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頭像素描教學

頭像素描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21 16:04:24

❶ 素描頭像的畫法和步驟

1、首先用鉛筆對抄素描襲頭像開始打形,簡單勾畫下頭發、面部、以及頸部的形態就可以了。這是一個三分之二側臉的男人頭像,平常畫的也比較多,結構透視把握起來應該不難。

注意事項:

❷ 完美教學素描頭像 與素描長期頭像的區別

完美教學素描頭像不管你處於繪畫的初級、中級以及高級階段,都可以持續使用文本,版直接脫離繪權畫基礎進入創作領域,而素描長期頭像則是需要很扎實的素描功底,且畫的標准不在於復雜,不在於細節,在於整體感和美感,刻畫細節時不要為細節而細節,細節並不是越多、越精細越好,它主要在於整體關系,慢慢刻畫。

❸ 素描頭像怎樣畫啊,初學者該怎樣學

多畫,有一定的基礎最好畫寫生,這樣可以更好的了解人的面部結構,臨摹固然可以,但是那是初學者做的事。對面部有一定的了解了,多畫寫生會對你有很大的提高。
寫生多了,你記的東西也就多了,不管是考試的時候給你出什麼樣的題目你都可以在你的記憶里找到相應的內容。
你也不可能只考試默寫,對你考試寫生也是有好處的。
臨摹有太多的弊端了,臨摹在你還沒有一點點基礎的時候可以起到一點點的提高作用,但是想要臨摹對個人的臨摹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認真度和觀察能力,但是,不一定你所臨摹的畫每一張都是很好的作品,我看過的這方面的書籍也有相當一部分,我剛開始學畫畫的時候看著都是很好,但是現在要我去看有相當一部分垃圾作品,如果是色彩可以多臨摹一些大師的作品,但是素描頭像就不行了,這類大師的作品是少之又少。
只懂得記是沒用的,重要是對頭部的了解。
我在我們省統考的默寫頭像考了93,我覺得還算可以。
對頭部的了解才是最重要的。
抓特點…找骨點…重塊面。不難理解吧?抓特點就是說看人的五官,臉型有何特點,然後抓好型。找骨點就是說找出頭部的那些骨點的具體位置,然後深入刻畫。重塊面就是說,著重暗部的刻畫,該暗就暗,該亮就亮。

其實呢…大多數人的默寫都是建立在多畫的基礎上的…!

❹ 畫素描頭像的步驟

畫素描頭像的步驟如下:

1、起大形使用較長的14B軟鉛筆,找出人物大概的形象,以及構圖。握住筆的末端,盡可能使用長直線,講人物的頭,頸,肩關系交代清楚。

構圖:構圖注意頭的大小,大約占紙的長度的一半,半側人物面朝的一面留白寬度大於後腦勺的留白寬度,用線輕一點,以便於修改,盡可能的使用長直線。

(4)頭像素描教學擴展閱讀

素描常見問題:

1、形體畫得「歪」

這是由於起草不嚴格造成的錯誤。素描中物體的特點就是要「靜」。每一個物體都有自己的位置和重心、對稱物體的重心,在它的中心垂直線位置,垂直線畫不垂直,就會使物體重心不穩,產生「歪」的錯誤。

解決的辦法是:起草時,左右兩邊要同時起草,不要等到起完一邊,再起另一邊。

2、畫面太「空」或太」滿」

這是由於構圖不當造成的錯誤。物體太小太集中,就會造成畫面的「空」;而物體太大太散,畫面就會「滿」,甚至有時畫面會「盛不開」物體。

解決的辦法是:在一開始就要把整個物體的組合外形找准,按照構圖的要求做好定位輔助線,在進一步深入的時候,不要輕易改動構圖的定位線,否則,就會破壞構圖的初衷。

3、輪廓線太「粗」

這是因為畫者還沒有樹立起「體面」觀念,不懂得物體的輪廓是由「面」的轉折形成的,不懂得形體是用明暗對比出來的。

解決的辦法是:加強觀察感受,排除非素描習慣的干擾,將「粗線」的一側向暗部或背景過渡。

4、輪廓線過「虛」

這是因為畫者錯誤地認為:越是立體的物體,它的輪廓越虛;越是後面的物體,它的形體越虛。

解決的辦法是:依靠觀察,依靠感受,了解視覺的「雙眼視差」現象,學習造型的「線面」轉換關系,不受 「主觀」影響,客觀地表現對象。

5、透視面過「大」

初學者常常把物體的側面畫大,這是因為他們對視覺透視縮變現象理解的少,主觀地認為,原來「那個面」沒有那麼小,沒有完全按照客觀觀察的結果去畫。這說明,生活中的習慣還影響著畫者。

糾正的方法是:認真學習透視規律,嚴格掌握比例關系,客觀地表現對象。

6、畫面太「灰」

灰的直接原因是物體亮部畫重了,這是由於明暗對比觀察不足造成的,應該在調整時加重明暗交界線,提高亮部的明度。

7、畫面太「碎」、太「平」、太「板」

造成這三種錯誤的主要原因是,表現物體主次不清。

其中「碎」的原因是,物體刻畫的部分太多、太強。「平」的原因是物體刻畫不充分。「板」的原因是,物體刻畫缺少變化。以上這些錯誤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整體觀察,整體表現,主次技術掌握不夠。

解決的辦法是:在素描步驟的熟悉造型階段,就應該綜合整理出靜物的整體印象,找到靜物的主次部分,在刻畫中嚴格按整體和主次的要求進行,並及時作出調整。

❺ 學素描,如何畫好素描人物 素描人物基礎教程頭像圖解

一,以線條定位,也就是整體構圖安排,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頭部和下巴線部位進行定位。先勾勒出頭部簡單輪廓,確定人物頭像的大致形態,然後在頭部與下巴之間用定位線找出眼睛的位置,再由鼻子和下巴之間的定位線確定嘴巴的位置,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頭部的整體姿態。

❻ 如何畫好素描(人物頭像)

素描就是注意幾個方面,1要細心觀察,2注意個個不同處微秒變化與不同就是對比拉,3切記內部結回構要找准,要理解記答於心中.4對形體要敏感用線要准,要狠,5要時刻充滿激情,6與老師和學長多交流不要怕丑,7要時刻信心滿滿但不是自負,7多看好書這是關建見多拉就是沒吃過豬,也見過豬跑.見多時廣就這理,不說拉,我的經驗都告你拉自己試去吧.

❼ 素描圖片,想學素描怎麼開始,素描頭像教學視頻,美術

素描是一切繪畫藝術的基礎,學畫畫都是從素描開始的,怎麼開始,首先現在互版聯網時代,學習的方法各種權各樣,千變萬化,最好的方法我覺得是報一個培訓班,有老師指導,學習進步的更快,如果不方便,可以網上學習,網路教育,課後同樣有老師指導,只不過是在線的。而在線學習平台也很多,比較好的平台,有騰訊課堂、潭州教育、等等。
以下幾句話希望你記住:學素描一般是先畫幾何體,再到靜物素描,再到人物,千萬別一開始就學人物素描,你是學不會的。

❽ 如何畫好真人頭像素描畫的技巧

素描頭像教學一直是整個素描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它既有銜接幾何石膏、靜物素描的作用,又是半身帶手與全身人像基礎。因而,教好它與學好它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就高考美術而言,素描頭像是我們每年經常碰到的考題。相對於半身帶手、全身人物像,它是簡單得多;但盡管如此能夠切切實實畫好的為數仍然不多,而存在的問題倒是方方面面,其中最為常見的有如下幾方面:

一、 「大的基本形特徵」 總是把握不住。主要表現在把方形頭畫成長形頭,把瘦形臉畫成胖形臉,把女人形畫成男人形,把青年形畫成老年形……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1、兩眼的視線不統一,觀察頭像不整體,其距離畫得過寬必然會拉寬臉部基本形,過窄臉部的基本形就會變瘦。2、五官畫得過小,臉部就會擠成一團,造成臉部臃腫;五官過大,臉就會相對變小,從而使得它容不下五官,因此,頭像也就變成了畸形。3、當眼睛移動向右時畫左眼,移動向左時畫右眼,畫出來的兩眼必然不會在同一視線上……

諸如此類的問題,解決的辦法有:1、調整觀察方法,先觀而後察,看形不看線,顯然有的人通常是看線不看形或只是看形的邊緣變化而不看形的大特徵。2、看形要花時間去比較線,找出大小、長短不一的正確比例關系。3、固定焦點透視的變化,觀察形體時不要隨意改變自己的位置。比如,畫頭像時自己位置的左右移動,就可能導致畫面中鼻子、嘴、眼睛的方向與頭部的方向可能不一致。這些毛病的出現都是因為畫者作畫時沒有注意到形體整體關系與透視變化的相互關系;因此,在繪畫進行的過程中一旦出現基本形不準時,我們就應該馬上停下來,從畫面整體性把握的角度,來認真思考,反復分析基本形大動態的變化,以及形體整體調子的輕重變化。

二、「花」與 「亂」的缺點在畫面中表現也很突出。它們是指畫面形象上所出現的許多黑白相間花斑,好像水面上的浮光掠影,要麼暗面到處都是光亮區域,要麼亮面到處都是黑斑區域,讓人感覺形體的受光面與背光面異常凌亂。產生花、亂的原因有兩個方面:1、是由於過於刻畫局部而沒有顧及到其它部位的相互關聯造成的,東一塊西一塊雜亂無章。2、是由於鋪調子的色度不夠均勻,第一層色度畫不均勻,用線過於凌亂;再加上第二層色度也畫得不均勻,線條還沒有第一層重,這種不均勻的色度多次重疊則會出現許多黑斑或光斑,從而畫面顯得到處都是亂蓬蓬的線條……

解決它的辦法也有兩方面,1、鋪暗部調子時用筆一定要均勻,不要留太多的白色空隙,在逐步加重調子的同時要注意與結構相結合。2、如果亮部的斑點過多就用橡皮把它輕輕擦掉。如果暗部過多則可以用手指輕輕的揉,以使得它的調子更趨於統一,3、就是作畫時必須避免盲目用線,注意到線條一定要表現到形體、體現到結構的轉折。

三、「膩」與「木」也是我們畫面中常犯的錯誤。膩是指臉部找不到明顯的形體轉折面,到處都磨得光光滑滑的而且還沒有色度變化,木跟膩的畫面效果恰恰相反,它的毛病在於過分誇張形體的轉折面,好像是用由一塊塊被割成的木頭組成的。

解決的辦法是:1、人物都是有骨有肉、有方有圓的形體,因此,在作畫的過程中時,該方的畫硬一點,該圓的畫軟一點,亮部轉折輕而准確,用筆用線得當,其毛病是可以克服的。2、作畫的過程中,如果不是為追求某種形體轉折風格的話,還應是提倡正確的處理畫面的「前、中、後」三度空間。

以上是我們在高考素描頭像教學過程中,所發現的學生存在的常見毛病,盡管它們隨著教學的深化能夠逐步得到解決,但是,這里仍希望部分學生特別是初學者認真對待。

在西方造型藝術體系中「無點不成線,無線不成面,無面不成體」曾經典地概括了點、線、面、體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系。點是線的基礎,線是面的基礎,面是體的基礎,在素描教與學的實踐過程中,辨證地運用三者的相關理論,來啟發、引導學生,對我們素描教學上檔次的提高,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從繪畫學這個角度來講,任何物體都是由點、線、面、體組成。那麼怎樣運用「點、線、面、體」的本體語言來啟發、引導學生呢?筆者根據長期的教學經驗,談談個人的體會,並藉此拋磚引玉。

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觀察」。 「觀」是指大體的看,粗略的看;「察」是指仔細的分析,反復的比較。通常情況下,正確的觀察方式有利於教與學過程的順利進行,有利於學生專業素質的逐步提高。

素描的教學體系實際上是很復雜的,而且不同的專業老師對觀察方法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的方法也是相當的多。但是,在這里我們仍然要提倡科學的觀察方法——先觀而後察。其理由有兩個方面:一、大體、粗略地看有利於我們觀察物體的視線總在整體之中。二、一開始就進入仔細分析、反復比較是不利於整體印象的形成;相反,在其思維裡面還會出現雜七雜八的形象。由此可見,我們不難發現先觀後察的觀察方法是合邏輯的、科學的,在教學中應該得到廣泛的推廣。

「先觀後察」先觀,觀什麼呢;後察,又察什麼呢。這里要分為以下三方面來闡述,一、先觀大的體積,大的動態。要求視線放得很寬,有些同學在這里很容易犯錯誤,因為他們的視線很容易集中到某些小的形體上去,同時在表現的過程中也始終盯著那個小地方畫;其結果是到最後畫面的整體效果不但出不來,而且到處都是七零八亂的碎形象。二、觀調子時先看主要的大的明暗交界線。兩條主要交界線:後腦到下頜的與顳骨到下頜的,他們的起伏變化,將直接體現頭部結構的轉折變化,也將直接決定頭像是否有體積,有空間。三、察小形中的大形,察小體中的大體。這要求我們始終要以一種整體的眼光來審視形體,堅持局部服從整體,整體統籌局部的觀念。

其次,要讓學生學會「表現」。這是因為它是整個素描教學實踐體系的核心,無論是觀察方法,還是不同的技法、技巧等等,都要圍繞著「表現」進行;一幅畫能否成功或者完整將直接取決於怎樣表現。上面我們深入的學習了怎樣觀察,那麼如何運用這些觀察的成果來表現自己的作品呢?

這里要讓學生明確以下四方面:一、學會用大的長短線概括形體的大動態,強化形體的大印象。二、學會用排線概括形體的大明暗,表現形體的大體積。排線是點、線的結晶,由於它很容易形成體積,而且概括性極強,因而在素描作畫中運用地相當頻繁。三、找出兩條主要明暗交界線,並加強其對比。注意要用大的長短線、大的排線去找,要用大的明暗去加強。明暗交界線不是兩條單薄的線,它通常具有面的性質,體的厚度,加強它實際上就等於加強畫面的大體積。所以,整個作畫過程中要反復抓住這兩條主要交界線,把握它的結構轉折變化。四、深入刻畫視覺中心,視覺中心是一幅作品所要表達情感,傳達畫者主觀思想情趣的的地方;因此,需要切切實實重點刻畫。它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1、五官的形體,2、五官的空間3、五官的體積4、五官的質感。深入的刻畫其目的就在於塑造形體的嚴謹,空間層次的分明,體感的強烈以及質感的真實。

最後,讓學生學會整體「調整」。整體調整是作畫過程中的最後一步,但其作用不會因為它是最後一步而減弱;有些時候反而在加強。這里要求我們的學生能恰當地處理好作品的完整性即可,這種完整性必須包括:1、大的體積完整,2、大的塊面清楚,3、大的線條節奏感強, 4、小的「點睛之處」精彩耐看。

綜上所述,「點是線中的點,線是面中的線,面是體中面」深刻地概括了點、線、面、體作為繪畫的本體語言辨證統一關系。這種關系將直接影響我們作畫的全過程,並且大大地推動了素描教與學的往縱深方向發展。

動態速寫技術是畫家成熟的標志。人體的動態速寫要求畫者不但要具備較高的造型能力和整體意識,還要具有敏銳的感受能力和熟練運用解剖知識的經驗。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說,動態速寫的學習要放在基礎訓練完成以後,相反我們應該在基礎素描訓練的同時進行動態速寫練習。在歐洲,人物速寫被當作主要的造型訓練手段,現在國內有些地方從兒童階段就開始培養人物速寫的能力,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動態速寫與靜態速寫有很大不同,在隨時變化的對象中,你無法用反復觀察的方法捕捉對象,也無法用事先准備好的方法表現對象,動態速寫依靠的是對對象動作變化過程中動態的「選定」和對選定動作的感受和記憶。「選定」是動態速寫特有的技術。選定是指畫者對活動的對象瞬間動作的特定選擇,也就是速寫者面對自由活動的對象人物,在對象一系列動作中選擇最有造型意義的瞬間動態。動態速寫動作的選定該符合兩個條件,一個是選定的動作要有「造型性」;另一個是動態要具有美感,兩個條件缺一不可。比方說,我們在選定一個人跑步動作時,要選定最能體現速度、力量和矯健意味的動態,也就是腿部跨度最大、手臂擺動幅度最大的動態,假如我們選擇了手腳重疊時的動態,畫出後的效果就會像是走路而不是跑步了。對選定動態的感受和記憶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個一次性過程,而不像素描那樣可以多次反復地進行。這種一次性記憶必須是感受性的,如果失去了感受性的記憶,我們所畫出的動作可能會流於公式化、概念化。只有憑借對特定動作感受的特殊性,再輔之以對人體解剖知識的了解我們才有可能畫出諸如瘋狂的跑或悠閑的跑等等避免雷同的作品。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僅靠瞬間的觀察來完成一幅特定動態速寫作品是不可想像的。我們必須依靠對這個特定動作的一般性經驗和相關知識記憶補充,才能完整地完成作品。要在動態速寫訓練中做到上述要求,必須學會「抓住」和表現「動態線」。動態線是人體中表現動作特徵的主線。動態線一般表現在人體動作中大的體積變化關繫上。人物側面時,動態線往往體現在外輪廓的一側;當人物正面時,動態線會突出於脊椎和四肢的變化。抓住動態線對於畫好動態速寫是至關重要的。

如何畫好動態線呢?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動態線是由人體動作變化產生的,它是外形上最明顯、衣服與身體貼得較緊的部位。
(2)畫動態線時,要抓住大的部位,抓關鍵的動勢並注意動態的重心。
(3)動態線是非常簡練的線條,要根據動作的復雜程度決定動態線的多少,在每個動作中,主要的動態線僅有一條,其他的是動態輔助線。
(4)抓住人體的各個關鍵部位的結構關系,如頭與肩、手臂與軀干、骨盆與腿、大腿與小腿的關節和小腿與腳的結合處

動態速寫的作畫步驟是:
(1)認真觀察動態對象,選定典型動態,集中精神,全力完整地感受動態特徵。
(2)迅速畫出主動態線和動態輔助線。
(3)憑觀察或記憶畫出體積關系。
(4)迅速畫出表現動勢的衣紋。
(5)憑觀察和解剖知識填補細節。
(6)按照畫面結構要求調整形式節奏。
(7)刻畫頭部完成。作為初學者,開始畫動態速寫是有一定困難的。

初學者在剛開始畫動態速寫時可以選擇重復性強的動態對象進行練習,如拉鋸、鏟土等,待技術熟練積累起經驗以後,再進行諸如舞蹈、體育方面的動態練習。動態速寫是一項需要付出極大努力和培養專業精神的訓練課程,只有常年堅持不懈地刻苦訓練,才能練就一手動態速寫的硬工夫,為將來創作出優秀的藝術作品打下堅實的基礎。熟的動態速寫技術是畫家成熟的標志。

❾ 素描頭像打型方法

工具:模特、素描紙、6B鉛筆、4B鉛筆、擦筆、畫架

1、繪畫前,先觀察模版型,感受其圖像特權征,分析圖片的處理關系。

❿ 頭像素描基本理論知識

1.素描頭像的概述

素描頭像要做到形神兼備,首先要求形准,然後才是神態表現。畫得像與不像,關鍵是能否抓住對象的造型特徵,如臉型、五官特點等。

作畫前觀察了解對象,熟悉對象特徵,作畫時就不會顧此失彼,以致丟掉基本形。同時,畫前觀察,增強對對象性格的認識,也有助於以後的神態刻畫。

真人有豐富的局部細節和表情,運動會造成形體的變化微妙。對這些復雜的形體,除了遵循一般的素描表現規律和方法外,必須對各部分結構作深入了解,從內部結構來理解外部的形體變化,而不是單純地描摹形體的外表。這樣才能做到主動完整地表現對象。

畫好素描頭像,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應由易至難,循序漸進。先進行頭像寫生練習,再畫半身像,最後才是全身素描。

在寫生實踐中,運用素描基本原理很重要,它能幫助解釋難解的現象,但更多的是要在不斷的作畫過程中去體驗與感悟,積累經驗。只有持之以恆,才能真正熟練地把握塑造對象。

2.頭骨結構

頭骨的形狀決定了頭部的外形特徵。整個頭骨的正面和頂面呈長方形,側面則接近正方形。這個方形比例對於掌握頭部的體積概念非常重要。頭骨由腦顱骨骼和面顱骨骼構成,其中額骨、頂骨、預骨、枕骨構成堅固的球形腦顱骨。鼻骨、顴骨、上頜骨、下領骨等,構成面顱骨骼。

人的頭骨上有一些突出的結構點叫骨點。骨點的位置決定著頭像的輪廓和形體起伏。如果將骨點用線連起來,即形成頭部造型的基礎。骨點是頭像寫生中必須深人理解和劃畫的部分。

3.頭部肌肉

額肌:位於額骨正面,眉弓上方,向上:提拉眼眶上的皮膚與肌肉。

皺眉肌:位於眼眶上沿,靠近眉心,拉動眼眶皮膚向中心運動。

眼輪匝肌:位於眼縫周圍,負責閉最的工作。鼻肌:位於鼻孔上部鼻側處,擴大或縮小鼻孔。額肌:位於顴骨到嘴角處,提拉上屏和嘴角。上唇方肌:星放射狀分布於鼻子左右的面部,起提拉上唇等作用。

口輪匝肌:位於口縫周圍,主要負責閉嘴和其他嘴部動作。

下唇方肌:位於下唇周圍,做各種嘴部動作。頜肌:位於正領上方,上:提頜部皮膚,前送下唇,咬肌:位於下領角上至顴骨處,完成明嚼動作。

4.五官比例

人的五官位置和形態特徵各有差異,一般來說頭部的比例長有「三庭」,橫有「五眼」。「三庭」是指發際至眉間、眉間至鼻尖、鼻尖至下巴,這三段的距離相等。「五眼」是指正面驗的寬度可以五等分,左右臉邊至眼角、兩內眼角之間均為.個眼睛的寬度。

般成人眼睛在頭部的二分之一處,兒童和老人的在三分之一以下。眉外角弓到下眼眶,再到鼻翼上緣,三點之間的距離相等,兩耳在眉與鼻尖之間的平行線內。

5.頭部基本特徵

臉形即頭部基本特徵。我國古代畫論中將人的臉形分為「八格」,分別為「田,由國,用目、甲。風中」八字,以此來形容頭部正面的基本形作畫時,一開始就抓住臉形特徵,然後找出造成這些特徵的形體構造作具體表現,就不難解決形準的問題。

(10)頭像素描教學擴展閱讀:

人物頭像素描

周向林

人物頭像是基礎素描教學中最基本的訓練課程之一。長期以來被各美術院校作為入學素描考試的主要內容。因此,素描頭像成為廣大考生最重視的考前訓練課目。但是,素描頭像訓練的作用決不僅僅是入學的敲門磚。由於繪畫的一個主要任務是描寫人,

對人物形象的把握,對頭部骨骼、肌肉、五官乃至表情、特徵的理解和把握程度,直接影響到以後的學習和創作。素描頭像教學一般安排在低年級,

作為「由淺人深」的教學內容之開端。實際上並不那麼簡單,從觀察方法、直覺、理解到整體關系、細節刻畫;從形體結構、解剖、透視到體積、空間、神形兼備;從點、線、面到黑、白、灰,可以說,

它幾乎包含了所有的素描因素。由於我們描繪的對象是人,而人是有個性和特點的。因此,首要的任務是仔細觀察,了解模特的性格特徵,做到胸中有數。起稿時,迅速勾畫出模特的動勢,抓住基本形。

許多人往往忽視了頭像也有動勢,實際上,頭、頸、胸的相互關系所構成的動勢,最能反映出模特的神態。抓基本形需要概括,去掉細微末節,從大處著眼,找出輪廓線大的轉折點和形的不同方向。注意頭部的基本形是一個六面體,有正面、背面、頂面、底面和兩個側面;

頸部是一個圓柱體,由後向前傾,它的底在胸部的斜面上。眼部的水平線和面部的垂直中線非常重要,它們就像經緯線,標識著頭部的仰、俯和扭轉。耳朵位置的高低不可忽視,頭部的仰、俯幾乎是以耳朵為軸心的。大形勾完後,進一步校對形體結構。

注意頭部的對稱關系,通過橫斷面找到左右相應的骨點,它們是頭部各個面的分界。圍棋中有「金角銀邊」一說,在素描中同樣可以借用。「角」即骨點,就像桌子角。其重要性在於它是三個面的交界處。

如:額結節分出了額頭的正面、側面和頭頂;頦結節分出了下巴的正面、側面和底面。兩個「角」之間的連線即是「邊」,就像桌子邊,它是兩個面的分界。如:顴骨到頦結節的連線分出了臉的正面和側面;

額結節、眶子緣、顴骨、頦結節的連線則構成了頭部正面的「內輪廓」,分出了頭的正面與側面、頂面和底面。橫斷面即切片,它是最能幫助我們理解體積和形體空間的方法。透視問題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普遍存在的。

如四分之三側面像中兩眼的透視大部分同學都不能正確表現。人的兩眼並不是平面地長在臉的正面,而是隨著頭部的弧形向後彎曲。因此,我們從四分之三的角度看時,近處的眼睛是正面的,遠端的眼睛則是縮短的,加上鼻骨的高度擋住了眼睛內角的一部分,

遠端的眼睛顯得比近處的眼睛要小得多。形體的穿插關系要認真研究,邊線上的穿插關系對於體積感尤為重要。我們要仔細找出結構之間的前後關系,用前面的形通過穿插的線條或明暗將後面的形壓過去,造成體積的縱深感。動態和形體關系確定後,開始畫調子。

首先應找出受光與背光兩大塊,即白與黑。然後在受光部分和背光部分分別比較,找出次亮和較黑的層次。作畫過程中離不開反復的比較。找形要比較,畫調子更要比較。因為色調是相對的,黑、白、灰並不是要畫得與對象一模一樣,

而是將對象黑、白、灰的關系經過壓縮、概括後畫出來。亮部與暗部比,亮部與亮部比,暗部與暗部比,每個局部的色調都要經過比較才能確定。不少人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把受光部的灰色畫得過重,背光部的反光畫得過亮,結果畫面顯得零亂、不整體,

這些都是局部觀察所造成的。整體對比來看,受光面的灰色怎麼也重不過背光部,而背光面的反光怎麼也亮不過受光部。另外要注意,最亮的與最暗的均不在輪廓線上。因為靠邊的形有一個向後轉的面,這個面通常不直接受光或有反光,仔細觀察可以發現,

外輪廓的邊上有一個很窄的灰面。許多教科書上都說明暗交接線是最黑的地方。其實不然,投影線才是最黑的。因為「黑」是相對的,明暗交接線通常有灰面過渡到亮部,黑與白之間隔著灰色帶;而投影線是受光與不受光的部分直接相切的地方,

黑與白在一起,顯得更黑。好的素描頭像離不開細部刻畫。而深入刻畫與對解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直接的關系。如果想畫好頭像,必須首先畫好頭骨。此外要掌握面部表情肌的變化及五官的構造。外行人觀察一個人時往往注意五官的細節特徵,

而藝術家則考慮的是結構下面的頭骨,這樣才能處理好五官在頭骨上的位置及彼此之間的關系。畫眉毛不能畫成一條黑線。眉毛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眉弓骨。眉毛被眉弓骨分成了兩截,其起點在眉弓骨下,由於不受光顯得較黑,

當其向上越過額骨的外角突起時逐漸隱沒在亮光里。上下眼瞼覆蓋在眼球上,上眼瞼的曲線沿著眼球的形狀達到它的最高點,這個點正好位於透明角膜的虹膜黑點上方。要注意上眼瞼在眼球上的投影,尤其是在「黑眼珠」上的投影是眼睛上最黑的部分。

注意眼皮的厚度,用交接線和投影線將它表現出來。眉宇之間是表情的主要地方。鼎頭的下降、上揚、緊縮、舒展,都會引起表情的巨大變化。畫鼻子必須首先了解它的基本結構與各個部分,要了解鼻子的基本形。鼻子分為鼻骨和鼻軟骨兩個部分,

它們的結合處有一個穿插關系。鼻子有兩個斜的側面,一個正面和一個底面。鼻孔處在底面,畫的時候,要表現出空間感,不能畫成平面的黑洞。注意鼻中隔和鼻翼在鼻孔中的穿插及前後關系。嘴巴的體積感很有表現力。表層與深層的肌肉從各個方向集中在口輪匝肌,

使嘴唇撅起、下撇和突出,並形成各種獨特的面部表情。通常上唇比下唇長,下唇從上唇嘴角部向外翻。嘴角也是表情的主要部位。耳朵在頭像中有其重要地位。耳朵的穿插關系和體積感、空間感是許多人所忽視的,他們很容易將耳朵畫成一個平面的「餃子」。

耳朵的耳輪和耳垂是在空間中前後起伏的,要通過線的穿插加強這種起伏。頭發的分面困擾了許多人。畫頭發一定要研究頭骨,按頭骨的結構來區分受光和背光。

畫素描很重要的一點是理解,尤其是對形體結構的理解。理解多少才能看到多少,繼而才能表現多少。依樣畫葫蘆,臨摹對象是不可能畫出好的素描頭像的。(作者系油畫系副主任、副教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物頭像素描

閱讀全文

與頭像素描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