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現代教學三中心

現代教學三中心

發布時間:2020-12-21 09:51:09

A. 現代教育三中心是什麼

1、「兒童中心(學生中心)」。

杜威是在批判舊教育的過程中提出「兒童中心主義」思想的,也就是說,是在「破舊」中「立新」的。在杜威看來,在傳統教育那裡,「學校的重心在兒童之外,在教師,在教科書以及你所高興的任何地方,唯獨不在兒童自己即時的本能和活動之中」。

教科書「是過去的學問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師是使學生和教材有效地聯系起來的機體,教師是傳授知識和技能以及實施行為准則的代言人」。

2、「活動中心」。

杜威認為人們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當途徑。 所以教師要把教授知識的課堂變成兒童活動的樂園,引導兒童積極自願地投入活動,從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養成品德和獲得知識,實現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

3、「經驗中心」。

教育能傳遞人類積累的經驗,豐富人類經驗的內容,增強經驗指導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把社會生活維系起來和發展起來。廣義地講,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與人接觸、相互影響、逐步擴大和改進經驗,養成道德品質和習得知識技能,就是教育。

由於改造經驗必須緊密地和生活結為一體,而且改造經驗能夠促使個人成長,杜威便總結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為「經驗改造」。

(1)現代教學三中心擴展閱讀

杜威的這一思想也與他對傳統教育「知行分離」現象的批判分不開的。在杜威看來,由於知識「旁觀者理論」把認知主體與認知對象相隔離,強調認知是一種認識「對象」呈現給認知者的事情,這樣在教育上就逐步形成了以知識為中心,學習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與行為相分離等弊端。

結果,在學校教育中,學科變成了書本上的東西,變成了遠離兒童經驗和不能對行為發生影響的東西。杜威認為,人的知識和行為應當是合一的。

如果一個人他所學的知識不能影響他的行為,他的行為又不能源於他所學的知識,那就只會養成一種輕視知識的習慣。

從「知行合一」思想出發,杜威強調,學校應當把單純的以知識為中心的教育轉移到兒童的活動上來,依照兒童發展的程序,通過兒童運用他所學習的知識逐漸發展他的能力,直到他能教育自己為止。

杜威對「知行分離」現象的批判和「知行合一」思想的闡述,提出了知識與行為相結合以及個體在獲取知識上的主動性問題,為正確認識知識傳授與兒童活動的關系,鼓勵兒童主動地探究,通過探究活動獲取知識和經驗,提供了指導思想。

B. 三中心論是什麼

教育三來中心論是指德國著名心理源學家、教育家赫爾巴特提出的教師、知識、課堂。
後來的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學代表人物杜威批判教育三中心論,杜威因此提出兒童、經驗、活動——「新教育三中心論」。由此形成現代西方兩種教育學派——傳統教育學派(赫爾巴特)、現代教育學派(杜威)。三中心是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知識是基於學生自身已有的經驗主動構建的,新三中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主體的關系。而新三中心端正了教師主導、探究式教學,方式是灌輸式的、合作。舊三中心把教師處於主體地位、以經驗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學生是被動進行學習的,強調課堂上知識的單向傳授,教學方法是自主。

C. 說說赫爾巴特的傳統三中心和杜威的現代三中心都是什麼,

赫爾抄巴特的傳統(舊)三中心是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

杜威的現代(新)三中心是學生(兒童)中心、經驗中心、活動中心。

赫爾巴特是傳統教育代表人,他認為,「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杜威則是現代教育代表人、進步教育代表人、實用主義哲學創始人。他認為,「教育的過程,在它自身以外沒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3)現代教學三中心擴展閱讀:

誇美紐斯、赫爾巴特、杜威三個人的相關易混知識點

1、稱謂不同

誇美紐斯與赫爾巴特

誇美紐斯——教育學之父

赫爾巴特——科學教育學之父、現代教育學之父、

赫爾巴特與杜威

赫爾巴特——傳統教育代表人

杜威——現代教育代表人、進步教育代表人、實用主義哲學創始人

2、書籍、地位不同

誇美紐斯——1632年的《大教學論》(近代第一本教育學著作;教育學獨立的開始、萌芽)

赫爾巴特——1806年的《普通教育學》(現代第一本教育學著作;教育學成為獨立規范的學科)

D. 新三中心和舊三中心的區別

一、赫爾巴特的傳統三中心是:課堂中心、書本中心和教師中心版;
杜威的現代三中心是:以現權實化、生活化的教學取代傳統的課堂講授,以兒童的親身經驗代替書本知識,以學生主動活動代替教師的主導。

二、教師與學生的地位不同。赫爾巴特提出在教育過程中應該以教師為中心;杜威則認為教育應該以兒童為中心,尊重兒童的天性。

三、教學方法不同。赫爾巴特強調教師的講授,傳授經驗;杜威主張"從做中學",他認為兒童不從活動而由聽課和讀書所獲得的知識是虛渺的。

四、教學過程不同。在教學過程上,杜威依據學生在做中學的認識發展提出了五個階段的過程: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論;而赫爾巴特則提出了明了、聯想、系統、方法四個階段。

五、教育目的不同。赫爾巴特認為教育是對兒童未來生活的一種准備,而杜威則提出了教育無目的論,他認為教育只是外力強加於受教育者的目的的。

閱讀全文

與現代教學三中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