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班小黑狗吃雞蛋教案
《小黑狗吃雞蛋》的故事。
我問兒子會不會講,兒子大搖其頭。我一邊把書翻開一邊好奇地說:「什麼故事啊?媽媽也不會講呢。我先讀一遍試試哈。」
我大聲地讀那篇故事。兒子蹭到我跟前,注意聽,有時也跟讀幾個詞。我把故事讀了兩遍,正想教兒子,他卻纏著我講後邊的故事。我就應他的要求,一一講給他聽。故事還沒講完,兒子就跑開玩去了。
星期天下午,我督促兒子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問他小黑狗的故事會不會講啦?兒子很沒信心地說:「不會。」我說:「沒事!來,媽媽教你,一會兒就會了。」我摟著兒子,指著書上的插圖給他講故事,然後又有意識地讓他跟著講。兒子跟講了幾遍,就不想講了,說:「媽媽,我玩一會兒。講不來,不想講了。」
晚上睡覺的時候,兒子撒嬌,要我給他講一個故事。我說:「好啊。講個什麼故事呢?」話鋒一轉:「哎呀,幺幺,媽媽覺得很不公平呢,怎麼每次都是我講故事給你聽,你卻不講故事給媽媽聽呢?」兒子不好意思地說:「我講不來嘛。要不我背兒歌給你聽好不嘛?」我說:「行!但要背這學期老師教的哈。」兒子說:「老師就講了《小黑狗吃雞蛋》的故事啊。講這個要得不嘛?」我心裡一喜:「要得。」
我先給他講了一個小猴子助人為樂的故事。講完了,我說:「好啦,睡覺了!」兒子說:「媽媽,我還沒講呢。」我恍然大悟:「喔,真的哈。瞧媽媽的記性!還是兒子記性好哈,說過的話沒有忘記哦。」兒子說:「媽媽,你跟我一起講!」
我跟著兒子一起繪聲繪色地講起來:「小黑狗想吃雞蛋,媽媽給他煮了一個。小黑狗很著急,趁媽媽不注意.....」故事講完了,我開心地說:「哇,幺幺,你會講了嘛!真棒!」兒子一高興。便要求再講一遍。
我認真地看著他,臉上帶著鼓勵和喜悅,一邊還誇張地給他增加一些輔助動作。然後,我讓兒子看我邊講邊表演。兒子看得很認真,不由自主地跟著我連比帶劃,嘴裡念念有詞。直到兒子能獨立地講故事了,我抱著他親了一下,說:「我的兒子講得這么好,真聰明!要是明天在課堂上也這么講給老師聽,老師一定會誇獎你呢!」兒子很驕傲,巴不得馬上就要講給老師聽了。他對我說:「媽媽,有一次老師叫我讀書,我不會。她就讓全班小朋友教我,我就會讀了。」我高興地說:「是嗎?我的兒子好聰明哦,而且上課很用心呢!真乖!」兒子伸出手臂抱住我的脖子,我親了他一下,說:「沒有哪個小朋友一生出來就會講故事會認字呢。重要的是自己上課要專心,認真聽老師講課。如果不懂的話 就舉手問老師,老師一定會更加喜歡你的。」兒子點頭,說:「班上有一個小朋友,全班小朋友教他他都不會呢。」我說:「說明他沒有專心呀。不會就該學撒。不學習怎麼會呀?那才真叫笨呢!看媽媽的兒子就知道學習,聰明!」
兒子 聽得非常認真,似乎懂得了一些道理。他驕傲地說:「有一天老師叫我們找不一樣的圖形,我找出來了,老師就獎勵我一塊餅干!」我說:「喲,媽媽的兒子上課真專心!還得了老師的獎勵呢!要是明天講得好,老師不曉得該多高興哦!」
兒子的興趣更加濃厚了,說:「媽媽,我還想講一遍《小黑狗吃雞蛋》!」兒子越講越想講,他講得越來越好了。眼睛亮晶晶的,滿是憧憬與快樂,小小的心兒充滿了成就感,真想把《小黑狗吃雞蛋》的故事講到天亮呢。
兒子在床上翻來覆去好半天,終於睡著了。望著他可愛的小臉,我的心房裡充盈著只有母親才能體會到的感動與幸福。久久,難以入睡。
我想好了,明天一早就給他的老師打一個電話,謝謝她對兒子付出的愛,同時,告訴他今天晚上兒子為了《小黑狗吃雞蛋》的故事,很久都沒有睡著呢......
2. 大班給雞蛋塗色教案
你是想知道怎麼寫這個教案嗎?
我覺得可以這樣寫:
1:給小朋友看別人畫的雞蛋塗色
2:給大家講每種顏色怎麼調色,怎麼用筆塗畫
3:塗畫過程
4:評比誰的最好看
3. 幼兒園活動性游戲我是小雞蛋的教案誰有呀急求!!!
活動目標: 1、運用「小雞出殼」的方式與模擬操作,讓幼兒感知並了解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現象。 2、樂意動手實驗,體驗實驗操作的樂趣。 活動准備: 1、二分之一的雞蛋殼人手兩份 2、鉛筆、粗吸管人手一份 3、注有顏色的水的針筒一個 4、長條卡紙和小積木若干 5、記錄表一份 6、《小雞出殼》圖片一幅 7、 有關拱形建築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 激趣引題 1、出示圖片,講述故事《小雞出殼》 今天,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叫《小雞出殼》(教師講述故事) 到底是誰把雞蛋啄破的呢?(幼兒猜測) 2、出示記錄表,幼兒猜測驗證 我們先來看一張表格。 你們看到了什麼?(蛋殼) 我是雞哥哥,我是從外面啄破蛋殼的。(將雞哥哥圖片黏貼到相應位置) 我是雞妹妹,我是從裡面啄破蛋殼的。(將雞妹妹圖片黏貼到相應位置) 認為是雞哥哥啄破蛋殼的人舉手。(教師記錄) 認為是雞妹妹啄破蛋殼的人舉手。(教師記錄) 到底是誰啄破蛋殼的呢,我們一起來做個小實驗。 先給蛋殼做個小椅子(將雞蛋放在粗吸管上) 我們再用尖尖的鉛筆表示小雞的尖尖嘴。 如果是雞哥哥,我們要把尖尖嘴對著蛋殼的外面,如果是雞妹妹,尖尖嘴對著蛋殼的哪裡?(裡面)(教師示範) 3、幼兒動手操作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幫助有困難幼兒 是誰啄破蛋殼啦?(幼兒講述,教師記錄,並與前一次做比較,得出結論) 原來是雞妹妹啄破蛋殼的呀! 二、 演示講解,初知原理 1、設疑: 你們都說是雞妹妹啄破蛋殼的,現在雞哥哥不服氣了:我也用了同樣的力氣,為什麼我啄不破蛋殼呢?(幼兒猜測) 我們再來做個小實驗吧! 因為我們的力氣是看不見的,所以我們用有顏色的水來 表示力氣。(教師出示針筒) 我要用力嘍。(射出藍水) 2、教師操作演示,發現「力的發散」現象 蛋殼的裡面,「力氣」集中在中間 蛋殼的外面,「力氣」分散到周圍 3、教師提升幼兒經驗 這個形狀真特別,它能把力氣分散到周圍,使蛋殼不容易破,變得更牢固,科學家叔叔給這個有用的形狀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拱形」 三、 引導遷移 你們在哪裡還見過拱形的建築物呢?(幼兒講述) 我也帶來了幾張照片,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出示圖片,認識山洞、橋都是拱形) 為什麼它們都是拱形?(因為拱形把山洞和橋上面的力氣分散了,所以這么中的山不會把山洞壓垮,這么多的人和汽車在橋上行走不會把橋壓垮) 四、 延伸活動:造橋 現在我們也來造一造小橋,看看橋上能放少塊積木。 教師觀察幫助有困難幼兒 轉移到區域繼續活動
4. 幼兒園大班科學鹽水浮雞蛋教案設計有多媒體的設計
教案和教復學設計都是事先設制想的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簡要說明;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經發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接近,它們都是對教學情景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則是有所選擇的。
5. 雞蛋為什麼為什麼在水裡會浮起來中班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讓有些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2、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活動准備:
1、前期幼兒經驗:知道有些物品會浮於水面,有些物品會沉在水底
2、雞蛋、水杯、糖、鹽、味精、水、抹布
活動過程:
一、師幼一起回顧已有沉浮經驗:
教師:小朋友,星期天大家都在家和爸爸媽媽做了有關沉浮的實驗,那麼誰能來說一說你的實驗結果呢?
二、變魔術「雞蛋浮起來」:
1、提問:有沒有小朋友把雞蛋放在水裡?那麼雞蛋放在水裡是沉還是浮起來呢?
2、請幼兒做實驗——雞蛋沉入水底
3、教師假裝變魔術,出示一杯放了鹽的水,放入雞蛋,雞蛋浮出水面。
4、提問:為什麼小朋友放的雞蛋沉在水底,老師放的雞蛋浮在水面上?
5、教師:我在水裡加了一樣神秘的東西,你知道是什麼嗎?
教師出示鹽、糖、味精
提問: 我就是往水裡加了這三個好朋友中的一個,你們猜猜是誰呀?今天我不告訴你們,讓你們自己去發現!
三、幼兒嘗試實驗
教師將幼兒分為9組,每組四個雞蛋、四個杯子、一個攪拌棒,四杯水,進行實驗,每桌放置三種調味料。
實驗結果:雞蛋在鹽水裡可以浮起。
1、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在水中添加東西進行實驗
實驗後講述「你在水裡加了什麼,你的雞蛋怎麼樣了?」
實驗得出結論:在水中放入鹽可以使雞蛋浮起來,放入糖和味精不行。
2、換水後共同在水中放入鹽,進行攪拌,再放入雞蛋,觀察結果,體驗成功的快樂。
實驗後得出結論,放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雞蛋浮起來。
四、延伸活動:
教師:「放了鹽的水能讓雞蛋浮起來,那人可不可以浮起來呢?」
請幼兒回家和父母上網查資料,將自己查到的結果帶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6. 雞蛋殼拼貼畫教案
活動內容:美麗的花瓶
目的要求:1、學慣用蛋殼拼貼圖案的方法。掌握好比例,圖案大小適中。
2、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增強手部肌肉的協調性。
3、 能根據過去已有的經驗進行遷移,擴展思路,發展創造性。
准備: 1、選擇較完整的雞蛋殼,洗凈擦乾後備用。
2、油畫棒、漿糊、抹布、彩條紙、深色做底的圖畫紙,每組若干。
3、事先製作2-3幅范畫,張掛在室內,共幼兒欣賞。
過程:(一)欣賞范畫,激發幼兒作畫的興趣
1、請幼兒共同欣賞室內的蛋殼畫,讓幼兒討論這幅畫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通過欣賞和討論,知道廢舊材料也可以用來製作美麗的畫面,這些是用蛋殼壓碎後拼貼成的圖畫,叫蛋殼拼貼畫。
2、提出活動要求,「今天,老師請小朋友們做一個變廢為寶的游戲,看看誰是最能乾的小工人。」
(二)學習製作蛋殼拼貼畫
1、 討論製作方法,再次觀察並讓幼兒討論:你覺得這幅畫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如果讓你做,你准備用什麼步驟和方法做?
2、 講解製作方法。
(1) 蛋殼可以製作各種各樣的畫面,今天我們來學慣用蛋殼來製作一瓶美麗的花。在深色的紙上用淺色油畫棒勾出輪廓,比例要適中。
(2) 將蛋殼壓碎(不要太碎),根據自己的需要選取形狀、大小適宜的部分 抹上漿糊,先沿輪廓線粘貼`,然後再用蛋殼將中間部分拼貼滿。
(3) 用彩條折或揉搓成美麗的花朵,貼在花瓶上方。
(三)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 對能力較弱的幼兒,教師可指導他們先用較大塊的蛋殼拼貼,注意不貼到輪廓線以外,對能力較強的幼兒,教師可指導他們用深淺顏色不同的蛋殼在「花瓶」的中間部分拼貼出簡單的圖案。
2、 啟發幼兒將彩紙用折、剪、揉、搓、拼等方法製作花卉。
(四)講評
將幼兒的作品掛在活動室,讓大家說說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7. 借雞蛋的故事教案
是這個嗎?
《借雞蛋的故事》
有一位外國主婦,看見隔壁新搬來一家人。做晚內飯的時候就到容新鄰居家借雞蛋來烤蛋糕。蛋糕烤出來了,她送過去一塊請鄰居品嘗。一來二去,她跟那家的主婦就熟了起來。其實,她的冰箱里還有好多雞蛋,她不過是用借雞蛋的辦法製造與那家人接觸的機會,為了日後良好的鄰里關系打下基礎。
8. 小班智力游戲誰拿走了雞蛋教案
游戲「誰拿走了雞蛋?」
下午活動課時,我們辦用塑料的雞蛋做道具,幼兒圍坐在一起,選一個幼兒當小雞坐在中間,並將雞蛋放在他面前,然後「小雞」閉上眼睛,另一幼兒將雞蛋拿走,所有的幼兒手放到背後問:「雞蛋、雞蛋、誰走了雞蛋?」「小雞」有三次機會可以猜拿走了雞蛋。
游戲開始了,我沒有提出所有的幼兒把手放在後面的要求。但上來的「小雞」還是沒有猜出來,請了文文,結果他猜對了,我們問他是怎麼猜出來的?他笑著說:「看見哪個小朋友把手藏在後面。」我們恍然大悟。於是,接下來的「小雞」都變聰明了,也利用這個辦法猜出了拿雞蛋的人。玩了一會兒,「小雞」又猜不出了。我仔細一看,發現有些孩子也故意把手放在後面來迷惑猜的人,而拿走雞蛋的小朋友更厲害,把雞蛋藏在背後,把手放到前面來了。這樣一來,難度大大增加,「小雞」們一一慘敗下來,一時間大家都不願做「小雞」了。
於是,我自告奮勇當了「雞媽媽」來猜,第一次猜的時候,我故意猜錯了一次。到第二次猜時一次過關,孩子們激動極了,文文、小宇都對我豎起了大拇指,表揚我真厲害!我「偷偷」地告訴了他們我猜到的小秘密(看小朋友的表情等),鼓勵他們再猜。結果,他們果然也很聰明地猜對了,然後我再鼓動他們把秘密再傳給小朋友,這樣游戲又進入了一個高潮。在這個案例中,我的收獲:
1、教師根據幼兒的需要可以用多種方法介入游戲。
在這個案例中,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的思維有了變通性和靈活性。他們觀察得非常仔細、細微。當同伴獲得成功後自動增加難度,刺激著同伴,讓他們需要進一步動腦筋才能獲得更多的成功時,我緊緊抓住孩子所迸發出來的思維火花,作為一個旁觀者進行建議、欣賞和鼓勵;當出現難度後,孩子們覺得難以獲得成功時,我又作為孩子們的玩伴參與到游戲中去,讓孩子一起為我的成功激動,從而激發他們進一步深入游戲的慾望。
2、在游戲前對游戲仔細斟酌是必要的。
本來,在游戲過程中有一個"所有的孩子都把手放在背後"的要求,但是我考慮到對小班孩子來說,也許難度太大了,也許孩子會因為不容易獲得成功而放棄。結果證明我的調整是正確的,因為我沒有提出這個要求,能猜出的孩子也不多。所以說,我們千萬不要放過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細節也許就是成功的關鍵,因為每一個細節都有動人之處。(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9. 小班特色游戲老鼠偷雞蛋教案
體育游戲:《老鼠偷蛋》活動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的快速躲閃反應能力,增強幼兒的靈敏性。 2、樂於參與體育游戲,遵守游戲的基本規則,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發展幼兒的快速躲閃反應能力,增強幼兒的靈敏性。 活動准備: 凳子、模擬雞蛋、雞窩、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一起去玩老鼠偷蛋的游戲,所以老師是鼠媽媽,你們就是小老鼠?看雞媽媽在睡覺呢,我們去偷蛋吧。 二、說玩法 1、偷蛋的時候我們要悄悄地走過去,看老師是怎麼走的。 教師一邊示範,幼兒一邊學。 2、我們走過去了要怎麼偷?(幼兒說,並示範) 三、第一次游戲 1、教師帶幾名幼兒示範游戲玩法。提示幼兒被母雞打到了就要把蛋還回去。 2、男女分組比賽,看誰偷的蛋多。 四、第二次游戲 1、請贏的一組說說怎樣才能偷到更多的蛋。引導幼兒知道偷蛋環節要快速反應,進行躲閃。 2、練習:幼兒伸出手來教師往下拍時迅速收回。 3、再次進行比賽。請一名幼兒跟「母雞」共同守蛋,增加難度。 五、第三次游戲 1、討論:怎樣才能躲避母雞的攻擊? 2、利用討論的方法再次進行「偷蛋」游戲比賽。 3、出示道具錘子,提高「偷蛋」難度。 六、結束游戲 請幼兒幫老師收拾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