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三下科學教案

三下科學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1 05:41:47

① 【新教材】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下冊:3.2.陽光下物體的影子 教案

3.2點陽光下物體的影子的答案

② 小學三年級科學教案《雨下得有多大》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會用簡易雨量筒來測量雨量。

2.會製作簡易的版雨量筒。

情感、權態度與價值觀

1.樂於合作、善於合作。

科學知識

1.知道雨量筒的結構和用途。

2.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據雨量來判斷的。

教學准備:

雨量筒的實物或模型、自製簡易雨量筒的材料。

一.教學導入

1.猜謎: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裡看不見。

2.指導學生看教材第23頁導入部分的三幅圖,提問:怎樣判斷雨的大小呢?

二.活動 測量雨量

1.出示實物或模型讓學生觀察,使他們了解其構造。

2.明確:雨量筒是測量雨量的儀器。

3.指導製作雨量筒。

(1.)看圖。

(2.)所需材料:大可樂瓶、剪刀、刻度尺等。

(3.)講解製作步驟。

4.自製雨量筒。

5.交流、評價。

6.教師教給學生測量雨量的方法。

7.雨量等級表

(1.)明確:人們根據雨量的大小,制定了雨量等級表。

(2.)學生熟悉雨量等級表的劃分。

(3.)對照雨量等級表,確定所測雨量的等級。

8.布置作業:下雨天用自製雨量筒測量雨量並填寫教材第24頁的記錄表。

三.指南車信箱

1.學生自由閱讀。

③ 新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第一課 我看到了什麼》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既是植物單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個科學課的起始部分,相對一個初步接觸科學觀察的學生,經歷一次怎樣用觀察的方法學習科學的過程。教科書表達的一個思想是,看照片只能獲取有限的信息,回憶看到過的事實,能夠豐富我們的信息,實地觀察能夠獲取更多更豐富的信息。植物是學生十分熟悉的事物,大樹又是學生經常接觸的物體,對大樹的觀察,不僅僅是為了獲得關於這棵樹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方面的事實性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把樹看做一個生命體。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剛接觸科學這門學科,對什麼是真正的觀察,還沒有明確的認識,他們對觀察手段的認識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這一點上,許多學生不認為聞.聽.嘗.摸等手段也是觀察方法。要求學生用各種觀察方法去觀察大樹的時候,讓學生體會到科學課上的觀察必須是全身感官都要參與的觀察,從而豐富學生的觀察手段。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於觀察的進行。
2.     能過觀察,讓學生懂得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3.     讓學生藉助放大鏡和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發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教學重點和難點

   讓學生學會有目的觀察,會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去觀察一棵大樹。
  

④ 三年級上冊科學我看到了什麼教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於觀察的進行。
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藉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
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發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在觀察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重點】了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對大樹的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教學准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引言
1.校園里、大路旁、山坡上……到處我們都能看到植物,同學們對校園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讓我們從身邊的熟悉植物——大樹開始觀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1.教師講解:這是一幅梧桐樹的照片,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現有關這株梧桐樹的哪些特點? (你能發現幾點?)
2.學生匯報:從圖上看大樹,我看到了什麼?(要求仔細傾聽,並大膽說出新的發現,同時區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的信息。)
三、回憶中的大樹
1.教師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們從照片上發現的東西並不多,那麼生活中你曾經看到過的大樹與這照片上的有什麼不一樣嗎?
2.學生匯報:回憶我的大樹,我曾經看到過什麼?
3.教師激趣:同學們的匯報內容真豐富,有的內容大家都看見過,有的內容有人還從來沒看見過,而有人可能從來都沒真正看過一棵大樹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細細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樹嗎?
4.學生交流:為什麼想看真正的大樹?(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內容!會不會也有樹瘤?是不是也有小動物?是不是還有其它東西?)
5.教師總結:這樣帶著目的去仔仔細細看大樹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6.學生小組交流並匯報:如果現在來到一棵大樹下,我想觀察什麼?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
四、觀察真正的大樹
1.交流:教師引導孩子們交流在頭腦中制訂好的觀察大樹的個人計劃。(觀察內容、觀察方法、需要藉助的工具等)
2.活動:現在讓我們一起去觀察一棵真正的大樹,我們肯定有更多的發現。同時把觀察到的信息,用簡短的詞語記錄下來。(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老師帶學生按計劃開展真正的實地觀察活動。)
3.評價:回教室後每小組互相欣賞各自的觀察內容,說說從不同的記載中如何體會到觀察的大樹是一個生命體。同時推選一位同學的記錄單張貼於科學活動專欄內供大家欣賞,其它同學的記錄單上交給老師閱讀欣賞。(張貼的記錄單要有典型特色。)
4.總結: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獲得了這么多的信息,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發現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世界,那麼,觀察更多的樹呢?請在課外繼續觀察不同的樹。
教學後記:

⑤ 三下科學第四單元2《氣溫有多高》教案.ppt

《氣溫有多高來》教學設計源
氣溫有多高
一、教學目的: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正確地看、讀、寫溫度。
2、能夠較准確地測量不同環境下的氣溫並進行記錄。
3、能利用氣溫變化記錄的統計圖找出一天中氣溫變化的規律。
知識與技能
1、懂得看、讀、寫溫度的正確方法。
2、知道氣溫計又可稱為寒暑表。
3、不同環境下氣溫是有差異的。
4、知道白天氣溫變化的一般YCB齒輪泵規律是早晚氣溫低、午後氣溫高。
5、知道進行標准化測量的重要意義。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意識到證據的重要性,有重證據的科學態度。
2、有標准化的科學觀測意識,能實事求是地反映測量結果。
二、教學重點:
懂得看、讀、寫溫度的正確方法。
三、教學難點;
1、知道氣溫計又可稱為寒暑表。
2、不同環境下氣溫是有差異的。
3、知道白天氣溫變化的一般規律是早晚氣溫低、午後氣溫高。
四、教學准備:
1. 學生測量氣溫用的寒KCB型不銹鋼齒輪泵暑表、寒暑表模型。
2.寒暑表、記錄氣溫用的紙筆。

閱讀全文

與三下科學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