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大班波波夢想教學反思
《夢想的力量》一文是五年級人教保准版下冊第四組的課文。本組課文要求「學生抓住感動我們的地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整組課文都是情感性很強的文章,具有深厚的人文內涵。《夢想的力量》讀起來令人心靈震撼和感動不已。一個6歲的孩子,為了實現「給非洲孩子修一口井,好讓他們有干凈的水喝」這一...夢想,而不懈的努力,終於使夢想成真的經過。體現了瑞恩的一顆善良、堅定執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在課文的備課當中,我將教學的重點設計為「理清作者夢想的實現過程,體會作者的感情」,難點設計為「理解題目的深刻含義」。在教學當中,我拋出了問題「讀完課文題目,你最想問什麼問題?」,並引導學生歸納為三個大問題「什麼樣的夢想?」「夢想是怎樣實現的?」「什麼是夢想的力量」。這三個問題中就包含了重難點。讓學生提出問題後,讓學生自讀課文解決能夠自我完成的問題。為了讓學生能夠突破重點,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以文章中富含深意的數字為引線,讓學生領悟夢想實現的三個階梯:70元、2000元、購買鑽井機的錢。這個環節讓學生根據數字的具體意思,用通順的話將之串聯起來,完成對夢想實現過程的大體了解。此外,我在板書上有意呈現出階梯性,並在兩者之間留下空檔,目的是讓學生去發現這一步步的理想實現過程中出現了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並在此讓學生感悟夢想實現的艱難以及作者的堅韌意志、執著的愛心。這些環節都是為難點服務的,從這個階梯性的板書,我想讓學生領悟理想的力量可以變大,而且學生根據文本中對瑞恩理想變化的描述:「挖一口井」到「讓所有非洲的人喝上干凈的水」感悟到了這點。而在解決重點時,涉及到的瑞恩得到社會的支持,從中讓學生感悟夢想那感動人的力量時就有些困難了。此外,學生對這「夢想的力量」的其他體現理解起來就更無所適從了。再利用板書的特點,提及文章的表達方法:設置懸念,層層深入。更是難題了。總感覺整節課,學生上到了一定的高度後,到了領悟更深一點的時候就出現了無法逾越的瓶頸。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篇幅較長。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時,我略顯倉促,有一種一直在趕的感覺。不僅因為篇幅長,內容深刻,還因為雖然文章語言朴實,但是蘊涵豐富的情感,學生應該多讀,這不僅能拉近與文本的距離,讀出感情,而且會越讀越有體會。可這都在時間的有限中顯得很膚淺。看來這取捨問題確實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