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術入門 如何教學
先教些基礎的,比如:格鬥勢、拳法、腿法、移動……這這些期間拉拉韌內帶
格鬥勢、拳法、腿法,雖然看起容來簡單,不過裡面也有很多注意點的,對於新手還是有難度的。
格鬥勢:手的位置、身體的重心、視線……
拳法:有些拳的幅度不能過大、配合腰部、肩部……
腿法:鞭腿的輪腿翻跨(這新手需要時間的),出腿時身體的姿勢、重心……
雖然我也挺菜的,不過這些當時學起來很有內容的!
2. 武術教學的要求是什麼
武德,武術技藝,名家套路,自身成績,我這不是書上的講述,這是網上論壇的眾多的的版心聲,如果是權格鬥討論的就是實戰水平,級別比賽名次,還有業余那就討論街頭打鬥的技巧了,現在第三個討論的最多,第二個用的最多,最沒用的就是第一個,套路其實是最好的學科,但能學到最後的沒有幾個,會用的也沒有幾個,所以討論的話題太敏感了,很多人都不服,就是你打得過他他也不服,因為人家出身名派,所以吹的層次高,不格鬥之類的直接用拳頭說話,所以現在中國的武術沒得搞了,什麼人現在都在賺錢生活中
3. 請具體闡述一下中國武術從精武體育會到現在的,官辦武術+民間武館+公園教學的歷程
民國時期的武術
及其對近代中國武術的影響
施鮮麗 蔡仲林
(湖北大學體育學院,湖北武漢430062)
《搏擊·武術科學》2005年11月第2卷第11期
摘要:民國時期是一個社會動盪的歷史時期,也是各種思潮和現象不斷涌現的時期。民國時期的武術從組織形式到功能及活動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華新武術》、精武體育會和中央國術館等武術組織對近代中國武術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關鍵詞:民國時期中華新武術精武體育會中央國術館影響
中圖分類號:G8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05)11-011-03
民國時期,歷時三十八年。期間軍閥割據、政治動盪、政府變遷、不同思潮的激烈交鋒、土洋體育的爭論,以及連年戰火等,都影響著中國武術的開展。但這一時期的武術,仍呈發展趨勢,並且取得了一定成績,對近代中國武術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1 《中華新武術》形成的歷史背景及其對近代中國武術的影響
1.1《中華新武術》形成的歷史背景
《中華新武術》是中西結合的產物。19世紀末20世紀初,許多中國人已經看到騎射之無用,於是有人吶喊「請停弓馬刀石武試」,有人呼籲「今日練兵,非實由西學之必不可耳」,一時間效法西學練兵成為輿論與時尚。
孫中山對當時提倡純粹「洋體育」、「國人多棄體育之技擊術而不講」的傾向,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在「強種保國」的歷史潮流中,在土洋軍事的、體育的思想碰撞交鋒中,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既反對對本民族傳統文化採取虛無主義的態度,又引進西方的兵式體操,興辦軍事學校,將民族的尚武精神和技擊內容與兵式體操訓練相結合。
在這個歷史背景下,一些社會名流、教育家、軍人、武術家等也在洋為中用的必由趨勢中探索著中國武術的發展。《中華新武術》就是在這種探索中逐漸形成的。它的出發點是以中國拳技和摔跤術為內容,參照兵操練法編成新式武術教練法。
1911年馬良任陸軍第九協協統駐扎山東濰縣時,邀集一些武術名家,發起編輯武術教材,並將此教材定名為《中華新武術》。
1914年,馬良擔任陸軍47旅旅長兼任濟南衛戍司令官時,再次廣邀各派武術專家,修訂《中華新武術》。它取材於傳統武術動作,借鑒兵式體操的教練方式,採取中西融合的做法,這較之一味西學具有創造性。它在武術發展史上具有不可磨滅的積極意義。
1.2《中華新武術》對近代中國武術的影響
《中華新武術》的編輯、修訂邀請了各派武術名家,此舉打破了武壇歷來的門戶之見,對今後武術文化的交流與傳播起了重要作用。
《中華新武術》「新」的意義之一在於它被確定為當時在全國推行的「正式體操」,從此西方的「體操」概念與中國傳統的武術結合在一起了。由於引進「體操」概念,農耕經濟下封建的世襲師徒傳承關系終於被面向大眾的團體教練方式所突破,傳統武術以比較簡練統一的方式進入了學校體育,成為培養人才的手段。
《中華新武術》的「新」,還體現在實施教材的教學方法上,它借鑒西方兵操配以口令的形式,從簡單易學的基本動作入門,先單式教練,後連貫成套教練,既有單操團體教練,也有對操團體教練。教法先易後難,循序漸進。這種講究動作基本技法,從基本教學開始,進而連貫教學,由單個動作到貫串成套的教學步驟,以及配以口令的團體教練法,至今仍是院校武術的經典教法。我們現在的武術普修教學,雖然教學內容不同了,但是集體教練、口令指揮等教學方法仍然沿襲著那個時期洋為中用的創造性成果。
《中華新武術》不僅在教學法方面對近代中國武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倡導者在引進「兵式體操」的時候,也認同了西方「體操」的運動形式,接受了西方體育的競技思想。1923年在上海舉行的「中華全國武術運動大會」,就是採用西方體操表演競技形成的一次嘗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仿照體操競賽評分方法制定武術套路比賽規則正是這種嘗試的繼續和發展。
《中華新武術》是先驅者們探索救國圖存的眾多嘗試中的一種,雖然它不可能從本質上改變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的面貌,它的命運是短暫的,有其悲劇性的一面,然而,它對武術的貢獻卻是突破性的,它成功地將西方體操的方式、體育教學的方法以及競技運動的思想注入傳統武術之中,給近代中國武術留下了深深的印跡。
2 民國時期的武術組織及其對近代中國武術發展的影響
2.1以精武體育會為代表的武術社團及其對近代中國武術發展的影響
從1912年至1927年一大批武術社團先後創立,構成了這一階段武術乃至社會發展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精武體育會是民間學術社團,其前身是霍元甲主持的「精武體操學校」。鑒於「學校」這種名稱與形式限制了招生范圍和廣泛傳播武術,在霍元甲的學生陳公哲、姚蟾伯等人的倡議下,議定改「精武體操學校」為「精武體操會」。1916年會員日增,且以「體操」二字未能完滿,故易名為「精武體育會」。從精武體育會的創立經過不難看出,該組織既無國家和政府撥款,也不是黨政集團授意建立的。它是由酷愛武術的青年商人自發組織起來的,所以說,它是一個民間社團。
精武體育會「以提倡武術,研究體育,鑄造強毅之國民為宗旨」。1915年以前,活動僅限於推廣武術。1915年起,擴充學科,改良形式,增設了兵操、文事、游藝等內容。精武體育會組織活動主要包括:創立分會、著述武術書籍、拍攝影片、武術教學、體育訓練等。精武體育會注重建立分會,在新文化運動中開始向全國發展,20世紀20年代逐漸發展到東南亞,20世紀20年代末其國內外分會已達42個,會員超過40萬,極大地促進了精武事業的發展,對武術在新社會條件下的生存和發展做出了獨特而巨大的貢獻。
精武體育會注重編著武術書刊教材。1921年,總會創辦了《中央雜志》(後改名為《精武雜志》),向社會傳播精武精神和武術文化。此外,精武體育會還編輯出版了各類武術書籍教材,如《精武本紀》、《精武外傳》、《潭腿》、《功力拳》、《達摩劍》、《十字戰》、《五虎槍》等數十種,各分會亦出版月刊及專著。擴大了武術的影響,提升了武術的文化魅力。
精武體育會使用了電影這一當時最先進的傳播工具。拍攝武術動作進行直觀教學,擴大了武術的社會影響面。
精武體育會設技擊部,負責推廣武術。為了培訓武術師資,精武體育會還在上海辦了一所體育師范學校,邀請了全國各地的許多武術名家來傳藝授課,打破了宗派門戶,廢除師徒私授,不爭一家一派之短長,為社會培養了大量武術人才,極大地促進了武術的發展。
精武體育會還組織了不少游藝活動,將舞蹈、藝術與武術揉合起來,極大地促進了武術的藝術化及娛樂化,為推廣武術做出了貢獻。
綜上所述,精武體育會在擴大武術的社會影響,提升民眾武術意識,發掘整理傳統武術精華,拓展武術的娛樂、審美等功能,增長群眾武術知識,振起社會尚武精神諸方面均做出了較大貢獻。
2.2中央國術館及其對近代中國武術發展的影響
中央國術館的成立離不開當時擔任國民政府委員兼西北軍駐南京全權代表的張之江。1926年,他和李景林等創建了武術研究所,後改為國術研究所。1927年3月,張之江又獲得了一些國民黨要員,尤其是國民政府代理主席李烈鈞的支持,呈請國民政府批准,在國術研究所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央國術館,該館歸屬政府直接指導,由財政部撥給經費。所以說,中央國術館是政府教育機構。
1929年2月頒布的《中央國術館組織大綱》第一條規定:「中央國術館以提倡中國武術,增進全民健康為宗旨。」中央國術館圍繞上述宗旨組織的主要活動有:國術國考、武術教學、編輯出版專著及刊物、出國訪問交流技藝和武術表演等。
中央國術館在1928年和1933年舉行過兩屆全國性的國術考試。雖然這兩屆考試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但它吸引了社會的目光,增加了社會對武術的關注程度,並制定和實踐了武術拳械單練與對博的競賽規則,在推廣和普及武術、促進武術的體育化和規范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競技武術的發展。
中央國術館設教授班、師范班、練習班、青年班、少年班,以「泛學博通」為教學原則,廣設武術技術課,培養造就了一批技術全面的武術人才。有的走上了抗日前線,成為殺敵英雄;有的成為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骨幹力量;有的在專業上卓有成就,成為武術技藝和理論研究的專家、教授和教育家。如溫敬銘、張文廣、鄭懷賢、劉玉華、何福生、李錫恩、康紹遠、張登魁、萬籟聲、傅淑雲、齊劍虹等等。
中央國術館成立後,至1934年,已編輯出版了《查拳圖說》、《青萍劍圖說》、《少林武當考》等22種武術論著,已完成編輯的有《練步拳》、《八極拳》、《形意拳摘要》等12種。當時正在編輯的有《太極拳》、《八卦掌圖說》、《內功正軌》等11種。這些書刊加強了各地武術組織和傳習者間的交流,為我國武術的繼承和發展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財富。
中央國術館注重海外交流與推廣,為武術的普及和推向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36年1月,中央國術館和國立體育專科學校組成「南洋旅行團」,團長張之江,領隊龐玉森,武術隊隊長楊松山,隊員有何福生、溫敬銘、張文廣、康紹遠等9人。該團先後在新加坡、吉隆坡、金保、怡保、檳榔嶼和馬尼拉等地進行了65場武術表演。南洋旅行團所到之地,受到各界僑胞的熱烈歡迎,他們的表演獲得了當地民眾的普遍贊譽和好評,促進了東南亞的武術館、武術會、武術學校的建立。1936年9月,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11屆奧運會上,中國武術表演團爐火純青的技藝,出神入化的表演,轟動了德國。本屆奧運會主席李德華博士說:「沒想到中國武術這么高超,真了不起。」德國政府還指示奧運攝影隊,特為溫敬銘、張文廣、鄭懷賢、劉玉華、傅淑雲等人攝制了錄像片。在《德意志報》、《漢堡報》等有影響力的大報刊上,還發表了評論,盛贊中國武術功夫精湛卓絕,富有藝術性、舞蹈性,高超精妙,令人不可思議。國術隊的表演,向世界體壇展示了中國武術的風采,擴大了中國武術的國際影響。
綜上所述,中央國術館系統在促進武術的體育化、規范化、現代化等方面都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它將武術訓練和競賽廣泛應用於軍隊和學校中,極大地提高了武術的競技和軍事功能。中央國術館通過表演,讓世界了解中國武術,對武術文化的國際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
3 結語
民國時期在中、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過程中,武術從形式到內容,從理論到實踐,以及它的功能,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使武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對近代中國武術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中華新武術》成功地將西方體操的方式、體育教學的方法以及競技運動的思想注入傳統武術之中,給近代中國武術留下了深深的印跡。
精武體育會和中央國術館這兩個武術組織相輔相成,共同匯成了民間武術多功能發展的潮流,豐富和發展了武術的社會功能,使中國武術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中國武術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2]栗勝夫.中國武術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3]易劍東等.中國武術百年歷程回顧——面向2l世紀的中國武術【J].體育文史,1998.
[4]楊少雄,蘇肖晴等.試析中華武術在近代中國社會變遷中的嬗變成因叨.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99(1).
[5]郭玉成,許傑.精武體育會與中央國術館的武術傳播研究叨.體育文化導刊,2005(2).
[6]昌滄.南京中央國術館始末叨.體育文史,1997.
[7]譚華.20世紀前期的「國術改良運動」叨.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1).
[8]易劍東.精武體育會和中央國術館的比較研究——民國武術的組織社會學探索陰.體育文史,1995(6).
作者簡介:
1.施鮮麗(1981~),女,湖北大學體育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術教學與訓練。
2.蔡仲林(1953一),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武術教學與訓練。
4. 武術教學特點與作用
武術教學在特點主要有:
1.重視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
2.注重直觀教學,以領做為主;
3.結合攻防動作講解示範;
4.強調動作規范,突出不同拳種風格;
5.注重內外兼修,提高演練技巧;
5. 怎樣練中國功夫(教學)
開始要來練韌帶,就是壓腿自。有幾個腿法,正踢,外擺,里合,側踢,要練。前一個月把這幾個腿法學好,之後在這個基礎上看一些單個動作練練,不要太難的。再根據幾個單動作,自己可以組合動作練。你可以先跑步熱身,准備活動,之後壓腿,再踢腿,再練單個動作。練武術是個漫長的過程。慢慢來不要急成。還有壓腿不要死壓,以免受傷。
6. 誰有收藏一些高清的全套武術教學視頻,小弟想自學
有一種功夫建議你去學。。「大成拳」在網路視頻上,,,全套視頻很完整。
7. 我國武術教學原則和方法
武術??除了印度和中國--其他國家有真正屬於他們國家的武術嗎?專
我國武術教學原則無非屬就是:強身健體,益壽延年,有益身心健康,等!
方法,大學類的就是教教花架子,武術學校角點基礎和入門功夫。
有句話說來著,遍學天下二流武術則成一代高手!比如現在的;黑虎掏心,大鵬展翅,金雞獨立,當年也是武術裡面的絕招,只不過後來知道的人多了,就變得普通了,底子打牢,把普通做到,精微,快、准、狠-就是了-
8. 中國武術移動步法教學
太極拳的動作講究以柔克剛、以慢打快,那麼動作上就必須舍直取曲,也就是弧線回動作較多。如橫答向撥開對方直線進攻的拳腳。那麼步法也就是這個「取曲」的原理了。
太極拳步法,走起來,畫弧、繞圈,重心忽左忽右相互轉移,但是卻強調邁步如貓行,下腳如臨淵,動則周身相合,靜則定式沉氣。總得來說就是在虛實之間轉換、在動靜之間運氣。
想單獨練步法,也可以。只是較枯燥、辛苦而已。
如果受不了,那麼最好不要去了解。
光是了解,是沒有什麼用處的。不如自己去練出來,親身體會。
具體方法,優酷網搜索太極拳步法練習,一定會有的。
9. 武術教學講解的順序是
是訓練課還是理論知識?理論知識我也不知道,①准備活動(跑步、游戲都可內以,只要把身體練容熱就行)②柔韌性,(壓腿、壓肩,可以根據個人狀況重點壓個別部位)③基本功(腿法:正踢、側踢、里合、外擺、雙拍、單拍、彈腿、蹬腿、側踹、前掃、後掃、弓步、仆步、虛步馬步歇步叉步、並步、坐盤。跳躍:飛腳、擺蓮、旋風腳、旋子、空翻)④技術(個人套路,按條件練分段或組合)⑤力量(可以根據自己的缺點練一些小力量,腹肌、上肢、腳踝)⑥放鬆(訓練完了要注意放鬆,不然會影響第二天的訓練)
10. 傳統武術教學
不建議網上自學,學拳容易改拳難!而且傳統劍法、刀法都要有練徒手套路的基礎,建議找個懂行的內家師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