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教學現象
教學現象就是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有關教學的比較表面的、零散回的和多變的外部答聯系,是教學活動過程中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各個方面,是人們認識和把握教學規律時必須研究的對象。教學現象根據其表現形式的特點可以分為規則的教學活動現象、不規則的教學活動現象、規則的教學意識現象、不規則的教學意識現象四大類。不同類型的教學現象,研究的方法與規則也各不相同。
⑵ 什麼是教學技巧
教學技巧 [原]
關鍵詞:教學技巧
運用教學是理論基礎知識或實際操作技能的傳授。而教師教學技巧的運用是否恰當,對教學效果影響很大。筆者從教多年,對此深有體會,現作些探討,以便拋磚引玉,共同提高。
1 抓住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是課程需要把握的重要內容。其實,每一個學科或每一門課都應有教學重點。什麼是教學重點?要求學生們掌握什麼問題?作為 任課 老師應該明確。教師在授課時,應該通過板書或者投影把其顯示出來,並積極引導學生去把握它,絕對不能含糊不清或不知所雲。如果教師不指出教學重點,或者強調所教內容都是重點,每個章節都是中心,那麼,你講的課既沒有重點,也沒有中心。連教師本身都不是很清楚的問題,要求學生們去把握它就更難了。因此,筆者在授課時摒棄平鋪直敘的、面面俱到的教學方法,始終抓住教學重點不放。比如,筆者在講授《中共黨史》這門課時,凡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等,都要求學生重點把握,並作為考試考查的重點。而對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問題,課堂上則少講或不講,不講的內容列入學生自學的范圍。這樣一來,重點突出,主次分明,易學易記,教學效果很好。
2 理論聯系實際
書本知識是理論對實踐的概括和總結,它具有系統性、理論性,但缺乏直觀性等特點。教師授課時,如果照本宣科,即使你自以為講得很好,也會顯得枯燥無味。講課不生動,就沒有吸引力,學生就沒有興趣去學,教學效果就不理想,它是環環相扣的。所以,筆者認為理論課要達到講授生動的效果,很重要的技巧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盡量做到理論的闡述與生活的廣度密切結合。比如,在講授《法律基礎知識》這門課時,把學習法律條文、法學理論與現實生活中的違法犯罪案件聯系起來,並布置一定數量的安全分析作為練習,讓學生們去討論分析。其中有一個案例是這樣的:女青年李某下夜班返家途中,遇到某男子持刀阻攔,強行非禮。李某極力反抗,她抓住男子的刀把盡力推擋,不料刀尖剌入對方的心臟,該男子當即死亡。試分析李某的行為是否屬於正當防衛?是否要負刑事責任?多數學生認為李某的行為屬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但也有少數學生認為:李某殺死了人,屬防衛過當,要負刑事責任。課堂上筆者對案例進行了講評:「李某受到不法侵害,她有防衛的權利;她是在受到不法侵害時實施防衛的,防衛行為適時;她是針對歹徒實施防衛的,防衛對象特定;盡管她在推擋時意外地剌死了歹徒,但防衛結果仍屬適度。試想,假如她制止不了歹徒的不法侵害,她自己必定會被奸或被殺。結論是:李某的行為屬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通過分析,不但統一了認識,提高了法制觀念,而且使學生牢固地掌握了正當防衛的概念和必備條件。
3 運用啟發式教學
教師的授課方式通常有兩種類型:一是灌注式。無論學生理解與否都講,多多益善、廣種薄收。這種方式的顯著特點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至於是否會運用似乎無關緊要,這就窒息了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興趣。表面上看該講的都講了,完善無缺,但實際上教學效果並不理想,平時人們談論較多的所謂「書獃子」、「高分低能型人材」就是通過這種灌注式教學培養出來的。二是啟發式。所謂啟發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認識水平。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對啟發式教學曾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述而》)。按南宋大學問家朱熹的解釋:「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答其詞。」可見,孔子關於「啟」與「發」的表述,是一種相輔相成的因果關系,沒有學生的求知慾,教師不啟;沒有教師的「啟」,就沒有學生的「發」。
那麼,教師如何運用啟發式進行教學呢?首先,要善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工作涉及到教與學兩方面,教師是教的主導,學生是學的主體,是一種互動活動,只有教師的積極性顯然是不夠的,你講我聽,就會變成「獨角戲」;或者你講我不聽,就會變成「對牛彈琴」;教師在課堂上高談闊論、滔滔不絕而沒有引起共鳴,曲高和寡,學生看課外書,或竊竊私語,或昏昏欲睡,那麼你的講授算是失敗了。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營造一個師生相互配合,積極探討的氛圍。比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去組織材料,作出解答;或者將學生分成正反兩個小組進行辯論。通過辯論,分清是非,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和口才,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這樣,課堂氣氛更為活躍,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更為深刻。
其次,要善於選材。要啟發學生的思維,就必須要有可供思維的材料,因此,應特別注意選材的典型性、生動性和時代感。典型事例可以啟發學生透過現象提示事物的本質,具有開拓思維,豐富閱歷的教育意義;取材的生動性和時代感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我在講《哲學》中關於「規律」這一問題時,既注意講清規律的概念,更注重啟發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見的現象去理解規律的本質。規律是隱藏在事物內部的一種必然聯系,人們通常不易直接看得到,這就造成了規律的神秘感。於是,我運用十六世紀波蘭籍偉大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即地球自轉形成的晝夜更替和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形成的四季更替的規律,進一步啟發學生們去認識和把握其他的規律,例如: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價值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於生產力狀況的規律等等。這樣就收到了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最後,要善於提問。教學過程對於學生來說是向未知欲域的探索過程,教師授課則起到類似向導的作用,由此引發學生去思考。如果教師把什麼問題都講得「明明白白」,沒有疑問,課堂上也從不提問,學生也沒有問題可問,這不利於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把握。表面上沒有問題,但實際上學生不一定理解和把握,問題可能還多著呢。因此,筆者在授課時很注意設置疑問並經常提問。比如,世界的本源是什麼?事業與愛情的關系怎樣?前蘇聯為什麼解體?祖國統一大業能否實現等等。通過提問和解答,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答案,有利於學生拓寬視野,對問題的認識由淺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實現認識上的飛躍。
教學技巧的綜合運用是一種實踐和探索,教無定法,教師只有辛勤耕耘,開拓進取,精心設計,注重積累,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技巧,才能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
⑶ 教師的什麼決定了其在教學中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
為師德師風。
加強抄對新入職教師、青年教師的指導,通過老帶新等機制,發揮傳幫帶作用,使其盡快熟悉教育規律、掌握教育方法,在育人實踐中錘煉高尚道德情操。將師德師風教育貫穿師范生培養及教師生涯全過程,師范生必須修學師德教育課程,在職教師培訓中要確保每學年有師德師風專題教育。
大力宣傳新時代廣大教師陽光美麗、愛崗敬業、甘於奉獻、改革創新的新形象。深入挖掘優秀教師典型,綜合運用授予榮譽、事跡報告、媒體宣傳、創作文藝作品等手段,充分發揮典型引領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
(3)象其教學擴展閱讀:
教育方法的相關要求規定:
1、依據學生個性特點為基礎將科學文化知識內化為學生素質、建立起學生認知神經系統及行為技能與習慣、最終形成學生生產生活和科研能力以滿足社會需要的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務具有重要的意義。
2、學生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或其他手段,控制一定的條件,作用於一定的對象,以引起事物或現象的某種變化,從觀察這些變化和具體數據中直接獲得知識。
⑷ 教學步驟分為哪幾個
赫爾巴特根據他的心理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是各種觀念的頻繁活動。「興趣」、「注意」、「統覺」在這個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和意義。他認為人們的認識過程,在興趣狀態下可產生兩種心理活動,一種是「專心」,一種是「審思」。專心是「集中於任何主題或對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其觀念活動表現為:一種觀念比較突出並對其餘觀念發揮作用,不由自主地壓制與隱蔽了其他觀念。審思是「追憶與調和意識內容」,其觀念活動為協調、同化新舊觀念的一種統覺活動。只有通過審思活動後,那些被專心接受的新觀念與兒童原有的觀念調和起來了,才能保證兒童意識的統一性。因此,審思活動應當在專心活動之後進行。專心活動與審思活動交替進行,就構成了所謂的「精神呼吸」活動。觀念無論處於運動狀態還是靜止狀態都可以進行專心活動和審思活動。赫爾巴特依據他確定的人們在認識過程中觀念運動的規律,將教學步驟分為「明了、聯合、系統、方法」四個主要階段。
(1)明了。這是教學過程的第一步,由教師傳授新教材。它要求教師在講解時應盡量明了、准確、詳細,並與兒童意識中相關的觀念(已掌握的知識)進行比較。教師主要採用提示教學,也可輔之以演示,包括實物掛圖等直觀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明了新觀念,掌握新教材。對學生而言,這一階段處於靜止的專心活動,其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注意,注意教師對新教材的提示,集中精力對新的概念、教材進行鑽研,努力明了新觀念。
(2)聯系。對學生而言,這一階段處於動態的專心活動。這種鑽研活動可使學生新掌握的觀念、教材與以往已有的觀念之間產生聯系。由於新知識與原有知識間的聯系開始時尚不清晰,處於一種模糊狀態,學生的心理狀態表現為期待,希望知道新舊觀念聯系起來所得的結果。此時教師應採用分析教學和學生進行無拘束的自由談話,引起統覺過程,使新舊知識產生聯合。
(3)系統。經過聯合階段後,學生的新舊觀念,新舊知識已經產生了聯系,但是還不系統,需要一種靜止的審思活動。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在新舊觀念聯系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並尋求結論、規律。這時學生心理上的特徵是探究。教師可採用綜合教學,通過新舊教材對比聯系,將知識形成概念、定義、定理。
(4)方法。學生對觀念體系的進一步深思,表現為一種動態的審思活動,這時學生會產生把系統知識應用於實際的要求,其心理特徵是行動。教師可以採用練習法,指導學生通過練習、作業等方式將所領會的教材應用於實際,並發展邏輯地進行思維的技能。
以上關於教學四階段的觀點即赫爾巴特的教學形式階段理論。後來他的學生加以完善和發展,將教學階段分為:(1)「預備」,即問題的提出,對教學目的的說明等。(2)「提示」,即新教材的傳授。以上兩個階段相當於「明了」階段。(3)「比較」,相當於聯合階段。(4)「總括」,相當於「系統」階段。(5)「應用」,相當於「方法」階段。赫爾巴特的「方法」一詞往往令人費解,他的門生萊茵將之改為「應用」後,更為確切地體現了赫爾巴特的原意。以上脫胎於赫爾巴特的教學五階段即構成了19世紀下半葉後風靡世界的「五段教學法」。
赫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赫爾巴特學派的為五段教學法),是從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這一教學法對教學的階段劃分得很清楚,便於教師編制教案,有計劃地進行教學。
赫爾巴特的教學階段理論建立在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理活動的層次進行動態分析的基礎之上,並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措施都據此而定,這是對裴斯泰洛齊提倡的「教育心理化」運動的有力推動。他的教學過程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學過程的一些規律,是對教學論的一大貢獻。但赫爾巴特把這一教學程序形式化、機械化了。他要求無論任何學生、任何課型、任何知識都要按此階段,依次進行,這就把生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變成了刻板的公式。事實上,這一理論比較適用於班級授課制形式下,以傳授系統書本知識為主的文科中學,較適合於教師按照邏輯編排系統地教,而不適用於淺顯知識及技能科目的教學,不利於學生主動地去學。赫爾巴特重視了教學中兒童的興趣和心理特點,但這種重視是服從於以教師為中心的系統知識的傳授這一前提的。換言之,赫爾巴特重視兒童興趣及心理的目的是為了使教師更有成效地教,而不是讓學生主動地從經驗中學。後來杜威將赫爾巴特作為傳統教育的代表,批評他的心理學是「教師心理學」,而「不是兒童心理學」,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⑸ 教學的任務是什麼
1.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發展學生智力,體力,創造能力和實踐精神。智力是認識過程中表現的認知能力系統,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其中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創造力是指最終產生的新的有社會價值的成品的能力
3.發展學生體力,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教學可以傳授體育,衛生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養成鍛煉身體和講究衛生的良好習慣,增強學生的體質。同時,使學生保持旺盛的精力,發展健康的體魄。
4.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基礎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通過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政治觀點,道德觀點以及其他思想觀點;通過教學,還可以形成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和發展學生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
(5)象其教學擴展閱讀:
蘇聯學者將它歸結為三個方面:
(1)教養職能。掌握科學知識,形成專業的學習技能技巧和一般的學習技能技巧。
(2)教育職能。形成學生的世界觀,形成他們道德的、勞動的、審美的和倫理的觀念、觀點和信念,形成在社會中相應的行為方式和活動方式,即培養人所必須具備的個性品質。
(3)發展職能。引導學生開展足以發展感性知覺的各種活動,使其運動、智力、意志、情感、動機等得到一般發展,個性得以全面和諧地發展。
教學的意義
①教學是嚴密組織起來的傳授系統知識、促進學生發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②教學是進行全面發展教育、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
教學與教育這兩個概念的關系,是一種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教育包括教學,教學只是學校進行教育的一個基本途徑。
除教學外,學校還通過課外活動、生產勞動、社會活動等途徑向學生進行教育。 教學與智育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作為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發展學生的智力,主要是通過教學進行的。但不能把兩者等同。
一方面,教學也是德育、美育、體育、勞動技術教育的途徑,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過課外流動等才能全面實現,把教學等同於智育將阻礙全面發揮教學的作用。 教學還與學生在教學中的自學相緊密聯系。教學由教與兩方面組成,
其中,學既包括學生在教師的直接教授下的學習,也包括學生為配合教師上課而進行的預習、獨立作業等自學活動,而教學的目的就是要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達到能獨立自主地自學。
但是教學與學生在教學之外獨立進行的自學有嚴格的區別,後者是學生獨立自主進行的學習,根本不同於教學中的預習、復習和作業。教學不包括這種學生自主進行的自學。
⑹ 常見的三種基本教學組織形式有哪些其各自的特點如何
三種基本教學組織形式是:
(一)個別教學;(二)班級授課制;(三)復式教學與現場教學。
各自的特點如下:
(一)個別教學。
這是最為古老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其典型形態是私塾教育。其根本特徵是「一對一(或幾)」個性化,能夠充分實現對學生的因材施教,充分照顧到
學生間的個別差異是其根本特徵。
(二)班級授課制。
這是現代教學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是當代教學組織形式變革的對象與焦點,其根本特徵是「一對多」即一名教師在課堂內同時對多名學生進行施教。
(三)復式教學與現場教學。
1,復式教學。特點:直接教學和學生自學或做作業交替進行。由於學科頭緒多講課時間少,教學任務重,因而備課時對教學過程的組織教學時間的分配和教學秩序的處理等,有更復雜的要求。
2,現場教學。特點:利於學生獲得直接經驗,深刻理解理論知識,使教學豐富多彩。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⑺ 其教學。洗腳。
足光散是中西葯結合制劑,因內含水楊酸5-20%有角質溶解和角質剝脫作用,還有抑制汗腺分泌作用.所以你的腳出現脫皮是正常現象和葯理作用
⑻ 從沒有經驗的教師,如何講課
1.
新接手一個班,或者剛剛參加工作,第一次和學生近距離接觸,的確是非常關鍵的。老師的這一個亮相要是博得了滿堂彩,下面的教學就會順暢些,圓滿些,要是講砸了,當然還有彌補的機會,但是,實際彌補起來卻是很困難的。打個不很恰當的比方,就像年輕人找對象,第一次見面沒有給人留下好印象,十有八九要散夥,老師的第一堂課當然與見面相親有著本質的區別,但其中的奧妙,也有許多相通的地方。
在上第一節課前,老師最好是修飾一下自己,理理發,沐浴一下。一是顯得干凈利索,二是顯得對學生尊敬,假如你有一張叫年輕人追逐迷戀的明星臉,多少會有助於馬到成功,假如你不幸長得沒有什麼特點,那麼,你至少要在休息好的前提下,做到精神煥發。
最忌諱的是老師進入課堂就講課,因為學生還不熟悉老師,對老師還有很多的神秘感,上來就講課,學生也會因為學生對老師感興趣的程度大於對教學內容的程度,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所以,第一節課最好是不要講課。
下面是進入課堂後的具體的實施步驟:
首先,要做自我介紹,要有一個漂亮的出彩的的亮相。這個開場白,要介紹自己的姓名和求學經歷,這是最吸引學生的,有助於學生了解老師的過去,促進師生友誼的建立。讓學生在你的自我介紹里,感受智慧之美,拼搏之美,進取之美。要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一個博學的人,從而從心裡喜愛和敬佩老師。
其次,要講講對所教授科目的認識,最好是聯系現實社會中的一些具體的實際例子,來突出所教科目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突出所教科目在個人修養提高方面的重要性,突出所教科目在考學中的重要性,要讓學生產生一種學好你所教學科的沖動。這樣做,雖然有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嫌疑,但是對於引導學生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激發他們的學生興趣,鼓舞學生的士氣都是很有必要的。
三是,介紹本學科的學習方法。可以結合自己的經驗和別人的教訓,根據自己的心得來現身說法,把自己的一些竅門和絕招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叫學生知道下一步怎麼學,怎麼做,怎麼配合老師的工作,達到以實用來吸引人,以真摯來感染人。
四是,介紹本學期的學習內容,學期目標,自己的教學計劃,自己的授課習慣,講課特點,課堂要求,並且對學生應該達到的程度做出明確的說明,以便同學們更好的接受和適應老師。
應該注意的問題:
擺正心態,和學生的關系應該是朋友關系,不要高高在上,目中無人。
要根據學生課上的反映,及時調整自己的講課的狀態,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牢牢吸引住學生,要叫學生對老師的講課心悅誠服。
要做到情緒飽滿,文才飛揚,講課時鏗鏘有力,抑揚頓挫,做到吐字清晰,聲音洪亮。
面帶微笑,鼓勵學生參與,使得課堂氣氛活躍,不要搞的課堂氣氛死氣沉沉。
語言最好是本著幽默、風趣的路子走,內容要切合學生的水平和興趣,切忌大話、空話、假話,叫人厭煩。
不要一開始就給學生立規矩,給學生來個下馬威,過於嚴肅的老師,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使學生產生恐懼心理,影響師生關系。
語氣要溫和,不要生硬,課堂氣氛要活躍,不要死板。
應該講,任何一門學科都有他們的科學性和趣味性,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獨特的魅力。教師的第一節課,應該是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培養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學生的興趣有了,就意味著你的第一節課成功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下一步的教學工作就可以順利展開
(以上為參考資料)
下面是我自己總結的
第一次,甚至頭幾次課都會緊張,這很正常。要想克服,必須經過一個過程,在這個適應的過程中,只要不犯什麼大錯誤,就可以逐漸建立起信心,以後就不會緊張了。所以,頭幾次課很重要,一定要認真准備。
我建議你寫好教案後,自己在家裡對著鏡子講幾次,最好能做到幾乎把你這堂課要講的話都背下來了。其實這並不比背一篇課文難,只要練習幾次就差不多了。當年我第一次上講台之前,就是把整節課當成了一篇課文,背了個滾瓜爛熟,上講台後就像給老師背課文似的把腦子里記熟的東西背了一遍,所以剛開始的幾分鍾還緊張,後來就乾脆沉浸到裡面,忘記緊張了。經過幾堂課之後,就可以不用這樣背,而是把教案寫的很清楚,然後邊看邊講了。
其實每個人都有害羞的心理,要克服需要建立起自信。我原來也很怕在眾人面前講話,現在好多了。我總結了一下,經驗就是:剛開始沒信心的時候就把准備工作做足,比如把要說的話背熟,上台時就算緊張也不至於忘詞。這樣一開始的幾次就不會犯什麼大錯,更不會鬧什麼笑話。幾次之後,你就會發現,原來這種事情很簡單,這時候你就已經建立起自信了,接下來的事情你就會覺得越來越簡單,做起來也越來越自如。
這些都是我自己的經驗總結,希望對你有幫助
祝你成功!!!!!!!!!!!!!
⑼ 文中提出「教學相長」,其教與學的主體對象不同,分別指老師和學生這句話對不對
老師和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促進,相互嗯成長,那麼就是老師鼓勵學生要自主學習自主,嗯,研討,然後才能夠以老以學生為主,以教師為輔。
⑽ 有沒有什麼好的象棋基礎教學
認識棋盤!學象棋棋盤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