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趙普》教案
《趙普》的譯文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學內容:
《趙普》課文分析
(一)學習目標: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同學們應該能夠做到:
1、能夠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內容。
2、掌握課文中關鍵的文言詞義。
3、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感受人物形象的魅力,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
4、體會課文利用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個性的特點。
(二)課文分析:
話說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經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登上了皇位。可是自從登上皇位之日起,宋太祖就不由得思考一個重要的問題:我是各位將領擁立為皇帝的,可是如果有一天,又有一位被擁立的皇帝把我給頂替了,那可怎麼辦呢?如何保住我大宋社稷長久,江山萬古一統呢?於是他就向手下的最主要的謀士請教。這位謀士就向他建議:「陛下,以往社會混亂,主要在於許多將領手中兵權太重。只要剝奪了他們的兵權,我大宋江山就可以穩固萬年。」宋太祖聽後,連連稱是。於是宋太祖在這位高級謀士的策劃下,利用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的手段,使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等高級將領自動向中央交出兵權;接著,這位高級謀士又向宋太祖提出了「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逐步削除周邊小國,使宋朝基本上統一了中國;然後,這位高級謀士又建議宋太祖把地方的財稅權收歸中央。到此為止,宋朝結束了五代以來小國林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局面,人民開始過上了比較安定的日子。推動這段歷史發展的這位高級謀士也就是宋朝初年的著名宰相。這位宰相雖然能謀善斷,但早年讀書太少,晚年常讀《論語》,他曾經對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說:「我用半部《論語》替太祖打天下,我再用半部《論語》替陛下治天下。」所以,後人贊譽他為「半部論語治天下」。
講到這兒,同學們都應該知道了這位「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宰相是誰了。他就是本課上對應的主人公趙普。今天,我們要一起去探訪這位歷史名人,大政治家—趙普。
原文: 普少 習吏事,寡 學術,及 為相,太祖常勸 以讀書。
字詞:年少 熟悉 少 學問 等到 做 勸勉 用
譯文: 趙普年輕時,熟悉官吏事物,他學問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勸勉他讀書。
原文: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 第, 闔戶 啟 篋取書,
字詞: 放下 自己 大住宅 關門 打開 (qiè)箱子
譯文:(他)晚年讀書很勤奮,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關上門,打開箱子取出書,
原文:讀之竟日。及 次日臨政,處決如流。 既薨
字詞: 整 等到 第二 古稱諸侯或大官的死
譯文:整天讀書。等到第二天辦理政務,處理決斷非常快。(他)死後
原文:家人發 篋 視 之,《論語》二十篇也。
字詞: 打開 箱子 它,箱中東西
譯文:家裡人打開書箱一看,原來是一部《論語》啊。
原文:普性深沉有岸谷, 雖多 忌 克, 而能以天下事為
字詞: 沉著 嚴肅、剛正 盡管 嫉妒 刻薄 但 「把……作為」
譯文:趙普性情沉著嚴肅剛正,盡管對人常嫉妒刻薄,但能把天下事作為
原文: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 循默
字詞: 形容過分拘謹照章辦事 言語不多
譯文:自己的責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職位的人大多拘謹且遇事沉默不語。
原文:普剛毅果斷, 未 有其比。
字詞: 他,代趙普
譯文:趙普卻剛毅果斷,沒有人能與他相比。
原文:嘗 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 復奏其人
字詞:曾經 擔任 第二天 又
譯文:曾經推薦某人擔任某官,宋太祖沒有用。趙普第二天又上奏請求啟用此人。
原文:亦不用。明日,普 又 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
字詞:還 第三天 再一次 將、把 撕碎
譯文:太祖還是沒用。第三天,趙普還是上奏這個人,太祖生氣了,撕碎
原文:案牘 擲地,普顏 色不變,跪而 拾之 以 歸。
字詞: 奏章 扔 面容 顏色 連詞 回家
譯文:他的奏章扔在地上,趙普面 色不改,跪在地上把碎紙片拾起來帶回了家。
原文:他日 補綴 舊紙,復 奏如初。
字詞: 縫補 再次
譯文:過些日子,他將舊紙片縫補好,再次像當初一樣上奏。
原文:太祖乃 悟, 卒用其人。
字詞: 才 醒悟 終於
譯文:宋太祖才醒悟,終於任用了這個人。
(三)全文翻譯:
趙普年輕時熟悉官吏(應處理)的事務,學問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勸說他要讀書。趙普晚年讀書勤奮,每次(退朝後)回到自己的住宅,關上門打開書箱拿出書,整天讀書。等到第二天處理政務,處理決斷很快。他死後,家裡的人打開書箱看到裡面的書籍,原來是一部《論語》。
趙普性情沉著且為人嚴肅剛正,雖然對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夠以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職位上的人,大多過分謹慎拘於小節,按常規辦事,不多言語,趙普卻剛毅果斷,沒有誰能和他比的。他曾經上奏推薦某人擔任某個官職,太祖不用這個人。趙普第二天又上奏請這個人(擔任某官),太祖還是不用。第三天,趙普又把這個人(擔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發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趙普臉色不變,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來回到家。過了些日子趙普把撕碎的舊紙片修補連接起來,又像當初一樣上奏。太祖這才清醒過來,終於任用了那個人。
(四)人物分析:
1. 課文寫了趙普的哪兩件事?用簡潔的語言說出來。
讀書勤奮,奏薦人才
2. 你認為趙普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的根據是什麼?
以天下事為己任,讀書刻苦,學以致用,剛毅堅定,堅持真理,等等。
3. 從課文中所寫趙普的事跡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參考思路:
(1)正面:讀書要刻苦;珍惜時間,刻苦攻讀;讀書要精;學以致用;要一心為公,不計個人得失;敢於堅持真理,等等。
(2)反面:少時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說話辦事要講策略,等等。
(3)評價人物的方法:一分為二,客觀全面地評價一個人物。
(五)重點字詞:
以:
太祖常勸以讀書 (連詞,不譯)
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 (把)
普又以其人奏 (將)
跪而拾之以歸 (連詞,然後)
為:
及為相 (擔任)
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 (作為)
嘗奏薦某人為某官 (擔任)
(
六)古今異義:
1. 齷齪:
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 (形容人過分謹慎)
這乞丐衣衫襤褸,很齷齪。 (形容不幹凈、骯臟)
2. 顏色:
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 (面容顏色)
這幅畫的顏色很鮮。 (色彩)
3. 處決:
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 (處理決斷)
這個罪大惡極的殺人犯今天被處決了。 (槍斃)
4. 明日: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 (第三天)
我明日去。 (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