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秋天的懷戀教案

秋天的懷戀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2 01:15:16

⑴ 舒克申的《秋天》的教案

《秋天》教案 一、教學目標、通過誦讀、詩歌語言品味、培養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2、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二、教學方法:誦讀、鑒賞三、教學過程導入同學們,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自己的秋天,江西人心中的秋天和我們廣東人心中可能不同,每位同學心中的秋天又會不同,在我們的眼裡,秋天是五彩斑斕的,秋天是多姿多態的。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造句的游戲好嗎?我們每個人用「秋天是……」的句式,比如秋天是一片隨風飄逝的葉子,秋天是一縷送來稻香的清風,秋天是一抹溫馨的金色陽光。造一個句子,看誰造的句子最有想像力、最生動具體。教師點評同學們用自己的心靈體會到了一個無比絢麗的秋天,今天我們來看看在詩人何其芳的眼裡,在他的心中,他的筆下「秋天」是一幅什麼樣的圖景呢?(一)誦讀1、檢查字音字形預習。2、學生讀,同學點評,教師點評。3、教師范讀(配樂、畫面)。4、學生集體誦讀,要求輕松、寧靜。(二)賞讀1、分析意象、品味詩中甜美、清靜、閑適的意境。① 早晨樹林里傳出幾聲叮叮當當的聲音,整個山林會給你什麼感覺呢?提示:清靜②請問同學們詩中哪個詞最能體現這種清靜、閑適?提示:棲息③第一節詩的結尾,詩人用「棲息」這個詞是否准確?提示:棲息qī xī:停留、休息(多指鳥類),秋天象一隻可愛的鳥兒在農家休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理解呢?露珠震落了,樹木砍下了,稻穀收割了,瓜果收獲了。這時候的秋天如果比作一個人的話,是個什麼狀態下的人呢?像個勞動過後做過桑拿,躺下來休息的人。所以「棲息」是准確的。④這一節詩哪些詞體現了農家風光?露珠、伐木聲、稻香、背簍、瓜果。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它是晶瑩的,是秋天的,瓜果是金黃的,都是寫顏色,還有聲有香,秋天在何其芳的心裡是這樣的絢麗,豐富,它是立體的。⑤是什麼東西震落了露珠?伐木聲。⑥「滿披」改為「披滿」行不行?不行。「滿披」突出了「滿」,朗讀時注意重音。⑦「伐木聲」作者認為好聽嗎?哪個地方可以看出來?好聽。從「飄」字可以看出來,像一首歌在飄盪。⑧「幽谷」的「幽」是幽深、幽靜的意思,既然靜,這一聲聲伐木聲是不是噪音?不是,更體現了山谷的幽靜。⑨「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用生活中的話怎麼說?怎麼讀?「稻子收割完了」,作者這樣說有什麼好處?用擬人和通感的手法,鐮刀都足足地享受過了,寫鐮刀其實是寫人的喜悅的心情。形象生動,耐人尋味。⑩用一句話形容這時的農人。農人望著一堆堆金黃的稻穀、甜美地笑了。11「背簍」改成大卡車行不行?怎麼讀?讀出寧靜。不行。沒有農家氣息,大卡車轟隆隆地破壞了這里的寧靜。12我們可以給第一幅畫命個名嗎?農家豐收圖。13第二節最後一句說秋天在「游戲」,實際上寫了什麼?寫漁民打魚。寫了幾個動作?三個,撒網,收網,歸泊14什麼時候?早晨,從冷霧可以看出。怎麼撒?撒的動作是不是很焦急?象這樣?(教師作動作)從那個詞可以看出來?輕輕15「圓圓的網」改為「方方的網」「不規則的網」可以嗎?不能,圓是最美的,給人輕柔、圓潤的感覺,和全詩氛圍諧調,體現了作者當時唯美的思想。16漁民打撈起了什麼?怎麼讀?青鯿魚、烏桕葉、倒裝沒打撈起什麼:從 似的 影子 輕輕 可以看出漁民打撈的是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17現在我們能明白是誰在「游戲」嗎?是漁民,表面上是寫秋天象一個可愛的孩子在船頭游戲,實際上是寫漁民輕松愉悅的心情。18這幅圖我們又給它取個什麼名呢?霜晨歸漁圖。19「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用正常的句子順序說?怎麼讀?是不是可以說秋天躲在牧羊女的眼裡睡覺做夢。20為什麼會在眼裡?不是在懷里呢?實際上是看到了秋天的美景。21「更」是什麼意思?襯托。22「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香與熱能流嗎?通感,是人的感覺,溫馨、甜美的意思。23題目是秋天為什麼寫夏天?是牧羊女在懷念、思念。思念某個人,思念整個秋天,她在思念中陶醉了,做夢了24這樣看來「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的真正含義是什麼?牧羊女的心靈深處已經被秋天陶醉的意思,這樣作者就從外在的秋景深入到人的內心深處去了,秋天姑娘的心是多麼深情啊!25怎麼讀?要讀出朦朧、甜美、陶醉之情。26誰來模仿一下牧羊女的眼神好嗎?要深情、朦朧、甜美、陶醉,要象做夢一樣的,有夢幻感27這一節怎麼命名?牧女遐思圖。2、小結這樣看來,作者用「棲息」「游戲」「夢寐」這三個詞集中寫出了一種寧靜、閑適、喜悅、甜美的鄉村秋景的氛圍。我們在現實中見過這種田園牧歌式的氛圍嗎?除了旅遊景點外,很難見到,詩人往往是理想化的,作者嚮往一種簡單、純朴的生活,許多詩人都有這種理想,比如海子「願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比如美國著名作家棱羅一直提倡過一種簡單的生活。3、學生朗讀、評點 (三)創讀1、請同學們選取三幅圖景中你最喜歡的畫面,結合自己的感受,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出來。①清晨的密林里飄散著絲絲白霧,一樓桔紅色的陽光射在已經泛黃的樹葉上;顆顆露珠晶瑩剔透,發出鑽石般的光芒。林中靜悄悄的,慢慢地,從遠處飄來人語聲,接著便響起了叮叮當當伐木的聲音,在幽深的山谷中回響。走出密林,來到一家農舍屋前,遠遠望去,稻田裡一夜間沒有了隨風翻騰的金黃稻浪,只有一簇簇直立的稻草束,擱在屋前的鐮刀似乎更加鋥亮;院子里堆滿了金色的稻穀,彷彿一座金色的小山;屋後的竹籬上,滿是肥碩的瓜果,主人背簍的繩深深扣進肩上的肉里,可他沾滿汗水的臉上卻泛起幸福的笑影。② 清晨,霧兒冷冷,船兒飄飄。江水裡的影子,在清波里游盪,朦朧飄忽,是青鯿魚在戲耍,還是烏桕葉的倒影輕揚?我撒下魚網,網兒圓圓,霜雪涼涼。哼著小曲,輕輕搖著小船,如葉浮江,如風拂柳。這愜意的秋天啊!(張青雲)③草原和藍天同樣遼闊,滿眼的綠,滿坡的香。偶爾傳來幾聲蟋蟀的叫聲,悠遠飄忽。溪水繞過草地,淺淺的,清清的,如薄紗飄揮,如琴弦諧奏。就在這兒,整個夏天曾經留給我多少甜蜜的回憶啊,那甜透心底的笛聲,在多少個美麗的夜晚,引我遐思,牽我心魂。你這夢幻般的秋天啊,你用你的聲音,你的芳香,你的溫情,你的色彩,你用你溫厚的手掌撫摸著我,你用你柔情的懷抱擁抱著我,融化著我。(張青雲)2、秋韻張青雲沒有春天的楚楚動人。蜂縈蝶繞的枝葉已變得寂寞枯槁,在春寒中掙扎過的小谷芽卻鋪成了金色的稻浪。沒有夏天的喧囂威嚴。經過烈日煎熬的鳥兒唱起輕松歡快的旋律;農人們翻動飽藏果實的土地就像淘一堆堆金沙,昔日播種的希望已然換成了收獲。人們撫摸著秋像撫摸著長成的孩子。走進秋天,擁抱成熟。不要做瞬間即謝的花朵,不要畏懼揮汗如雨的考驗。要像小溪尋向大海,奔流的過程並不壯觀,海的浩瀚卻令人驚嘆。要有秋的信念,像棵小谷芽。於是你體味到了秋韻,你才成熟。 採納哈~!互相幫助~十分感謝~!

⑵ 秋天的懷念 教案

《秋天的懷念》教案
教學目的:
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體會"母親"深沉的愛和無私的關懷.
教育學生要感悟生活,熱愛生活.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及課前思考題.(板書)
那花——
那人——
那段經歷——
二、齊讀課文,回答課前思考題.(板書)
——菊花
——母親
——雙腿癱瘓母親病逝
(史鐵生為什麼特別懷念那年秋天的花,那年秋天的人.那年秋天的那段經歷在他的一生中又起著什麼重要作用呢?我們學習了文章之後就會找到答案.)
三、疏通文章結構.
(線索——看花)
母親要帶我去看花
我答應去看花
母親不能同我去看花了
我和妹妹去看了花
四、理解,分析.
1,默讀第一部分,思考,討論:
(1),母親為什麼要帶"我"去看花?
(2),母親為什麼要帶"我"去看花?
2,分角色朗讀第二部分,思考,討論:
(1),當"我"答應母親去看花的時候,母親的表現如何?
什麼時候? ——喜出望外
好吧,就明天——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
煩不煩! ——絮絮叨叨
(2),復習人物描寫的四種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本段文字通過描寫母親的動作,語言,把母親的喜悅表現得淋漓盡致,把母親對兒子的關愛表現得淋漓盡致.)
3,速讀第三部分,思考,討論:
(1),母親為什麼不能陪"我"去看花了?
(2),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3),能說說你自己的母親嗎?
4,男女生重讀第四部分,思考,討論:
(1),"我"懂得了什麼?
(2),由末段的花,你聯想到什麼?
五,根據板書小結.
……母親就像史鐵生無形的拐杖,助他走上了成功之路,如今的他,就像大雁一樣高飛在藍天,他生命的旋律是動聽的,他的生活之花開得很燦爛……

⑶ 何其芳 秋天 教案

《秋天》教案

教學目的:
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⒉讓學生認識秋天的特點,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⒊學習「牛、山」兩個生字,能正確、工整的書寫。
教學准備:
⒈製作課件。
⒉學生准備頭飾。
⒊學生在課前了解秋天有哪些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復習。
⒈聽音樂。(放節奏鮮明、歡快的音樂)
⒉導語:秋天到了,幾個小夥伴一起來到了野外,他們正欣賞著秋天美麗的景色。請小朋友們戴起頭飾,集體把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誦一遍,讓老師也來欣賞這美麗的秋天吧。
(生集體朗讀。)
⒊課文一共分為幾個自然段?文中有哪幾個小動物呢?
(生齊答。)
⒋過渡:小鳥在天空中飛翔,小牛整天在田裡勞動,小鹿喜愛在山坡樹林間玩耍,他們眼中的秋天是什麼樣的呢?小朋友要先來看哪一個小動物說的話呢?
二、朗讀課文,分析課文。
⒈學習小鳥的話。(電腦出示小鳥的話。)
⑴指名朗讀這句話。
⑵師師范朗讀。請小朋友找一找,老師讀時哪些詞語是重讀的。
⑶指名找重讀。(電腦出示。)
⑷理解什麼是「碧藍」。
碧藍:
秋天,天空總是那麼高,那麼藍,那麼美,這就是秋天的一個特點。
(師板書:天--藍)
正因為秋天有這樣的特點,所以我們在讀這一段的時候,要重讀「藍色的」和「碧藍碧藍」。 (電腦出示重讀部分)
⑸生練習如何有感情的讀這一句。師指導。
⑹檢查練習效果。
⒉學習小牛的話。(電腦出示)
⑴指名讀。要求學生找出要重讀的部分。
⑵理解「金黃」。
金黃:
師:秋天的田野是金黃的,為什麼呢?因為田裡的莊稼都成熟了,稻子、麥子都變成了金黃色,農民伯伯們都忙碌起來了。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師板書:田--金)
我們在讀的時候,要重讀「金色的」和「金黃金黃」。(電腦出示重讀部分)
⑶生各自練習。
⑷男女生分組比賽讀。
⒊學習小鹿的話。(電腦出示)
⑴生各自練習,自己找出重讀的部分。
⑵指名朗讀,師分析指導。(電腦出示重讀部分)
⑶理解「火紅」。
火紅:
師:秋天還有一個特點,那就秋天楓葉會變紅,特別是滿山的楓樹葉子都變紅了,遠遠望去,整座山好像都燃燒起來了,火紅火紅的,美極了。
⑷集體朗讀。
⒋學習第四段。
⑴師指板書講解:秋天的天空很美,它碧藍碧藍的;秋天的田野很美,它金黃金黃的;秋天的山林很美,它火紅火紅的。小朋友們喜歡秋天嗎?我們來誇誇秋天吧。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就是誇贊我們的秋天的,我們來看一看。
(電腦出示第四自然段。)
⑵指名朗讀。師分析指導。
⑶出示重讀的部分,再指名朗讀。
⑷齊讀。
⒌課文的四個自然段我們都學完了,現在請小朋友們把這四段連起來讀一讀。
⒍過渡:光會讀還不行,我們還要會背才行。
三、背誦課文。
⒈師幫學生理清順序。
⒉看電視。
⒊生練習。
⒋指名背誦。
⒌集體背誦。
四、說秋天。
師:秋天除了我們在課文學習過的,還有哪些特點?

⑷ 小班秋天的故事教案

國慶節之前,我給孩子們布置了一個任務,請他們長假結束回園後講一講假期中發生的最有趣的事情,而且要和秋天有關。
說說、畫畫我們的故事
孩子們帶回來的故事可真不少,內容大多是他們的生活經歷,也有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有些孩子的故事緊密聯系秋天,如「我和媽媽去採摘」、「我和爸爸去爬山」;也有些孩子的故事和秋天沒有什麼關系,如「照片上的黑洞像怪獸頭」、「這朵花很大」等等。
聽了這些故事,我先讓孩子們說一說「誰的故事裡有秋天」,讓他們明確故事的主題是「秋天裡的事情」;然後再說一說「誰的故事講得又明白又有趣」,讓孩子們明確要把事情一定的順序講清楚。待孩子們熱烈地討論後,我問:「大家講了這么多好聽的故事,可你們不會寫字,用什麼辦法記錄下來,讓爸爸媽媽也知道呢?」有的孩子說:「我們把故事畫出來行嗎?」聽後,孩子們紛紛附和。
孩子們畫好後,興致勃勃地帶回去給爸爸媽媽看。我請家長在看完、聽完孩子的故事後,用文字記錄下這些故事。
讓我們的故事清晰又美麗
星期一,孩子們高興地把畫和故事貼滿了牆壁。可是隨後他們又發現了問題:「還不如不貼故事呢,亂糟糟的,不好看!」我問孩子們:「怎樣來布置這些畫和故事才好看呢?」孩子們積極地動腦筋想辦法。我也試著用粉紅色的紙剪成一幢尖頂小房子,把一張講述家裡發生的故事的圖畫貼在上面,然後又把故事抄在了「房頂」上。孩子們一看特別喜歡,紛紛仿效。孩子們的想像可真豐富,他們設計出各不相同的動物、交通工具、水果圖案做背景,還注意到要與畫面的故事內容有一定的關系。如把在車上發生的故事裝飾在公共汽車的背景里,把有關動物的故事裝飾在小動物背景中。這就使他們的畫面與故事表現得更加清晰了。
看著自己創設的美麗的牆飾,孩子們興奮地歡呼起來。我在由衷地贊美孩子們的同時,不失時機地請他們給這面牆飾起名字。因為整個牆面都貼滿了孩子們在秋天裡的故事,經過商議,我們給它起名為「秋天的故事」。
給我們的故事分類
孩子們每天都三五成群地聚在牆飾前看故事,講故事。有的孩子又有了新發現:「有些小朋友畫的故事特別像。」也有的孩子說:「有的一樣,也有的不一樣。」於是,我和孩子們對畫和故事進行了分類:馬路上的故事、大自然的故事、公園里的故事、家裡的故事。孩子們按這四個類別把畫和故事重新安排、貼好後,可以更清楚地感知同一「秋天」主題的故事發生的不同地點與背景。
我們的故事編成了書
一段時間過後,該撤換牆飾了,但孩子還是不捨得換掉。於是,我提議把牆飾製作成大圖書保存起來。我們找來大掛歷紙,裁的裁,貼的貼,訂的訂,做成了圖書,還特別為它設計了漂亮的封面。孩子們可愛讀這本書了,簡直傳閱不過來。於是有的孩子提,想再畫再編更多的故事,製作更多的書。
我們還要編故事
為了支持、幫助孩子們尋找更多的故事和話題,學習擴大信息來源,學習收集和交流,我又生成新牆飾「精彩十分鍾,今天我主持」「下雨了」等。根據主題,孩子們用畫筆記錄著發生在身邊的事情和趣聞,編織著充滿幻想的童話與故事,然後再興致勃勃地講給同伴聽,充實到牆飾中去,再形成一本本好看、好聽的故事書。
反思
《秋天的故事》主題牆飾的創設過程,實際上是孩子們感受、喜愛和表達的學習過程,也是我對於「互動」的理解——摸索——嘗試——反思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我認真遵循「牆飾的生成應具有不斷深化的發展空間與清晰的內在發展脈絡」這一關鍵策略,反復琢磨「互動式牆飾的五個基本特徵」,以此為指導,讓幼兒、教師、教學活動和主題牆飾之間層層深入地開展互動。
我先根據孩子們的年齡和認知特點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誰的故事裡有秋天?」「誰的故事講得又明白又有趣?」幫助孩子理解並掌握「故事應有主題,並且事情按一定的順序發展」這一語言描述的關鍵經驗,在作品與牆飾中表現出來;當孩子們產生了裝飾故事、故事分類的互動需求與願望時,我親身參與到他們的活動中,一起對牆飾進行了三次裝飾、完善和延伸。在與幼兒的有效互動中,使牆飾切實成為記錄幼兒的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載體,並得到了有價值的收藏。
《秋天的故事》結束了,我在此過程中獲得了成長,在創設互動牆飾時教師應該怎麼樣理清脈絡、生成活動以及研究孩子的認知規律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提高。我認為,還可以利用孩子們喜歡閱讀、製作圖書的熱情,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表達與表現能力。

⑸ 秋天 教案

一、教學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讀進而背誦全詩;
2.品味詩意意境,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願望和熱情;
3.了解詩詞有關知識,有感情地品味、朗讀。
二、教學重點:
1. 品味詩歌語言美,體會詩歌意境。
三、教學難點:
品味詩意,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願望和熱情。
一、導語
何其芳:(1912~1977)現代詩人、散文家、文學研究家。原名何永芳。四川萬縣人。
何其芳早期詩作藝術精緻,色彩絢麗,以清新柔婉見長。參加革命後詩歌變為平易朴實,樂觀豪放。
他又以寫抒情散文著稱,《畫夢錄》中的篇章常用象徵手法,構思精巧,文字穠麗,富於藝術的獨創性。以後在《還鄉雜記》中的篇什則趨於樸素自然,感情獷放,格調明朗。
結集出版的主要作品有:詩集《預言》、《夜歌》(後改名《夜歌和白天的歌》),作品集《刻意集》,散文集《畫夢錄》《還鄉雜記》、《星火集》及其續編等。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注字音
肥碩(shuò) 棲息(qī) 歸泊(bó) 清冽(liè) 鯿魚(biān)
廖闊(liáo) 枯涸(hé) 夢寐(mèi) 船槳(jiǎng) 丁丁(zhēng )
2、朗讀
a.詩歌是很講究音律和節奏的。師朗讀全詩,同學們注意感受朗讀的節奏。
b.(屏幕展示節奏劃分)這是老師給這首劃分的詩節奏,你們看看合理嗎?
c.按這樣的節奏劃分來讀讀詩歌。同學們邊讀邊想像詩歌中所描繪的秋天圖景。
3.整體感知
現在,讓我們走進秋天。詩人把三幅生動鮮明的畫面,組合成一組絢麗多彩的鄉村圖景。
a.從詩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徵;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乾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作者抓住了最能體現鄉村秋天景色的事物來刻畫秋天,營造出一個清朗遼遠又生動可感的秋天的意境。
b、所有這些畫面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呢?
對秋天的喜愛。 贊美秋天。
c.全詩分為三個小節,一個小節就是一幅畫。畫面描繪了怎樣的圖景?畫面中的人物是誰?在干什麼?心情怎樣?試一試,給每一幅畫擬一個合適的標題。
▲農家豐收圖(哪些詞寫出了「豐收」? 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麼樣的好處?)
▲霜晨歸漁圖(哪些詞語交代了打漁的時間?漁民打漁時怎樣的心境? )
▲少女思戀圖( 「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
牧羊女聽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聲」,忽然聽不到了。秋景在牧羊女眼中如夢幻一般的美,但牧羊女卻在盼望著聽到放牛郎熱情的笛聲,此刻,她的心裡一定懷著喜悅和渴盼。這一小節由外在的景轉而寫人的心靈,寫出了微妙的感覺,使全詩收束在感情的實處。具有清甜的氛圍。
邊理解邊朗讀,分小節讀。讀好詩首先要投入,把自己當作詩人,融入詩歌所描繪的意境中。朗讀這首詩要用舒緩輕柔的語調。
四、想像意境,描繪秋天
詩歌的語言是跳躍的,它不同於寫景散文,它不是完整連貫地描寫某一景物或畫面。因此我們閱讀詩歌,有一個還原的任務。要把跳躍的景物連貫起來思考,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畫面。要發揮想像,體味詩歌所勾畫的意境,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下面,讓我們借著想像的東風,鼓起表達的雲帆,在詩歌的美麗意境中自由地徜徉吧!
選取三幅圖景中你最喜歡的畫面,結合自己的感受,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出來,並說說為什麼喜歡這幅圖。(要求:寫完後,就近同學相互交流,選出最好的作品,全班同學一起賞析點評。時間5分鍾。)
示例: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用背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
來到一家農舍前,遠遠望去,稻田裡一夜間沒有了隨風翻騰的金黃稻浪,只有一簇簇直立的稻草束。擱在屋前的鐮刀似乎更加鋥亮;院壩里堆滿了金色的稻穀,彷彿一座金色的小山。
屋後的竹籬上,滿是肥碩的瓜果,主人背簍的繩深深扣進肩上的肉里,可他粘滿汗水的臉上卻泛起幸福的笑影。
師:因為時間關系,我們先請寫完的同學念一下自己的文字,其他同學抓緊時間完成。(生交流)
五、賞讀詩歌,品味秋天
a.找出優美語句,欣賞。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鏗鏘有韻地敲響在我們心裡,秋天的旋律也立刻占據了讀者的心底。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鐮刀飽食的是稻香氣息,這個通感的手法讓人一下子聯想到金黃的稻田,農家的豐收。在此時此地,秋天是歡悅的,她邁著露珠般清新的腳步而來,與平常的農家共享著豐收的喜悅。
▼秋天棲息在農家裡——「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裡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鬆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並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總結: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全詩分為整齊的三節,詩人在每一節里都反復吟詠著秋天這一主題,頗似古詩詞中一唱三嘆的手法,形成了音樂般回環往復的旋律,在詩句中自然地流轉。秋天從棲息在農家裡,游戲在漁船上,再到牧羊女的眼眸里,彷彿演奏著一曲關於秋天的深情的變奏曲。在整首詩中用露珠、幽谷、蘆蓬、船槳、蟋蟀、笛聲等意象渲染一種寧靜悠遠中滿含歡欣的情緒,具有很大的回味的餘地。
b.質疑、討論、交流,
▼為什麼說只「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似的影子」,到底收起的是青鯿魚還是烏桕葉?
比喻青鯿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閑的心情。
六、課堂小結
秋天是一首詩,秋天是一幅畫,秋天是一首歌,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夢。
秋天很美,美在一份清澈,一份來自於人間而又遠離塵世的清凈、清遠、清甜……
流連於字里行間,徜徉於音樂圖片,秋的氛圍、秋的風韻在我們心頭久久久久揮之不去,我們不禁會贊嘆,秋天原來如此美麗,世界竟然這樣神奇!

⑹ 《秋天的來信》教案

《秋天的信》晨誦教案
一、開啟詩。
師:全體起立。一(5)班的孩子們,晨誦將版為我們權帶來秋的芬芳,讓我們懷著期待,帶著喜悅,繼續走進秋天!
請同學們調整呼吸,面帶微笑。
1.開啟詩
早安,孩子們
早安,白老師
整個早晨,
我一直 看著你們 ,
整個早晨, 我們一直 看著你
怎樣 把每一寸
玲瓏的晨光 ,
變作 七彩的朗誦,
嚼成 書本的芳香。
怎樣 把每一寸
玲瓏的晨光 ,
變作 粉筆的舞蹈,
嚼成 知識的芳香。
二、復習詩
師:孩子們,讓我們伴著涼爽的秋風,一起用最動聽的聲音來誦讀《秋天的童話》。

⑺ 秋天的懷念教案 哎呀,煩不煩

1.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促使教師內更為深容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

閱讀全文

與秋天的懷戀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