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小班語言詩歌教案大全

小班語言詩歌教案大全

發布時間:2020-12-21 20:51:38

A. 幼兒園語言領域詩歌的教案怎麼寫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特別是剛入園不久)對數概念還不清晰,不會運用數數的方式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本班幼兒已初步學會運用重疊法對生活中常見的有關聯的兩組數量一樣的物體進行比較,會初步了解一樣多的含義,但對不一樣數量的兩組物體進行重疊比較時,並不能理解數量的多與少,只是隨意地判斷.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慣用重疊對應的比較方法,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積累有關一一對應的感性經驗.
2,學習應用「多些」、「少些」、「一樣多」等詞.
3,提高觀察判斷、對應比較、動手操作能力及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是學習運用並放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一樣多;
2,難點是能正確判斷並說出兩組物體誰多誰少.比較物體數量的多少.
活動准備
1、知識經驗准備:幼兒已學過運用重疊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數量的一樣多. 2、材料准備: 紅皮球4個,綠皮球3個;飯碗3個,小勺3把,盆子4個,小弟弟圖像4個,帽子4頂,紅花3朵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皮球.
小朋友,老師這里有好玩的東西,(出示4個紅皮球)這是什麼?(紅皮球)對,(教師貼好紅皮球,出示綠皮球)這是什麼?(綠皮球)我們把紅皮球和綠皮球來比一比,(教師邊講邊將綠皮球一一對應地貼在紅皮球的下面)紅皮球和綠皮球哪個多?哪個少?(紅皮球多,綠皮球少)小朋友回答得真好,現在老師看哪一個小朋友本領最大,能一個人回答紅皮球和綠皮球哪個多?哪個少?(請個別幼兒回答)
2,教師出示飯碗,小勺和盆子 .
小朋友,這是什麼? (飯碗)老師還帶來了勺子(把3把小勺分別放在3個碗里)小朋友,你們看.碗和勺子哪個多?哪個少?還是一樣多?(一樣多)
現在老師又帶來了盆子,邊說邊拿出4個盆子,一一墊在飯下面.然後用教棒指著一個上面沒有飯碗和勺子的盆子問:這個盆子上面有飯碗嗎?(沒有)那麼盆子和飯碗哪個多?哪個少?(盆子多,飯碗少)教師依次問幼兒:飯碗,勺子和盆子哪個多?哪個少?
3,教師出示弟弟、帽子、紅花.
小朋友,現在看誰來了?(小弟弟)天氣很冷,老師給小弟弟戴帽子了.邊講邊把帽子一一對應地戴在小弟弟頭上.小朋友,我們來比一比,弟弟和帽子哪個多?哪個少?還是一樣多?(一樣多)現在我們來給小弟弟戴紅花,邊講邊給3個小弟弟戴紅花.我們來比一比,小弟弟和紅花哪個多?哪個少?(小弟弟多,紅花少).
4,引導幼兒看教材做練習.
(1)用一對一的方法,把小狗和骨頭連起來.比一比,哪個多,哪個少?
(2) 熊貓和竹筍,哪個多?哪個少?
5,延伸活動.
玩「找椅子「的游戲.
把小椅子擺成一圈,幼兒站在椅子後面聽教師拍手聲,拍手聲一停,幼兒立即找到椅子坐下來.第一次教師拿走一把椅子,第二次增加兩把椅子,每次游戲結束後提問:什麼多?什麼少?第三次可讓幼兒與椅子一樣多.啟發幼兒說出「一樣多「.

B. 小班詩歌散文教案

小班詩歌散文教案
活動目標:
1.感受散文詩的優美意境。
2.理解散文詩的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誦。
3.鼓勵幼兒大膽創編與花色相應的夢,激發幼兒的想像力與創編能力。
活動准備 :
課件一份、花籃一個、花、鋼琴曲《卡農》、圖譜。
活動過程
(一)回憶經驗,直接導入
1.你們做過夢嗎?都夢到了什麼?
評析:引導幼兒回憶生活經驗,直接切入主題。
2.是誰讓你們做夢的呢?
3.教師小結:原來是夢姐姐讓我們做夢的呀。(出示課件,並介紹夢姐姐:在一片深綠色的樹林里,住著美麗的夢姐姐。她的胳膊上總是跨著一隻輕巧的花籃,花籃里裝滿五顏六色的花。一到晚上,夢姐姐就會提著花籃,從林中輕輕地飛出來。)
(二)欣賞散文
1.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欣賞一首散文詩,聽一聽,都是誰做夢了?
(第一遍) 評析:為讓幼兒直觀地認識種種顏色,體驗多彩的世界,我採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用課件展現逼真的色彩,讓幼兒通過視、聽,多通道感受散文詩的夢幻色彩、優美意境。
2.感受她們做夢的呢?它們都夢到了什麼?讓我們再來聽一聽。
(第二遍:教師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出示小圖片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散文)
評析:本環節採取了開放式的提問,老師再次提供給幼兒充分表述的機會,並將小動物圖片,以及夢到的景物圖片一一按散文內容的順序展示在黑板上,幫助幼兒記憶散文內容。此時,我並不是在等待幼兒正確答案的出來,而是鼓勵幼兒盡可能的講述夢的內容,不強求答案的正確度、完整性。當有些答案幼兒無法講出時,我給予了豐富知識的機會。 3.它們的夢真美啊,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遍吧。
4.這么美的散文詩,讓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吧。
(第四遍) 評析:在開放式提問的基礎上,老師和幼兒一起對散文進行了適時的概括、提煉和總結,使幼兒對散文的內容得到了進一步的認識、理解和掌握,也使幼兒對顏色的認識得到了提高和升華。
(三)幼兒創編散文 1.夢可真美啊,老師也想來當一回夢姐姐,送花給你們,讓你們也做很美的夢,好嗎?
2.播放音樂。「夢姐姐「為每個幼兒放一個小禮物,幼兒自由討論,大膽構思自己彩色的夢。
3.那請小朋友看看夢姐姐送給你了一朵什麼顏色的花,想一想你會做什麼顏色的夢,會夢到些什麼呢?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看看誰說的夢最美,待會兒請你來跟夢姐姐說一說。
4.鼓勵幼兒創編與花色相應的夢,激發幼兒想像與他人不同的內容,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回答,用上優美的詞彙:夢姐姐送給我一朵XX顏色的花,我會做一XX顏色的夢,我夢到了……
5.小朋友做的夢可真美啊,我們再去把你的夢說給別的班的小朋友聽一聽。
評析:本環節充分給予幼兒大膽想像、大膽表述的機會,讓幼兒告訴大家自己認識的顏色或者夢內容,以及還有什麼東西是這種顏色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幼兒能以散文中的形式來表述。在這里,開放式的提問能培養幼兒創造性的思維,同時也豐富了幼兒對各種色彩的認識。 活動反思 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向幼兒展示散文詩的內容情節,很能吸引幼兒的興趣,同時,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良好表達語言能力的機會,使他們能一步步深入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散文詩非常的優美,加上課件優美的意境,保證了幼兒整個活動的質量。在活動中,我只是活動的引導者,把更多說的機會留給孩子,讓幼兒真正做活動的主宰者。

C. 小班語言教案《詩兩首》詩是《小溪》和《綠頭發》

設計思路:
在外出素質教育活動後,孩子們帶來了他們和父母一起在草地上頑耍的照片,看到照片上一片片綠綠的小草,聯想起我們《小花園》主題的目標,為了激起孩子喜歡、愛惜樹木花草的情感,我選擇了《綠頭發》這個語言活動,通過孩子在草地上頑耍的經驗,感受草地帶給我們的樂趣,激起他們愛惜小草的情感,同時借用童謠中擬人的表達方式,引導幼兒理解童謠內容,學習童謠並能砸老師引導下應用已有的認知經驗進行改編童謠。活動主要環節:
第一環節——照片導進,引出詩歌名稱。
第二環節——欣賞詩歌,理解內容。
第三環節——游戲體驗,感受小草帶來的舒適快樂感覺。
活動目標:
1、了解春天小草生長的特點,理解童謠內容。
2、感受在草地上輕輕走路的快樂。
活動預備:
幼兒在草地上拍的照片、幼兒對春天的前期經驗、PPT
活動過程:
一、照片導進——引出詩歌名稱。
1、觀察照片,你們是在哪裡放風箏的?
2、在草地上還可以玩甚麼?
3、綠綠的草地象甚麼?(引出詩歌)
小結:春天裡有美麗的美麗的花和綠綠的樹,還有綠綠的小草。
二、欣賞詩歌——理解內容。
1、觀看PPT,欣賞童謠,感受春天小草的綠綠的風景。
2、理解童謠內容:草地的頭發是甚麼色彩的呀?
小結:原來綠色的頭發就是小草。
3、 我們用甚麼給草地梳頭發呢?
4、我們用腳指給小草梳頭發,小草會覺得怎樣樣啊?
小結:小草癢的咯咯笑,親親我的小腳丫!
5、鼓勵幼兒和老師一起朗讀,進一步感受詩歌優美,體驗春天的美。
小結:春天到了,大地媽媽變得更美了。我們一起往外面看看綠頭發往好嗎?
三、游戲體驗——感受小草帶來的舒適快樂感覺。
請幼兒把鞋子脫掉,坐下來輕輕的給小草梳梳頭發,邊念童謠,體驗小草帶來的舒適快樂感覺。
童謠:
綠頭發
草地長出綠頭發,
我用腳指梳梳它,
小草癢地咯咯笑,
親親我的小腳丫。

D. 小班語言教案詩歌陽光教學反思

-詩歌《家》是一首結構簡單富有童趣的詩歌,它將白雲與天空、小鳥與樹林、小羊與草地、小魚與河水、蝴蝶與花兒等一對對依戀關系的事物,描繪出一幅幅生動、溫馨的畫面,讓幼兒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豐富多采和家的溫馨,從而引發他們認識世界,了解現實生活中各種客觀事物之間的一些簡單聯系的興趣。
大班幼兒的思維十分活躍,尤其是抽象思維已經萌芽,加之積累的生活經驗已經比較豐富,他們願意、樂意、也渴望在集體面前暢所欲言,在詩歌《家》的教學中,我結合幼兒的經驗和興趣,對教材進行了分析和思考,對其中的圖片設計和教學環節進行了仔細的構思。因為我發現在詩歌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幼兒理解方面,不要讓幼兒機械記憶、背誦詩歌內容,要減輕幼兒在學習時的記憶負擔,以便他們將注意更多地投向學習過程的理解和思考,首先大幅生動的電腦課件為整個活動創設了濃濃的"家"的氣息,使詩歌內容具體化、形象化,這種目有所見、耳有所聞的方法,使幼兒的學習和創編有章可循,從而也創設了濃厚的語言氛圍,讓幼兒想說、敢說、有的說。
活動開始我利用了電腦課件將天空、樹林、草地、小河、花兒等美麗的圖畫展現在幼兒面前,讓幼兒用好聽的詞語來表達自己對圖片的理解和贊美,再通過幫雲朵、小鳥、小魚等找家,激發幼兒參與思考,探討雲朵、小鳥、小魚、小羊等與天空、樹林、小河、草地等之間的歸屬關系。在幼兒充分理解這些事物間關系的基礎上,再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將完整地將詩歌呈現給幼兒,使理解詩歌的過程自然而有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沒有逐句逐段教誦,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幫助幼兒大膽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理解、想像,整個環節中教師起穿針引線的作用,做到了幼兒嘗試在前,理解在前,教師小結在後,幼兒欣賞在後,為幼兒創造了更多的獨立思考、充分表達的機會。從而更好地為仿編詩歌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在獨立仿編環節充分尊重了幼兒的意願,"創編自己喜歡的詩歌",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相互學習交流的機會,從而充分體驗仿編詩歌的樂趣和成功感,又把更多的想和說的機會,留給了孩子們,鼓勵幼兒大膽的將自己的詩歌念給在場的所有人聽,以此體驗成功的快樂和語言活動的樂趣、充分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在仿編詩歌過程中我設計的仿編圖譜操作材料,能有效地引導幼兒將自己編的詩歌內容用畫標記圖的方式記錄下來,幼兒不僅創作的興趣足,而且還能發揮想像,大膽、完整得仿編詩歌。同時在仿編環節為幼兒提供較充足的時間,讓每一個幼兒有表現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
這里幼兒可以大膽地求助於在場的老師,不僅發展了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而且教師及時為繪畫表達有困難的幼兒做符號記錄,能幫助幼兒及時的展現語言勞動成果,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到成就和滿足,從而樂意大膽的表達。通過此次教學使我對詩歌教學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各種手段將幼兒的原有經驗進行提升,讓幼兒愉快的學,大膽地運用和表達,達到語言教學的最佳效果,同時也發現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不足,特別是教學過渡語的自然而有效的運用技巧還有待於不斷學習和提高。

E. 小班語言教案詩歌:誰最羞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詩歌,感受詩歌中天真活潑的情趣,有朗誦詩歌的興趣。
2.學習動詞:游、跳、走。
3.初步感知小雞、小鴨、小兔、小袋鼠的行走方式,知道小朋友長大了要自己走。
二、教學准備:
1. 將活動室鋪上綠色的皺紋紙條,布置成草地。小雞、小鴨和小兔子的圖片
三、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份:進入活動室,引起幼兒的興趣。
今天,我們班上來了許多客人,你們想知道它們是誰嗎?
(二)基本部份:學習詩歌,能和大家一起愉快地朗誦詩歌。
1.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了解詩歌內容。
出示圖片小雞:「看,誰來了?」幼兒回答:小雞。「 小雞跟著誰?它是怎麼來的?」幼兒自由回答。「我們可以用完整的話來說『小雞,跟著媽媽。走走走』」
「小鴨跟著誰?它是怎麼來的?」學習詞:游(輔以動作)。它除了可以游來,還可以怎麼來?」幼兒自由回答。「我們用完整的話說說『小鴨,跟著媽媽。游游游』」
「小兔子跟著誰?它是怎麼來的?」 幼兒自由回答。「我們用完整的話說說『小兔,跟著媽媽。跳跳跳』
「小袋鼠在哪裡呢?它要媽媽抱,真難為情!」學習詞:羞。『小袋鼠,它要媽媽抱。羞羞羞!』
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適時地朗誦一句詩歌。「老師把它編成一首很好聽的兒歌。它的名字叫《誰最羞》」
2.欣賞教師完整地朗誦詩歌,了解詩歌的名字,學念詩歌,感受詩歌中天真活潑的情趣。
①、了解詩歌的名字。「老師把它編成一首很好聽的兒歌。它的名字叫《誰最羞》」
②、教師朗誦詩歌,注意節奏要明快。
③、學念詩歌。
a.師生一起邊做動作邊念詩歌,注意咬字清楚、節奏明確,熟悉後加快節奏。
b.師生對念,老師念小動物的名稱,幼兒接念後半段,同時做動作。
3.教育幼兒要和小雞、小鴨和小兔一樣自己走,並幫助小袋鼠改正缺點。「小雞、小鴨它們真能幹,它們會自己走路、自己游水,我們小朋友呢?」(也會自己走,不要媽媽抱)
「小袋鼠真難為情,讓我們一起來幫助它改正缺點,學會自己走路,好嗎?」(幼兒模仿)
(三)結束部份:出活動室,鞏固幼兒對詩歌的掌握。
小袋鼠改正缺點了,它們說要回家了。我們和它們說再見吧。教師一一地送動物回家並念兒歌。
附詩歌:
誰最羞
小雞,
跟著媽媽,
走!走!走!
小鴨,
跟著媽媽,
游!游!游!
小兔子,
跟著媽媽,
跳!跳!跳!
小袋鼠,
它要媽媽抱,
羞!羞!羞!

F. 關於小班語言教案詩歌:誰最羞

小班語言活動:詩歌:誰最羞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詩歌,感受詩歌中天真活潑的情趣,有朗誦詩歌的興趣。
2.學習動詞:游、跳、走。
3.初步感知小雞、小鴨、小兔、小袋鼠的行走方式,知道小朋友長大了要自己走。
二、教學准備:
1. 將活動室鋪上綠色的皺紋紙條,布置成草地。小雞、小鴨和小兔子的圖片
三、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份:進入活動室,引起幼兒的興趣。
今天,我們班上來了許多客人,你們想知道它們是誰嗎?
(二)基本部份:學習詩歌,能和大家一起愉快地朗誦詩歌。
1.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了解詩歌內容。
出示圖片小雞:「看,誰來了?」幼兒回答:小雞。「 小雞跟著誰?它是怎麼來的?」幼兒自由回答。「我們可以用完整的話來說『小雞,跟著媽媽。走走走』」
「小鴨跟著誰?它是怎麼來的?」學習詞:游(輔以動作)。它除了可以游來,還可以怎麼來?」幼兒自由回答。「我們用完整的話說說『小鴨,跟著媽媽。游游游』」
「小兔子跟著誰?它是怎麼來的?」 幼兒自由回答。「我們用完整的話說說『小兔,跟著媽媽。跳跳跳』
「小袋鼠在哪裡呢?它要媽媽抱,真難為情!」學習詞:羞。『小袋鼠,它要媽媽抱。羞羞羞!』
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適時地朗誦一句詩歌。「老師把它編成一首很好聽的兒歌。它的名字叫《誰最羞》」
2.欣賞教師完整地朗誦詩歌,了解詩歌的名字,學念詩歌,感受詩歌中天真活潑的情趣。
①、了解詩歌的名字。「老師把它編成一首很好聽的兒歌。它的名字叫《誰最羞》」
②、教師朗誦詩歌,注意節奏要明快。
③、學念詩歌。
a.師生一起邊做動作邊念詩歌,注意咬字清楚、節奏明確,熟悉後加快節奏。
b.師生對念,老師念小動物的名稱,幼兒接念後半段,同時做動作。
3.教育幼兒要和小雞、小鴨和小兔一樣自己走,並幫助小袋鼠改正缺點。「小雞、小鴨它們真能幹,它們會自己走路、自己游水,我們小朋友呢?」(也會自己走,不要媽媽抱)
「小袋鼠真難為情,讓我們一起來幫助它改正缺點,學會自己走路,好嗎?」(幼兒模仿)

(三)結束部份:出活動室,鞏固幼兒對詩歌的掌握。
小袋鼠改正缺點了,它們說要回家了。我們和它們說再見吧。教師一一地送動物回家並念兒歌

G. 幼兒園小班詩歌教案

2007年10月3日。。。您現在的位置:360教育網>>幼教頻道>>幼兒語言教案。。。。兒童詩歌-小蝌蚪·幼
幼兒園小班詩歌教案:

H. 小班古詩教案《草》

大班古詩主題 賦得古原草送別

作者:佚名發布時間:2014-3-18 11:25:02

活動目標

培內養幼兒朗讀古詩的興趣。

幼容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材料准備

電腦課件;輕音樂。

活動流程

一、 初步感知理解古詩內容,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出示電腦課件,討論:「畫面里都有什麼?」

2.教師有感情地朗誦整首詩歌,初步欣賞古詩。

二、 反復聆聽作品,學習古詩

1、反復跟著電腦聽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

2、教師指圖朗誦,幼兒輕聲跟念。

三、 交流討論、表演、表現

1、集體大聲的朗讀古詩。

2、分小組進行比賽朗讀古詩,比一比那組朗讀的有感情。

3、討論:古詩里都講了什麼?小草都經歷了什麼樣的變化?你要學習小草的什麼精神?

活動延伸

教師播放音樂,幼兒到前面表演古詩。

閱讀全文

與小班語言詩歌教案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