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的孩子去早教中心上感統課
寶寶從出生開始,就在經歷不同的發育敏感期,所以其實對寶寶的早期教育從一出生就應內該開始。感覺統合課容程是一種早期教育課程,是根據嬰幼兒感覺和運動發展的情況,針對對嬰幼兒的感覺信息輸入和整合失調開發出來的對嬰幼兒起積極治療作用的、能促進嬰幼兒整個神經系統的成熟的早期教育課程。雖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是現在很多爸媽可能工作都比較繁忙,孩子只能交給老人。或者爸媽面對各種鋪天蓋地的育兒知識感到迷茫困惑。這時,專業的早教班就可以很好的幫助爸媽,對寶寶進行系統性的早期教育,也給予新手爸媽專業的育兒指導。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祝寶寶健康成長。
❷ 兩至三歲的早教教案、隨便告訴我一節課就好、
網路、汽車版畫 早教
❸ 早教課是感統訓練課嗎
您好,感統課和早教課並不是一回事,並且有本質上的區別,下面為大家詳細講解感統課和早教課的重點以及區別。
早教課程
早教機構提供的課程針對的兒童年齡段主要在0~5歲,也就是說從孩子出生到上小學之前都可以上早教,其中以0~3歲報早教機構的居多。
早教課程的理念在兩點,第一點在於親子互動,由父母或其他帶養人帶著孩子一起參與到歡樂自由的課程當中;第二點在於老師育兒知識的教授,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規律,給到孩子成長中的一些建議,具體的由家長自己來教育孩子。
感統課程
感統課針對兒童年齡主要在1.5~12歲,也就是從孩子會走路到初中之前。
感統課的理念在於,通過各種場景的設置、游戲、身份、任務等讓孩子與環境展開互動,孩子接受豐富合理的感官信息刺激,幫助開發大腦中樞神經系統,最終提高孩子專注力、情緒自控、反應能力、思維能力、環境適應能力、自信心、語言表達等。
那麼:早教課和感統課該如何選擇?
感統訓練機構
對於1.5~5歲的兒童而言,如果孩子的感統能力發展比較均衡正常,沒有明顯的感統失調、感統能力不足的現象,上早教課和感統課都可以,也可以同時上。
如果孩子的感統能力弱於同齡孩子的水平,比如膽小退縮、粘人好哭、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聽而不聞、缺乏規則意識、語言發展遲緩等等,孩子最需要的是上感統課,只有把基礎能力提升上來之後,孩子在其他方面才會有更好的表現和更多的可能。而此時如果孩子只是在上早教課程,並沒有針對性地對孩子的不足進行訓練強化,他獲得的能力成長非常有限,後期的行為能力表現會比同齡孩子落後很多。
❹ 1到3歲寶寶感統訓練及要點#如何在家早教
查看大圖
1.扔球
訓練目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把一個小型球或豆球扔到3米遠的地方。
適用年齡:3-4歲
幫助給予:
1.開始時如果孩子不領會扔球的動作,可手把手地教;
2.給孩子在前方畫一條線來提示他/她要扔的距離;
3.為鼓勵孩子嘗試,可在線的旁邊放一玩具或小食品來作為獎勵物;
2.扔豆子
訓練目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學習向著目標拋擲物件。
4.上、下樓梯
訓練目的:增進孩子的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個階梯,連續上或下樓梯。
適用年齡:3-4歲
難度設置:
A成人站在孩子前面或後面,伸出雙臂或雙手的拇指,讓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樓梯;
B成人將左手手臂或拇指抬高,右手手臂或拇指則在孩子右側腰間的位置,讓孩子在攙扶下自己平衡用力上下樓梯;
C成人伸出左手手臂或拇指攙扶孩子上、下樓梯;
D讓孩子獨自上、下樓梯。
幫助給予:
A雙手(或拇指)抬高給予協助;
B一手(拇指)高,一手(拇指)低給予協助;
C單手(拇指)給予協助;
D撤消所有協助。
5.個性跳繩
訓練目的:身體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繩子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離地15CM高,讓孩子雙腳輪流抬高跨過繩子。
適用年齡:3-4歲
幫助給予:
1.用姿勢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過繩子,必要時給予身體協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抬高跨繩;
2.要時時口頭提醒孩子注意腳下的繩子,避免絆倒;
3.建議用有彈性的圓形橡皮繩。
6.扶物能單腳站
訓練目的: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扶著椅子或家長手握的棒子單腳站立約5秒。
適用年齡:3-4歲
難度設置及幫助給予:
A.手把手地教孩子用雙手扶著椅子背,提起孩子的一條腿懸空約5秒,然後放下。過程中用簡單的語言告訴孩子怎麼做,如:「抬腿!」、「放下!」
B.讓孩子自己嘗試5秒內(可用數數提醒他/她)不要把腳放下;
C.孩子掌握了技能後,改用棒子。家長雙手握住棒的兩端,孩子則抓住中間重復以上步驟。
訓練要求:能連續5次把豆袋或類似的玩具扔進1米距離外的大盒子中。
適用年齡:3-4歲
難度設置:
A開始時把距離設短一點,如只要求兒童站在距離大盒子一步或兩步的距離;
B逐漸地把距離拉大;
C逐漸地把大盒子換成小一點的盒子。
幫助給予:A手把手地幫助孩子投擲;B只是在孩子姿勢錯誤時才給予幫助。
3.互動式投籃
訓練目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增進與人互動的能力。
訓練要求:家長及孩子輪流投籃;家長投完後把球撿起來給孩子投。
適用年齡:3-4歲
難度設置:適當增大距離。
幫助給予:多給予孩子鼓勵。
❺ 早教班感統課是指什麼的
感統課就是感覺統合訓練。感統訓練指通過運動中的訓練,改善孩子小動作多,肌肉力量不足,身體協調性差,語言發育遲緩或表達不清楚狀況,改變孩子膽小內向,調皮任性的性格。
❻ 請問什麼叫蒙氏課,感統課,早教親子課。
蒙氏來課,感統課是教育方法,尤其自是用在幼兒教育上面。米奇高國際教育集團在中國各大城市開辦的幼稚園就採用早教親子課、蒙氏課、感統課等進行幼兒教育。詳情可以咨詢他們的網站:
.這些都是國際先進的幼兒教學方法。
❼ 感統訓練和早教哪個好,更適合孩子
區別一:感統訓練和早教針對的孩子年齡段不同
早教課程一般針對0-3歲的孩子,而感統訓練一般針對2-12歲的孩子,其中以3-6歲為感覺統合訓練的黃金期。
區別二:感統訓練和早教針對的訓練目的不同
早教主要是培養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教家長如何更好的給予孩子良好的親子陪伴。
感統訓練是通過專業的感統訓練師和專門的感統訓練器械,結合制定好的有針對性的感統訓練方案,科學、有效、快速的解決由於感統失調而引起的孩子愛哭愛鬧、情緒化、粘人、不自信、愛動、注意力不集中、語言發育遲緩、脾氣暴躁、四肢不協調等問題。
區別三:感統訓練和早教課程的進行方式不同
早教課程大部分需要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達到培養親子關系的目的。
感統訓練需要孩子獨自在感統訓練師的引導下,進行相應的訓練內容。在玩的過程中,讓孩子通過獨立的多次接觸與練習,達到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效果,同時解決因感統失調而引發的各種問題。
❽ 感統課程是什麼
感統課程一般指感覺統合課程。
覺統合課程是一種早期教育課程,是根據嬰幼兒感覺和運動發展的情況,針對對嬰幼兒的感覺信息輸入和整合失調開發出來的對嬰幼兒起積極治療作用的、能促進嬰幼兒整個神經系統的成熟的早期教育課程。
當人體的感覺器官(如眼、耳、體膚等)得到信息並向中樞神經系統輸入信息時要求和大腦神經細胞的接觸靈敏而又准確,且大腦皮層的所有感覺區對輸入信息的協調和整合也必須完整,這樣才能使人們的學習、運動等較好地完成。這就是感覺統合,簡稱「感統」。
(8)早教感統課教案擴展閱讀:
早期教育的黃金階段:
發揮人的大腦的最大潛能,應特別注重0-3歲的早期教育。
因為正常的大腦發育在3歲以前最快,出生時腦重量為370克,此後第一年內腦重增長速度最快,6個月時為出生時的2倍,占成人腦重的50%,而兒童體重要到10歲才達到成人的50%。可見大腦發育大大超過了身體發育的速度。
第一年末時,腦重接近成人腦重的60%,到第二年末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占成人腦重的75%,到三歲時,腦重已接近成人的腦重的范圍,以後發育速度變慢。寶寶在出生後2-3年內,良好的刺激對腦力的功能和結構,無論在生理和生化方面,都有重要的影響。
❾ 感統訓練和早教有什麼區別
感覺統合是一切能力發展的基礎。只要我們想讓孩子未來能夠發展出任何一種能力,他首先需要建立在感覺統合發展良好的基礎之上才可以。
早教中心給孩子進行的早教課程,比如說視、聽、嗅、味、觸各類的感覺刺激的原理,也是來源於感覺統合。家長需要辨別這些課程有沒有遵循兒童那個年齡段應該成長感統能力,或者是他們創設的環境和給予的感覺刺激是不是符合生命成長規律?
這個需要家長在早教的課程中去充分接觸了解。也可以參考《有能力的愛》裡面一到六歲的孩子他的感覺統合肢體協調能力的發展和社會能力的發展對照表,這個其實是匯總了中西方的兒童生命成長規律而擬定出來的表。
根據表裡的發展內容,在孩子上了早教之後,有沒有在這些相應的時段發展好這個方面的能力?就可以判斷早教中心有沒有幫到我們。即使沒有在早教中心進行早期教育,家長自己在家也可以同樣按照這個表發展孩子的能力。
其實通讀了《父母成長危機》和《有能力的愛》兩本書之後,家長就不難發現,不管是早教中心或者是我們惠心千愛,其實都沒有什麼特別神秘之處,因為生命本身他就是很神奇的。我們只要掌握了這個生命成長的規律,給與相應的環境和豐富的神經營養,生命就能夠很好的長成。
明白了這樣的原理,不管我們把孩子交給早教中心的老師,亦或是父母自己來做這件事,都是可以達成最終的大腦網路建構的目的。
❿ 紅黃藍早教感統課老師拿球壓我兒子腳是幹嘛的
是顆粒大籠球還是按摩球?一般來說感統課中需要觸覺按摩訓練,就是用有顆粒的球狀物在身上按摩,達到觸覺訓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