動。
『拾』 螞蟻為什麼能找到"家"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教案
1 螞蟻的視覺非常敏銳,不但陸地上的景物會被螞蟻用來認路,而且太陽的位置和藍天上照射下來的日光,都能被螞蟻用來辨認回巢的方向。2此外,除了依靠眼睛,螞蟻還能根據氣味認路。有些螞蟻在它們爬過的地上留下一種氣味,在返回時只要追尋著這種氣味,就不會誤入歧途。也有的螞蟻雖然不會在爬過的路上留下什麼特殊的氣味,但是它們能熟記往返道路上的天然氣味,所以也不會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