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形成教學風格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閆德明(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教授)
一、教學風格的意義
從理論方面來看,教學風格研究是教學理論的深化和發展。隨著現代教學論的研究日益向縱深發展,許多新的課題逐漸進入研究者的視野,對教學藝術及其風格的關注便是一個顯著事例。教學風格作為教學藝術高度成熟的標志,在教學個性化的追求中被人們所矚目乃是一種必然結果。然而,傳統教學論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教學的藝術及其個性的研究,致使教學風格的理論成果貧乏,遠遠不能適應教學藝術個性化發展的需要。教學風格研究是對於教師教學藝術創造所能夠達到的「最高境界」的研究,可以豐富和完善教學論和教學藝術論的理論體系,彌補長期以來教學個性、教學風格理論研究的不足,影響和推動教學論、教學藝術論的發展。
從實踐方面來看,教學風格研究是教學實踐的總結和提升。我國教學風格研究的興起和發展一直伴隨著教師教學經驗總結一道成長。起初主要是總結優秀教師們的先進教學經驗並概括出教學風格的類型和表現形式,在這一過程中,一些著名優秀教師逐步以鮮明的教學風格被人們承認和學習,例如斯霞、霍懋征、李吉林、丁有寬等。教學風格研究通過對優秀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條件與發展規律的揭示,為廣大中小學教師提高教學藝術水平,保證教學質量,形成個人教學風格提供有益的啟示,對於教師的教學迅速走上成功、成熟之路可資借鑒。同時,教學風格研究有助於引導、鼓勵教師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揚長避短,朝著合乎自己審美個性和特長的目標去努力,加快形成獨立風格的步伐。教學風格研究為廣大教師提高教學能力、重視專業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風格的內涵
何謂「教學風格」( Teaching style )?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們對此有各不相同的側重點。國內學者關於教學風格的代表性觀點主要有:方法特點說、個性核心說、教學風貌說、穩定表現說、表現方式說、藝術特色說、觀點技巧結合說,分述如下:
(一)方法特點說:邵瑞珍( 1983 )認為教學風格是「在達到相同的教學目的的前提下,教師根據各自的特長經常所採用的教學方式方法的特點」。賀雯( 2005 )認為: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採取的個性化和一貫的方式、方法。
(二)個性核心說:張翔( 1987 )認為「就教師個人而言,當他的教學是經常而穩定地表現出合規律性和個性時,就會在此基礎上形成相應的教學風格。」他認為教學風格的特徵是:表現方式的獨特性、個體意識的直覺性、行為方式的習慣性和學習交流的不可模仿性。
(三)教學風貌說:程少堂( 1988 )認為「教學風格是教師有意無意地、在適合自己個性特徵、思維方式和審美趣味的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經過反復實踐,而最終形成的一種獨具個性魅力又具有穩定性的教學風貌」,具有獨特性、豐富性、穩定性和可變性。
(四)藝術特色說:吳也顯( 1991 )認為「課堂教學的風格就是教育者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學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中所體現出的獨特的藝術特色。是他的思想境界、審美理想、藝術修養、性格特點等在教學活動中的綜合體現。」
(五)表現方式說:盧真金( 1991 )認為「教學風格就是教學藝術家所特有的、在教學活動整體中重復表現一種『韻味'、『格調'、『風貌'的表現形式。它是藝術家精神風貌的個性和教學技能技巧的特色相結合的產物,是教師創造性、藝木性教學活動的特徵,獨特性、穩定性和發展性是教學風格形成的特徵。」徐麗華、傅亞強( 2005 )認為:教學風格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依據其價值觀念,對教學過程諸元素(知識、教師、學生和方法等)的偏好性和習慣化的方式。教學風格體現了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個體差異,是教師教學的個性化特徵,體現於教師對各種教學元素的選擇與組合方式。
(六)穩定表現說:王北生( 1989 )認為「所謂教學藝術風格,就是教師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和長期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獨具個性的教學思想、教學技能技巧、教學風度的穩定性表現。」李如密( 2002 )、何小微( 2006 )認為:教學風格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貫的教學觀點、教學技巧和教學作風的獨特結合和表現,是教學藝術個性化的穩定狀態之標志。
綜合以上分析,所謂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在一定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技巧,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穩定的個性化的教學風貌和格調。以下幾個方面是普遍認同的: 1 .教學風格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教學風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長期的實踐,執著的追求,才能將教學藝術的獨特性格磨練成熟。教學風格是教師教學藝術進入一種高境界的標志。 2 .教學風格是教師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形成的。教學思想觀點體現了教師教學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是教學風格形成和發展的內源性動力。 3 .教學風格是教師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技巧的結果。教學風格不等於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而是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的創造性運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顯示著教師達到的教學藝術水平,是教學風格產生理想效應的技術性保障。 4 .教學風格是教師個性化的教學藝術達到了相對穩定的狀態。教學藝術是個性化的,沒有獨特鮮明的個性,教學藝術就模糊了自我的面孔,教學風格也就蒼白無神了。教學風格是教師個性化教學藝術達到比較成熟時的一種教學狀態。教學風格是相對穩定的,它給人一種成熟感,因為不夠成熟的教學藝術之樹上,是很難綻放教學風格之花的。 5 .教學風格是教師課堂教學所表現出來的一種風貌和格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教學作風和精神面貌,創造性運用教學方法和技巧時一種教學狀態和行為方式,是教學風格審美魅力的直接載體。
三、教學風格的類型
教學風格有哪些類型?很多學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較有代表性的有:
李如密( 1986 )提出科學型(或稱理智型)、藝術型(或稱情感型)和混合型的分類。吳慶麟( 1988 )提出演講與討論、集體中心與教師中心的分類。李林生、於德令( 1989 )提出熱情奔放、深入淺出、平易朴實、雄辮謹嚴、幽默風趣、標新立異、畫龍點睛的分類。歐陽侖( 1992 )提出慷慨激昂型、沉穩柔和型、邏輯推理型和活潑明快型的分類。李新宇( 1995 )提出活潑與嚴謹、優美與朴實、細膩與曠達的分類。
總體上看,這些分類簡潔明了,易於理解,頗有親切感,但分類標准不統一,隨意性大,大多停留在描述性層次上,抽象概括水平不高,缺乏理論深度,科學性不強。
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李如密( 1995 )綜合使用多種分類標准和多種分類方法,採取單一標准與復合標准相結合,一次分類與多次分類相結合,模糊描述與術語界定相結合,對教學風格進行了分類,以求各種標准與方法配合使用、相互補充,達到教學風格分類結果的相對優化(見表 1 :教學風格綜合分類表)。這一分類體現了教學風格層次性和序列性的特點,同時又強調和反映了教學風格分類結果的相對性和互補性,並對每一類型的教學風格的特點進行了概括,但是分得又過多過細,玄奧高深,難以把握;有些類別(如:理智型、庄雅型、謹嚴型,諧趣型、瀟灑型、明快型)共性比較多,大體上可以歸為一類。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比較研究發現,國內外學者對教學風格的觀點存在較大的差別。基於對「風格」這個詞的不同理解,我國的大多數學者對「風格」一詞的理解往往出自藝術領域,他們強調風格的創造性、藝術性、獨特性以及穩定性,因此對於教學風格概念的把握是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的「格調」、「風貌」的角度來的。國外的學者對於「風格」一詞的理解往往與策略和方法相關,強調風格的獨特性、穩定性,因此對教學風格的理解大多與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有關。相比之下,國內學者的界定比較抽象,國外學者的界定更為具體,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四、教學風格的影響因素
一位教師是否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響的。其中既包括教師主體的因素,也包括非主體因素;既有精神方面的原因,又有行為方面的原因。很多學者對此進行了探討:
曹振道( 1982 )認為,教學風格的形成與個人主觀條件息息相關,包括教師的人格、品性、素養等;同時外部因素中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和報刊雜志的宣傳也對教師教學風格形成有一定影響。
李如密( 1986 )將影響教學風格的因素分為心理基礎和教師的主觀追求兩種,其中心理基礎包括教師的品德修養、知識結構、思維特點和個性特徵。教學風格的形成是教師的心理基礎與主觀追求的高度統一。
王北生( 1989 )認為,影響教學風格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熱愛教育事業;良好的教學修養,包括教師的知識修養、道德修養和技術修養;心理素質,包括能力、氣質、性格等因素。
盧真金( 1991 )將影響教學風格形成的因素分為內因和外因。其中內因包括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經驗、教師個性質量及教師的性別和年齡。外因包括教學的科目內容、學生的年齡和基礎、教學技術、社會和時代的要求。
張武升( 1993 )將教學風格影響因素分為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包括教師的認知因素、情意因素和人格因素;社會因素包括宏觀因素與微觀因素,其中宏觀社會因素包括社會政治、文化、經濟因素,微觀社會因素包括學校組織與群體因素。
王志平( 1994 )將影響教學風格形成的因素分為基礎因素、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基礎因素包括文化基礎和心理基礎;內部因素包括教師的教學經驗、教學個性、對教學藝術的主觀追求;外部因素包括社會傳統、時代要求和教學內容、學生實際等。
王松泉、董百志( 2000 )認為教學風格的影響因素主要集中在教師個人因素上,主要包括人格因素、個性因素,審美個性和學識能力。
徐麗華、傅亞強( 2005 )對 8 所中小學教師的問卷調查顯示 : 學校性質、教齡、教育階段對教學風格的部分因素有顯著影響,但性別與教學科目對教學風格影響不顯著。
賀雯( 2008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影響教學風格形成和發展的因素,認為影響因素主要分為個體的內在因素和個體的外在因素。個體的內在因素包含個體的心理品質和個體的內在動力系統,內在動力系統包括價值觀、態度、教育信念、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個體的外在因素就包含很多,如教育體制、學校領導、工作壓力、學生素質等外部因素也會影響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
張曉輝、李如密( 2009 )認為,教學風格受到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主觀因素主要包括教師自身的文化品質、心理品質、職業品質、生理品質以及個體對教學風格的自覺追求等方而;客觀因素主要包括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等方面。在教學風格形成過程中,影響因素遵循一定的結合機制:主客觀因素相互聯系,缺一不可;統成整體,共同制約;協調一致,創造性結合。
綜上所述,影響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因素頗多,學者們的歸類方式也不一致,研究者根據文獻資料分析將所有因素大致歸為內因、外因兩大類,與教師個體相關因素為內因,其他統歸為外因;內因類包括:教師個人的主觀追求、先進的教學思想、知識素養、教學技藝、教師個性特徵、審美特徵、教師教學水平和經驗。外因類包括:學校行政管理方式、教學資源、教學科目、學生年齡特點、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和報刊雜志的宣傳、所處時代和所屬的民族的影響和宏觀社會環境的影響(包括政治宣傳、文化變遷、經濟發展等因素)。
五、教學風格的形成階段
一名教師從開始從事教學職業時的無風格教學,到逐漸成熟,進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一般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其間的發展又可分為若干階段。由於人們考慮的角度不同,教學風格的形成也就會有不同的階段之分。概括說來,國內學者對教學風格的形成階段一般可做以下幾種劃分。
李如密( 1986 )從教學風格的獨特性特徵角度考慮,以教師教學中創新性(或稱獨創性、創造性)成份的多少為標准,把教學風格的形成過程分為以下四個階段:第一,摹仿性教學階段。此階段的教學局限於摹仿、照搬別人教學的經驗和做法,本身的教學無創造性可言。第二,獨立性教學階段。教師基本上能夠獨立勝任教學工作,在一定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教學活動已開始孕育著創造性的萌芽。第三,創造性教學階段。教學活動中的創造性已處處可見,但有時表現得不穩定,有些「創造性教學行為」缺乏一定的科學性。第四,有風格的教學階段。教學中的獨創性已經呈現科學的、穩定的狀態。教學藝術達到了較高的境界。
張武升( 1993 )從教學風格的構成因素角度考慮,把教學風格構成因素中教學個性的成熟性與穩定性程度作為劃分的標准,將教學風格形成階段劃分為:第一,無個性階段。教學表現為照本宣科、缺乏教學個性。第二,個性初步形成階段。教學表現為在個性心理特徵和教學活動其它因素的影響下,己初步可以觀察到某些獨特的教學個性。第三,個性化教學階。教學個性已從第二階段的偶然能夠觀察到發展到隨時可見,與眾不同的教學個性與已相當明顯,但有些教學個性仍處於不穩定或不科學的狀態。第四,有風格的教學階段。此階段的教學個性已呈穩定的、科學的狀態,即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黃甫全( 1998 )從事物一般發展順序角度考慮,從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程度出發,把教學風格的形成過程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模仿性教學階段。這一階段的老師常常套用別人的成功經驗,甚至模仿別人的教學語言、語調、手勢乃至教學風度。第二,追求創造性階段。這一階段的老師擺脫了模仿的束縛,能夠獨立地完成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並開始醒悟到要創造一種適合自己的教學藝術風格。第三,形成獨特教學藝術風格階段。這一階段的教師成為教學藝術的自覺追求者和創造者,在教學各個方面都有獨特的、穩定的個性色彩,處處閃耀著創造的火花。
何小微( 2006 )採用「目的性抽樣」,選擇一位教學風格比較突出的小學語文特級教師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開放式 . 或半開放式訪談,輔以非參與型課堂觀察和實物分析,收集了豐富材料,在此基礎上把該教師的教學風格形成歷程分為模仿、創新、成熟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模仿階段(教學的 1 — 3 年):這個階段的特徵是模仿,注重吸收別人成功的經驗,比較依賴於前人做法、他人經驗、教參和固定的教學程序。第二階段是創新階段(教學的 3 — 16 年):教學基本上擺脫模仿的束縛,獨立意向鮮明,能根據自身特點創造性地進行教學並且具有了明確的風格意識。第三階段是成熟階段(教學的 16 年後):這一階段的特點的是個性化,此時該教師的教學風格呈現出穩定、一貫的特徵。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都有獨特、穩定的表現,教學帶有濃厚的個性色彩。在其教學風格發展過程中模仿性因素越來越少,而獨創性因素越來越多,最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任仕林( 2009 )通過考察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學優秀教師,把教學風格的形成過程分為四個階段。「童君老師在某市的一所國家級重點中學里任高中英語教師,是某市的骨幹教師、市級學術學科帶頭人、模範班主任,中學高級教師,從教己經近二十年了。她的教學特色鮮明,在課堂上嚴謹而不失幽默,並深受學生的愛戴,其教學風格也為大家所公認。據童老師的陳述,她的職業生涯分為四個階段:模仿教學階段、獨立性教學階段、創造性教學階段和有風格教學階段。」
雖然角度不同,各學者對教學風格的形成階段有各種不同的劃分,但每種方法所論述的各個階段的本質特點是相同的,都把教學風格的最本質特徵——獨特性作為劃分教學風格形成階段的標准。
六、教學風格的創建方法
在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過程中和最後表現形態上,總是或多或少帶有他人影響的痕跡。自覺地學習和借鑒他人的教學風格,是教師形成個人教學風格過程中所不可少的環節。李如密( 2002 )提出了學習和創建教學風格的基本方法。
(一)拜師學藝法與自我研習法。拜師學藝法是指教師自覺主動地向自己所景仰的教學風格的創造者請教學習,以使自己的教學也體現出這種風格特色來的方法。自我研習法是指教師因受條件限制不能直接拜師學藝而採取的以某種教學風格為藍本,自覺採用其指導思想和技巧形式,以使自己的教學也體現出這種風格特色來的方法。
(二)作品分析法與模仿感受法。作品分析法是指教師通過分析一定的教學藝術作品,從而達到認識和掌握其中蘊含的教學風格的一種方法。模仿感受法是指教師模仿他人的教學活動而親身感受、驗證其風格特點及其相應要求,從而達到學習並掌握某種教學風格的一種方法。
(三)部分移植法與兼容並蓄法。部分移植法是指教師通過精心選擇而後將他人教學風格中成功的教學特色部分地移植到自己的教學中來,從而使自己的教學也帶上這種特色的方法。兼容並蓄法是指教師對他人教學風格之長廣采博收,利用綜合優勢使自己的教學獲得整體最佳特色的一種方法。
(四)優勢培育法與弱點逆轉法。優勢培育法是指教師通過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優勢,從而形成個人獨特鮮明的教學風格的一種方法。弱點逆轉法是指教師通過在教學中對其自身弱點的巧妙逆用和轉化,從而使個人教學形成獨特鮮明的教學風格的一種方法。
(五)選擇突破法與綜合建構法。選擇突破法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注意結合個人特長或教學需求選擇突破口重點攻關,從而以點帶面達到建立教學風格之目的的一種方法。綜合建構法是指教師從教學整體著眼,通過綜合變革、優化結構,而達到全面形成教學風格之目的的一種方法。
(六)實踐升華法與理論滲透法。實踐升華法是指教師對教學中不斷積累的豐富的教學經驗進行總結歸納、抽象升華、取其典型特徵組成個人教學風格的一種方法。理論滲透法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自覺地以先進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為指導,通過多方滲透,在各個教學環節都表現出明顯的教學特點,從而最終形成個人獨特而鮮明的教學風格的一種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如密 . 教學風格論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 155-190 .
2.李如密 . 教學風格的內涵及載體 [J] .上海教育科研 ,2002 .( 4 ) ,41-44 .
3.李如密.教學風格綜合分類的理論探討 [J] .教育研究 ,1995 .( 5 ) ,66-71 .
4.徐麗華,傅亞強.中小學教師教學風格的影響因素研究 [J] .課程•教材•教法 ,2005 ( 6 ) ,81-87 .
5.賀雯.教師教學風格的調查研究 [J] .心理科學 ,2005 . 28 ( 1 ) ,214-216 .
6. 賀雯.教師的教學風格及其發展研究 [J] .外國中小學教育 ,2008 ( 7 ) ,18-21 .
7.張曉輝,李如密.教學風格的影響因素及其結合機制探析 [J] .教育學報 ,2009 ( 12 ) ,30-35 .
8.王艷,梁樹森.教學風格形成的內在機制研究 [J]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 ( 4 ) ,63-66 .
9.張彧,唐功志.教學風格與學習風格的匹配與失配 [J]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 ,2009 ( 3 ) ,100-102 .
『貳』 怎樣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學風格展示
時下各種新課改,新思潮層出不群,各種方法也是輪流登場,讓廣大一線教師感覺到無所適從。我們的教師也是盲目跟風。流行什麼就跟什麼,提倡什麼教育就搞什麼教育。大家說新課改,於是乎就一起搞起新課改,大家說合作探究性學習,於是大家一起進行合作探究性學習,說生本教育,大家就一起生本教育。這種盲目的跟風,使得許多教師常常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其實,無論什麼樣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適合自己學生的教育。作為教學來說,教無定法這是一條普遍的規則。不同的老師,不同的學生,自然,教法也就不同。即或是同一種方法,不同的老師,針對不同的學生實施起來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所謂的個性教育,首先就是要教師有個性,也就是個性教育的前提是教師的個性的充分發揮與得到尊重。可以說,沒有教師的個性,也就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個性教育。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掌控著教育的主動權。即或是彰顯學生個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中也是如此。遺憾的是當今我們的教育雖然大力提倡個性教育,但是我們的教育體制,教育評價卻並不考慮這些,簡單化的,數字化的評價充斥我們的教育部門,泯滅著教師個性,扼殺著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許多教師面對高考指揮棒,主要的精力和時間都花在學生身上,都花在提高學生成績身上,卻很少有教師去反思自我,反思我們的教育。他們在尋找的不是提高素質的教育方法,而是提高成績的捷徑。甚麼方法最省力,他們就用什麼方法。他們懶得去思考,懶得去讀書。他們只在提高成績上下工夫,教育部門的評價需要什麼,他們就交什麼樣的答卷。許多老師教了多年的書,其教學水平還停留在原來的高度,這不能不是我們教育的悲哀。我想,無論什麼樣的教育,最主要的還是教師,還是我們教師的素質,沒有教師的素質,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我們看看新課改就知道了,應該說,新課改的精神不可謂不好,新課改的理念不可謂不新,廣大教師參與課改的熱情也不可謂不高,但是真正取得實效的課改卻並不多,原因在哪兒,就在我們的教師。或者他們還沒有真正認識到課改的重要性,而上面又在大力提倡,他們只能被課改了。因此,對這部分教師來說,課改只是停留在公開課上或者停留在口頭上。或者是掛在他們口頭的一句時髦詞彙而已。還有一部分教師雖然課改的願望很強烈,也有推新課改的積極性,但是由於他們能力有限,因此,他們實施的課改和真正意義上的課改還有很大的差距。或者是邯鄲學步,學到最後連自己的也忘了,不知道究竟怎麼教學才好。比如,合作學習,大多數教師都是將合作學習放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由於受到時間的限制,學生匆忙分組,匆忙合作學習,草草結束。再比如生本教育,許多教師不能從容應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他們僅僅以課前設置的作業為准,不敢越雷池一步,許多教師不能有效開拓課堂教學空間,不能通過自己的作用的發揮,提升學生的認識,促使學生認識的深化和升華,導致的是學生所的非常有限。一般這部分教師大多埋怨課改太理想,不切實際。其實不是課改理想,而是我們的教師太不理想。在教學中,教師要發揮自己的作用,要能充分的施展自己的才能,來為學生服務。要上出自己的個性,是每堂課都有聲有色,就如一盤大餐,團愛學生面前,和學生一起慢慢品嘗。這樣,才能真正讓教師的個性得到張揚,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改變,課改的魅力也在我們教師個性的充分發揚中得到彰顯。那麼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教育境界呢?我認為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現,個性化教育還需要在閱讀中培養。作為教師,他的教學有沒有個性,不僅僅決定於他的秉性氣質,還決定於他的內在的修養,也就是說他的知識含量。我們看看那些教育大家,他們的成就主要來自於他們的淵博的知識,高深的學問。教育的自由不是說教師想怎麼教學就怎麼教學,而是教師不依賴於外在的束縛,而根據內在的對所受知識的體驗、感悟和認識進行的施教。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沒有認識也就沒有自由。所以,要想在教學中找到自己,首先就必須不斷的堅持學習。不斷的給自己充電,是自己經常有源頭活水流出,這樣才能真正在教學中游刃有餘,從容自如。就語文教學來說,我們首先要學習那些語文專業知識。比如,教語文的沒有文字學知識,教起字詞來必然事乾巴巴的,提不起學生的興趣,訓練不出學生的思維,同樣學生對字詞的掌握也不牢固。我們常常抱怨學生錯別字太多,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們沒有給學生從文字的結構上,從古人創造字詞時的思路上來學習。學生學習文字只是在記憶一些乾巴巴文字元號,而不是生動的鮮活的具有一定知識含量的文字學知識。因為學生沒有從根本上來識字,必然也就不能很好的去運用字詞。我們常常說學生的負擔很重,這些負擔是從哪兒來的,我認為就是我們教師教學不到位所導致的。我們說語文教學要回到語文教學的路上,這語文教學的路不僅僅是在閱讀教學中,同時也體現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在每個漢字中品出味道來,這才是真正的語文味。
其次,個性化的教學還來自於教師對教育教學規律的把握程度上。我們的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專家,即或不是專家,我們對本學科教學的規律也要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一個沒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的教師就像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一樣。我們要善於用自己的教育理論來審視我們自己的教學實踐。時下,我們的許多教師很是輕視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認為這些東西距離實際太遠,不靠譜,他們還沒有認識到教育理論的重要性。感覺到的東西我們不一定能理解它,理解了的東西我們卻能更深刻的感覺它。把握規律僅靠感覺是不行的,還要靠理論知識來升華它。我們要在一個大的理論背景上來審視我們的新課改,比如現代主義理論,後現代主義理論,我們還要有一定的現代後現代哲學基礎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深刻的理解新課改,也只有這樣,我們才不至於在新課改中迷失自我。
『叄』 教師如何形成自己獨特教學風格
一)形成教學風格的四階段操作法 一名教師從開始從事教學職業的無風格教學到逐漸成熟,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一般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其間的發展又可劃分為若干階段。由於人們考慮的角度和確定的劃分標准不同,教學風格也會有不同的階段之分。但無論哪一種方法劃分,所論述的每一段的本質特徵是相同的。教學風格的最本質的特徵(獨特性)和教學風格構成因素的核心內容(教學個性)兩者合二為一,共同作為教學風格的劃分標准,這樣,教學風格的形成一般經歷了下述幾個階段:(1)模仿階段新教師由於缺乏教學實踐與經驗,模仿較多,創造較少,對課堂教學的規律性、學生的學習特點還處於了解階段和認識階段。對於一個新教師來說,模仿是必要的,但教師自身不能消極停在這一水平上,而應在模仿、借鑒他人經驗的同時,結合自己的實際認真思考,消化、吸收適合自己特點的有益的「內核」,努力發現和總結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經驗和教訓。以充實自己在課堂上的「自立」因素。模仿既有積極主動的模仿,也有消極被動的模仿。優秀教師的成長表明,他們一開始任教就避免不顧實際和自身特點而消極模仿別人教學經驗的做法。錢夢龍老師從任教伊始,就一方面注意模仿別的優秀教師的先進做法與經驗,另一方面注重結合自身的條件和對教學過程的認識,對當時語文教學中流行的「講派」進行批判借鑒,終於形成了自己「三主」「四式」語文異讀法,在全國語文教學園地異花獨放。因此,不考慮自己個性特點,自己任教學科的性質、學生實際等,採取盲目、消極模仿別人教學方法等的做法,是不可能最終形成具有自己特色教學風格的。(2)探索階段隨著教師的積極努力和教學工作經驗的積累,在課堂教學工作中開始擺脫模仿的束縛,逐步進入探索階段,教師開始有意識地研究課堂教學藝術的形式與效果。例如開始鑽研教學語言和表達藝術、教學板書板畫藝術、示範性藝術等。在這一階段,教師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增強,教學個性特徵開始外露。第一,教學個性的培養要根據自己的個性心理特點,教學中注重發揮自己個性心理特片中的優勢。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個性心理特徵雖然不是絕對地不可改變,但個性心理特徵一般具有相對穩定性,一旦成型,很難改變。因而教師教學個性的培養要特別注重「因性以練才」。有的教師感情豐富,善於表達,思維結構中形象思維占優勢,想像力豐富,性格外向等,那麼這個教師就要注意在教學中發揮自己個性的這些優勢,向「情感型」或「表演型」教學個性方面發展。有的教師性格深沉,理性思維占優勢,善於質疑和推理等,那他就應該向「理智型」或「表演型」教學個性方面發展。有的教師性格深沉,理性思維占優勢,善於質疑和推理等,那他就應該向「理智型」或「科學型」教學個性方向發展。如果違背自己的個性特點,那就很難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第二,要有改革與創新精神,敢於向傳統的教學現、教學方式挑戰。有很多教師雖然教齡不短,教學經驗也很豐富,幾十年的教學工作卻沒有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其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教學僵化,固守老一套教學觀點和教學方式方法,缺乏改革和創新精神,從而使自己的教學一直處在獨立性教學階段,而很難上一個新的台階。與此相反,有的教師勤於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善於對傳統教學的某些弊端進行分析,並時刻思考和組織自己的教學改革思路和方案。大量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表明,是否具有這種教育改革和創新精神對一名教師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第三,要大膽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對一個尋求形成自己獨特個性教學和教育風格的教師而言,具有改革和創新的精神還不夠,重要的還需教師把自己的教改方案和思路付諸於實施。只有在不斷探索和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才能檢驗自己的教改方案和方法的有效性,也才能使自己的教學較快地進入獨特性階段,並使自己的教學個性更鮮明地表現出來。大量的材料表明,國內大多數特級教師和優秀教師都是從教學改革與實驗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的。(3)創造性階段這一階段突出表現在教師改革與綜合運用教學方法、探索和研究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方法及追求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教學效果,力求使每一個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創新與開拓,使教學藝術發揮明顯的效應。第一,教師教學的獨特性不斷地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並且經教學效果和評價的檢驗,教師的獨特性教學行為與方法大多有利於教學效果的優化和教學效率的提高。第二,教師的教學個性已較明顯地體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色。第三,教師課堂教學的整體安排與效果已開始反映出一定的審美風貌,使人能夠較明顯地體驗出教師教學的「韻味」。第四,通過教師教學培養出來的大多教學生在本學科的學習中表現出思維活躍、個性充分發展、富有創造性思維等共同特徵。(4)獨特風格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的教學藝術風格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都具有獨特而穩定的表現,呈現出濃厚的個性色彩,散發出誘人的魅力。在教與學的規律指導下,教師能和諧恰當地把課堂教學藝術風格融入教學實踐之中,教學效果與質量不斷提高。這一階段的教學特徵主要表現為:第一,教學的獨特性和教學個性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都具有科學而穩定的表現,教學活動中處處閃爍著創造性的火花和濃厚的個性色彩。第二,整個課堂教學體現出科學性與藝術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教學成為真正的研究教學藝術的科學。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處於一種美的藝術陶醉與享受之中。上述每個教學的發展階段都各有特點。教師的教學從「無風格」到形成「有風格」一般總是遵循由低級到高級的順序發展。在這種順序的發展過程中,教學的摹仿性越來越少,而獨特性和教學個性成分越來越多。教學的獨特性和教學個性發展到一定程度,呈科學的、穩定的狀態時,也就標示著教學風格的形成。 (二)追求風格時應遵循的幾條原則 著名作家孫犁說過:「風格的形成,帶有革新的意義。」又說:「創造一種風格,是在藝術的園林里栽培一株新樹。」創造一種教學風格,也是在教學藝術的園林里栽培一棵新樹,教學風格的形成,標志著教師教學藝術的成熟,因此,它是一切有志於教育事業的教師所孜孜以求的。那麼,怎樣才能使自己的教學風格早日成熟呢?航天部066基地一中程少堂老師研究認為有以下幾條原則是應該遵循的:(1)必須對自己所教的專業充滿激情因為藝術最本質的東西是以情感人,教學既然是一門藝術,當然也應如此。一個不喜歡甚至厭惡自己所教學科的教師,即使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也難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激情是一切藝術風格之母。作為教師,沒有對事業的執著的愛,只有技巧而無感情的教學,頂多隻能成為教書匠,成不了藝術家。(2)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識這一點相當重要。馬克思主義認為:復雜的社會生活進程里,要求人們控制自己的行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人不僅要認識外部世界,而且也要認識自己,認識自己在事業中所處的地位、作用以及評價自身行為的社會意義。自我意識是把自己當做認識的對象,是對自己的心理、思維以及行動過程、內容、結果所進行的認識感覺和評價。自我意識主要通過自我體驗、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達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的目的。自我意識的內容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大類。在智力方面,要全面了解自己在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力等方面的優勢和劣勢之所在。不僅如此,還要了解自己的智慧品質的諸多方面:①智慧的廣度(指的是完成認識課題過程中智力所能涉及的范圍);②智慧的深度(指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智力作用所能達到的深刻和深遠的程度);③智慧的敏捷性(指的是完成認識課題的速度);④智慧的准確性(指的是完成認識課題的確切程度);⑤智慧的靈活性(指必要的智力改變活動方向的能力);⑥智慧的條貫(順序)性(指遵循邏輯順序完成認識課題的堅定程度);⑦智慧的獨立性(指的是確定完成認識課題的途徑和方法的自主程度);⑧智慧的依從性(是指完成認識課題是否善於汲取他人的有關成果和經驗的程度);⑨智慧的批判性(指認識活動中善於嚴格地估計認識材料和精細地檢查認識過程的能力);理想的智慧品質是一個有機的系統,這個系統由上述九大要素組成,因此理想的智慧品質應當是上述九個方面的和諧發展。另外,對影響創造力發展的因素也要全面了解。首先是遺傳和生理因素。據研究,獨立的大腦左半球同抽象思維、言語、計算、書寫、分析細節等活動有關;而右半球則在具體思維(形象思維)能力、直覺能力和想像能力方面勝於左半球。雖然大腦兩半球的和諧發展與協同作用是創造力發展的物質基礎,但是,大多數人要麼是左腦較發達,要麼是右腦較發達。
『肆』 教師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呢?這需要從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相關能力與因素中加以整合分析,從戰略性的高度加以探討。(一)豐富的經驗積累和深刻的理論准備教學風格既不會與生俱來,也不會無緣無故地突然形成。青年教師追求教學風格的前提,就是刻苦鍛煉教學基本功。江蘇省泅洪縣育才實驗學校小學部高級教師張林老師從教的前五年一直住宿在學校,以保證有足夠的時間熟悉學生、熟悉教材。正是在這幾年裡,他用心鑽研、刻苦實踐,為後來的教學打下了堅實基礎,為個人風格的形成創設了良好條件。所以說,教學風格是教師大膽實踐、勇於探索、長期教學經驗積累的結果。同時,教學風格的形成也離不開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蘇聯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過:「教育學是最辯證、最靈活的一門科學,也是最復雜、最多樣化的一種科學。」斯坦福大學教授蓋奇認為,教學的最高境界可進人藝術之境,但必須有其堅實的科學基礎,而想真正了解教學或成功地從事教學的人,必須精通教學的理論和規律。因此,要形成教學風格,教師必須首先掌握教育科學理論,辯證靈活地運用教育科學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實踐,而不能硬搬教育科學中的條條框框。教學風格既不會光顧那些對教育科學理論一知半解、自以為是的人,也不會青睞那些不知教育科學為何物的「教書匠」。(二)樹立教學激情,熱愛學生激情是一切藝術風格之母,因為藝術最本質的東西是以情感人。一個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人,如果對教學不感興趣,也難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因為,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人們對某種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任何一種興趣都是對某種事物有所認識或參與了某種活動,體驗到情緒上的愉悅後發生的。所以,興趣可以使人滿腔熱情地從事各種實踐活動;可以豐富人的知識,開發人的智力。沒有興趣的活動,是不可能產生激情的。精湛高超的教學藝術是優秀教師用生命的熱情和對事業的執著創造的。教學藝術是一種塑造人的藝術,從事教育者與其他藝術家一樣,要有一種感動人心的魅力,使受教育者如沐浴在春風中而潛移默化。要達到這種境界,需要教學工作者對所從事的事業有一種積極的獻身精神,以極大的熱情鑽研教學藝術,孜孜不倦,精益求精。雖然教師的教學風格特點各有不同,但各種風格所體現出來的教師的敬業精神卻又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只有熱愛自己的學生,才能從內心深處迸發出一種強大的力量。對學生誠摯深厚的愛,是教師出於一種對祖國負責,對人民負責,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的高尚無私的理性之愛,也是教學風格形成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只有把教學作為一種藝術性的事業來認識和追求,才能享受到教書育人的樂趣,而這種樂趣又會強化教師對教學藝術的追求,這就形成了樂教過程中的良性循環。可以這樣說,一個教師如果沒有「樂教愛生」的精神,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三)樹立知己意識,發揮個人優勢知己,就是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不僅要認識外部世界,而且還要認識自己,認識自己和外部的關系,認識自己在事業中所處的地位、作用以及評價自己行為的對象。它通過自我體驗、自我分析、自我評價,達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的目的。比如,要比較清楚地了解自己屬於哪一種氣質或哪幾種氣質的綜合。因為不同氣質的教師由於情感和活動強弱、快慢不一樣,教學上表現出來的個性風格也就有較大的差異。例如多血質的教師上課如同演講,手舞足蹈,眉飛色舞,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融語言、表情為一體。但缺乏毅力和耐心,對基礎差的同學不能很好地去輔導和教誨。膽汁質的教師上課時情感起伏較大。興致高時,如滔滔江水;興致低時,冷若冰霜;愛時如火如茶,恨時只想把調皮、搗蛋者痛罵一頓。膽汁質的教師教學能力強,有魄力,但脾氣暴躁,自製力差,激情不易控制,常常影響教學效果。茹液質的教師上課慢條斯理,以理服人;善於提問,啟迪思路;富有耐心,性情隨和;深人淺出,循循善誘;講究板書,條理分明。但反應較為遲鈍,行為拘謹,碰到意外事情優柔寡斷,瞻前顧後,缺乏教學機智。抑鬱質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按部就班,細致平穩,缺乏表情,舉止遲緩,照本宣科。但他們往往理論修養較高,看待問題往往能一針見血,為人老成持重,辦事有條不紊。不同的氣質體現不同的個性特點,因而分別適合於創造不同的教學風格。作為教師,在教學藝術探索的道路上,應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揚己所長,發揮優勢,獨辟蹊徑。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了解自我,了解自己那些異於別人的生理特點、能力系統、思維品質、個性傾向等。只有把自己的性情和教學統一起來,使兩者達到和諧發展,才能做到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才能有風格形成的沃土。正如美國的克萊德·E·柯倫在其名篇《教學的美學》中所指出的:藝術性的東西,就是把技能和感情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結合起來,使創造的成品賦有一種美。而美國教育家弗雷塔科更進一步指出:「只有當教師擁有教育過程中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尋找自己道路的時候,教育才可能成為藝術,才會有高質量。」所以,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必須注意到自己的個性特徵,並把個性因素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去。(四)模仿、學習與創新相結合形成成熟的、具有個性化特徵的教學風格,單憑自己的教學經驗是遠遠不夠的。魯迅先生說過,如果單憑自己的經驗,「一條暗胡同,一任自己去摸索,走得通與否,大家聽天由命」。對絕大多數教師而言,沒有一個模仿學習的進程,獨創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人類心理中的聯想、類比,從科學意義上說就是思維的模仿。科學上的仿生也可以說是模仿帶來的創造。可見,模仿並不必然導致沒有創見。恰恰相反,模仿往往誘發創見,因為任何一個有主體意識的人,其模仿決不會也不可能像復印機。所以,關鍵在於辯證的模仿。其一,「取法乎上」,得其精髓。對成熟的教學風格要有鑒賞力,因為教學風格的內部結構是多層次的。其二,模仿要適合自己的條件。國畫大師齊白石有句名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說的就是模仿要得法,不要照搬。因為最好的方法,在某種情況下可能是最壞的方法。其三,不拘一家,博採眾長。不同的教學風格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在使用上也是各異的。因此,去粗取精,適當運用,一模仿才能做到恰當。學習他人的經驗是為了更好地創新,教師在教學中要敢於「走自己的路」。既要虛心向他人學習,博採眾長,為我所用,又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大膽探索、創新,獨辟蹊徑,獨樹一幟,切忌邯鄲學步,故步自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超越簡單的模仿,那種「依葫蘆畫瓢」的做法,只能適得其反,弄巧成拙。由此可見,現代教學反思的新理念有助於推進教師由教學經驗、教學中的模仿行為走向教學的獨創,融會貫通,最終達到教學風格藝術境界的水平,』實現教學實踐的提升與超越。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認為:教師的成長=經驗十反思。經驗是人們在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對客觀事物的感性認識。教學反思,一般是指行為主體立足於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其情景的能力。教師的反思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以自我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之依據的「異位」解析和修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效能和素養的過程。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
『伍』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作為一名教師,要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風格是教師個人獨有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方式,而且是教師表達思想感情、表現教學內容、體現對教育活動理解的一種方式.個人的教學風格可以說是教師人格、品性、素養的再現.
語文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而藝術的魅力往往是與風格聯系在一起的.著名文學家歌德曾經指出:「風格,這是藝術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其實,作為藝術高度成熟標志的風格,也應該成為小學語文教學追求的境界.
教育事業是一種特殊的事業,教師工作是一種特殊的行業.之所以特殊,是因為教師工作的對象是有個性、有情感、有自身價值觀念的人.要培養人,必須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原則,要教育人,就必須樹立以情育人的教育觀念,面向全體學生,播撒教育愛——一種出於崇高目的,充滿科學精神,持久而深厚的教師對學生的愛.因此多年來,我平等地對待每一名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的尊重、關心、期待、鼓勵和支持,時刻以愛為基礎,進行情感教育與微笑教育.
要形成自己鮮明的教學風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今社會,老師拿什麼來吸引學生呢?就是自己獨特而富有活力的講述風格:和風細雨的;昂揚澎湃的;幽默風趣的;睿智儒雅的;活力四溢的-----這些再加上充分的備課,良好的口才,流利的表達,悅耳的聲音,漂亮的板書,整潔的裝束,優雅的儀表------這樣的老師能不受學生歡迎嗎?雖然上述這些是理想狀態下的風格,但是只要我們善於學習和借鑒成功者的經驗,加強自身文化人格的素養,再結合自身的特點,留意修煉就一定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一定會受學生喜愛的!
我個人希望能形成一種輕松、睿智的教學風格.保護和培養好學生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到輕松、愉快,不要給學生太多壓力.例如在學生學習生字知識的時候,內容單一、乏味.如果不優化教學內容,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針對這一情況,我精心挑選各種漢字故事,讓學生結合故事分析漢字,形成記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取得良好果.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做到:語言親切自然,朴實無華,沒有矯揉造作,也沒有刻意渲染,並時常穿插一點機智詼諧的幽默,發人深省的名言,給學生以啟迪和警醒.這樣,既不失語文學科的嚴肅莊重,又能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笑聲中獲得啟迪,有所收獲.根據學生的特點,我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如創設情境、即興表演、討論探究、學生講解、分組競答等方式,把教師唱獨角戲的課堂變成學生發表見解、合作探究、展示才華的大舞台,深受學生的歡迎.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我在課堂上嚴格紀律,提高課堂利用率,爭取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學習知識和提高能力的任務,盡量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要形成良好教學風格,我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要向有經驗、有特色的老師多學習.
二、要加強理論學習,多反思,多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光靠實踐,沒有一定的理論指導,那麼成長會比較慢.平時要多閱讀各類教學雜志,提高理論素養,對自己的教學中的亮點、不足要及時總結,可以通過指定撰寫反思、隨筆等方式,精益求精,用理論來指導教學.
小學這個階段,學生模擬能力特強,教師的舉止修養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學生.獨特而良好的教學風格不僅能吸引學生還能對學生的學習以及個性人格和健康成長都是極為有利的.
『陸』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在一定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技巧,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穩定的個性化的教學風貌和格調。教學風格研究既是教學理論的深化和發展,也是教學實踐的總結和提升。分類標准和方法不同,教學風格的類別就不同。教師是否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響的。其中既包括教師主體的因素,也包括非主體因素;既有精神方面的原因,又有行為方面的原因。一名教師從開始從事教學職業時的無風格教學,到逐漸成熟,進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一般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其間的發展又可分為若干階段:模仿性教學階段、獨立性教學階段、創造性教學階段和有風格的教學階段。教師學習和創建教學風格的基本方法有:拜師學藝法與自我研習法、作品分析法與模仿感受法、部分移植法與兼容並蓄法、優勢培育法與弱點逆轉法、選擇突破法與綜合建構法和實踐升華法與理論滲透法。 1.從研究主體看,專家學者與一線教師共同參與本課程。研究成果既出自專家學者,又出自一線教師;課程設計既有教育專家的理論詮釋,又有一線教師的切身感受。 2.從研究內容看,應然探討與實然探討結合好。課程內容既有關於教學風格的涵義、特徵、類型、影響因素、形成過程以及創建方法等應然探討,又有眾多典型案例(課堂教學實際情境、教師成長真實故事)實然分析。 3.從研究視角看,哲學視角與其他視角相融合。教學風格有著廣泛堅實的理論基礎,既有從哲學視角的深度探究,又有從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藝術學、美學等視角的多維分析。
『柒』 如何形成教學風格
教師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呢?這需要從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相關能力與因素中加以整合分析,從戰略性的高度加以探討。
(一)豐富的經驗積累和深刻的理論准備
教學風格既不會與生俱來,也不會無緣無故地突然形成。青年教師追求教學風格的前提,就是刻苦鍛煉教學基本功。江蘇省泅洪縣育才實驗學校小學部高級教師張林老師從教的前五年一直住宿在學校,以保證有足夠的時間熟悉學生、熟悉教材。正是在這幾年裡,他用心鑽研、刻苦實踐,為後來的教學打下了堅實基礎,為個人風格的形成創設了良好條件。所以說,教學風格是教師大膽實踐、勇於探索、長期教學經驗積累的結果。同時,教學風格的形成也離不開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蘇聯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過:「教育學是最辯證、最靈活的一門科學,也是最復雜、最多樣化的一種科學。」斯坦福大學教授蓋奇認為,教學的最高境界可進人藝術之境,但必須有其堅實的科學基礎,而想真正了解教學或成功地從事教學的人,必須精通教學的理論和規律。因此,要形成教學風格,教師必須首先掌握教育科學理論,辯證靈活地運用教育科學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實踐,而不能硬搬教育科學中的條條框框。教學風格既不會光顧那些對教育科學理論一知半解、自以為是的人,也不會青睞那些不知教育科學為何物的「教書匠」。
(二)樹立教學激情,熱愛學生
激情是一切藝術風格之母,因為藝術最本質的東西是以情感人。一個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人,如果對教學不感興趣,也難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因為,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人們對某種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任何一種興趣都是對某種事物有所認識或參與了某種活動,體驗到情緒上的愉悅後發生的。所以,興趣可以使人滿腔熱情地從事各種實踐活動;可以豐富人的知識,開發人的智力。沒有興趣的活動,是不可能產生激情的。精湛高超的教學藝術是優秀教師用生命的熱情和對事業的執著創造的。教學藝術是一種塑造人的藝術,從事教育者與其他藝術家一樣,要有一種感動人心的魅力,使受教育者如沐浴在春風中而潛移默化。要達到這種境界,需要教學工作者對所從事的事業有一種積極的獻身精神,以極大的熱情鑽研教學藝術,孜孜不倦,精益求精。雖然教師的教學風格特點各有不同,但各種風格所體現出來的教師的敬業精神卻又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只有熱愛自己的學生,才能從內心深處迸發出一種強大的力量。對學生誠摯深厚的愛,是教師出於一種對祖國負責,對人民負責,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的高尚無私的理性之愛,也是教學風格形成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只有把教學作為一種藝術性的事業來認識和追求,才能享受到教書育人的樂趣,而這種樂趣又會強化教師對教學藝術的追求,這就形成了樂教過程中的良性循環。可以這樣說,一個教師如果沒有「樂教愛生」的精神,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三)樹立知己意識,發揮個人優勢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知己,就是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不僅要認識外部世界,而且還要認識自己,認識自己和外部的關系,認識自己在事業中所處的地位、作用以及評價自己行為的對象。它通過自我體驗、自我分析、自我評價,達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的目的。比如,要比較清楚地了解自己屬於哪一種氣質或哪幾種氣質的綜合。因為不同氣質的教師由於情感和活動強弱、快慢不一樣,教學上表現出來的個性風格也就有較大的差異。例如多血質的教師上課如同演講,手舞足蹈,眉飛色舞,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融語言、表情為一體。但缺乏毅力和耐心,對基礎差的同學不能很好地去輔導和教誨。膽汁質的教師上課時情感起伏較大。興致高時,如滔滔江水;興致低時,冷若冰霜;愛時如火如茶,恨時只想把調皮、搗蛋者痛罵一頓。膽汁質的教師教學能力強,有魄力,但脾氣暴躁,自製力差,激情不易控制,常常影響教學效果。茹液質的教師上課慢條斯理,以理服人;善於提問,啟迪思路;富有耐心,性情隨和;深人淺出,循循善誘;講究板書,條理分明。但反應較為遲鈍,行為拘謹,碰到意外事情優柔寡斷,瞻前顧後,缺乏教學機智。抑鬱質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按部就班,細致平穩,缺乏表情,舉止遲緩,照本宣科。但他們往往理論修養較高,看待問題往往能一針見血,為人老成持重,辦事有條不紊。不同的氣質體現不同的個性特點,因而分別適合於創造不同的教學風格。作為教師,在教學藝術探索的道路上,應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揚己所長,發揮優勢,獨辟蹊徑。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了解自我,了解自己那些異於別人的生理特點、能力系統、思維品質、個性傾向等。只有把自己的性情和教學統一起來,使兩者達到和諧發展,才能做到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才能有風格形成的沃土。正如美國的克萊德·E·柯倫在其名篇《教學的美學》中所指出的:藝術性的東西,就是把技能和感情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結合起來,使創造的成品賦有一種美。而美國教育家弗雷塔科更進一步指出:「只有當教師擁有教育過程中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尋找自己道路的時候,教育才可能成為藝術,才會有高質量。」所以,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必須注意到自己的個性特徵,並把個性因素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去。
(四)模仿、學習與創新相結合
形成成熟的、具有個性化特徵的教學風格,單憑自己的教學經驗是遠遠不夠的。魯迅先生說過,如果單憑自己的經驗,「一條暗胡同,一任自己去摸索,走得通與否,大家聽天由命」。對絕大多數教師而言,沒有一個模仿學習的進程,獨創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人類心理中的聯想、類比,從科學意義上說就是思維的模仿。科學上的仿生也可以說是模仿帶來的創造。可見,模仿並不必然導致沒有創見。恰恰相反,模仿往往誘發創見,因為任何一個有主體意識的人,其模仿決不會也不可能像復印機。所以,關鍵在於辯證的模仿。
其一,「取法乎上」,得其精髓。對成熟的教學風格要有鑒賞力,因為教學風格的內部結構是多層次的。
其二,模仿要適合自己的條件。國畫大師齊白石有句名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說的就是模仿要得法,不要照搬。因為最好的方法,在某種情況下可能是最壞的方法。
其三,不拘一家,博採眾長。不同的教學風格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在使用上也是各異的。因此,去粗取精,適當運用,一模仿才能做到恰當。
學習他人的經驗是為了更好地創新,教師在教學中要敢於「走自己的路」。既要虛心向他人學習,博採眾長,為我所用,又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大膽探索、創新,獨辟蹊徑,獨樹一幟,切忌邯鄲學步,故步自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超越簡單的模仿,那種「依葫蘆畫瓢」的做法,只能適得其反,弄巧成拙。
由此可見,現代教學反思的新理念有助於推進教師由教學經驗、教學中的模仿行為走向教學的獨創,融會貫通,最終達到教學風格藝術境界的水平,』實現教學實踐的提升與超越。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認為:教師的成長=經驗十反思。經驗是人們在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對客觀事物的感性認識。教學反思,一般是指行為主體立足於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其情景的能力。教師的反思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以自我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之依據的「異位」解析和修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效能和素養的過程。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
『捌』 談談教師如何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一個無任何個性特色的教師,他培養的學生也不會有任何特色。」新教育改革大環境下需要我們老師真正培養的是具有獨立精神和富有創新意識的學生,那麼教師首先就應樹立自己的獨特教學風格,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特色,這樣才會真正培育出含有獨立精神的學生。那麼,這就遇到一個問題,教師應該如何樹立起自己的教學風格,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呢?
一、形成教學風格的四階段進化法
任何一位新教師,剛剛出來工作的時候,就像一張白紙,沒有任何風格可言,需要經過年月的磨煉,等到最終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時,一般都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我把它概括為四個進化階段,具體如下:
1.摸索階段:自我研修,積極模仿
剛剛出來工作的新教師,因為他們沒有教學經驗,往往會通過聽課後而選擇模仿一些老教師的教學風格,不管怎樣,模仿是每位新教師成長的必經階段。但是,新教師在模仿、學習他人風格的同時,要學會結合自身實際特點,初步摸索出一個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輪廓來,如是理智型的、幽默型的還是技巧型的,先有雛形,再來充實內里。
2.探索階段:大膽借鑒,揚我所長
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師的教學實踐和經驗積累會越來越豐富,便會開始在教學中逐漸擺脫模仿,開始不斷加入自己的特色元素進去。例如,教學語言表達技巧、肢體特色動作、課堂設計思路等,慢慢進入探索階段,教師思維、語言、性格等在每一節課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3.升華階段:提煉觀點,形成主張
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後,基本確定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從而轉向研究最優化的教學效果,讓其教學風格與教學效果更好地結合,使其教學風格與教學實踐發揮明顯的效應,讓學生對教師直接形成標簽化的記憶,教師也逐步獲封自己的標簽代名詞,如「史上最帥的政治老師」「最機智的政治老師」「最幽默的政治老師」等。
4.內化階段:融會貫通,獨創風格
一名優秀的教師往往不會輕易得到滿足,他會繼續追求自己的教學風格更具獨創性,讓自己的課堂更具魅力,讓自己的特色更顯鮮明,並且屬於自己的這些特性不斷沉澱穩定下來,最終成為自己身上耀眼的標簽,這就是教學風格的最終內化階段,教師終將形成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教學風格。這種風格使得學生被無形吸引,學生思想被潛移默化所影響,這也就是教師的魅力所在。
綜上所述,教師的教學從「無風格」到形成「有風格」一般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將其劃分為「摸索——探索——升華——內化」這四個階段。我認為其相當於一個人的進化過程,在這一進化過程中,教師從一張白紙到模仿他人的影子,再到走出他人影子,最後蛻變成耀眼的新星,教師自己身上的個性與魅力得到不斷強化與放大,最後在教學上的特色更加鮮明與穩定,教學態度愈發明朗,這就標志著教學風格的形成。
二、追求風格時應具備的條件
「成為你自己」這句鐫刻在奧林匹斯山石上的名言應是每個教師教學風格矢志不渝的追求。每位教師都不想只做別人的替身,都想教出自己的風格,但在修煉教學風格這條道路上,我認為需要好好准備以下三個條件:
1.對教學要充滿激情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我想要說的是激情更是延續事業的保鮮劑,只有教師對教學事業充滿激情,才會不斷摸索乃至創新,才有勇氣在形成自己獨立教學風格的征途上一路向前,最終走向成功。
2.要有清醒的自我認識
這一點相當重要,只有正確認識和定位自己,才會找准風格方向,並學會挖掘自身的特性,逐步融入教學實踐中,從而真正內化成為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3.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
打造教學風格的過程是漫長而艱苦的,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是飽受磨煉的,在教學中會遇到很多前輩的批評指正,會碰到很多自己屢犯錯而不得要領的情況,教師需要過硬的心理素質去克服重重困難,逐漸形成一個穩定的心理形態,讓自己內心變得無比強大,而自己的這些心理活動演變過程也會深深鐫刻在教學活動中,慢慢演化成自己教學風格無形的影子。
通過深入探討我們就會發現,每一位教師在他形成獨特教學風格的過程中,其實也就是他的歷練成長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模仿、探索、升華並最終修煉成自己的獨特風格,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但更是一個蛻變的過程。時勢造英雄,英雄更應順應時勢,當代教育改革需要一批批具有個性特色的教師,需要教師好好探索形成各自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需要各位教師通過自己成熟的教學風格培養更多富有個性與獨立精神的學生,這才是我國教育改革的未來,才是今天我們探討教學風格形成的意義所在。
『玖』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我們每一個老師,都要認真的考慮一下自己的教學風格。 風格首先是一種藝術范疇的東西,它是一種藝術而不是技術。凡是藝術的都是個性化的,凡是藝術都是創造性的,凡是藝術都是唯一的,天下唯一,獨一無二。 凡是技術的都是可以復制的,都是可以克隆的。而教學有風格,因為它是一門藝術。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個老師一個特點,即便是面對同一班學生,使用同一個版本的教材,運用同一種教法,課堂上呈現出來的肯定是各具風采,少有雷同。風格是一種藝術范疇,不是技術范疇.風格是一種境界,是我們每一個老師最終都必須走向的一種境界,不管你願不願意,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不管你是否自覺,你的教育教學,你的教育生命,最終要固化為一種風格。既然每一個老師的教學都要形成一種風格,都要固化為個性化的、穩定的一種形態、一種韻味、一種風貌,這個時候就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普通老師很少去關注這個問題,很少去主動構建自己的風格?這是需要深刻反思的。 教學風格在課堂上有多種多樣的體現,第一點就是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處理:不同風格的老師對同一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處理肯定各不相同。 第二點體現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不同風格的老師,對教學方法的運用各有不同。 未來成熟的風格,就從你今天一節又一節不成熟的課開始的;你未來散發著巨大魅力的風格,就從你今天一次又一次失誤中開始的,就從今天一次又一次教學細節的改進中開始的。 要想形成自己的風格,我們首先必須學會發現。一個老師,要善於發現自我:我的性格優勢,我的知識結構,我的能力特點……要努力尋找自己的每個生命亮點,這是形成你風格的物質基礎。很多老師,教了很多年的書,但依然對自己不甚了解,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究竟在哪裡,這是一種專業成長的悲哀,是一種職業生涯的悲劇 第二,普通老師追求風格之路,完全可以從模仿開始,初登講壇,不用不好意思,你盡可大膽地、果斷地、淋漓盡致地模仿名師。 第三點就是要創造。首先,在文本解讀方面,在教材的理解方面,你一定要見人之所未見,思人之所未思。你不能對常規的教學內容產生個性化的解讀,你就永遠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創造性地理解教材,是形成教學風格的前提和基礎。第二步,對教材有了個性化的的解讀和發現,然後就是要創造個性鮮明的方法來傳遞自己的解讀和發現。第三步就是語言。我們天天在教課,我們天天在說話,我們非常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語言究竟是什麼特點,什麼風格。 總之,風格是每一位通老師的追求,不是名師、特級教師才有的追求;是每一位老師當下的追求,不是二十年三十年以後的追求,更不是到老了才追求。從現在,從當下,從你明天的每一節課開始,我們都要考慮朝著一個屬於自己的方向前行。
『拾』 如何形成教學風格
一、教學風格的意義
從理論方面來看,教學風格研究是教學理論的深化和發展。隨著現代教學論的研究日益向縱深發展,許多新的課題逐漸進入研究者的視野,對教學藝術及其風格的關注便是一個顯著事例。教學風格作為教學藝術高度成熟的標志,在教學個性化的追求中被人們所矚目乃是一種必然結果。然而,傳統教學論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教學的藝術及其個性的研究,致使教學風格的理論成果貧乏,遠遠不能適應教學藝術個性化發展的需要。教學風格研究是對於教師教學藝術創造所能夠達到的「最高境界」的研究,可以豐富和完善教學論和教學藝術論的理論體系,彌補長期以來教學個性、教學風格理論研究的不足,影響和推動教學論、教學藝術論的發展。
從實踐方面來看,教學風格研究是教學實踐的總結和提升。我國教學風格研究的興起和發展一直伴隨著教師教學經驗總結一道成長。起初主要是總結優秀教師們的先進教學經驗並概括出教學風格的類型和表現形式,在這一過程中,一些著名優秀教師逐步以鮮明的教學風格被人們承認和學習,例如斯霞、霍懋征、李吉林、丁有寬等。教學風格研究通過對優秀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條件與發展規律的揭示,為廣大中小學教師提高教學藝術水平,保證教學質量,形成個人教學風格提供有益的啟示,對於教師的教學迅速走上成功、成熟之路可資借鑒。同時,教學風格研究有助於引導、鼓勵教師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揚長避短,朝著合乎自己審美個性和特長的目標去努力,加快形成獨立風格的步伐。教學風格研究為廣大教師提高教學能力、重視專業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風格的內涵
何謂「教學風格」( Teaching style )?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們對此有各不相同的側重點。國內學者關於教學風格的代表性觀點主要有:方法特點說、個性核心說、教學風貌說、穩定表現說、表現方式說、藝術特色說、觀點技巧結合說,分述如下:
(一)方法特點說:邵瑞珍( 1983 )認為教學風格是「在達到相同的教學目的的前提下,教師根據各自的特長經常所採用的教學方式方法的特點」。賀雯( 2005 )認為: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採取的個性化和一貫的方式、方法。
(二)個性核心說:張翔( 1987 )認為「就教師個人而言,當他的教學是經常而穩定地表現出合規律性和個性時,就會在此基礎上形成相應的教學風格。」他認為教學風格的特徵是:表現方式的獨特性、個體意識的直覺性、行為方式的習慣性和學習交流的不可模仿性。
(三)教學風貌說:程少堂( 1988 )認為「教學風格是教師有意無意地、在適合自己個性特徵、思維方式和審美趣味的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經過反復實踐,而最終形成的一種獨具個性魅力又具有穩定性的教學風貌」,具有獨特性、豐富性、穩定性和可變性。
(四)藝術特色說:吳也顯( 1991 )認為「課堂教學的風格就是教育者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學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中所體現出的獨特的藝術特色。是他的思想境界、審美理想、藝術修養、性格特點等在教學活動中的綜合體現。」
(五)表現方式說:盧真金( 1991 )認為「教學風格就是教學藝術家所特有的、在教學活動整體中重復表現一種『韻味'、『格調'、『風貌'的表現形式。它是藝術家精神風貌的個性和教學技能技巧的特色相結合的產物,是教師創造性、藝木性教學活動的特徵,獨特性、穩定性和發展性是教學風格形成的特徵。」徐麗華、傅亞強( 2005 )認為:教學風格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依據其價值觀念,對教學過程諸元素(知識、教師、學生和方法等)的偏好性和習慣化的方式。教學風格體現了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個體差異,是教師教學的個性化特徵,體現於教師對各種教學元素的選擇與組合方式。
(六)穩定表現說:王北生( 1989 )認為「所謂教學藝術風格,就是教師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和長期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獨具個性的教學思想、教學技能技巧、教學風度的穩定性表現。」李如密( 2002 )、何小微( 2006 )認為:教學風格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貫的教學觀點、教學技巧和教學作風的獨特結合和表現,是教學藝術個性化的穩定狀態之標志。
綜合以上分析,所謂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在一定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技巧,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穩定的個性化的教學風貌和格調。以下幾個方面是普遍認同的: 1 .教學風格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教學風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長期的實踐,執著的追求,才能將教學藝術的獨特性格磨練成熟。教學風格是教師教學藝術進入一種高境界的標志。 2 .教學風格是教師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形成的。教學思想觀點體現了教師教學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是教學風格形成和發展的內源性動力。 3 .教學風格是教師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技巧的結果。教學風格不等於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而是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的創造性運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顯示著教師達到的教學藝術水平,是教學風格產生理想效應的技術性保障。 4 .教學風格是教師個性化的教學藝術達到了相對穩定的狀態。教學藝術是個性化的,沒有獨特鮮明的個性,教學藝術就模糊了自我的面孔,教學風格也就蒼白無神了。教學風格是教師個性化教學藝術達到比較成熟時的一種教學狀態。教學風格是相對穩定的,它給人一種成熟感,因為不夠成熟的教學藝術之樹上,是很難綻放教學風格之花的。 5 .教學風格是教師課堂教學所表現出來的一種風貌和格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教學作風和精神面貌,創造性運用教學方法和技巧時一種教學狀態和行為方式,是教學風格審美魅力的直接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