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語的free talk的一個小故事(不能超過初中)
Today you to sit at the same table: good morning! I: so are you! Sit at the same table: your dog is still in the fox family? Go to your house, to see it from school really cute! I: ah, it should be very hope you to see it! Sit at the same table: I still have animal margin! I: ha ha!
Ⅱ 我想要一些學習英語的真實成功的例子
很多人都想知道俞敏洪學習英語的方法,記者采訪過俞敏洪,他告訴大家學英語沒有捷徑,背單詞要有目的的背,平時還要大膽的說英語。
俞敏洪作為新東方的創始人,很多人都想請教他英語的學習方法,他認為對一般的英語學習者來說,如果希望達到比較高的英語水平,就不僅僅是一個背單詞的問題,還涉及到聽、說和閱讀的能力。詞彙量的多少對閱讀能力有影響,但它只起到一半的作用。特別是想要實實在在學好一門語言並且要把單詞應用到閱讀中的人,記憶單詞應當完全在閱讀中完成。能飛背單詞就是一個很優秀的背單詞網站,有真人發音,還有大量的詞彙的教材供選擇和許多的背單詞小游戲,讓你背單詞既快樂又高效!
那麼俞敏洪到底是怎樣學習英語的呢??有記者采訪了俞敏洪。
記者:應該說,新東方是以英語的培訓和教學而聞名的,特別是在中國,漢語言和英語的差別是很大的,在這樣一個環境里咱們新東方獲得這方面的成功,是不是有什麼秘訣呢?
俞敏洪:我覺得沒有太多的秘訣,就說掌握一點,因為新東方是以培訓語言為主的學校,所以全世界各種各樣的英語考試幾乎都在新東方遍地開花,培育出來的學生都比較優秀。為什麼會這樣,把握一點就行,就是從簡單入手。語言學習大家把它想的特別艱難,實際上並不那麼難,因為語言是一種技能,跟你的智商並沒有絕對的關系,中國好多智商特別低的人講中文挺好呀。還有,到了美國你會發現大量的文盲,但是他的口語聽力都很好,你說難道跟他的智商有關嗎,真的沒關。語言就是一種反復訓練的過程,你的語言是低水平就從低水平訓練起,高水平就從高水平訓練起。一階一階往上爬就很快了,就像學開車,簡單的學開車就那幾個動作,踩剎車、放離合、加油,你在練車場學完三個月,在馬路上你還不敢開,那幾個動作都重復了幾千遍還不敢動,就是因為你沒有達到熟能生巧的熟練狀態。語言也是這樣,你練英語口語,一個句子你讀兩、三遍就想以後能脫口而出是不可能的,那就不斷地反復練,幾個月下來就可能到了一定的水平。我常跟學生說,要學口語不用多,三百句話,每句話熟讀三百遍,就像俗話所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就能夠脫口而出了。再艱難的語言考試,包括美國托福、GRE的考試,實際上也是一種技能訓練,你只要掌握了這種技能訓練的訣竅,反復跟學員講這裡面重要的要點,讓學生反復主動去練習,最後達到一種熟能生巧的狀態,各種各樣的考試自然通過,語言水平也就通過了。比如說,口語的訓練包括寫字的訓練,你每天堅持寫肯定到最後寫出來的字特別好,基本上是這樣。
記者:中國人學英語好像一直感覺是比較困難,您像我們從初中開始,有人從小學開始學英語一直學到大學,到頭來好像應用起來還是特別困難,這主要是什麼原因?
俞敏洪:中國人學語言是一種比較表象的學習方法。包括從中學、大學開始,只是老師一個人在上面教,我們在下面聽。稍微想一下,你從中學開始到大學到現在,你開口講英語又講了幾句?沒有幾句。而且你也沒有機會大量地做閱讀。前幾天,海淀區教委來跟我們探討英語教材的編輯問題,給我們看了上海討論了五年的一個教學大綱和海淀區包括北京市討論了五年的一個英語教學大綱,說要在學生高中畢業的時候,水平要達到什麼四級詞彙的水平等等。我說這都是胡說八道的,因為這是空中樓閣,自己在瞎編。你都不知道學生能不能接受。另外,你們編這個大綱的時候,都沒有抓住學生學語言的精髓在什麼地方,你必須考慮到上課的目的,語言是簡單明了的東西,上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死活也得想辦法能夠說,隨便用這種語言,他會隨便用一千個字比你能認識一萬個字要好得多,一千個詞英語水平就夠用了,可是你認識一萬個單詞最後還會忘掉的。所以,你剛才提的這個問題,他解決的根本方法是改變現在中國目前這種比較呆板的語言教學方法,就是老師的單項傳授學語法的方法,語法要學、詞彙要背,但是他的前提基礎是活學活用地學、背,哪怕學生學得少點,但少而精。語言這東西你只要最後真的把它變成你自己的東西,是一輩子忘不了的。請問咱們從家鄉出來,我從家鄉出來20年了,我的家鄉話講得特別的好,絕對不會忘的。英語也是這么一個概念,如果說你能講到像你家鄉話一樣的流暢水平,你20年不講英語,開口就是好英語,它絕對變不了,這就是語言提高的訣竅,就是你不斷的去磨練。任何東西快速成的、一定快速忘,包括學生在我們這學20天、30天口語學得比較好,我們對他們的唯一要求就是回去以後不要學新東西,千萬別忘了把課文的幾百句話回去重復兩、三個月,直到最後你每句話提出來隨便說就行了。我有一個學生的例子,他在高中、大學的時候,別的都沒學就學了新概念英語第三、第四冊,把它背得滾瓜爛熟,他熟悉到我翻書的任何一頁,抽出中間的任何一句話讓他說下去,他隨便就能接上說。後來,他進了美國的一個特有名的大學,在該校學習期間一次他寫了一篇文章美國教授說他剽竊了。因為這位教授有20年教中國學生的經歷,但是沒有碰到一個中國學生剛進美國就能把英文寫得這么好的,這個美國教授認為這不可能。這個教授連自己都不能寫這么好,你怎麼能寫這么好?後來,這個學生說我沒法向你證明,我確實因為水平很好,但是我能背一百多篇文章,特別滾瓜爛熟,而且中間每句話我都會隨便用,這位教授讓他背了一下,感動得都哭了。這就是學英語的訣竅,總共加起來就一百多篇文章,他的唯一任務就是反復背,最後活學活用,變成活的東西了。語言學習一般慢慢學的時候,什麼東西都是別人的,它不屬於你的,你要想用必須變成你的東西。
記者:社會上其實也有不少英語培訓的方法,好多人都是宣稱自己英語培訓的方法就是學外語的捷徑,或者說很短時間速成,你認為學英語能夠速成嗎?有捷徑嗎?
俞敏洪:你要說完全能夠速成幾乎是不可能的,就是因為英文水平的高與低,就像咱們中文水平的高與低,它是沒底的。拿一個小說家、語言學家跟我們比,他們就比我們要高得多。你是記者,你的語文水平肯定就比我的高得多,這是從中文方面來說。所以,你不能說英語就必然要速成,但是到一定等級之上能夠在一段時間內達到,這個達到的方法有無速成呵?不管你剛才提到的這個英語、那個英語等等,所以新東方現在提出來我們起一個名字叫什麼什麼英語,我們不願意這么說,我們採取的方法就是一種跟其他的英語培訓基本上是大同小異的辦法,學生反復訓練的一種方法。首先,我們做到了很重要的一點,學生來學,我們先給他劃定范圍,你到我這里學習三個月或者一個禮拜你就變成了英語專家了,絕對不是。你在我這里學習兩、三個月就是這個水平,我只能保證你到這個水平上。在此基礎之上,你還要進入更高級的班去,並且告訴你學習的方法就如此簡單,聽、說、讀、寫跟著我們來,我們也不聲稱這是什麼方法,學生首先進這個班目標特別明確了。我到這個班交這么多錢,我就學到了這個水平上,只要我努力學,我就能到這個水平,到了這個水平還有另外一個班在等著我,我學到另外一個水平上,層次就會一階一階地提高。這樣一來在短期內學生在那個水平上就能迅速提高。像我們學過英語的學生,我是專門教詞彙的,他們進來的時候ABCD能背到底,好多學生就是剛剛學英語,但是一年以後英語詞彙量就到三四千了,就已經背了三四千單詞了,方法特別簡單,就是,先聽我講完了你就回去背;還有一個方法就是,這個禮拜教的單詞下個禮拜一定考試,考完試了,再到下個禮拜我還一定考你,我明確告訴你我要考你,你不行的話,你的分數就零分了。那學生就不得不反復重復我教過的五六百單詞,他重復幾遍就徹底記住了。我從來不去批判別的語言教學方法,因為任何教學方法對中國學生學外語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好處,有的方法宣傳得過分誇張了點,有的方法宣傳的背後沒有底氣,宣傳的背後沒有告訴學生,你學我這個東西學到什麼地方,結果漫天誇口,這樣帶來好多人失望的心理。有的就是宣傳自己的產品以後,後續工作跟不上,導致學生怨氣沖天。我們學校把握的這一點就是不誇張、不浮燥,目標明確,對學生負責到底。這也是我們學校為什麼發展這么大的原因了。
總而言之,英語沒有捷徑,所以最終還是得靠我們自己平時的積累,多聽多練,這樣才能在英語上有所提升。
Ⅲ 找英語小笑話和適合課前演講的小故事或簡短短文。(初三及以下程度的)
Tom』s Birthday
It was Tom』s birthday,and he was five years old.He got quite a lot of nice birthday presents from his family,and one of them was a beartiful big drum.
「Who gave him thay thing?」answered Tom』s mother.
「Oh,」said his father.
Of course,Tom liked his drum very much.He made terrible noise with is,but his mother did not mind.His father was working ring the day,and Tom was in bed when he got home in the evening,so he did not hear the noise.
But one of the neighbours did not like noise at all.So one morning a few days later she took a sharp knife and went to Tom』s house while he was hitting his drum.She said to him,」Hello,Tom,do you know,there』s something very nice inside your drum.Here is a knitf.Open the frum and let』s find it.」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如何有效地教學初中英語短文閱讀
但是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以下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去重視了:
一、教師教學觀念上的問題: 許多教師認識不到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一部分,在日常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幫助學生獲取更多信息、知識,拓展視野,激發學習興趣,提高人文素養,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意義。
二、教師日常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許多老師在閱讀教學中,有的把閱讀當精讀;教學過程就是講解生詞、補充片語、羅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結構、語法等。也有的老師逐字逐句翻譯,好像在做翻譯題,還有的乾脆什麼都不講,ABCD答案一對就好。這樣就很難鍛煉他們的閱讀能力了。
三、教師教學方法上的問題:許多教師基本功還欠缺,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不夠、實踐不多,尤其是教研氛圍不濃的學校,老師們更會忽視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在這樣的情況下,好多老師在教學方面都自以為是。
四、在課程設置上的問題:在中學英語教學中,閱讀雖是語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學生閱讀量和閱讀時間得不到保證,閱讀僅是體現於課堂教學中的一部分訓練。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沒有配套的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能力的閱讀材料。
根據對新的課程標準的理解和閱讀教學的現狀的分析,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研究,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解決初中英語閱讀課存在的問題:
一、合理利用課本閱讀資源,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英語閱讀教學在復現、鞏固舊詞,學習新詞彙,擴大詞彙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鍛煉思維,提高閱讀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判斷能力,對發展個性,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養等都起著重要作用。針對學生已有的閱讀水平,教師應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合理運用已有的課本閱讀教學資源組織好閱讀教學,在教學中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二、廣泛收集閱讀資源,促進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提高。
在合理利用已有的課本教學資源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標准中對學生年齡特點、知識結構、認知能力、不同年級的閱讀速度、閱讀量的要求,廣泛收集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具有時代特點,內容健康、豐富的閱讀資源自編閱讀材料。閱讀資源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等因素,通過組織有意義的材料來組織初中閱讀教學,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教師本身的閱讀教學素養,保障閱讀教學順利實施。
教師不斷提高閱讀教學的理論素養,更新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到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和實際作用,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閱讀水平和閱讀材料的難易,制定教學計劃,確立閱讀訓練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根據閱讀課程的計劃、目標,每周確定閱讀課時間,在教師的指導下加強閱讀訓練。
四、加強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促進教師閱讀教學能力的提高。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英語教育、教學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廣大教師積極參加新的英語課程改革和實踐,教師和學生都充分認識到了學生英語閱讀的重要性,並積極加強研究和實踐。
根據我個人學習和教學實踐,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判斷能力。我在英語日常閱讀課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創造性地實施了「問題情景教學法」的嘗試,形成了以下的認識:
1、「語言點問題」的設計與作用。根據閱讀課文材料,老師精心設計部分「小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的語言知識的展現,這些問題淺而易懂,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或聽力訓練),了解材料內容,很快找到問題的答案,有成功感,提高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
2、「整體理解性問題」的設計與作用。隨著詞彙、語言點的處理,老師再精心設計部分「大問題」,促使學生加強對段落的理解,理順事件發生的順序,人物行為,加深對文章整體的把握,獲取中心意思。同時,根據學生對問題的回答,老師可精選幾個重點段落,篇章,引導學生加強朗讀,在朗讀中猜測生詞、難句的意思,加深對句子章節、文章的理解,體驗作者意圖、態度、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分析能力
3、「趣味思考性問題」的設計與作用。在處理了語言點知識,對文章整體認識後,老師可精心設計一些激發學生興趣問題,有些問題可讓學生相互討論。進一步促使學生去了解作者觀點、態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能力。預測事件情節發展或後果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
不難看出,閱讀課不僅是語言知識的傳授課,而且是技能培養的綜合課。怎樣才能讓英語閱讀課更好地發揮如上作用?本人在多年的實踐中總結出英語閱讀教學的三步曲。
第一步,准備活動,其目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採用談論圖片、提問回答、現場表演、歌曲、故事、笑話、謎語等形式,當然所選形式要與本文內容密切相關。
第二步:閱讀(Reading)。當學生的思維都集中在文本內容上時,可進入第二步。閱讀過程既是知識、信息的獲取過程,又是能力培養、方法指導的過程,是閱讀課教學的關鍵。可分三種形式進行:
1.掃描閱讀 (快速閱讀)。其目的是通過快速閱讀使學生獲取各段大意,從而了解整篇文章寫了幾個方面的問題。必須同時指導學生快速閱讀的方法。
2.細節閱讀(精讀)。這一閱讀過程是使學生獲取重要細節的過程,一般要求學生抓住最能說明本段大意的關鍵詞(keywords)。3.計時閱讀。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進行舌頭、語音、語調的訓練,要求學生閱讀速度快、語音清楚、語調正確。老師此時充當計時員,看誰讀得又快又好。當然,事先放一篇或幾篇錄音也是可以的。
第三步:檢測。 當學生採用以上三種形式的閱讀之後,學生到底獲取了多少知識信息?可採用第三步來檢測。檢測分兩個層次進行:一是表層測試。對課文內容的提問或簡單的判別題、填有關細節的關鍵詞等。二是深層次的檢測。如讓學生自己創設閱讀理解題並附三個或四個選項,問題內容可以是關於段落大意、全文大意、文章題目、細節理解、作者的看法、態度、見解等方面。之後,老師抽查,然後學生交換題目進行互測。這樣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主動性、創造力和判斷力。
總之,閱讀過程的始終必須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主線。閱讀的步驟、檢測的過程都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在閱讀過程和測試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將比以前有明顯提高,尤其是自學能力大大增強,從而達到欣賞短文的效果。
Ⅳ 十五篇具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
1、《情況不同》2、《靠自己》3、《鯊魚與魚》4、《神跡》5、《釣竿》 6、《你不能施版舍給我權翅膀》 7、《頭魚》8、《習慣的力量》 9、《上帝施捨的天堂》 10、《孩子的答案》 11、《批評,原來可以如此幽默》 12、《批評與鼓勵》 13、《生命中最初的痛》 14、《兩種思維的碰撞》 15、《兩種思維的碰撞》
Ⅵ 英語小故事1一2分鍾
小編今天分享的英語小故事,比較適合初學者學習語法和詞彙,詳見下方參考。Ⅶ 初三英語教育小故事
A Hard Lesson
Benjamin Franklin is remembered as an inventor, author, statesman, and signer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But all great people were kids once and got into mischief. In writing about his life, Franklin recalled a youthful event that he later regretted.
Franklin was born in Boston in 1706. His father, whom Ben admired and respected, was a soapmaker and candlemaker with a large family. At the age of ten, Ben was taken out of school and put to work in the shop.
Ben described his ties as 「cutting wick for the candles, filling the dipping mold and the molds for cast candles, attending the shop, going on errands, etc.」 But of course he preferred playing outdoors with his friends.
The Franklin family lived near the water, so Ben learned to swim well and to handle small boats.
Ⅷ 急求 中學英語紅色革命小故事 演講稿
英語已經成為世界上運用最廣泛的信息載體之一,許多國家都把英語教育視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的中國更是如此。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中小學的英語教育隨著我國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和發展,起起伏伏,走過了一條迂迴曲折的道路。1978年至今,英語教育在我國的中小學呈現出了直線發展的趨勢,英語逐漸成為中小學校的主要基礎課之一,與語文、數學等學科同等重要。
30年間,我國中小學英語課程發展主要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8年至1990年):英語教學大綱研製工作啟動。當時,我國的英語課程與教學研究還基本處於起步狀態,教學大綱的制訂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同時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沖破「左」的思潮束縛。
這一階段,我國共制訂了4個英語教學大綱: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學英語教學大綱(試行草案)》,1980年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學英語教學大綱(試行草案)》,1986年的《全日制中學英語教學大綱》,1990年的《全日制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第一階段的大綱修訂與第二階段的大綱編訂實際上有一段並行的時期。
仔細分析第一階段的4個大綱,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當時我國中學英語教學取得了以下進步:一是外語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得到確立,外語成為我國中學的一門基礎學科。從1983年起,凡學過外語的初中學生,報考高中要考外語,成績百分之百計入總分。到了90年代,外語成為高考必考科目,英語更是在社會上受到了空前重視。二是注意到了外語教育的差異性。在大綱設計時,考慮到了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起點。三是明確了英語教學的任務是通過基本訓練的途徑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糾正了不顧英語教學規律突出政治的做法。四是強調了外語教學的實踐性,提出了「精講語言基礎知識,著重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聽、說、讀、寫綜合訓練,階段側重」、「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等教學策略與方法。從4個大綱教學方法側重點的不同,我們可以發現,大綱設計者在教學觀念上發生了變化---改變了只重知識而忽視能力的觀念,認識到教學語音、詞彙和語法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在課文教學中改變了「見樹不見林」的毛病,提倡把課文作為一個整體來教,注意其中的語言知識,更注意讓學生掌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和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並且掌握各個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而更好地掌握整篇課文;在測試方法部分,第一次提出了「不僅要進行書面檢查,而且要測試聽力和口語能力」。五是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能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並且提出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處理教與學的關系方面,主要還是側重教的方面。
第二階段(1988年至2000年):認真總結我國歷史上中學英語教學研究的經驗和教訓,廣泛借鑒國外的研究資料,特別吸取了歐洲共同體國家語言學和語言教學研究的成果,引進了交際語言教學的思想,還大膽採取中外合作編寫中學英語教材的形式,對我國英語課程、教學的改革與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這一階段,我國共制訂了6個英語教學大綱:1988年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初審稿)》,1992年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試用)》,1993年的《全日制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初審稿)》,1996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供兩省一市試驗用)》,2000年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2000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
這些教學大綱較之於第一階段而言,體現了一個演變、進步與發展的過程,而絕非「破舊立新」,主要體現了科學、規范、開放、完整等特點,在教學目標、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和變化。
在教學目標上,不僅提出了知識、技能、能力的要求,還提出了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際意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開發等方面的要求,甚至把非智力因素(興趣、信心、學習習慣、自主學習能力等)放在首位。這一系列變化足以見證,英語教育的目標在由單純傳授知識向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方向轉變。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由於應試的影響,大綱精神的貫徹遇到了不少困難。
在教學觀念和方法上,第一,明確了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第二,一方面為了加強聽、說,改變傳統的「聾啞英語」現象,另一方面為了改變僅僅依靠課堂甚至僅靠課文教學的現象,增加語言習得的量,提出了「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綜合訓練,階段側重」。第三,為了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和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1992年以後的大綱都把教師的「主導」作用改成了「指導」作用,指明教師主要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習英語」。各個教學大綱還都要求教師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自學的能力,因此,在教學研究中,開始出現了由研究教法轉向研究學法的趨勢。
不過,當時仍然以研究教法為主,對學生的學法重視不夠。學生依賴教師、課堂和課本,他們的自主和探究精神發揮得不夠。
在教學手段上,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電化教學手段。大綱要求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進行英語教學。根據大綱編制出的教材不再是獨立的一本教科書,而是一套系列教材,不僅有學生用書、教師用書、練習冊、閱讀和聽力訓練材料,還有掛圖、錄音帶、幻燈片、錄像片、VCD、CD、DVD、計算機軟體等。系列教材使教學立體化,為學生提供地道的語言材料和標準的語音、語調,有助於正確模仿,而且提供真實自然的交際情景,形象直觀、生動活潑,有助於學生直接理解所學英語,強化記憶,還能促進學生用英語思維,培養他們直接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
1999年秋,實施初、高中英語大綱的第一批學生高中畢業。對這批高中畢業生進行的調查表明,我國中學英語教學發生了5個方面的轉向,即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從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主體,從知識型教學轉向能力型教學,從機械型操練為主轉向兼用言語活動,教學語言從漢語轉向英語。英語課程發展速度很快,成績和進步有目共睹。可是,當時我國已是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員,我國的總體英語水平與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所需要的英語水平相距甚遠。要迅速有效地提高英語教育的水平,關鍵還在中小學,深化基礎英語課程改革仍是當務之急。
第三階段(21世紀初期):改革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促進每個學生健康發展,培養良好品德,培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這個階段英語學科制定了兩個課程標准:《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簡稱義教普高課標)和《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簡稱普高課標)。這兩個課程標準是吸收國內外外語教育研究的成果,結合我國英語教育實際和未來發展需要研究制訂的。課程標准從素質教育的高度、從學生發展的角度明確地提出外語課程在構建人文素養方面的價值及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也明確了英語課程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性質。
課程標准把義務教育小學、初中的課程與高中課程統籌考慮,提出了第一至五級的目標體系,並與高中課程的第六至九級相銜接。高中七級為所有高中學生的畢業要求,八級和九級供有興趣和有潛能的學生選修。此外,高中還設有任意選修課程。這些體現了課程的基礎性、多樣性和選擇性,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和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課程理念,為學生實現個性化的選擇創造了條件。
新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雖然以往的教學大綱也提出了思想情感、道德品質、跨文化交際意識、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要求,但對英語課程價值的認識主要以英語的工具性為基礎,強調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培養。而課程標准則把英語課程的目標擴展到5個方面,特別是思想情感和學習策略,重視英語的人文性,有利於真正實現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普高課標還強調培養高中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
課程標准帶來了一系列新的觀念,如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倡導通過感知、探究、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的精神;課程標准採用活動途經,促進了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這些新的理念將會對我國的中小學外語課程產生深刻的影響,也必然會與傳統的觀念產生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