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共場所禮儀,在圖書館教案
盡量保持安靜!
手機震動、取放書籍整齊輕拿輕放、坐到後別抖、起身時把椅子放回原位。
2.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教案去圖書館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朗讀兒歌,初步感受問答歌的結構特點和語言風格。
2.引導幼兒有節奏地朗誦兒歌,並豐富有關昆蟲的知識。
3.願意和老師、同伴一起朗讀兒歌,體驗合作朗讀的愉悅之情。
活動准備:螢火蟲、蝴蝶、蜻蜓PPT。音樂:蝴蝶找花、小蜻蜓、圓舞板
活動過程:
一.認識昆蟲
1."嗡嗡嗡"聽,是什麼聲音?誰來了?(蟲兒飛來了)什麼蟲兒飛到小一班來了?(蜜蜂圖片)原來是蜜蜂飛來了!蜜蜂飛的時候會發出嗡嗡嗡的聲音。(師拿著蜜蜂飛一圈)和蜜蜂打個招呼吧!(蜜蜂,你好!)大家好!今天蟲兒要聚會,除了我,還有別的蟲兒要來,你們歡迎嗎?(歡迎歡迎!)
2.(點擊螢火蟲)這一閃一閃會發光的是什麼蟲兒呀?(螢火蟲)看,螢火蟲的尾巴會發光,一閃一閃像什麼?(小星星,燈籠……)(出示燈籠)
(點擊蝴蝶)什麼蟲兒來了?(這是一隻漂亮的花蝴蝶)花蝴蝶在干什麼?(花蝴蝶兒愛跳舞,請幼兒聽音樂學一學)還有什麼蟲兒來了?(點擊蜻蜓)你們看蜻蜓像什麼?(飛機)我們小小班時學過小蜻蜓律動,聽著音樂一起來飛一飛。(律動:小蜻蜓)你們知道蜻蜓有什麼本領嗎?(點擊PPT,吃蚊子)蜻蜓最愛吃蚊子。
二.學習詩歌
1.蟲兒們又漂亮又能幹,它們要來考考小一班的小朋友,聽好:什麼蟲兒嗡嗡嗡?什麼蟲兒提燈籠?什麼蟲兒愛跳舞?什麼蟲兒吃蚊子?小朋友你們會回答嗎?
2.好,我再來問:什麼蟲兒嗡嗡嗡?蜜蜂飛來嗡嗡嗡。什麼蟲兒提燈籠?螢火蟲兒提燈籠。什麼蟲兒愛跳舞?花蝴蝶兒愛跳舞。什麼蟲兒吃蚊子?蜻蜓最愛吃蚊子。
3.師生一起讀《蟲兒歌》。
4.邊拍手邊跟著節奏讀《蟲兒歌》。
5.給幼兒圓舞板,邊打節奏邊讀《蟲兒歌》。
6.老師問,幼兒回答。師生合作朗讀《蟲兒歌》。
7.幼兒分組合作朗讀《蟲兒歌》。
三.和蟲兒再見
兒歌:蟲兒的歌
什麼蟲兒嗡嗡嗡?蜜蜂飛來嗡嗡嗡。
什麼蟲兒提燈籠?螢火蟲兒提燈籠。
什麼蟲兒愛跳舞?花蝴蝶兒愛跳舞。
什麼蟲兒吃蚊子?蜻蜓最愛吃蚊子。
3. 什麼是圖書館應用教學設計
課程標准來實驗教科書北源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下冊第49~50頁。一、教材分析數與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重要的知識與技能。本節課的知識是在學生掌握20以內進位加法以及整十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多位數加法最基礎的知識
4. 在圖書館閱覽室活動要求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認識圖書的目錄,知道目錄的作用。學習按目錄尋找要看的故事。
2、能自由選擇圖書,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閱讀。
活動准備:
1、老師挑選一部分有目錄的圖書放在比較顯眼的地方供幼兒選擇。
2、人手一本有目錄的圖書。
3、幼兒認識數字,知道數量大的數字在數量小的數字後面。
活動過程:
一:復習上一個活動中認識的封面
幼兒自由選擇圖書,看看封面上有什麼,猜猜圖書中的故事。
二:認識目錄,了解目錄的作用
1、師出示圖書,打開封面,出示封面:「猜猜這是什麼?有什麼用?」
2、師告訴幼兒目錄的名稱及作用:通過看目錄就能知道書的大概內容,幫助讀者很快地找到自己要看的故事或內容。
三:學習按目錄尋找要看的故事
1、人手一本圖書,看看書的目錄,繼續猜猜圖書的內容講的是什麼?
2、師說圖書裡面小故事的名字,讓幼兒根據目錄的提示很快地找到這個故事。
3、幼兒尋找時,師幫助個別能力比較弱的幼兒,提醒他們看看目錄上畫的小圖片,找一些認識的字,再看小圓點後面的數字是多少,根據數字到圖書裡面去找這個故事。
四:幼兒自由閱讀
1、幼兒自由選擇圖書,按照學習過的方法閱讀圖書,先看看圖書的封面,猜猜圖書內容。然後看看目錄,再猜猜圖書內容。最後再按序閱讀或跳頁閱讀。
2、請個別幼兒講講自己閱讀的圖書內容。
5. 如何利用圖書館進行數學教學設計
【摘要】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需要,校園的數字化建設也越來越普及。我國中小學信息化建設發展迅速,從校校通到班班通,從功能單一的校園網發展到現在功能強大的數字化校園,對學校教育教學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本人關注了學校的數字化建設和教學的聯系,並在如何利用數字圖書館提高自己的數學教學效果方面進行了一定的嘗試和思考,找到了幾種利用數字圖書館資源提高備課效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幾種方法。並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關鍵詞】:數字圖書館;電子備課;數學教學效果;學習興趣;數學素養
一、利用數字圖書館資源,提高備課效率
學習興趣對於學生掌握知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學習主體充分被認識的今天,我們都知道課堂教學效果不是老師灌輸了什麼,而是學生是否喜歡學的問題。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如何激起學生學習的樂趣,是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十分重視的問題。對小學生來說,學習的意義雖然都知道,但是心理年齡決定了學生的學習特點,所以課堂更重要的要靠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即如何結合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徵,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所以老師備課在備學生方面就要考慮學習興趣問題,以往備課由於資源的匱乏和時間的有限,所以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在「引趣」的問題上多下些功夫。[1]一、運用謎語、故事組織教學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兒童,趣味問題的設計上往往絞盡腦汁也收效甚微,有時候到網上搜集了半天沒有一個合適的,有時搜集到了打開時候卻發現是收費的,浪費了自己寶貴時間不說最後基本還要靠自己想辦法。而我們的數字圖書館卻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裡面有很多好的素材,包括教學設計和課件。有的可以拿來直接使用有的可以稍作修改,最重要的是這些資源都是有指向性的,可以根據年級和時間直接找到,並且內容和能緊密結合教材,正是備課設計了運用謎語故事的形式組織教學,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教師在備課《秒的認識》時,備課過程中首先找到了一個謎語的素材:「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卻能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睡。」還有一個根據書本四幅插圖,編出一個小朋友是如何愛惜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的故事。這樣讓備課也有了一定的素材。很好的解決了備課設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中的難題。
二、利用數字圖書館資源,提高課堂效率
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簡稱MCAI),是九十年代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與CAI技術結合的產物,是當今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2]而作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的數字圖書館,正是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對傳統介質的圖像、文字和聲音進行壓縮處理,使其轉化為數字信息,然後通過網路通訊技術進行虛擬存儲、傳播、接收的新型圖書館。它的資源庫不但有很多文字資料,更重要的還有很多音頻、視頻文件更是在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正是對資源合理的使用,讓教學情景更形象生動.促進了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意識,充分優化了課堂教學效益.讓學生情不自禁地參與學習活動,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習新知,讓比較枯燥的數學課增添活力,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快樂」學習,樂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合作學習數學活動中去。[3]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教材《認識人民幣》一課,以往總是由於受到場地和教具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常常使學生囫圇吞棗,難以用課本上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總不能達到預期效果。而這次在資源庫中找到了購物的課件,課件創設一個「虛擬超市」的情境,利用網路,讓學生進行「網上購物」,學生興奮不已,都迫不及待地想做網上「顧客」,根據電腦顯示,學生可以自己充當售貨員,也可以是「顧客」,自由去花錢購物,將手中的錢計劃著用,學生學習熱情達到高潮。這樣的教學,使學生既學到了教學知識,又接觸了生活知識,還學會了網上瀏覽和網上購物知識,促使每個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通過網路緊密聯系在一起,縮短了教材內容和生活經驗之間的距離,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長了學生的才幹,使學生自主探索精神得到發揚,一節課下來學生意猶未盡,很好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三、利用數字圖書館資源,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教育改革必須通過教學改革來加以實施,而數學教學在學生的基礎教育過程中占相當大的比重,因而數學教學改革應被予以高度重視。[4]在改革之初,我們提出的問題是「改什麼」,而現在我們的回答是「變更觀念,努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所謂素養指的是素質與修養。數學素養屬於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綜合性思維形式,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認識特徵。學生的數學素養形成了,教學效率自然也提高了,
在學生認識論和方法論正在逐步形成的過程中,除了老師的引導起作用外,還有學生自己學習對本身的影響,而這種學習完全可以通過在數字圖書館這個平台實現
(一)利用數字圖書館平台,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精神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一個被動吸收、反復練習和強化記憶的過程,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主動建構的過程。也就是說,只有經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探索、不斷發現,數學教學結構才能真正被學生接納為認知結構。[5]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是一個組織者、促進者、網上資源的提供者、學生學習的支持者,在引導學生獲得知識時,要為學生提供具體、形象和生動的實踐材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引導學生自覺參與探索過程。例如在教學《雞兔同籠》問題時,由於這是一個很古老的數學問題,學生又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素養,我布置了自學任務,學生當時就提出,老師這個知識在哪本書上有,到哪裡去買呀?是呀一系列的問題也難倒了我,教室也熱鬧起來,有的推薦書城,有的說讀過故事,還有的……由於網路的發達,現在哪有去書上找的,這是一個孩子的聲音「老師我們不是有圖書館嗎?」頓時教室就安靜了下來,是呀當著孩子的面,我打開了數字圖書館,輸入了「雞兔同籠問題」幾個字,好幾本書包括一些出版社的信息都有,孩子們眼睛也亮了,恨不得現在馬上奔到圖書館去。後來看到孩子捧著各種版本的書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我有說不出的感動。在這個平台上只要有疑難問題或者需要查找的資料都可以輕松搞定了,免去到網路搜索進行篩選的機會,也免去被不良網站坑害的機會,打消了老師和家長對孩子小不能上網的顧慮,又能很好進行自學。
(二)利用數字圖書館平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現實生活是學習數學的歸宿。教學時教師應注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指導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和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6]
創造實踐環境,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練習是實踐的一種形式,是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形成技能的心要條件。為了讓學生理解、掌握、鞏固新知識,拓寬他們的思路,我遵循知識的「再現性一發現性一創造性」原則,引導學生到圖書館自己找學習資料,因為在數字圖書館中有很多運用多媒體技術精心設計製作出了集文字、圖形、動畫、聲音於一體的有坡度、有層次的練習題課件,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自主嘗試解答,同時通過網路計算機不斷從各類學生中獲得反饋信息,及時解決疑難,使學生理解了算理、形成了技能。學生在游戲中還能鞏固知識,一箭雙雕。
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我們就利用數字圖書館中的「幾何畫板」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做「數學實驗」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去做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的「平移」、「旋轉」功能,把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平行四邊形,然後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觀察發現、討論交流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與已學圖形面積計算公式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推導出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三)利用數字圖書館平台,啟迪學生創新思維
創新的實質是創造性。它力求從認識上打破常規,標新立異,質疑問難,大膽探索。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是現代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是當前課堂教學面臨的迫切任務。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必需在教學思想和方法上努力改革,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不斷創造條件,營造良好的思維氛圍,讓學生的廣闊的思維空間,在教師的正確啟發引導下,使每位學生都投入到創新活動中去。如在教學較復雜的行程應用題時,可以到數字圖書館中找到一些資源,比如運用多媒體技術形象逼真地展示運動狀態的課件,是相對而行還是相背而行,是同時出發還是先後出發,是相遇還是相距等等問題,例如,數學應用題;甲乙兩地相距800米,小明和小華兩人分別從甲乙兩地相向而行,小明先走2分鍾後,小華才出發,已知小明每分鍾走45米,問經過多少分鍾後兩人相遇?為了學生更明確地了解他們的運動狀態,我利用圖書館資源庫中的課件在屏幕上先甲、乙兩地相距800米的線段圖,再展示兩人站在甲乙兩地。接著讓小明先移動2分鍾的路程,用藍色光線閃爍出來,並標出2個45米。然後,演示小華這時與小明同時出發,屏幕上出現兩人不斷同時靠近的圖像,並且配合提出問題「他們同時出發的路程是多少」,讓學生觀察後回答。接著分步演示,在他們同時出發時畫面上每人各走一分鍾距離,電腦就閃爍定格得出速度和。學生觀看了屏幕上生動逼真的圖像後,興致勃勃地積極思考,發揮想像,很快就找出了解題思路,並且憑借直觀,大膽創新,想出了多種解題思路,想像力和思維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和提高,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也得到了培養。數學素養不不斷的提高,學生自然就會形成自己畫圖解決的能力。
總之,數字圖書館整合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網路資源、設備資源、軟體資源、資源庫資源、智力資源等資源,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把數字圖書館的很多功能用於我們的教學中,就能有效的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把圖書館資源與我們的教學有效的進行整合,就會優化學生對數學的學習過程,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