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班早期閱讀《花園里有什麼》教案
作品分析:
1.語言的價值分析:這本圖畫書文字活潑較有韻律感,讀起來趣味性很強,自問自答的形式也較為新穎。
2.內容的價值分析:聽到這本書的書名你一定會覺得這肯定是一本枯燥的科普讀物。可是讀過這本《花園里有什麼》之後,我們就會發現,作者沒有一本正經地介紹花園里的花草樹木,而是用知性與感性交融的精彩內容,引導大家感悟大自然的豐富,體會人與自然融合的美好。
3.認知經驗的分析:通過閱讀,給孩子調動各種感官認識周圍生活的啟示。我們可以看一看,還可以聽一聽、聞一聞、摸一摸,人的各種感官器官多奇妙。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的探索,發現是細心觀察和認真「研究」的結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掘更多的東西,才會真正享受發現帶來的驚喜。
4.繪本表現形式的分析:水粉畫的形式讓繪本變得色彩豐富,活潑生動,造型構圖非常富有童趣。
設計思路:
《花園里有什麼》這本書,對我很有啟發。剛開始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發現這裡面的內容比較豐富,詞句具有韻律感、畫面優美等特點,這些都會使幼兒在情感上受到感染。但同時又不像平時的日常用語,對孩子們來說有點深奧,我就擔心,不會深受孩子們的喜歡。如何能讓幼兒接受呢,於是我採用了先自己看的環節,這樣對於一本幼兒從來沒有看過的繪本來所,應該能定下心來,慢慢的欣賞。隨著活動的深入,幼兒能夠用眼睛看到的、鼻子聞到的、耳朵聽到的,以及地下看不到的,確確實實存在的,都讓幼兒一一感知了。接下來樹葉是小蟲的隱身衣,這個形象的比喻讓幼兒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花朵是蝴蝶的隱身衣、草地是蚱蜢的隱身衣這些都充分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接下來,樹葉滑過耳朵癢癢的感覺,那是一種意境美,幼兒對這個細節非常感興趣。於是我就根據幼兒實際掌握的情況,把散文中的經典語句讓幼兒通過調查表的形式,學著講述,領略散文中的意境美
活動目標:
1.能自主探索、發現花園里有什麼。
2.通過共同尋找書中的花園,了解各種植物和動物的特點。
3.養成樂於傾聽的好習慣。
活動准備:
1. 鮮花、百寶箱
2. 字卡(看、摸、聞、聽)
3. 大調查表、人手一本小書、大書一本
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利用各種辦法討論「百寶箱」里的物品。
1.師:桌子上有什麼?當孩子說出:百寶箱時。
裡面是什麼?(幼兒自由談論)
用什麼辦法能知道裡面的寶貝是什麼?(引導出各種感官知識,用眼睛看到的、鼻子聞到的、耳朵聽到的,以及看不到的,確確實實存在的如:空氣,都讓幼兒一一感知了)
2.用各種感官辦法,驗證百寶箱里的寶貝。
師:原來我們有這么多辦法,那請你上台來驗證你猜到的寶貝。(說一說你用的辦法,並驗證教師一邊出示字卡看、摸、聞、聽)
二.閱讀《花園里有什麼》,讀出花園里的植物和動物。
1.通過提問,引出主題
師:對了,這本書里也有一個關於花園的故事。封面上有?還有許多有趣的地方。請大家自己閱讀,找出你最喜歡的畫面!(幼兒自主翻頁尋找)
師:你最喜歡哪個畫面?(請一名幼兒上來翻一面。)畫面上,你看到了一些什麼?你認為畫面上哪些地方很美?(用同樣方法,請一名幼兒再來翻一面。)
2.師幼共同欣賞散文《花園里有什麼》
師:讓我們再一次探索花園里的秘密吧!
3.圖片、字卡匹配表。
師:好美的一篇散文啊,讓我們把書中的發現一起找出來吧!(幼兒運用散文中的詞語進行講述,教師嘗試運用圖示的語言與孩子交流,孩子有了質疑時,要帶孩子讀讀圖、再讀讀字)
《花園里有什麼》調查表:
三、欣賞動畫故事
師:大家發現的和我們書上說的一樣嗎?看看動畫片里怎麼說的。(欣賞動畫、感受散文的美)
調動幼兒的好奇心、探求欲
讓幼兒從自身出發,發揮想像,運用各種辦法探究百寶箱里的寶貝,從而為本節課探索書中各種感知覺知識做鋪墊。激發幼兒用多種辦法尋找答案的積極性。。
通過幼兒的驗證,了解各種感知覺的字,激發幼兒繼續探究的興趣。
出示本節課的新知識。
幼兒自主翻閱圖書,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地方進行講述。
遷移幼兒關於花的經驗,出現新的經驗。
幫助幼兒一同回憶繪本內容,為下一環節做准備。
幼兒運用繪本中的句子,與字卡圖片相匹配,分清什麼是看到的,什麼是聽到的等。
師幼再一次欣賞故事,感受散文的美!
『貳』 幼兒園大班體驗式閱讀優質課教案
活動目標
閱讀《我的幸運一天》,感受故事中善意誇張的手法和含蓄幽默的風格。
2表演故事情節,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3能大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願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閱讀經驗和感受。
活動准備
《我的幸運一天》大書一本,狐狸頭飾一個,《動物狂歡節》音樂一段。
活動過程
一、欣賞閱讀
1教師出示大圖書,引入課題,激起幼兒閱讀的願望。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書,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掀開遮在書上的布)。
師:你們看到過這么大的書嗎?
2閱讀前和幼兒交流,提出閱讀要求。
師:這是一本故事書,裡面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一會兒我們一起來看,看完後你覺得哪裡特別有意思,特別好玩,就提出來和小朋友一起交流和討論,好嗎?
3和幼兒共同欣賞閱讀。
教師以生動的角色語言,並藉助精彩的畫面讓幼兒感受故事情節。
(環節點評:這一環節中有兩個突出的地方,一是把書完整地展示給孩子,從封面到封底。不加教師的任何引導性、提問性語言,這樣可以讓孩子完整地感受作品。二是藉助教師生動的角色語言和精彩的畫面,刺激幼兒的視覺和聽覺神經,把作品的形象性、趣味性傳遞給孩子,使孩子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以達到更好地融入作品和感受情節的目的。)
4與幼兒共同討論、交流、分享閱讀經驗。
師:你認為這是誰的幸運一天?為什麼?
師:你喜歡書中的哪一頁?為什麼喜歡?
(環節點評:這個環節好比是藝術畫中的「留白」。「你喜歡書中的哪一頁?為什麼喜歡?」拋出這樣的問題,給了孩子一個自由生成的空間,孩子可以自由地和別人分享他的感受和經驗。教師認真傾聽孩子們的回答,也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和經驗。這一環節對於教師是個挑戰,因為教師事先無法預料到孩子會怎樣回答,會是怎樣的反應,只能憑自己的教育機智去組織這個過程。)
5簡要向幼兒介紹作者和譯者,讓幼兒以掌聲感謝他們。
師:這本書是一位叫慶子·凱薩茲的日本女藝術家寫的。她把這本書送給所有喜歡看圖畫書的小朋友。還有一位叫吳小紅的,把這本書翻譯成中國文字,讓我們小朋友能看懂,我們一起來謝謝他們。(鼓掌)
二、游戲互動
1表演故事中的一段情節,進一步理解和感受。
一位教師扮演狐狸敲門,一位教師扮演小豬,根據故事中的對話和情節。在《動物狂歡節》的音樂聲中表演按摩。
2和幼兒一起討論剛才的表演,進一步明確按摩的要求和順序。
師:剛才我們表演了書中的哪一段?先按摩哪裡,再按摩哪裡,最後按摩哪裡?小豬是怎麼說的?狐狸是怎麼做的?
3幼兒互相分角色表演故事情節,感受幽默和快樂。
一組幼兒扮演小豬,一組幼兒扮演狐狸,互相表演按摩情節。
教師適當地進行語言提示,如:小豬要求狐狸重一點,狐狸越來越累的樣子。
(環節點評:孩子們在歡樂幽默的音樂中體驗愉悅,而且把角色都扮演得淋漓盡致,包括小豬的語言,狐狸累的神態、動作,直到最後倒下來都表現了出來,把活動推向了高潮。)
三、結束活動
狐狸按摩累了倒下了,教師帶著小豬拿上小甜餅輕輕地離開。
活動延伸
1在活動室的圖書角里放置《我的幸運一天》小書,讓幼兒自由閱讀。
2表演區里增加關於《我的幸運一天》的故事表演道具。供幼兒表演故事。
活動反思
1突顯文學作品的審美功能。本次活動以感受作品為重點,整個活動圍繞幼兒感受而展開。無論是硬環境(圖書、音樂),還是軟環境(教師的語言、神態),處處洋溢著作品的內外美,讓幼兒視聽結合,多次感受。
2與幼兒平等地交流。每個環節中,無論是提問,還是與幼兒的交流,教師始終與幼兒處在同一地平線上,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回答,而且每一次的提問都出自於雙方自然的對話,使整節活動少了教師機械講授,多了輕松與自然。
3提問中拓展幼兒的思維。在設計提問時。教師給予幼兒更多說的空間,讓他們大膽表述自己內心的感受。這也是新《綱要》精神的體現:鼓勵幼兒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逐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叄』 蒙氏閱讀我真想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活動,對閱讀文字感興趣。
2、能將詩歌中的書面語言與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體會自己愛媽媽,媽媽愛自己的情感。
3、能較完整的表達自己對味道的感受,能模仿詩歌的句式創編。
4、認讀重點字詞:味道、橘子、酸酸的、流淚、甜甜的、辣辣的、摔跤、咸鹹的。
活動准備:
1、知識經驗准備
知道常見食物的名稱,能說出他們的味道。
2、物質准備:
掛圖、音帶、大字卡;小字卡
3、環境准備:
准備各種味道的食品,如奶糖、檸檬片、苦瓜干、辣味牛肉乾、黃連、薑糖、穿心涼糖、話梅糖、酸話梅、秀逗糖等。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師幼互動問候。走線,線上活動。
線上活動建議:律動「點豆豆」。幼兒念兒歌,邊走邊拍手,當說到甜豆、酸豆、苦豆、辣豆,幼兒做不同的表情。
二、感知理解活動
1、引導幼兒品嘗食品,感受不同的味道。
幼兒邊品嘗橘子、白糖、辣椒、食鹽等食物,邊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
嘗出了什麼味道?用不同的表情表現這些味道。
2、教師出示掛圖,播放詩歌錄音帶,幼兒欣賞詩歌。
3、幼兒有序取書,自主閱讀。
教師分組指導,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詩歌中的內容。
4、師幼共同閱讀。
(1) 師:除了我們吃的東西有酸甜苦辣的味道,在生活中我們也會感受到這些味道。
引導幼兒理解生活中的各種感受可以用不同的味道表現出來。適時出示相應的大字卡。
(2) 為什麼說「媽媽的吻是甜甜的?我病了媽媽的淚水也是咸鹹的?」
5、教師播放錄音帶,幼兒小聲跟讀,用動作表現詩歌內容。
三、游戲活動
游戲:我猜、我猜、我猜猜。
教師將幼兒分組,每組選一名幼兒根據字卡內容做動作,其餘的幼兒找出相應的小字卡,並讀出來。教師計時,看哪組幼兒用時最短。
四、創造活動
1、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還有那些感受能用酸甜苦辣來形容的。
2、引導幼兒模仿詩歌的句式進行仿編,教師記錄下幼兒創編的短句,用句卡形式表現出來。
五、結束活動
交流小結,播放音樂,幼兒有序收書,整理自己的物品。
『肆』 洪恩閱讀大班下《媽媽的愛》教案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媽媽的愛》
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中所蘊含的媽媽的愛,理解並掌握詩歌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 幼兒能結合實際生活,根據詩歌的句式進行簡單的創編,並嘗試用簡單的線條畫出來。
3. 感知愛無處不在,並懂得對媽媽及身邊人的感恩。
活動准備:
1.音樂《媽媽的愛》、朗誦兒歌時的背景音樂。
2. ppt(《小黃雞》的故事)
3.與詩歌《媽媽的愛》相配的圖片。
4.畫筆和白紙人手一份。
5.三張桌子及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凳子。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播放課件導入活動(故事名稱:《小黃雞》的故事)
1.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帶了一個《小黃雞》的故事,請小朋友聽一聽。
一天雞媽媽帶著小雞到草地上去捉蟲子,雞媽媽說:「孩子們你們一定要緊緊的跟著媽媽走哦!」小黃雞不聽話,一個人悄悄地走到大樹下,大樹下藏一隻大野貓,野貓突然從樹下跳了出來,往小黃雞身上撲了過去,小黃雞大聲喊叫:「媽媽、媽媽,快來救我!」,雞媽媽聽到喊聲,急忙飛奔過來,把大野貓趕跑了, 小黃雞慚愧的低下了頭,說:「媽媽我錯了,謝謝媽媽救了我,媽媽我愛你!」
2.教師提問:故事中說了什麼?(雞媽媽保護寶寶的故事)
3.教師小結:雞媽媽那麼愛寶寶,那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媽媽是怎麼愛你的?
二、基本部分:學習兒歌《媽媽的愛》
1.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詩歌,詩歌的名字叫《媽媽的愛》,請小朋友來欣賞一下。
2.教師配樂有感情的朗誦一遍詩歌。
3.提問詩歌內容:詩歌的名字叫什麼?詩歌主要說了些什麼?(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為什麼媽媽的愛藏在香香的飯菜里?暖暖的被子里?
4.幼兒學習朗誦兒歌。
(1)幼兒結合圖示進行跟讀。
(2)提問:老師剛才朗讀了一遍,你認為這首詩歌應該怎麼讀呢?(有表情的、輕柔的、慢慢的、用悠揚的聲音)
(3)配樂,集體朗誦。
5.啟發幼兒談談「媽媽的愛」還藏在哪裡?並編成兒歌。
(1)詩歌中媽媽的愛藏在了那麼多地方,除了詩歌中講到的地方,媽媽的愛還藏在哪裡?
(2)引導幼兒把創編的句子說完整。
(3)牽移到生活中各種動物植物對寶寶的愛
(3)畫一畫
a老師:小朋友真棒,想到了那麼多關於媽媽的愛,現在老師想請小朋友把剛才想到的愛的內容用簡筆畫的形式畫下來好嗎?
b請幼兒輕輕的從凳子上站起來,端凳子坐到後面的桌子前,拿出紙筆,把你想到的媽媽的愛用簡筆畫的形式畫下來。
c請畫好的幼兒和同伴說一說你畫的是什麼?媽媽的愛藏在那裡。
d請個別幼兒上來講述,教師:有誰願意上來說一說你畫的是什麼,跟大家分享一下。
(4)假設性提問:如果一個孩子沒有了媽媽的愛會怎麼樣呢?
(5)你們有媽媽的愛,有家人的愛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你會用什麼方法表達你對媽媽的愛?(唱歌、跳舞給媽媽看,幫媽媽勞動、對媽媽說我愛你等)
(6)小結:如果你們回家後也對媽媽說這些貼心的話,做一個懂事的孩子,關心媽媽,為媽媽多做點事,媽媽一定很開心。
其實在家裡除了媽媽很愛你,還會有誰很愛你呢?
那在幼兒園里又會有誰很愛你呀?
是呀,我們每天都要相親相愛的在一起,不打也不鬧。
6.結束部分:播放媽媽的愛的歌曲。
(1)我們都感受到媽媽對我們的愛,讓我們隨著音樂一起跳起來吧!(請幼兒邀請所有在場的老師一起跳)
(2)小朋友這首歌好聽嗎?讓我們回到教室里學習這首歌然後唱給媽媽聽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