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班安全禮儀教案(開水瓶不亂碰)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視頻,了解並學習拍手、握手、擺手等禮儀動作和用語,學習禮儀兒歌。
2、在日常與朋友的交往知道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體驗知禮、懂禮、學禮的快樂。
活動准備:視頻三段動作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觀看第一段視頻
(1)今天孫老師帶來了一段視頻,請你仔細地看一看,有誰?他們說了什麼?幼兒觀看視頻。
(2)結束提問:你看到了誰?發生在什麼時候?早上來園哥哥姐姐見到叔叔、老師他們說了什麼?(你早)在說「你早」的時候,他們不僅會停下小腳說,而且還做了一個什麼動作?哪個仔細觀察的小朋友發現了(老師示範彎腰動作)仔細看看我的頭有沒有低下呀?
(3)原來要做個禮儀好寶寶,早上到園見到老師、叔叔會彎下腰來說你早,我們跟著哥哥姐姐來學一學。(輕輕起立)幼兒模仿動作(幾遍)(老師提醒邊說邊做動作)學說兒歌:你早你早彎彎腰
2、觀看第二段視頻
(1)小朋友走進了幼兒園,這時她見到了好朋友,會說什麼?說的時候可以做什麼動作與人有禮貌的打招呼?(幼兒先說後觀看第二段視頻)請你看看姐姐是怎麼說怎麼做的?
(2)觀看結束提問「朋友見面了,說了什麼?邊說邊做什麼?教師總結:你好你好點點頭。
(3)哪兩個小朋友來學一學
3、看圖模仿動作學兒歌
(1)做個禮儀好寶寶,除了會你早你早彎彎腰,你好你好點點頭,平常,在教室里老師還聽到小朋友說「謝謝」,我們什麼時候要說謝謝?說謝謝的時候可以做什麼動作?引出兒歌:「謝謝謝謝拱拱手」一起學一學
(2)那請你看看老師在做什麼動作?(伸手)在哪裡看到過這個動作?(幼兒先說後呈現圖片)為什麼要做這個動作?引出兒歌:請進請進伸伸手。
(3)做個禮儀好寶寶,伴隨著禮儀動作說禮貌用語寶寶像個小淑女、小紳士,老師這還有一些動作圖片,請你去看一看,學一學圖片上的動作,想一想,什麼時候做這個動作?(幼兒看圖並模仿動作)
(4)結束:你看到學了什麼動作?誰和她學了一樣的動作,誰來說說什麼時候要握手?引出兒歌:歡迎歡迎握握手,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5)誰和她學了不一樣的動作,請你來表演一下(拍手、揮手動作)引出兒歌:真棒真棒拍拍手,再見再見揮揮手
4、完整兒歌表演學著做個禮儀好寶寶,相信大家都會喜歡你,生活中的禮儀還有很多呢,現在我們先把今天學的這些禮儀看著圖完整的做一做、說一說。
5、遷移經驗討論:
剛才老師說生活中的禮儀還有很多,那生活中還有什麼地方也要講禮貌、學禮儀?幼兒自由表達(如喝水要排隊,滑滑梯要排隊,走路要慢慢走,上下樓梯要靠右邊走……
6、延伸活動:
在以後的娃娃家游戲時創設做客的情景,到客人家做客先要按門鈴,見到主人要說什麼?(你好),娃娃家的主人要說什麼?(歡迎光臨)請進動作……
附兒歌:
我有一雙小小手,要拉許多好朋友,你早你早彎彎腰,你好你好點點頭,謝謝謝謝拱拱手,請進請進伸伸手,歡迎歡迎握握手,真棒真棒拍拍手,再見再見揮揮手,做個禮儀好寶寶。
備註:
為了避免活動的說教與枯燥乏味,考慮到動靜交替的原則,我加了一點模仿動作的圖片讓幼兒看一看、學一學、做一做,不知是否合理,本次活動整體感覺是在幼兒的學說與學做中展開,大家看過後,有什麼問題或是寶貴的好建議提出來哦!
B. 中班禮儀教案《上課要認真》
1.教師要寫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型性回,不要事無答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C. 幼兒園《輕輕禮儀教案》
幼兒園禮儀教案 有益的學習經驗: 知道打擾別人做事不好,但有重要的或緊急的事會禮貌打擾。 准備: 情境表演三個。 活動與指導: 1.教師介紹情節發生的背景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內容:自從上次,小猴挨了媽媽的批評,又得到小朋友的幫助,禮貌多了,可是他又碰到了新問題,這回他該怎麼辦呢?請小朋友出主意。 2.觀看情境一:猴媽和兔媽正在談話。這時電話響了,小猴接聽後知道是找媽媽的,怎麼辦呢?媽媽說不讓打擾她,該不該傳電話呢? 討論: (1)是否該打擾大人談話? (2)怎樣打擾有禮貌? 3. 觀看情境二:猴媽正在睡覺,查煤氣的來了,小猴該不該叫醒媽媽? 討論: 該不該叫醒媽媽,怎樣叫醒有禮貌? 4.觀看情境三:老師正低頭替小朋友准備教具,小猴有些肚子痛。 討論: 小猴該不該在老師最忙的時候去找老師說話?有重要的事怎樣說才有禮貌? 5.小結上述情況,讓幼兒懂得在有緊急和重要的事需要打擾別人時,要用禮貌方式打擾,不要引起別人的反感。 6.學話句式:「對不起,打擾您了,我有重要事說。」鼓勵幼兒在生活中運用。 不影響別人 有益的學習經驗: 1、懂得在家中或其他場所,不影響別人做事與休息。 准備: 1.圖片:家的背景(兩個房間隔一道門)。 2.貼絨:猴媽、小猴、兔媽、小兔、飛機、汽車。 3.圖片三幅(別人談話時、媽媽休息時、爸爸工作時)。 活動與指導: 1.觀看貼絨故事《客人在家時》,由教師操作貼絨教具在家的背景圖片上講解。 故事大意:一天,兔媽帶小兔來猴子家做客。猴媽交待小猴好好招待小兔玩,要友好,小猴答應了,帶小兔進了裡屋玩開汽車游戲,而猴媽與兔媽坐外屋談話。不一會兒,兩個媽媽就聽見裡屋傳來「哐當、嘩啦!」的聲音,談話進行不下去了,跑進屋一看,原來是汽車玩具撞倒了花架子,兩個媽媽一看孩子沒吵架還友好的,只是囑咐「小心點!」就又出去了。可是,兩個媽媽的話說了還不到一半就又進行不下去了,原來是小猴帶著小兔開著飛機從裡屋吵嚷著跑了出來,邊跑邊圍著外屋高興的轉圈。真吵!猴媽媽生氣了, 「小猴,你是怎麼帶小兔玩的,怎麼這樣沒禮貌。」小猴覺得很冤枉,他和小兔玩的挺友好的,怎麼一下變成沒禮貌了呢? 2.提問: (1)猴媽媽批評小猴對不對?為什麼說他沒禮貌? (2)小猴的冤枉是什麼?他哪做得對,哪做的不對?禮貌的孩子該怎麼做? 3.小結:客人來了,友好招待小朋友一起玩是對的,但要講求方式。不能只顧自己高興,而影響了別人做事,打擾別人談話是沒禮貌的行為。 4.出示圖片三幅,說說這些情況下小朋友應該怎樣講禮貌?為什麼這么做? 圖一:兩個大人談話時,孩子站一旁插話。 圖二:媽媽下夜班休息時,孩子門外玩。 圖三:爸爸伏案工作時,孩子想和他玩。 5.小結:禮貌的孩子知道什麼時候該打擾,什麼時候不該打擾。希望小朋友在家、在幼兒園、在公共場所要懂禮貌。
D. 小班禮儀交友禮儀教案
運動目的:
1、願意與別班的孩子交朋友,體驗交朋友的快樂
2、有行動有節拍的念出本身和新朋友的名字。
運動預備:
櫻桃、草莓、蘋果貼紙多少,運動前貼於孩子額頭。
動物胸卡多少運動前貼於孩子的胸前。
孩子們已經會做「找個朋友」這個游戲。
園地部署:把位子擺放成兩個兩個一組的愛心形。
一、迎新朋友
—小一班的孩子接待其他班級的小夥伴,引誘孩子們用種種方法打召喚,如「你們好!」、「HI」、「HELLO」等。
—請小客人入座,各班預測對方地點的班級,互相用洪亮、有節拍的聲音來報告。如:一方孩子說:「他們是**班的」,另一方立刻答復到:「對,我們是**班的」。
二、各人熟悉一下吧
—你們想和我做朋友嗎?那我們奈何可以成為朋儕呢?你們知道我是什麼班的先生嗎?知道我叫什麼名字嗎?
—先生樹模有行動有節拍的說出本身的班級和名字,如:「我是小一班的,我叫***」,並拍三次身材的差別部位。
—先生也想和你們做朋儕,你們也來先容一下本身,象小珠珠先生那樣用有行動有節拍的話來先容,讓先生和其他的小朋儕都熟悉你,好嗎?
—先生和孩子在一路,用誇大的行動反復模擬適才先容本身名字的幼兒,以表現存眷和應答。
三、咱們交個朋友吧
— 你們想不想和另外班的小朋友做好朋友啊?你會怎麼和他交朋友啊——音樂游戲《找個朋友》,引誘孩子們探求和本身胸卡一樣的小朋友做朋友。如:佩戴小鴨胸卡的孩子去探求同樣佩戴小鴨胸卡的孩子,找到後做一些友愛的行動,如握手、擁抱、微笑等。和洽朋友聊一聊,互相扣問對方的名字。
—用共同行動有節拍的話語來向各人先容本身的新朋友。如:他叫***,他是**班的,並做差別的身材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