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數學微型課教案
0以內進位加法
1.有趣的魚鬍子!
數學問題:
魚的鬍子:鯉魚有4根鬍子,鯰魚有8根鬍子,泥鰍有10根鬍子。
(1)鯉魚的鬍子比鯰魚少多少根?
(2)鯉魚和鯰魚一共多少根鬍子呀?
(3)兩條鯰魚有多少根鬍子?
(4)你還能提什麼問題?
問題解答:
(1)8-4=4(根)
(2)4+8=12(根)
(3)8+8=16(根)
(4)只要孩子能提出問題並作出回答都可以。
網路閱讀:
小朋友想不到吧!魚也長鬍子!讓你更想不到的是魚的「鬍子」還有很多妙用呢!魚是用它的鬍子(也就是魚須)來嘗味道的。鯰魚就是用魚須來感覺味道的。鯉魚的鬍子實際是它們的觸覺和味覺器官。泥鰍主要通過胡須的觸覺和味覺作用在水層底部感受食物的化學和機械刺激。
哈哈!魚的鬍子真有趣!
2.像花朵一樣的海星!
數學問題:
海星走得很慢,每分鍾只能在海底移動5至8厘米。照這樣計算海星2分鍾至少能移動多少厘米,最多能移動多少厘米?
問題解答:
(1)5+5=10(厘米)
(2)8+8=16(厘米)
網路閱讀:
海星兩分鍾最多走16厘米,小朋友拿出你鉛筆盒中的直尺看看16厘米有多長!是不是很短的呀!
海星是生活在大海中的一種棘皮動物,它們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如果海星的腕、體盤受損或自切後,都能夠自然再生長出來哦!海星的任何一個部位都可以重新生成一個新的海星。
3.小朋友知道紅牌和黃牌嗎?
紅牌罰下 黃牌警告
數學問題:
在體育中裁判對運動員的行為會出示黃牌和紅牌。在2006年第18屆世界足球錦標賽(簡稱世界盃)上的荷蘭隊和葡萄牙隊比賽中,主裁判共向葡萄牙隊出示了9張黃牌和1張紅牌,向荷蘭隊出示了7張黃牌和3張紅牌。
(1)在本場比賽中,主裁判共出示了幾張黃牌?幾張紅牌?
(2)在本場比賽中,主裁判共出示了幾張牌?
(3)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問題解答:
(1)9+7=16(張) 1+3=4(張)
(2)16+4=20(張)
(3)只要孩子能提出問題並作出回答都可以。
網路閱讀:
小朋友,你知道紅黃牌的由來嗎?紅黃牌發明者為英國裁判阿斯頓。他偶然間在十字路口遇到紅綠燈時突發奇想,若是利用這醒目的紅黃指示信號來約束警告那些嚴重犯規的足球球員會如何呢?
阿斯頓於是利用他在國際足聯裁判委員會擔任主席職務之便,極力推廣他的紅、黃牌制度。終於,在1970年世界盃賽上,包括紅、黃牌在內的幾項「阿斯頓建議」被正式採用。可以說,他的這一發明給足球運動帶來了一次歷史的飛躍
4.你知道奧運會嗎?
數學問題:
新中國成立後,於1984年第一次參加了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在這次歷時半個月,有140個國家參加的盛會中,共奪得金牌15枚,銀牌8枚,銅牌9枚。
(1)獲得的銅牌數比銀牌數多幾枚?
(2)獲得銀牌和銅牌共幾枚?
(3)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問題解答:
(1)9-8=1(枚)
(2)9+8=17(枚)
(3)只要孩子能提出問題並作出回答都可以。
網路閱讀:
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於古希臘,因舉辦地點在奧林匹克而得名。第1屆古代奧運會於公元前776年舉行,到公元394年共舉行了293屆。運動會每隔4年舉行一屆。後來人們將這一周期稱為奧林匹克周期。自1883年開始,法國人顧拜旦致力於古代奧運會的復興。經他與若干代人的努力,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於1894年6月23日成立,1896年4 月6日-15日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在希臘的雅典舉行。
2. 體育微教案怎麼寫
一般的體育教案是有個教案本子,大概列出了教學目標之類的,時間地點。
我手頭只有當時安版排網球權培訓時的教案。大概列一列給樓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吧。
教案
內容,網球上網截擊動作訓練
課時安排,3課時
1,教學目標,上網截擊動作。(這里樓主可以改成飛碟球出手全套動作之類的)
1-1,上網握拍法(大陸式),順帶復習東方式和西方式握拍。
1-2,上網移動步伐(交叉步練習)。
1-3,網前手型(正手+反手)
1-4,網前拉拍動作(正手+反手)
1-5,網前站位
1-6,單雙打網前戰術分析
2,訓練計劃,上網截擊練習。
2-1,網前手拋球定點練習
2-2,網前手拋球移動練習
2-3,不持拍網前手型練習(正手+反手)
2-4~2-6,網前持拍練習(內容,次序同上三)
2-7,底線上網跑動練習
2-8,底線上網連貫動作練習
2-9,觸網和過網擊球規則講解
3,教學重點難點。
3-1,持拍手型糾正
3-2,網前出手上步時機選擇
3-3,重心問題,墊步問題
3-4,出手時機問題
4,注意事項。
4-1,網前截擊切記保證學生安全
5,其他
訂場事項
球拍管理事項
網球用球管理事項
簽字:XXX
3. 教學設計比賽包括哪些內容
一般情況下教師教學技能大賽包括:1.說課比賽2.普通話比賽3.粉筆字、鋼筆字比賽4.微型課比賽5.教學設計比賽6.教學課件比賽7.板書設計比賽8.間筆畫比賽9.教育演講比賽10.公開課比賽
4. 幼兒園微課程愛大自然的教案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認識到大自然存在的生物之間的聯系,並了解其特徵。 情意目標:激發孩子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情趣的理解,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並加強環保意識。 技能目標:運用眼、耳、口、鼻多種感官對事物進行初步認知和表達,增加感官的敏感性和靈活性。鍛煉其模仿和表達的技能。 教學重點、難點 開發孩子的思維,讓孩子們學會各個感官的運用和交結是有一定難度的。 活動准備 活動熱身:在活動開始的前一天,布置思考作業:回家細心觀察身邊的動物或是通過看電視觀察一些動物,第二天開展活動的時候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用寫、畫、表演(動作或聲音的模仿)三種方式中的其中兩種表達出自己對某種動物的印象、感情等等。 活動准備:大班小朋友坐好了,分成幾個小組,以競爭的形式打分,每個人可以不計次數的上台,次數越多,表達得越好,表達方式越多得分就越高。最後評出冠軍組、亞軍組,並得到老師的獎勵(什麼獎勵暫時保密),悄悄准備好與全班人數相符的獎狀。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註: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開始環節:師生一同大聲喊出「我愛大自然」的活動標題,並分小組進行一個小組一個字的合唱式吶喊。「我-愛-大-自-然」,繼而音樂「春天在哪裡」響起,大家隨意的手舞足蹈的樂一樂,師生其樂融融、歡聚一堂。 基本環節: 1.宣布《我愛大自然》活動開始,每個組第一排的第一個同學當小組長。然後讓同學們開始舉手上台,用自己准備好的方式將自己觀察好的動物表達出來。 2.強調紀律和要點:舉手的小朋友按先後秩序上台,插隊者取消參與活動的資格。上台的小朋友表演或者展示畫面的時候,台下要保持絕對的安靜,發出噪音者同樣取消資格。每當一位小朋友表演完畢,台下「觀眾」可以發表評價、意見以及意見分歧。不管小朋友的表演受不受歡迎,必須在他下台時給予熱烈的掌聲。每個小組的小組長要負責鼓勵組員上台,為小組加分,爭得榮譽。 結束環節:剛才的活動大家都很積極,興致很高。按照分數評選出冠軍組和亞軍組,增加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然後開始評選並且頒獎。音樂「種太陽」輕聲響起。給每個上台的同學都發放獎狀,有「最佳表演獎」若干張,「最佳模仿獎」若干張,「最佳表現力獎」,「最具風格獎」……沒有上台的同學發放「好觀眾獎」、「最佳紀律獎」,總而言之,家家有花落,人人有獎狀,時時有掌聲,處處有笑聲。 延伸環節:給孩子們講述一些有關大自然的生物常識,如:生物鏈、生物的發展歷史,等等。並告訴孩子們森林與大自然動植物存在的重要性,號召孩子們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5. 微型教案與一般教案有何不同
通常把教師的課堂板書稱為「微型教案」,它不僅是對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更是教師版教學能力的綜合體現權.它往往充分利用簡潔的高度概括的詞語,分明的形象的線條,以及醒目的圖形符號,來解析教材內容,揭示教學重點難點,展示優美的直觀形象,因此一幅優美的富有創意的板書滲透著教師的學識、智慧和教藝,融合著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審美素養,反映著教師綜合的教學能力,它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結晶。
一般教案,也稱課時計劃,教師經過備課,以課時為單位設計的具體教學方案,教案是上課的重要依據,通常包括:班級、學科、課題、上課時間、課的類型、教學方法、教學目的、教學內容、課的進程和時間分配等.有的教案還列有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如電影、投影、錄像、錄音等)的使用、作業題、板書設計和課後自我分析等項目。由於學科和教材的性質、教學目的和課的類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