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幼兒教學玩具

幼兒教學玩具

發布時間:2020-12-20 22:01:32

Ⅰ 幼兒園需要哪些大型玩具

1、體育活動器械:蹦床、攀登架、平衡木、滑梯、鞦韆、蹺蹺板、鑽圈或拱形門回、幼兒答體操圈、體操墊、高蹺、皮球、跳繩、啞鈴等。
2、角色游戲玩具:娃娃、木偶、小傢具、各種小玩具、頭飾教具等。
3、結構游戲玩具:積木(小型、中型、大型)、結構玩具各種積塑插件、各種巧板、拼圖、接龍、串珠等。
4、砂水教玩具:砂池、砂水配件、各種模子、水上玩具等。
5、科學啟蒙玩具:小風車、陀螺、萬花筒、放大鏡、地球儀、磁鐵塊、巧板、計算器、鍾表模型、量杯、天平、塑料彩棍、邏輯幾何塊、計算卡片、
昆蟲盒、水杯、掛圖、幻燈片、寒暑計、溫度計、電磁游戲盒、教學試驗盒、地球儀、鏡面教具、幼兒認識器等。
6、美工教具:美工教具盒、12彩色水筆、幼兒油畫棒、蠟筆、圖形塊、泥工板、調色板、小面板、小畫架等。
7、音樂教具:鋼琴、小鈴鼓、兒童簡單打擊樂器、鼓等。
8、勞動工具:噴壺、兒童鐵杴、小鏟子、小錘子等。
9、活動室專用設備:電視機、風琴或手風琴、收錄機、幻燈機、貼絨板、木偶台、幼兒書架等。

Ⅱ 幼兒園教玩具管理措施(方案)

一、統一配備,避免無計劃現象

每學期在班級原有固定資產登記的基礎上,擬定計劃,有專人購置,將物品統一發放到每個班級,對一些消耗品,也規定使用時間,幼兒園開展特色教育,對特色班需要的東西,是由教師根據需要自己添購,並將購回的物品進行登記。時間長了,管理人員就掌握不到班級里具體有什麼?還缺少什麼?常常出現重復購置,有些教學具一次性使用後,班級不再需要了,堆放在儲物櫃里,其他班級還需重新添置。為了避免無計劃現象,可委派年級組長根班級計劃,統一購置、調配,投放到需要的班級,避免了浪費現象。

二、班級包干,養成精打細算好習慣

每個班級所需要的教育教學用品,還是存在差異的,可是,在日常工作中,有的教師看到別的班級有的東西,她不論自己需要不需要也弄一份。為了防止跟風現象,實行班級包干,使老師根據本班實際需求,精打細算,正所謂,錢要花在刀刃上。如:蒙氏教具中有許多東西是通過老師反復操作,不斷積累經驗,而設計出來的。有的可以發動家長共同參與的,就利用家長資源,多方位、多渠道為班級解決一些操作性教學材料。自從幼兒園有了過塑機,教師將許多圖片拿來過塑,一學期下來,單單過塑紙就用掉50包。為了減少購置費用,將實行班級包干,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同時也使教師養成精打細算的好習慣。

三、精緻完美,經久耐用

幼兒園教師自製的教學具非常多,材料大多是不同類型的紙,如卡紙,泡沫紙,即時貼等。如:在開展教科研活動時,教師自製的火山模型是用卡紙做的,幼兒進行小實驗後,火山模型就不能再使用了。如果用膠泥製作的火山模型、就可以反復使用,同時也解決教師重復製作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幼兒園開展的幼兒攀登英語教學,通過教師的共同協商,將幼兒名字掛牌英語圖片用電腦掃描,再用膠片製作出來,最後一一過塑,使幼兒名字掛牌既精美又耐用。當幼兒升班後,教師將原有的東西移交給相應的班級,真正做到資源共享。

四、分期歸類,輪換使用

管理人員定期將班級使用的教學具、自製學具卡片,進行歸類保管,教師隨時領用。教師根據班級幼兒學習的需求,與同年級的其他班級進行相互調換教學具,做到一物多用,充分發揮教學具的作用。在班級教學具歸類中,也遇到一些問題,

幼兒園只有嚴謹、規范的管理,才能使各項工作有序地開展。特別是教育教學的資源共享,收獲會更大。教育教學資源共享使教師從繁重的資料收集與製作中解脫出來,同時也節約幼兒園成本支出。

Ⅲ 幼兒園配備了很多玩具和教學用具,我想問具體都有些什麼

幼兒園有很多玩具和教學用具,比如說積木七巧板就是幼兒學習和鍛煉智力的很好的玩具和教學用具

Ⅳ 幼兒園對玩具的要求有四點

首先,要遵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的教育理念。 綱要明確提出: 「 1.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2.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 這就是說,我們一方面要注意玩具的安全衛生,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孩子的探索和學習,不能包辦代替。英國的實驗證明:嚴禁接觸危險物品(如刀具、火柴、鐵絲等)的孩子手上幾率最高,自由探索的孩子受傷幾率居中,經過教育的孩子受傷幾率最低。 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衛生的玩具和環境,一切在於教育。因此,我們必須考慮游戲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孩子的最愛。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與活動中,幾乎有一半時間是在和玩具打交道。因此,對幼兒進行玩具安全教育十分重要。幼兒玩不同的玩具,應有不同的安全要求。如玩大型玩具滑梯時,要教育幼兒不擁擠,前面的幼兒還沒滑到底及離開時,後面的孩子不能往下滑;玩鞦韆架時,要注意坐穩,雙手拉緊兩邊的鞦韆繩;玩蹺蹺板時,除了要坐穩,還要雙手抓緊扶手;等等;玩中型玩具游戲棍時,不得用棍去打其他幼兒的身體,特別是頭部;玩小型玩具玻璃球時,不能將它放入口、耳、鼻中,以免造成傷害等等。 其次,才是一些具體的防範措施,尤其是飲食衛生和消防安全。 基本的要求是: 保證園(班)房屋、場地、傢具、玩具、生活用品以及體育器械的使用安全,定期由專人檢修,避免摔傷、燙傷、走失、觸電、中毒等事故的發生。園方應定期向家長及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定期檢查園(班)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要經常化,要將安全教育滲透到教育活動中去。 最後,具體到玩具的安全衛生要求,有以下幾點要特別注意: 1.玩具不要太小,以免孩子塞入口鼻或吞入; 2.玩具盡量不要尖角; 3.玩具要富有操作性,這樣孩子才會滿足於操作後探究,而不是拿來做危險的事情。(比如孩子不知道電池和電線的奧秘,就會把電池當作積木或「武器」來玩) 4.玩具要經常消毒。

Ⅳ 怎樣教育幼兒爭搶玩具

爭搶行為是在幼兒園內較為常見的一種不良行為,是幼兒在一些特定情境下所選擇的維護自身利益或表達內心情感的行為方式。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爭搶的原因與目的雖然不盡相同,但並非都是負面的,正確地處理幼兒之間的爭搶行為不僅有助於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而且能夠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對於其終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此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幼兒爭搶行為產生的原因分析

通過觀察幼兒在園生活、訪談多位任教老師,筆者發現,爭搶行為在不同年齡段的幼兒之間皆有發生,其產生的原因與幼兒的性格、心理特徵及所處的環境氛圍密切相關。

(一)為獲得物品

以獲得物品為目的爭搶行為包含兩種情況,其一是為滿足個人喜好而發生,其二則是由於物品數量不足造成。

小年齡段幼兒在喜歡某類物品時往往不顧及周圍人的感受而將其占為己有,導致爭搶行為。其主要原因在於該年齡段幼兒正處於自我意識萌芽階段,時常以自我為中心,且缺失同伴交往策略,無法意識到他人的觀點,也不會用恰當的語言進行溝通協商,唯有以爭搶的形式取得物品的所有權才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

當幼兒人數過多、材料投放不充足時,爭搶行為也極易發生。無論在游戲、運動還是學習活動中,一旦教師提供的活動材料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求,便容易發生為獲得一件物品而產生的爭搶。有時發生爭搶並非孩子的主觀意願,而是為完成作品或游戲不得已為之。

(二)為表現自我

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性子較急、表現欲較強、能力出眾的孩子在回答問題或承擔操作任務時也會發生爭搶,這在中大班年齡段的孩子中更為常見,其目的是引起成人的注意。孩子的表現欲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和提升,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當教師對孩子的行為作出肯定時,孩子便會得到鼓勵,因此他們會通過「爭搶」的方式來獲得表現的機會、攢取「榮譽」,教師應當正確看待和處理幼兒的表現欲,在激發其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其恰當的表達方式。

(三)為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也會發生爭搶?這一現象更多地發生在初期的小組合作中。中大班的孩子剛開始體驗以團隊的形式來完成任務,當組內的成員意見相左時便會產生意識上的爭搶。所謂「意識」上的爭搶,是指每個孩子都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並希望他人也能支持和相信自己,採取自己的辦法,由此產生的矛盾若不能得到恰當的協調,不僅會影響組員間合作的默契度,而且也不利於孩子在交往過程中培養謙虛得體的良好品質。

(四)為模仿同伴

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模仿在個體社會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幼兒時期正處於成長階段,具有好奇心強、可塑性強、模仿性強等特點,例如「我也……」行為的發生正體現了其在語言上的模仿,而幼兒在行為動作上的模仿則表現得更多:當一名幼兒對某件東西產生興趣時,即使那件物品並非自己所喜愛的,其他幼兒也會受同伴的影響而發生心理變化並將其視若珍寶,由此引發大范圍的爭搶(都想得到該物品),正確引導幼兒的模仿行為則能有效避免不愉快的發生。

(五)為幫助他人

在中大班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教師會邀請孩子共同幫忙完成一些任務,其目的在於提高幼兒勞動能力,培養幼兒責任意識。例如在運動中請幼兒搬運器材,生活活動中做值日生,幫老師一起擺放桌椅、餐具等,幼兒總是很樂於參與這些活動,並為能夠幫助他人而感到開心。有時當幾名孩子都想搬運同一件物品時,爭搶就會在不經意間發生,這並非孩子有意為之,只是選擇的方法不恰當罷了。

【二】針對不同爭搶行為成因的處理方式——基於案例的分析

案例一:小班幼兒為獲得物品的爭搶

午飯後的自由活動時間,小1班的孩子們都玩起了自己家中帶來的玩具,軍軍看到玩具筐中思思帶來的電動娃娃,拿起就玩。思思看見了立刻跑過去抓回娃娃並大聲說:「這是我的!」軍軍說:「我先玩一會兒!」思思說:「不行!這是我帶來的你不可以玩!」……玩具在兩個孩子手中爭來奪去,教師不得不介入其中。

>>>>>>教師處理方法:

對玩具的擁有者可以有如下幾種引導語:

(1)你的玩具那麼有趣,想不想讓別的朋友也玩一玩,使他們也知道這玩具多好玩兒呀?(鼓勵幼兒大膽溝通。)

(2)你願意和你的好朋友一起玩一玩你的新玩具嗎?(激發幼兒分享意識。)

(3)如果你把自己的玩具給了別的朋友,他們以後也會把自己好玩的玩具給你呢!(引導孩子理解交換的意義。)

對玩具的爭奪者則可以這樣引導:

(1)這個玩具不是你的,你想玩應該怎麼說呢?(啟發孩子使用禮貌用語。)

(2)你拿走別人的玩具,別人沒玩具了怎麼辦?(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3)你可以等她玩好了再請她借給你玩哦!(提醒幼兒耐心等待。)

案例二:物品數量不足時導致爭搶

建構游戲時,教師提供了幾框積木供幼兒拼搭。亮亮想要搭一個生日蛋糕,但卻缺少了5根長條形積木做蠟燭,他見同桌的樂樂手裡有幾根長積木,不假思索地便拿了過來。樂樂緊抓積木不放,兩人吵了起來……

>>>>>>教師處理方法:

(1)提供更多材料供幼兒使用。

(2)鼓勵幼兒嘗試使用替代物。如用扁條形代替長條形積木來做蠟燭。

(3)引導幼兒共同合作完成拼搭。可以先問問樂樂在搭什麼,也可以讓亮亮邀請樂樂一起搭出蛋糕。

案例三:為表現自我引發的爭搶

在一次研究水的浮力的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提出問題:「什麼東西放入水中會沉下去?」,不少孩子爭相回答,活動室內頓時一片吵鬧。當教師示意舉手回答時,孩子們都將手舉的高高的,有些孩子為了得到回答的機會甚至離開了座位,沖到了老師面前。

這樣的探索性話題無疑挑起了每個孩子的學習興趣,當發現自己能夠答出教師的問題時更是搶著想要表現。

>>>>>>教師處理方法:

保護幼兒表現欲的同時,引導幼兒尋找表達契機。

(1)幫助幼兒理解傾聽的意義。可以對孩子說:也許有些答案是你們不知道的,讓我們一起聽聽別人的答案吧!

(2)贊揚孩子積極表現的行為,安慰孩子:「不要著急,下一個就請你來回答!」盡可能給每個舉手的孩子均等的表現機會。

案例四:為解決問題產生的爭搶

大1班裡,孩子們正在比賽小組合作拼圖,洋洋想先拼好了再貼在底板上,而丁丁則拿起一塊就貼上去,洋洋不得不一邊把已經貼上的撕下來,一邊跟丁丁說按自己的方法來,結果2分鍾過去了,這一組一塊拼圖也沒有完成。

>>>>>>教師處理方法:

(1)緩解幼兒焦急心理,鼓勵幼兒取長補短。可以請幼兒先思考哪種方式更快。

(2)引導幼兒分工合作,支持幼兒嘗試錯誤。對於不服氣的幼兒,可以請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實驗,幫助幼兒感受合作能夠提高工作的速度和效率。

案例五:模仿同伴行為導致爭搶

區域活動中投放了一種新的材料,在游戲時許多孩子都爭搶著想要嘗試,有些平時不太喜歡此類游戲的孩子也擠在其中。

>>>>>>教師處理方法:

(1)尋找一個沒有爭搶的孩子作為榜樣,引導其他孩子向其學習。

(2)請孩子自己分析模仿的動機,讓孩子理解自己真正的心意和需求。

案例六:幫助他人引發爭搶

運動時老師請孩子們自己搬一塊軟墊,結果6個孩子一起沖向軟墊,原本並不重的墊子卻因為幾個孩子往不同的方向拉扯而停滯在原地無法向前挪動。

>>>>>>教師處理方法:

既不能磨滅了孩子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和愛勞動的積極心理,也要使孩子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1)讓孩子在應當做值日生的那天完成工作,遵守值日的規則。

(2)對於更大的孩子而言,可以引導他們在幫忙前略微思考下如何分工才能既輕松又高效。例如兩個人就能搬運的軟墊不需要5、6個人一起搬,也就不會有爭搶發生。

由此可見,一般情況下產生的爭搶行為應當得到制止和調整,而有些特殊情況下產生的爭搶則有助於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習得,如為解決問題、表現自我、幫助他人時產生的爭搶完全是「事出有因」,教師可以藉此機會幫助幼兒掌握更適宜的行為方式。因此,對於不同前提背景下產生的爭搶行為,教師切莫一概而論,必須從幼兒個體出發,了解事件始末,選擇合理的處理方法加以解決,從而提高幼兒的同伴交往能力,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Ⅵ 幼兒教學玩具注冊商標屬於哪一類

幼兒教學玩具屬於商標分類第28類2802群組;
經路標網統計,注冊幼兒教學玩具的商標達22件。
注冊時怎樣選擇其他小項類:
1.選擇注冊(教學積木,群組號:2802)類別的商標有3件,注冊佔比率達13.64%
2.選擇注冊(兒童益智玩具,群組號:2802)類別的商標有3件,注冊佔比率達13.64%
3.選擇注冊(模型玩具,群組號:2802)類別的商標有3件,注冊佔比率達13.64%
4.選擇注冊(益智玩具,群組號:2802)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4.55%
5.選擇注冊(比例模型套件(玩具),群組號:2802)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4.55%
6.選擇注冊(教育玩具,群組號:2802)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4.55%
7.選擇注冊(可手工製作的益智玩具,群組號:無)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4.55%
8.選擇注冊(游戲器具,群組號:2801)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4.55%
9.選擇注冊(室內游戲玩具,群組號:2802)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4.55%
10.選擇注冊(電動或使用電池的教育玩具(用於兒童閱讀、數學、科學和其他學科技巧的教學),群組號:無)類別的商標有1件,注冊佔比率達4.55%

Ⅶ 幼兒園教師自製教玩具歡樂跳跳跳活動教案

目 標 玩具的形狀、顏色,材料的質感。會藉助工具進行簡單的操作,嘗試對材料進行簡單的拼擺、剪、貼、粘、堆積、組合等。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初步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學會交流,懂得謙讓和分享,樹立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提高動手能力。 教 學 重 點 體驗運用簡易材料設計製作玩具的樂趣。 教 學 難 點 材料合理、恰當地利用,組合構成新形象。 作 業 要 求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己喜歡的材料製作一個小玩具 學 習 材 料 軟、硬質瓶,紙箱,杯,盒,氣球,泡沫板,各色彩紙,繩,膠水,剪刀等。 過 程 師 生 活 動 教學意圖 教 學 設 計 1、創設有趣味的學習情境。 (1):將大家帶來的玩具堆積起來用布蒙上,學生從中摸玩具,先說一說手觸摸玩具的感覺,猜一猜是什麼玩具,然後再拿出來給大家看。 (2):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用身體、動作、表情和聲音進行模仿,如:娃娃的哭聲,小白兔的動作,小狗的叫聲,飛機飛翔的樣子、聲音等。 (3):各組把各類玩具進行有趣的組合,採用講解員和參觀者的形式介紹和交流玩具。 2、引發想像。 (1):在眾多的簡易材料中任選一種自己感興趣的材料,觀察材料的形、顏色,觸摸材料,感受材料的感覺,聯想能做什麼玩具。 (2):想一想自己做什麼玩具,需要什麼材料,根據自己的想像有目的地選擇材料。 (3):教師可運用信息技術,提供多種自製玩具的形象,或通過實例講解,豐富學生的想像,啟發聯想,解決學生的思維障礙。 3、設計、製作。 學生自主選擇材料,學習方式最好是合作式,自主結成合作夥伴。製作過程中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材料共享,工具共用。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在活動中答疑、指導,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嘗試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種方法。製作活動的場地最好比較寬松,學生不受座位的限制。 通過創設有趣味的學習情境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的適形造型能力 開闊學生思路 培養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

Ⅷ 幼兒園教具玩具學具區別與聯系

三者相互獨立又相互融合,主要看使用方法。
1教具:教師教學用品。
2玩具:幼兒游戲用品。
3學具:幼兒操作材料。

閱讀全文

與幼兒教學玩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