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杜甫 閣夜 翻譯
您好!
《閣夜》
作者: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回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答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卧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註解】:
1、陰陽:指日月。
2、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
3、三峽:指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瞿塘峽在夔州東。
4、星河:星辰與銀河。
5、野哭句:意謂從幾家野哭中聽到戰爭的聲音。幾家:一作「千家」。
6、夷歌句:意謂漁人樵夫都唱著夷歌,見夔州之僻遠。夷:指當地少數民族。
7、卧龍:指諸葛亮。《蜀書·諸葛亮傳》:「徐庶……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
B. 賞析杜甫的閣夜
閣 夜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卧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題解
這首七言律詩是杜甫於大歷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閣時所作,是詩人感時、傷亂、憶舊、思鄉心情的真實寫照。當時,蜀中發生了崔旰、郭英乂、楊子琳等軍閥的連年混戰,吐蕃也不斷侵襲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鄭虔、蘇源明、李白、嚴武、高適等人相繼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詩人流寓於荒僻的山城,面對峽江壯麗的夜景,聽到悲壯的鼓角聲,感慨萬千。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國家的戰亂,由歷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圖在內心超越令人悲傷的現實。詩中雖有悲涼哀傷之情,卻也有壯情和超然之意。「閣夜」,即西閣之夜。
句解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時令到了寒冬,天就越來越短;我浪跡天涯,在這霜雪初散的寒宵。首聯用流水對起題,點明時間、環境。「歲暮」,指冬季。「陰陽」,指日月。短景,冬天日短夜長,所以說「短景」,而此處深意是說光陰苦短。「催」這一動詞,逼真地寫出衰年歲暮,久客不歸,使人覺得光陰荏苒,歲月相催。「天涯」,這里指夔州,又有淪落天涯之意。「霽」。霜雪停止、消散。「寒宵」寒冬之夜。當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天涯淪落的詩人對此凄涼寒愴之景,不由感慨萬千。這一聯寫實景,而寓深情,為全詩奠定了一種沉痛的筆調。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五更時分傳來的鼓角聲,起伏悲壯;三峽倒映著銀河星辰,隨著江波動搖。頷聯上承「寒宵」,寫夜中所聞所見。「鼓角」,古代軍中用以報時和發號施令的鼓聲、號角。當時安史之亂雖已平定數年,但各地時有戰事。古時將一夜分為五更,「五更」即接近天明了。此時,愁人不寐,那鼓角之聲更顯得悲壯感人。這從側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時局動盪、戰爭頻仍的氣氛。天上星河雖然壯觀無比,但映照於峽江時,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現出破碎、搖曳不定的景象,這似乎與詩人風雨飄搖的人生、時局的紛亂有些相似。這兩句氣勢蒼涼,音調雄渾鏗鏘,辭采清麗壯闊,於《東坡志林》所言「偉麗」之外,還蘊含著詩人悲壯深沉的情懷。正如劉辰翁所雲:「第三四句對看,自是無窮俯仰之悲」。
葉夢得《石林詩話》評價說:「七言難於氣象雄渾,句中有力,而紆余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與『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揺』等句之後,常恨無復繼者。」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慟哭聲中,傳來戰爭的訊息;惟有數處漁人樵夫唱起的夷歌,還透著一點生命的聲息。頸聯寫拂曉前所聞,真實刻畫了夔州的偏遠凄涼的景象。「野哭」、「夷歌」,一個富有時代感,一個具有地方性。對憂國憂民詩人來說,這兩種聲音都使他倍感悲傷。「幾家」,一作「千家」。「戰伐」,指當時蜀中自永泰元年開始,崔旰、郭英乂、楊子琳等軍閥割據混戰。「夷歌」,指蜀地少數民族的歌謠。
卧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諸葛亮和公孫述,一樣最終歸於黃土;人事變遷,音書斷絕,使人感到寂寞無聊,但又算得了什麼?「漫」,任隨。「卧龍」,指諸葛亮。「躍馬」,指公孫述。公孫述在西漢末曾乘亂據蜀,自稱白帝。這里用晉左思《蜀都賦》「公孫躍馬而稱帝」之意,諸葛亮和公孫述都曾在夔州活動。尾聯看似自寬自慰,實則有著詩人深入的思考,正如盧世?所說:「意中言外,愴然有無窮之思」。詩人並不只是一般地描寫他早已寫過多次的戰亂,而是將眼前的動盪放到更深廣的歷史背景中去思考。古往今來,不論賢愚忠逆,最終都不免歸卧黃土;戰爭無論延續多久,終會結束;生命無論受到多少摧殘,總會延續。就像詩中所說,雖然有「野哭」,但也聞「夷歌」。
評解
此詩前四句寫閣夜景象,後四句寫閣夜情事。《批點唐詩正聲》分析說:「全首悲壯慷慨,無不適意。中二聯皆將明之景,首聯雄渾動盪,卓冠千古。次聯哀樂皆眼前景,人亦難道。結以忠逆同歸自慰,然音節猶婉曲。」
全詩激越悲涼,氣象雄闊,詩人圍繞題目,從幾個重要側面抒寫夜宿西閣的所見所聞所感,從寒宵雪霽寫到五更鼓角,從天空星河寫到江上洪波,從山川形勝寫到戰亂人事,從當前現實寫到千年往跡,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慨。明代胡應麟《詩藪·內編》稱贊此詩「氣象雄蓋宇宙,法律細入毫芒」,並說它是「老杜七言律全篇可法者」,七言律詩的「千秋鼻祖」。《杜詩解》稱贊此詩「筆勢又沉鬱,又精悍,反復吟之,使人增長意氣百倍」。
C. 杜甫的《閣夜》在藝術手法上有何特點
杜甫《閣夜》的藝術手法:
1、通過聲音來寫戰爭。
頷聯和頸聯通過寫鼓角聲、野哭聲、漁樵的歌聲來渲染戰爭的氣息,手法含蓄,情感的張力和濃度都很大,更痛切的表現戰爭帶來的災難。
2、善於用事(典故): 「鼓角悲壯」「星河影動」 「卧龍躍馬」
詩人用事之妙在於不落痕跡,即使不知道典故的來歷,也能夠體會到詩句所傳達的情感。
3、活用對比:以「野哭」的蕭殺死氣,對比「夷歌」的田野生氣;以「諸葛亮」對「公孫述」,一賢一愚,兩相對舉。
4、對仗工切:四聯均對仗。
原詩:
《閣夜》唐代: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卧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釋義:
冬天到了,白天的時間就越來越短;
漫天的雪在這個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時,當地的駐軍已開始活動起來,號角聲起伏悲壯;
倒映在三峽水中的星影搖曳不定。
戰亂的消息傳來,千家萬戶哭聲響徹四野;
漁人、樵夫們在好幾個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諸葛亮和公孫述這樣的歷史人物,(無論是賢還是愚)都終歸黃土;
我眼前的這點寂寥(指郊遊和親人間的慰藉)又算得了什麼呢。
(3)杜甫閣夜教案擴展閱讀:
這首詩是公元766年(大歷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閣時所作。當時西川軍閥混戰,連年不息;吐蕃也不斷侵襲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嚴武、高適等都先後死去。感時憶舊,他寫了這首詩,表現出異常沉重的心情。
前句寫聽覺,明寫鼓角之聲,暗寫軍營和戰爭,鼓角之聲里有了人的氣息;後句寫視覺,明寫峽江夜景,暗寫雪後明朗星空,天地俯仰之間都納入了視野。靜夜,鼓角之聲,人的氣息,山川河流,晴空,星影,鑄成了開闊壯觀、渾厚蒼涼的圖景。
上句透露悲慘的戰爭現實,下句寫壯美的三峽夜景,巧妙結合創造一種悲壯雄渾的意境。
鼓角之聲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動盪之中越發蕭瑟悲涼,星河波瀾的動盪也彷彿應和鼓角之聲,二者所傳達的動盪感是一致的,鼓角之聲傳播的空間更加廣闊了,星河的搖動也具有了一種深邃的情致。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意境渾然融合在一起,表達出詩人愛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深沉悲壯的情懷。
D. 翻譯杜甫的閣夜
《閣夜》為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杜甫流寓於荒僻的山城,面對峽江壯麗的夜景,聽到悲壯回的鼓角聲,因答而感慨萬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國家的戰亂,由歷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並力圖在內心超越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詩。詩中雖有悲涼哀傷之情,卻亦有壯情和超然之意。
白話譯文
年中白日的光陰逐漸縮短,寒夜霜雪籠罩著荒遠天涯。
破曉時軍營中鼓角的悲壯,星河的影子在三峽上盪漾。
荒野中的人家為戰爭痛哭,遠處傳來漁夫悲凄的歌聲。
英雄的業績最終成了黃土,我何必介意書信音訊即少。
E. 杜甫《閣夜》詳解
作品原文
歲暮陰陽催短景,(1) 天涯霜雪霽寒宵。(2) 五更鼓角聲悲壯,(3) 三峽星河影動搖。(4) 野哭千家聞戰伐,(5) 夷歌數處起漁樵。(6) 卧龍躍馬終黃土,(7) 人事音書漫寂寥。(8)
作品注釋
(1) 陰陽: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2)霽(jì): 雪停。 (3)三峽:指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星河:銀河,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4)野哭:戰亂的消息傳來,千家萬戶的哭聲響徹四野。 (5) 戰伐:崔旰之亂。 (6)夷歌:指四川境內少數民族的歌謠。夷,指當地少數民族。 (7)卧龍:指諸葛亮。《蜀書·諸葛亮傳》:「徐庶……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 躍馬:指公孫述。字子陽,扶風人。西漢末年,天下大亂,他憑蜀地險要,自立為天子,號「白帝」。這里用晉代左思《蜀都賦》中「公孫躍馬而稱帝」之意。諸葛亮和公孫述在夔州都有祠廟,故詩中提到。這句是賢人和愚人終成黃土之意。 (8) 人事:指交遊。 (9)音書:指親朋間的慰藉。 (10)漫:徒然、白白的。[1]
作品譯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時間就越來越短; 漫天的雪在這個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五更時聽到戰鼓號角,起伏悲壯; 倒映在三峽水中的星影搖曳不定。 戰亂的消息傳來,千家萬戶哭聲響徹四野; 漁人、樵夫們在好幾個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諸葛亮和公孫述這樣的歷史人物,(無論是賢還是忠)都終歸黃土; 我眼前的這點寂寥(指郊遊和親人)又算得了什麼呢。
詳見網路
F. 默寫杜甫的《閣夜》
閣 夜
歲暮抄陰陽催短景襲,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卧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題解
這首七言律詩是杜甫於大歷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閣時所作,是詩人感時、傷亂、憶舊、思鄉心情的真實寫照。當時,蜀中發生了崔旰、郭英乂、楊子琳等軍閥的連年混戰,吐蕃也不斷侵襲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鄭虔、蘇源明、李白、嚴武、高適等人相繼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詩人流寓於荒僻的山城,面對峽江壯麗的夜景,聽到悲壯的鼓角聲,感慨萬千。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國家的戰亂,由歷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圖在內心超越令人悲傷的現實。詩中雖有悲涼哀傷之情,卻也有壯情和超然之意。「閣夜」,即西閣之夜。
G. 杜甫《閣夜》的背景,請運用綜合能力分析
一個美好的夜晚,舒情
H. 隔夜 杜甫
《閣夜》
作者: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回河影答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卧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註解】:
1、陰陽:指日月。
2、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
3、三峽:指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瞿塘峽在夔州東。
4、星河:星辰與銀河。
5、野哭句:意謂從幾家野哭中聽到戰爭的聲音。幾家:一作「千家」。
6、夷歌句:意謂漁人樵夫都唱著夷歌,見夔州之僻遠。夷:指當地少數民族。
7、卧龍:指諸葛亮。《蜀書·諸葛亮傳》:「徐庶……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