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案
14 賣火柴的小女孩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篇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寫實和寫虛交替進行,美麗的幻象和殘酷的現實更迭出現,是這篇童話的特點,也是這個凄美的故事最打動人心的地方。
作者開頭描寫了小女孩的處境:大年夜的街頭又冷又黑,天下著雪,小女孩還在街頭賣火柴。接著,寫了小女孩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種種幻象——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飛走。最後講小女孩被凍死在街頭。
選編本課的主要意圖,一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切實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體會作者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三是通過課文,使學生走近安徒生,激發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的興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虛實結合的表達方式及表達效果。
教學的難點是理解文中最後三個自然段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
這是故事開頭的第一句話,這句話點明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大年夜。對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著快樂幸福、團圓美滿。故事接下來卻是一個小女孩的悲慘故事。快樂的節日氛圍更突出了小女孩命運的悲慘。
②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
關於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句子,課文中還有幾句,如,「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著了一根火柴」「她在牆上又擦著了一根火柴」「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來源,一根火柴對女孩來說是非常珍貴的。一天里一根火柴都沒有賣掉,心裡的內疚和恐懼使她更不敢浪費一根火柴。可為什麼她還是擦著了一根,並且一根接一根地擦燃,直至擦燃一大把呢?如果說第一次她斗膽「終於」抽出一根,是她實在太冷了的緣故,那麼後面的幾次,就跟寒冷沒有任何關系了。
第一次擦燃火柴帶來的幻象,帶給她片刻的幸福和歡愉,所以她不假思索地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她敢從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跟「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者的躊躇和後者的毫不猶豫,表達了小女孩強烈的內心需求,她渴望幻象中的一切成為現實,永遠不消失,尤其是慈愛的奶奶,所以她不惜浪費「一大把」火柴留住幻象中的奶奶。
③「有一個什麼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說。唯一疼她的奶奶活著的時候告訴過她:一顆星星落下來,就有一個靈魂要到上帝那兒去了。
這段話不光起到了過渡的作用,還暗示了小女孩的死,也預示了在下一次小女孩擦燃火柴時,看到的將是奶奶,作者這樣寫是頗有用心的。
④「奶奶!」小女孩叫起來,「啊!請把我帶走吧!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一個樣,就會不見的!」
如果說,整篇文章中我們通過幻象能了解小女孩的內心渴望,那麼這幾句小女孩的內心獨白加深了我們的感受。見到親愛的奶奶,她急迫地叫起來,她知道奶奶也會在火柴熄滅時很快不見,所以懇求奶奶把她帶走,她向奶奶表達自己此時痛苦的心情。小女孩的話中四次出現了感嘆號,表達了小女孩的渴盼。在教學中,這里要引導學生細細體會。
⑤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聯系前文的內容,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小女孩離開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覺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飢餓,只有痛苦。
⑥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我們要注意到句子里的兩個「曾經」和兩個「幸福」。曾經,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產生的幻象。前一個「幸福」,聯系前文可知其含義:小女孩臨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過的,是幸福的;後一個「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沒有寒冷、飢餓和痛苦,就徹底幸福了。通過這兩個「幸福」,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壓抑心頭的滿腔悲憤,感受到作者對窮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
(2)對詞語的理解。
聖誕樹:基督教徒12月25日紀念耶穌誕生,把這一天叫「聖誕節」。過聖誕節的時候,把砍下來的樅樹或松樹陳設在屋內,用蠟燭、糖果、紙花、玩具、畫片等裝飾起來,叫作聖誕樹。
閃爍:發出光亮。
靈魂:迷信的人認為附在人體上的東西,認為死亡就是靈魂離開軀體。
二、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搖籃、圍裙、蜷腿、裂縫、填滿、櫥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虛實結合的表達方法,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
三、教學建議
1.對於安徒生的童話,學生是不陌生的,這不僅是教材選用過安徒生的《丑小鴨》,還因為安徒生及其作品近百年來(1913年周作人先生最早把安徒生的作品介紹到中國)在中國廣泛的影響。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說,安徒生童話他們可能會覺得淺近,因此,准確定位教學目標,找准教學的切入點,給學生一個新的視角,激發他們閱讀安徒生童話的興趣,是每個教師都應重視的問題。
2.要使學生深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必須注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慘和作者寄予的同情。可以結合課後思考2引導學生讀悟結合。在朗讀過程中,結合學生的讀悟,重點讀好擦火柴的部分,可以通過幻象和現實對比朗讀的方式,讀出小女孩內心渴望的美好和現實的嚴酷,以及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作者深深的同情,從而體會作者表達方法及表達效果。朗讀時要注意指導學生讀出幻象描述的情景。
3.本文教學的難點是,如何讓今天中國的小孩子體會到當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慘與辛酸,這是培養孩子同情心和人道主義精神的著力點。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把讀、思、議結合起來,不要人為地割裂。例如,在「賣火柴」這部分,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再結合具體語句相互交流感受,重點認識小女孩現實生活的悲慘和痛苦,設身處地地引導孩子走進文本。在「擦火柴」這部分,可以先整體默讀,啟發學生說一說,小女孩共擦燃幾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麼?再討論:她為什麼接連不斷地擦燃火柴?再以第一次擦燃火柴為例指導精讀,讀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氣,讀出火柴光焰的奇異,讀出火柴熄滅後回到現實的冷酷無情。在朗讀、感悟的基礎上討論:她為什麼會在火柴的光亮中看見大火爐?讓學生體會到,因為小女孩太冷,期盼大火爐出現,可見作者的想像和描寫完全基於現實,十分合理。第二、三、四、五次擦燃火柴的內容讓學生仿照這一段的讀法自學。最後,把這部分連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整體上加深理解和感受。
4.課文中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如,思考題3提到的兩個句子,教學中應給予充分的重視。可以鼓勵學生就有關句子提出自己的疑問,之後組織學生聯繫上下文深入討論,交流各自的理解和體會,體會到句子的言外之意和其中飽含的作者的感情。
5.課後的第4題為學生交流讀書感受提供了一個平台,要用足用好教材。可以引導學生讀讀《你別問,這是為什麼》這首小詩,體會作者對小女孩命運的關注和同情,以此打開話題,讓學生也寫幾句話送給賣火柴的小女孩,深情地讀給小女孩聽,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在寫話的同時,使情感得到熏陶和感染。
6.教學時要注意本組的編排特點及編排目的,學完課文後,教師應向學生介紹安徒生的童話作品及其影響,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走近安徒生」或「安徒生童話故事會」等形式,組織學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擴大學生課外閱讀量。這也是課後選做題的設計意圖。
7.本課生字教學應注意「兜」字的寫法。「兜」字一共是11畫,筆順是:兜。
四、教學案例
片段:
關注人物命運,體會作者感情
師: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生活是那樣悲慘,她的幻想是那麼美好!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命運牽動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請大家再讀讀課文的最後3個自然段,聯繫上文,提出你們認為值得討論的問題,在小組內討論討論。
(生讀書交流。)
師:誰來說一說,你們有什麼問題要提出來?
生:課文說小女孩和奶奶飛到「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的問題是這個地方是什麼樣的地方?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師:好,還有別的問題嗎?
生:小女孩為什麼死了,嘴角還帶著微笑呢?
生:我注意到結尾用了兩個幸福,小女孩死得那麼慘,為什麼還用「幸福」?
師:這些問題都很有價值。那你們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呢?在小組內討論討論。
(生討論交流。)
師:找到答案了嗎?誰先來說。
生:我想「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可能是小女孩夢想中的天堂吧。因為現實生活中窮人是不可能沒有寒冷、飢餓和痛苦的,只有傳說中的天堂才有可能。
師:是的,小女孩「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實際上是說小女孩悲慘地死去了。
生:我讀懂了為什麼小女孩死了嘴上還帶著微笑這個問題。因為小女孩在臨死的時候出現了那麼多美好的幻象,她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特別是見到了最疼愛她的奶奶,所以她死了嘴上還帶著微笑。
師:讀到這里,我們的心情是那樣沉重。一個有著美好幻想的小女孩,一個想過幸福生活的小女孩,卻悲慘地死去了!接著說,你們還讀懂了什麼?
生:第二個幸福並不是真正的幸福,說她「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實際上就是說她死了。
生:我對結尾的兩個「幸福」是這樣想的:小女孩並沒有真正的幸福,但她在臨死前看到了她最希望得到的東西,特別是能跟唯一疼愛她的奶奶在一起,她覺得幸福。
師:你們的理解都有道理。安徒生這位偉大的作家,有著博大的胸懷和善良仁慈的心,他是多麼希望像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樣的窮人,能獲得真正的幸福。誰還想談談自己的感受?
生:課文第8自然段寫道:「『有一個什麼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說。唯一疼她的奶奶活著的時候告訴過她:一顆星星落下來,就有一個靈魂要到上帝那兒去了。」讀到這個地方我心裡十分難受,因為這個可憐的小女孩不知道這一次要到上帝那兒去的就是她自己。
生:這段話也讓我很感動:「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這里讓我有一種十分凄涼的感覺。新年的太陽升起來了,人們快樂地迎接新年,可是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再也看不到新年的太陽了。
師:同學們,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生活是這樣痛苦,幻想是這樣美好,而結局是這樣的悲慘。這個故事深深打動了我們的心。有個叫劉倩倩的中國孩子讀了這個童話,深受感動,寫下了一首小詩《你別問,這是為什麼》,讓我們來一起讀讀這首詩。
(生讀。)
師:《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讓每一個讀者都深受感動。兩百年過去了,安徒生作品中這個充滿幻想的孤苦伶仃的小女孩一直活在我們的心中。課後,請同學們寫幾句話,送給那位「賣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一生寫下了一百多篇童話,受到全世界兒童和大人的喜愛。在這節課的最後,老師向大家推薦《安徒生童話全集》。希望同學們像今天一樣用心去閱讀,你一定會受益匪淺。
1.安徒生(1805—1875)世界著名童話作家。他出生於丹麥中部的小城市歐登塞。父親是一個窮苦鞋匠,曾在拿破崙軍隊中當過雇傭兵。父親死後,母親靠洗衣度日,祖母有時還上街行乞。因家境貧寒,安徒生幼年未進過正規學校,十四歲時獨自去哥本哈根,在劇院里打雜。後來在一些藝術家幫助之下,獲得了助學金,才正式上學。他刻苦學習,終於從文盲變成了作家。
在十七歲那年,安徒生發表了詩劇《阿爾芙索爾》,從此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安徒生寫過一些劇本、小說、游記和詩歌,但他的主要作品是童話。他的童話和過去的童話不同,並不是民間傳說的重述。安徒生立足於現實生活,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創作了168篇童話故事。安徒生的第一部童話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發表於1835年底,作為他送給孩子們的新年禮物。此後,他的童話故事相繼出版。
在英語國家中,安徒生的作品是青少年教育的範本,同時他也是屬於全世界的。他的作品被譯成八十多種文字,是丹麥對世界文學最偉大的貢獻。
2.安徒生《我的童話人生》(節選)
我寫童話的慾望愈發強烈,根本停不下筆來。有些人還對我上邊提到的童話表示很喜愛,這友誼的星火之光促使我盡可能施展才華,寫出更多的童話。第二年,我的第二本童話集出版了。隨後不久,我又推出了第三本,里邊就有我寫的最長的一篇童話《海的女兒》。這篇童話頗為引人注目,人們也開始對我隨後出版的童話集增添了興趣。後來,每逢聖誕節,我就出版一本新的童話集。很快就形成了一個慣例,每年的聖誕樹上不能沒有我的童話集。費斯特先生和約根森小姐甚至試著在舞台上講了我一篇新奇有趣的童話故事。我這些童話和那些人們聽膩了的徒有華麗辭藻的童話可不一樣,講出來它是那麼地新鮮,富有變化。
……
德國一位十分著名的美學家,曾跟我談起關於在舞台上講童話故事的事,他評價極高,還補充說,丹麥的公眾一定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鑒賞品位,能不受閃閃發光的外殼的誘惑,而直接領略童話的內核精髓。
前邊剛說了,為了一開始就給讀者一個正確的印象,我把第一本童話集叫《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我的文字,完全是我跟小孩子講故事時的表述口吻,我漸漸得出結論,每個年齡段的人都喜歡這樣的文字風格。孩子們最喜歡童話里描寫的那些花里胡哨的裝飾,而另一方面,成人則對隱藏在故事背後的深刻寓意更感興趣。把童話變成孩子和成人都能看的讀物,我相信,這也是今天任何一位童話作家的寫作目標。他們找到了開啟童話的大門,領悟了童話的精神。因此,我在出版第三本新童話集時,刪除了那句話「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這些我精心構思寫作的童話,得到了人們真心的喜愛和承認。我不能奢望更多,倒真有點擔心、害怕,以後每一本新書還能否得到這樣的激勵。
3.火柴為什麼能在牆上擦燃?
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火柴的出現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使人類擺脫了「鑽木取火」的原始方式。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1805年問世的,稱為硫酸火柴,火柴頭浸入硫酸中才燃起火來。
五、相關鏈接
1816年,法國人德魯森製成了黃磷摩擦火柴,火柴頭上塗有硫黃,再裹上黃磷、鉛丹或二氧化錳及樹膠的混合物。黃磷是劇毒物質,人誤服0.1~0.2克就會死亡。用黃磷製成的火柴,受熱到40 °C時就會起火燃燒,在粗糙的物體上一擦就著,容易引起火災,很不安全。
1845年,奧地利化學家施勒特爾發現無毒且不能自燃的紅磷,從而出現了安全火柴。安全火柴是把引火物成分分別塗在火柴頭和特殊摩擦表面兩個部位上製成的。1855年,瑞典人倫斯特勒姆獲此項專利。他用可燃物三硫化銻、氧化劑氯酸鉀、二氧化錳及樹膠調成漿糊狀塗在浸過石蠟的小木棒上製成火柴頭,把紅磷、細沙做成稠漿塗在火柴盒的側面做成沙皮。這樣,火柴頭只有在火柴盒側面的沙皮上摩擦,才會點著。這種火柴既沒有毒,又不容易引起火災,因此稱為「安全火柴」。
可是,由於黃磷火柴不易變質並能適應不同的氣候條件,一直流行到19世紀末。安全火柴在20世紀初才完全取代被各國定為違禁產品的黃磷火柴。安徒生生於1805年,死於1875年。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使用黃磷火柴時期,所以《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在牆上就能擦燃火柴。
從不安全火柴到安全火柴,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科技進步的歷程。現在已出現了防水火柴,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功能特異的火柴,一定還將陸續問世。(令怡)
B. 幼兒園小班社會課我的大家庭怎樣寫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活動,使幼兒知道朋友的重要性,學會相互關心、相互幫助。 2、在獻愛心活動中,掌握一些助人為樂的方法,增強社會交往能力。 3、體驗關心、幫助別人的快樂情感。 活動准備: 活動物質: 1、愛心卡每人一張,愛心小屋一座、笑臉、哭臉、磁帶 2、失學兒童、戰爭中的兒童、動物受傷、快樂的生活等圖片(PPT) 活動經驗:觀察周圍生活人們是怎樣關心的 活動過程: 一、 音樂游戲《辦家家》 T:小朋友,聽,這是什麼歌?讓我們一起唱一唱。 T:我們都有一個家,家裡有誰?你們生活在一起快樂嗎?為什麼? T小結:在家裡,我們每個家庭成員都相互關心、愛護,快樂的生活在一起。 二、 幫孩子過生日,協助幼兒體驗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里溫暖、快樂的氣氛。 1、T:我們都有一個小家,還有一個大家庭你們知道嗎?(幼兒園)原來我們幼兒園也是一個大家庭,老師就象(媽媽),你們都是老師的寶寶。今天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里有兩位寶寶要過生日,還有大蛋糕呢?那生日要怎樣過呢?(唱生日歌、吹蠟吃蛋糕、還有要祝福他們)那你們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呢? 3、T:你們今天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里過生日,心情怎樣?那其他小朋友你們生活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里開心嗎?為什麼呢?幼兒園里除了老師還有誰會關心我們?(院長、保健老師、廚房阿姨)他們怎樣關心?原來還有這么多人在在關心愛護我們,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分享生日蛋糕吧! 4、T:在幼兒園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里老師和小朋友們都相親相愛,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過著幸福生活。 三、看PPT,知道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也是個家,並體會各種幸福和難過的事情,能獻出自己的愛心,幫助有困難的人。 1、 T:我們有個自己的小家,裡面有爸爸媽媽還有我;我們還個 幼兒園這個大家庭,有老師、小夥伴還有我,我們都生活的很幸福嗎?我們還有一個更大的家,是什麼呢?猜一猜呢?(地球)。 2、T:在地球這個更大的家庭里,每天都會發生許許多多的事情,你們想知道嗎?看PTT。 T:你看到了些什麼,覺得心情怎樣?(幼兒討論)(有幸福的,有難過的) 3、在我們地球這個大家庭里有些事情讓我們覺得幸福,有些事情讓我們覺得很難過,那些覺得難過的事情你想怎樣呢?幫助他們、關心他們,把自己的一片愛心獻給他們。 4、獻愛心活動,幼兒把自己祝願全都藏在愛心裡,放進愛心小屋,送給需要幫助的人。 1、T:在我們小朋友的身上都有顆愛心,請小朋友拿著它想一想,你想對那些有困難的人說些什麼愛心的話?先和你邊上的好朋友講講好嗎?(討論)把你想說的祝願藏在你的愛心裡,然後把它放進我們的愛心小屋裡好嗎? 2、你們把愛心都送出去了嗎,心情怎樣啊?那希望愛心小屋把我們每個人的愛心送給全國各地每個有困難的地方,好嗎?也希望我們這個大家庭到處充滿愛心,變得更加溫暖!
C. 哪一個瞬間你覺得你的父親很偉大
我一直認為我爸要是生在這個時代,他的成就可能要比我大上許多。可能他也沒有建功立業,足以立豐碑的成就,但在我心裡他也堪稱平凡中的偉大,而且有幾件事讓我對已經年近五十的他肅然起敬。
3、父親對母親十分尊重,這是很多上一輩男方不經常做到的事情。倆人從結婚後就一直一起打拚,我們家現在的生活都是他們一手打拚下來的。而對於母親在生活和事業上的建議,父親都會耐心聽取。當然這有一部分原因是母親也是一個富有智慧的人,她的建議通常考慮的十分周全,但這也是在兩人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完成的。
D. 幼兒園小班教案幸福的家庭
設計理念: 要清楚地認識家庭成員在家庭中應當承擔的責任。能比較好的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為營造一個幸福家庭盡心盡力。 教學准備: 學生准備講自己家的幸福小故事,生活照片。 教學過程: 1、導入 (1)、教師導入:八月十五全家人賞月的故事。…… (2)、引導學生總結體會: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孩子組成了一個大家庭,這個家庭給我們感覺是幸福的,這是一個幸福的家庭。 板書課題:幸福的家庭生活 (3)、出示家庭樹。 大家對家庭都非常熟悉了,現在請大家填填這棵家庭樹。 (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2、聯系自己,談談幸福家庭的標准 (1)、我們每個人在這棵家庭樹中可記載了大家許多許多的快樂喲!要不要和大家一同分享一下, 誰向大家展示一下你家最快樂的時刻或最有趣的場景! (學生展示生活照片) (2)、師:從你們綻放的笑容和生動的描述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家庭的幸福。你覺得幸福的家庭應該是什麼樣的? (3)、學生交流匯報。 3、老師引導總結幸福家庭中的成員應能做到以下幾點: 出示:幸福家庭的標准: (1)共同分擔憂愁,分享快樂。 (2)能夠體諒他人,樂於助人。 (3)能坦誠相待,互相信任。 4、對照標准,你的家庭是不是幸福的?說說理由。 5、教師小結:當然,偶爾的一點小矛盾、小爭執,不能就說這家庭不幸福。許多時候,我們應該用心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每個美好瞬間。 6、結合生活,說說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 (1)、板書:幸福——靠每個人付出努力。 (2)、想想家裡的每件事都分別由誰去做?並談談自己的想法。 ① 哪些事是媽媽做的? ② 哪些事是爸爸做的? ③ 哪些事是我可以幫忙做的? 板書:人人盡責,有利於家庭和睦。
E. 急求山東人民出版社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
沒有下只有上行嗎?
本冊教材共三個單元,十一個課題。第一單元是「幸福家庭伴我成長」,有四個課題。第一課是我的家庭,第二課是幸福的家庭,第三課是我成長的故事,第四課是我會做的事情。第二單元是「可愛的學校」,有三個課題。第一課是熟悉的學校,第二課是在學校工作的人們,第三課是學校周圍探秘。第三單元是為我們生活服務的人,有四個課題。第一課是在郵局工作的人,第二課時是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他們。第三課時是我能為大家做什麼。第四課時一次買報的體驗。本冊教材的基本理念是:讓道德教育存在與兒童的全部生活中,讓道德培養回歸生活;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促進學生在發展中生活;選取有意義的教育內容,引導兒童生活;追求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本冊教材體現《課程標准》的綜合性、社會性、生活性、倡導自主的體驗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問題解決式學習。本冊教材通過使驗和經驗並初步運用社會科學各領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認識社兒童獲得豐富的、連續的、不斷深入和擴展的社會生活的體會生活,使學生獲得有關社會生活的基礎知識和繼續深入探究社會生活的基本方法和技法。
第一單元:幸福家庭伴我成長
本單元共有四個課題:我的家庭、幸福的家庭、我成長的故事、我會做的事情。本單元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1、了解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優勢,有自信心。2、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體會家庭成員間的親情,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感激、尊敬和關心,孝敬父母長輩。能力是1、學習知識料理自己的生活,盡量少給父母添麻煩,關心家庭生活,願意分擔家務,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2、體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於家庭幸福和個人身體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知識:1、知道家庭生活要講道德、要有家庭責任感,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溝通,平等對待,會正確處理家庭成員間的矛盾。2、懂得與鄰里要和睦相處。本單元主題授課11-12課時。
活動主題:我的家庭
課時安排:2課時
活動目的:
1、了解家庭的構成,知道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
2、了解父母的工作、興趣愛好等,體會父母對社會和家庭的貢獻。
3、知道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
第一課時
活動過程:
一、活動:「幸福的家」
1、 活動准備:課前准備好全家福的照片,收集一些家庭趣事等。
2、 活動安排:教師布置活動安排:
(1)、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
(2)、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介紹西下。
(3)、說一件家庭趣事或體現家庭溫暖的事。
3、 學生活動。
二、智力回答
1、 剛才介紹的同學中,三口之家的都是誰的家庭?(五口、六口……)
2、 在剛才的介紹中,只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的有……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生活在一起的有……
3、你還知道一些特殊的家庭嗎 ?
三、知識介紹
(一)、單親家庭:
1、教師用一則關於單親家庭中的孩子的小故事提出話題。
2、提出問題: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嗎?(這個孩子很可憐,他缺少爸爸媽媽的愛……)
3、引導: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對待他呢?(多和他一起玩;多幫助他,關心他……)
4、教師小結:這樣的家庭叫做「單親家庭」,在這樣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不象正常家庭中的孩子那樣,可以得到爸爸媽媽的愛,所以他們心理很難過。但是,只要我們把他們當成正常的小夥伴,不提另他們難過的事,在他們生活和學習上更多的關心、幫助他們,他們也象我們一樣幸福。
(二)、福利院:
1、教師可以利用教科書的資料介紹,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播放一段有關福利院的視頻資料,讓學生感受「特殊家庭」的溫暖及其與平常家庭的區別。 2、說一說,你想為這些「特殊家庭」中的孩子做些什麼?(看望他們:捐款……) 四、思考辨析:
1、教師藉助剛剛講到的「福利院」提問,為聲么要給孤兒、棄兒建立福利院?
2、學生思考,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師總結:每個人的家庭各不相同,但是每個認得成長都離不開家庭。家是我們走向社會的第一步,是構成社會的細胞。
五、活動:以小組為單位仿照教科書的樣子畫出自己的「家庭樹」。
六、布置下一節的任務:調查爸爸媽媽的工作和月收入,並了解他們工作的體會。
七、課後拓展:走訪本地的福利院。
第二課時
一、資料交流:
1、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上節課後的調查結果。
2、討論以下爸爸媽媽的工作時間、收入、他們的體會,看看能夠得出什麼結論。
二、全體展示:
1、簡單介紹自己的父母的工作、收入。
2、通過調查和交流,說說自己的體會。
3、教師引導
小結:爸爸媽媽為了家庭的幸福生活卜辭辛勞的工作,他們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爸爸媽媽正偉大。
三、說說:
1、通過調查與交流 ,你想對爸爸媽媽上說寫什麼。
2、簡單的說說自己的想法。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自己的爸爸媽媽表達自己的想法。(感謝卡、留言條、自製一份小禮物……)
板書設計:
我的家庭
家庭成員組成:
爸爸、媽媽、我
爸爸媽媽資料卡
畫畫家庭樹
教後記:
學生能較好的認識家庭成員,認識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能完成家庭樹的畫法。
並完成的較好。
課題:幸福的家庭
課時安排:3課時
活動目的:
1、知道家庭和睦的重要,體會家庭中的親情。
2、知道家庭成員之間要講究民主,能夠正確處理家庭中的矛盾。
3、了解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互相幫助。
4、知道自己在家庭和鄰里之間應當承擔的責任和應因的義務。
第一課時
活動過程:
一、活動:「我的一家」
1、教師先作示範:出示自己全家的照片,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講一件家種有趣的事或難忘的事(教師將家庭照片貼在黑板上布置的大房子中)
2、(在黑板上貼「家」字)我們每個人都有家,家是我們休息的港灣。你願意把你的家庭介紹給我們大家嗎?
3、請幾個學生分別介紹他們各自的家庭並講一件有趣的或高興的或令人感動的事,把家庭照片貼在大房子的窗口中。
4、沒有被傾倒的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並把照片貼在房子中。
二、討論交流
1、什麼樣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
2、學生討論,在小組內商量一種形式體現出來(說說,表演一件體現家庭幸福的故事……)
3、學生展示。
三、情感提升
1、教師引導:剛才,小朋友們分別介紹了各種各樣的家庭,你感到你自己還有同學們在家裡生活得怎麼樣(幸福、高興、快樂……)
2、小結:父母、長輩以及他們對我們無微不致的關愛來表達他們非常愛我們,非常愛我們的家,而我們也非常愛我們的爸爸媽媽和其他長輩,大家和睦相處、幸福快樂。
第二課時
一、活動:「一次家庭會議」
1、教師提問:你參加過你的「家庭會議」嗎,長輩們尊重你的意見嗎?家中的事情最後是怎樣決定的?
2、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發展言論。
3、討論交流:參加家庭會議時自己的體會。
4、引導性提問:全家一起討論決定事情有什麼好處?
5、學生根據討論說說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那些事情我幫忙」
1、教師設置情境:
(1)、家裡要換新傢具
(2)、爸爸的朋友向他借很多錢
(3)、爸爸媽媽吵架了
…2、討論:
從中選擇自己應該參與的事情和不該干涉的事情,說明理由。
3、匯報結論。
4、教師總結:家庭中會遇到許多意外或大事情,每當這時,我們一定要做個懂事的孩子,應該我們幫忙的我們就幫爸爸媽媽分擔一些,不應該參與的我們就不要給父母添亂。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可以是我們的家庭更加和睦、幸福。
第三課時
一、情景分析
1、教師:爸爸媽媽不在家,小明自己在家,有陌生人敲凱小明的門,鄰舊居張爺爺馬上出來,了解情況後把陌生人趕走了並且給小明送來好吃的午飯……二小紅呢,平時鄰舊不相往來,現在爸爸媽媽不在家,也沒有人問他、管他、結果小紅又悶又餓,難過的哭起來……、
2、討論分析:為什麼小明和小紅的情況會不同?
二、活動:介紹我的好朋友
1、教師解釋活動的內容:除了學校中的好朋友,你還有哪些好朋友?你們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
2、學生介紹自己的鄰居好友,說一說和他們交往的趣事。
3、教師總結:「遠親不如近鄰」好的鄰里關系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和歡樂,避免不少的麻煩。
三、辨析交流:
1、教師出示幾則有關鄰里間的小矛盾的情境,讓學生分析,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應當怎麼做。
2、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得出結論。
說說:學生說說自己家與鄰居相處的一些小事情,體會鄰里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性。
板書設計:
2、幸福的家庭
幸福的家庭:
幸福的家庭是和睦的、民主的、快樂的
鄰里一家親:
和睦的鄰里關系、健康的鄰里生活,有利於改善我們的居住環境,使我們生活得更加幸福
教後記:學生能體會幸福家庭的含義,能理解鄰里之間的和睦相處,理解鄰里一家親。體會鄰里之間彼此的關愛。學習鄰里之間友好相處的諺語。
活動主題:我成長的故事
課時安排:2課時
活動目的:
1、通過了解自己的成長經歷,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體會家庭中的親情。
2、體會凡事做計劃的重要性和好處,養成做計劃的習慣。
3、培養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活動准備:
1、發「請家長走進課堂」的邀請信若干份。
2、教師的背景上布置「愛心小屋」背景。
3、學生課前搜集嬰兒時的小衣物、照片,做好有關資料的收集。
4、與父母翻看自己的相冊。詢問自己成長中父母艱辛哺育的感人故事。
第一課時
活動過程:
一、活動
(一)、愛的收獲
1、在教師製作的「愛心小屋」(可以畫掛圖或製作簡單模型)中掛出:小衣物、小帽子、小奶瓶……
2、通過這些物品,說說自己的變化?
(二)、尋找成長的足跡
1、看一看、比一比:
(1)、用毛衫與聲上的毛衣比發現了什麼?用自己的話敘述以下。
(2)、小帽子與現在的頭比,得出結論:頭張大了……
2、問問、成稱、兩量
(1)、出示「出生時躺在磅秤上的」照片,(學生分別介紹:當時自己的體重、身高)
(2)、稱稱、量量:教室的一角放有一台秤,現場稱出學生的體重,量出學生的身高。
3、幸福回憶:
(1)、請學生上台演示一組自己成長的照片,邊出示照片,邊敘述這是什麼時期?當時有什麼難忘的事。
(2)、聽媽媽真情訴說:請學生的家長來補充孩子成長過程的趣事。
4、誇誇父母
在我們的成長中,父母為我們的沖長傾注了大量的心血。誰能誇誇自己的父母。
學生敞開心扉自由地說,讓學生與家長真心的交流。
三、活動:親情悄悄話
1、 學生們互相交流,我想對爸爸媽媽說什麼?
2、 請學生走到自己父母身邊,說說悄悄話。
3、 播放音樂《世上的媽媽都是一樣的》「請學生與家長一起在照片的背後寫上悄悄話,並且把他張貼在「愛心小屋」。
第二課時
一、教師導入
歡迎大家回到我們的「愛心小屋」。上一節課我們共同感受了爸爸媽媽無私的愛,體會到他們為了我們的沖長付出了艱辛。小同學把一句句愛心寄語寫在了「親情悄悄話」
留在了「愛心小屋」里,使我們愛的小屋充滿親情,更加溫暖。
二、過渡:在媽媽爸爸的關心、呵護下我們健康成長起來,那螞,作為兒女,我們該如果回報爸爸媽媽的養育之恩。
二、欣賞討論
1、欣賞錄象故事《小烏鴉愛媽媽》。
2、討論:這是一個動人的故事。你聽出來故事主要說的是誰嗎?
3、這是一隻怎樣的小烏鴉?
4、你知道那些孝敬父母的故事,你能給大家說說?
5、你有沒有像小烏鴉一樣為媽媽爸爸做點什麼?
三、活動:競賽
1、公布競賽規則(小組參賽,集體記分)
2、競賽
(1)、在上節課中我們收集的成長資料中,哪個小組收集的最多?
(2)、誰能說說這些資料都是從那裡來得 ?
(3)、比一比,看看哪個小組的同學收集信息的求道最多。
3、公布比賽結果。
四、討論:應該怎樣做好事情
1、教師提出要求:根據自己在這次收集資料中的體會說說怎樣做事情效率高。
2、小組討論。
五、總結:
教師小結:做事情前,如果先作一份計劃,並對計劃進行合理的修改,讓計劃更加可行,在做事的時候就可以計劃一步步施行。做事的效率也提高了。
我成長的故事
一、愛的收獲
二、尋找成長的足跡
三、活動、競賽
教後記:學生能較好的完成教學任務,能學會作計劃。完成教學目的。
主題活動:我會做的事情
活動目標:
1、關心家庭生活,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裡的事情幫者做,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
2、通過設計自己的作息時間表,學習料理自己的生活,盡量少給爸爸媽媽添負擔。
活動時間:4課時
第一課時
活動過程:
1、提出問題:你是家庭的小主人嗎?
2、小組匯報問題,得出「小主人」的標准,驗證自己和別人是不是合格的「小主人」。
3、進行匯報准備:
列出自己能做的事情
列出正在學習或想做學習的事情。
小組設計情景,編排模擬為家庭做的事情。
4、各小組匯報交流。匯報過程中,教師提示學生反思,你做到了那些?這樣做到自己和佳人帶來那些好處?遇到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5、總結反思成果:
寫出一份倡議書:「小主人,你想對你說」用於自勉和勉勵他人。
第二課時
1、課堂自由論壇:我一天的生活。
2、教師啟發全班學生發表意見,對自己或別人的「一天」T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讓家長一起來參與討論。
3、小組合作,互相補充,製作一份合理的作息時間表。
4、展示、匯報:將各自指定的作息時間表在全班匯報,相互學習、完善。同學之間互評作息時間表。
5、按照制定的作息時間表安排每天生活,自我約束和請父母監督。
第三課時
1、活動准備:大人們都給予了我們哪些愛與關心(可以拿來父母買的新文具、衣服等,想一想平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對自己的關愛)?
2、討論:家庭中的愛都包含了那些內容?
3、匯報結束後,小組討論:你是怎樣回報這份愛的?應該怎樣做?
4、交流:「我愛我家」「我幫我家」「我為我家」……
5、聽過給父母長輩製作卡片、寫信等形式表達自己的愛,課後送給他們。
第四課時
1、 教師提出任務:「我的家庭小檔案」。
2、 活動准備:
(1)、小組學習製作家庭檔案的方法、步驟。
(2)、構思自己的「家庭小檔案」的樣式,要盡量豐富多彩、清晰漂亮。
(3)、根據構思准備好需要的工具。
3、 製作「家庭小檔案:在老師指導下,完成目錄的製作和知道收集信息的方法,小組合作,互相幫助。做好後,給自己的小檔案取一個能體現自己家庭特點的好名字。
4、 評出「最佳設計」「最佳製作」、「最佳創意」「最幸福家庭」、「最心細兒女」等獎項。5
5、 延伸:「從我家看大家」生活的變化大討論。
板書設計
我會做的事情
我學會了:
整理房間、自己照顧自己、作家務
我的作息時間表
表達自己的愛
家庭小檔案
教後記:學生能知道自己會做什麼,不會做什麼,能學會自己製作作息時間表,家庭小檔案
F. 幼兒園中班美術活動《幸福的一家人》,是一個手型填畫的課,怎麼上啊感覺沒頭緒
我家就住在學校邊,每年都看到這棵老樹枯去又重生,那一天,我莫名地感動了:老樹都能煥發新生,何況年幼的我?於是,我擦乾眼淚,背著書包回家了……在後來的人生中經歷過更多的挫折和失誤,哪怕是遭遇多重打擊之時,我都沒有放棄過希望,失誤如枯葉,落下了,迎來的將是新生。。我喜歡常常感動的女人,不論她感動的原因是...因為一滴水,一瓣花,還是一縷白發,不論她是為豪言壯語的演講,還是為一頁舊箋而流淚,她躍動的情感說明她對身邊事物的感知能力,說明她的心是「醒」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