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樂高天平秤教案

樂高天平秤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0 17:35:26

『壹』 克和千克的教案

《克和千克》
設計思路
克與千克對於小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重量概念,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以及實際生活經驗,在課堂設計中,通過猜、掂、比、稱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強調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並了解克與千克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准備
1.課前讓每位學生去商場上任選兩種物品調查數據,並填好調查表。
2.將全班分成8個小組,每組准備一台盤稱,8個2分硬幣,一些蘋果,一盤雞蛋,一些黃豆,2袋鹽,實驗卡(1)和實驗卡(2)。3.准備一架天平。
4.視頻展示台,電腦等。
【活動過程】
一、認識重量單位克、千克
師:老師這兒有兩袋糖,請你們猜一猜它們是一樣重,還是哪一袋重一些?
生1:我認為左邊那袋重一些。
生2:我認為右邊那袋重一些。
生3:我認為它們是一樣重的。
師:誰想上來掂一掂?(找幾位學生來掂一掂,一致認為是左邊那袋重一些)
師:剛才大家用眼睛觀察得到了三種不同的結果,但通過掂大家的意見就統一了。看來比較兩件物品的輕與重光靠眼睛是不行的,我們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那麼這袋糖到底有多重呢?你有辦法知道嗎?
生1:用秤來稱。
生2: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識的凈含量。
師:這個方法不錯。昨天老師請大家回去任選兩件物品調查它們的凈含量,你們完成了嗎?誰想上來匯報?(找幾位學生上來匯報)
師:剛才你們所讀到的「克,千克」就是國際上所統一使用的重量單位。(板書:克和千克)
二、認識秤
1.提出問題。
師: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識的凈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很多物品沒有包裝袋,比如你們桌上所擺的雞蛋,蘋果等物品,要知道它們的重量怎麼辦呢?
生:可以用秤來稱。
師:對,要想知道物品准確的重量可以用秤來稱。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
2.學生自由說生活中常見的秤。
3.教師課件展示並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
4.詳細介紹盤秤的使用方法(課件展示)
(1)觀察秤面,說說秤面上有些什麼?
(2)介紹秤面中如何來分大格、小格,且它們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數。
(3)識秤練習。
(4)小組學習如何使用桌面上的盤秤。
(5)小組比賽分別稱出一本數學課本和一個文具盒的重量。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師:生活中較重的物品是用「千克」做單位的。
1.動手實踐。
小組合作分別用盤秤稱出1千克的蘋果和1千克的鹽,並填寫好實驗卡(1)。
2.小組匯報填寫結果。
3.提問。
師:每組稱得的1千克的鹽都是2袋,為什麼1千克的蘋果,每組稱得的個數會不一樣呢?
生:因為蘋果的大小不一樣。
4.讓學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5.讓學生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6.舉例。
師:1千克也就是生活中常說的1公斤,在你的周圍能找到比1千克還重的物品嗎?
生:我們的體重。
師:那你們互相抱一抱吧。
生:我們的桌子、凳子的重量。
師:很好。互相抬一抬吧。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問題。
師:桌面上的1袋蘋果、1個蘋果可以用盤秤稱出它們的重量,那1粒黃豆能用盤秤稱出它的重量嗎?
生:能。
師:試一試吧。
學生試後發現很難稱出它的重量。
師:用什麼秤才能稱出1粒黃豆的重量呢?
生(思考):天平。
師:對,生活中常用天平來稱較輕物品的重量,使用的單位是「克」。
2.簡單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並且在天平上演示稱1克重量的過程。
3.讓學生感受1克的重量。(每人在桌上找到1個2分硬幣,把它放在手指上感受它的重量)
4.舉例說一說生活中重量大約是1克的物品。
5.猜一猜1克的黃豆大概有幾粒?猜後指名演示。
6.動手實踐。
(1)師的桌面上陳列了一些物品,請每組任選1件猜它的重量,你們認為組內誰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誰猜的重量。用同樣的方法猜出1個蘋果的重量並填寫實驗卡(2)。
師:想不想知道你們猜得對不對?
生:想。
師:今天我們就到市場管理處的公平秤去稱一稱。哪些小組願意當市場管理員?
(2)任選三個小組當市場管理處,每組都選出一名工作人員,其它同學是監督員。其它五個小組的同學拿著剛才所猜的物品任選一家市場管理處的公平秤去稱一稱。稱後將結果填入實驗卡(2)中。
(3)並比一比哪個小組猜得最准。
(4)請猜得最準的小組交流經驗。
五、「克」和「千克」之間的關系
師:「千克」與「克」是兩個不同的重量單位,大家猜一下多少個1克會是1千克呢?
生:1000個克是1千克。
師:滿1000克我們就可以用一個比較大的重量單位「千克」來表示。
(板書:1千克=1000克)
六、引導學生進行小結與質疑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有什麼新的收獲?提出不懂的問題,學了新知識有何感想。
七、思考
課件出示:一頭大象,如果用「克」或「千克」來表示這頭大象的重量合適嗎?如不合適那用什麼單位比較合適呢?我們以後再學。
【評析】
這節課,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上課前,讓學生走進商場,調查數據。上課時,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重量單位的應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逐步建立概念。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巧引妙導,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積極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主要的學習方式、由於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活動必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貳』 新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下冊有多重教案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
2. 掌握「1千克=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 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 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2. 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師:同學們,上節課有兩個同學表現得非常好,老師要和他們熱烈擁抱。
老師抱一個特別瘦的學生一下就抱起來了,而抱一個胖的學生怎麼抱也抱不起來。
師:通過剛才老師抱這兩個學生你有什麼發現?
師:真的嗎?(讓一個學生再來抱抱試試)
2.師讓學生從桌上任拿2個物品掂一掂,說一說誰比較輕,誰比較重。
(二)探索新知
1.匯報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師:剛才我們通過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體比較出兩個物品的輕重,那麼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該怎麼辦?
(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示的凈含量。用秤來稱。)
師:這兩個方法都不錯!如果物品的包裝上標有質量,我們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質量。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到商店任選5件自己喜歡吃的食品調查它們的凈含量,誰來匯報一下?
學生匯報。
師:同學們收集的資料非常好!同學們剛才說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國際上統一使用的質量單位,用來表示物品的質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克和千克!(教師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2.認識秤。
師: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示的凈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質量,但是很多物品沒有包裝。比如:剛才兩個同學的體重、桌上擺的雞蛋、蘋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們的質量該怎麼辦?
(用秤來稱。)
師:對,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確質量可以用秤來稱,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在什麼地方見過?
生匯報:盤秤、台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課件介紹各種秤的簡單使用。
台秤:把物品放入盤內,指針會告訴我們物品的質量。
電子秤:把物品放入盤內,會自動顯示物品的質量。
彈簧秤:把物品掛在鉤子上,就可以讀出物品的質量。
天平:我們可以通過計算右盤內的砝碼和下面標尺表示的刻度來計算左盤中物品的質量。
磅秤:計算秤砣質量和秤桿刻度表示的質量,我們可知被稱物品的質量。
3. 簡單介紹天平和盤秤的用法。

師: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放著一台天平和一個台秤。老師簡單介紹天平各部分的名稱:托盤、橫梁、標尺、指針、螺旋、砝碼……(邊指邊說)
師: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先在左邊的盤里放上要稱的物品,然後在右邊的盤里放上砝碼,直到天平的指針在標尺的中間為止。這時天平平衡表示兩端的質量相等,計算出右盤內的砝碼和下面的標尺指示的刻度的和就是左盤中物品的質量。(邊操作邊介紹)同學們桌上的天平,老師已經調試好了,在使用的時候,右邊放砝碼,左邊放物品,打開紅色的砝碼盒,裡面有一個小鑷子,一定要用小鑷子來夾取砝碼,不能用手直接拿,如果用手直接拿會腐蝕砝碼。現在用小鑷子夾取每個砝碼認識一下每個砝碼的質量是多少。
學生分組認識砝碼。
師:現在老師把1克的砝碼放在台秤的盤里,看看秤的指針有什麼變化?
師:指針所指的位置就是1克。現在同學們每人選不同克數的砝碼,看看指針的位置在哪裡,那個地方就是砝碼的質量。
4. 認識克。
(1)稱一稱。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天平和台秤,學習了它們的使用方法。現在我們就用台秤或天平稱出桌上的蘋果、鹽、幾粒黃豆、幾個回形針……的質量。同學們稱完之後寫清物品的名稱和質量做好記錄。看在3分內哪組同學稱的物品最多,哪組就是優勝組! 學生分組稱物品。
(2)說一說。你稱的這些物品的重量。
師:這些比較輕的物品,同學們都使用克作單位。很好!克用字母g來表示。(師邊說邊板書:克——g)
(3)掂一掂。
師:你知道1克有多重嗎?把你們剛才稱的1克的物品拿出來,比如一枚2分的硬幣,放在手裡掂一掂,感覺一下1克,有什麼感覺?
(4)找一找。
師: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克?
師:同學們能夠結合自己的物品體會1克的質量太棒了!
(5)猜一猜。
師:同學們不要稱,猜一猜幾粒黃豆的質量大約是1克?幾粒大米的質量大約是1克?幾個回形針的質量大約是1克?……猜完之後再稱一稱看對不對?
學生分組活動,並交流匯報。
(6)估一估。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任選3~4件物品合在一起,先估一估它的質量,然後再驗證估計得准不準。比一比誰估計得最准!
小組內驗證,比一比誰估計得最准。
5. 認識千克。
(1)教師介紹。
師:剛才有的組的同學稱的物品合在一起的質量達到1000多克甚至2000多克,在記錄的時候是不是要寫很多數,如果不注意還有可能寫錯,是不是不方便?怎麼辦呢?
師:我發現我們班有的同學非常聰明。結合課前的調查知道,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表示。非常好!稱較輕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單位。稱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作單位的,千克用kg表示。(師邊說板書:千克——kg)
師:同學們剛才稱的鹽一袋是500克,兩袋鹽就是1千克。一袋牛奶是250克,4袋牛奶也是1千克。
(2)掂一掂。
師:請大家掂一掂兩袋鹽或4袋牛奶,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3)找一找。
師:1千克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1公斤,也就是2斤。那麼在你周圍還能找到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也是1千克?

(4)拎一拎。
師:請同學們想辦法任意稱出幾千克重的物品,然後用手拎一拎。
學生有的把幾個小組的鹽都收集起來拎一拎,有的把書包稱一稱再拎一拎……
(5)說一說。
師:請同學們以克和千克為單位說一說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質量。
6. 教學1千克=1000克。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克與千克,那麼克與千克之間有什麼關系呢?多少克才是1千克呢?請同學們猜一猜,然後想辦法驗證!

(三)總結
師:學到這里,你有什麼收獲?
(四)鞏固練習
1.出示課本第20頁的圖。
師:說一說下面物品的質量各是多少?
(1)指導學生看第一個秤面上的刻度。
師:從秤面上看這個秤最多可以稱多重的東西? 兩個雞蛋重多少? 一個雞蛋重多少呢?
(2)第2小題生自己做。
2. 教科書第20頁「練一練」的第2題。
讓學生直接填在教科書上,集體訂正。
3. 教科書第20頁「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鐵比較,哪個重些?
4. 單位用錯的日記。
師:老師這里有一篇日記請同學們認真閱讀,你能發現什麼?
早晨,我在2千米高的床上起來,用18分米的牙刷刷牙,洗臉後,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厘米高的牛奶,吃了一個65千克的雞蛋,然後背起3克的書包上學去了。

『叄』 幼兒園教案如何製作天平

(一)教材分析抄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課程標准》的要求.(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肆』 樂高310581共有幾片瓶裝

最多5次
1、取任意4瓶分成2份放置天平2端,如平衡,將4瓶取之,將未放上去放置另一端,另一端去已測版4瓶中的其權中一瓶,即可測出輕重.2次.
2、取任意4瓶分成2份放置天平2端,如天平出現不平衡,取任意一端2瓶分開放置,如平衡則為450g,取1端,將另一端2瓶其中1瓶放置,再次平衡,則餘下1瓶為異常,一端450g保留,將異常瓶放置另一端,即可知道輕重.

『伍』 中班整合教案《到底有多重》教案

有多重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2、了解質量稱量工具,了解千克和克的字母表示方法;
3、掌握「1千克 = 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經歷「估」、「稱」的過程,通過各種活動,體驗質量
2、參與實踐活動,動手實驗操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活動中學會與人合作,與人分享,培養團體合作意識
2、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
掌握「1千克 = 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用具:
各種秤、課件、兩袋500克的鹽、小方塊(10g)12個,學生天平10個(配砝碼),粉筆(1g)及測量物品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游戲導入。
請三位學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戲(請一位同學背另外兩位同學,被被的兩位同學輕重對比明顯)。背的同學把感受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感受到人是有輕重的。
2、實踐體驗。
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或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並互相說一說:誰比誰輕,誰比誰重
(字典、數學書、文具盒、一支筆)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1、(1)剛剛我們通過「背一背」、「掂一掂」的游戲大體比較出兩個物體的輕重,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該怎麼辦呢?(展示課題)
生:用秤來稱
師:你知道哪些秤?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見過?
台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介紹簡單使用)
剛剛兩個同學通過背一背的活動感受到了輕重,我們現在實際檢測一下,看看這個秤,還記得在哪見過?先請一位同學來觀察一下這個秤,你發現了什麼?(指針,有kg計量單位)
這就是我們認識的一位新朋友kg(千克)
請學生上台測量自己的體重,統計,比較這幾個同學體重的大小
(2)要想知道物體有多重,除了用秤稱外還可以怎樣知道?
(觀察包裝袋),上面寫著什麼?一袋鹽重500g,新單位:g(克)
兩袋鹽:500g+500g=1000g
放在台秤上稱,指針指向1kg,得出結論:1000g=1kg 齊讀
2、感知1kg
請同學上來掂一掂:兩袋食鹽;一袋牛奶是250g,4袋牛奶是1千克
找一找生活中的1千克的物品
3、感知1克
剛剛感知一袋鹽是500g,那1g有多重呢?用什麼稱測好?測一測,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
測量5個2分的硬幣的重量為5g,推測出1個2分的硬幣的重量為1g,(每組發1個2分硬幣,學生掂一掂,感受1g有多重)
4、學生親自體驗
發放天平,要求:
四人一小組,先估一估,再稱一稱,掂一掂,請每位同學先測一下,老師給每組准備的小方塊,再完成你准備的物體的測量,測量完後完成統計表,並匯報
三、課堂實踐
(1)出示教材第20頁「練一練」第1題圖
指導學生看第一個秤面上的刻度
從秤面上看,這個秤最多可以稱多重的東西?兩個雞蛋中多少?那一個雞蛋呢?
獨立完成第二個秤面上的刻度
(2)教材第20頁「想一想」
討論交流,匯報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陸』 小班數學深與淺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用眼看一看、動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幼兒小朋友親身體驗到物體有輕有重,逐步加深對輕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幼兒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
3.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教 學 准 備:
實物若干。圖片、天平秤教 學 重 點:
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能夠分辨什麼樣的物體輕,什麼樣的物體重。
教 學 步 驟:
一、創設情境師:星期天,動物樂園可熱鬧了,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課件出示情境圖。)1、動物樂園來了哪些小動物?它們都在干什麼?(噢,有馬、大象、小兔,還有小熊和小猴在玩蹺蹺板呢!)2、 你知道小熊和小猴誰輕誰重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比輕重。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1、看一看,比一比(1)在動物園里有許多動物,你還知道誰輕誰重呢?課件出示幾種動物比輕重?
(2)你們又是怎麼知道它們的輕重的呢?
2、掂一掂,比一比(1)數學書和文具盒你們能看出它們誰輕誰重嗎?(你們都認為不能用眼睛看出來)那麼,你能想出什麼辦法比較它們的輕重呢?
(2)幼兒操作,掂一掂。(現在請一幼兒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較數學書和文具盒的輕重,以及其它你感興趣的物體的輕重)(4)有幼兒說,他反復掂了一個蘋果和一個梨,它們的輕重不是很明確,你們想一想,該怎麼辦呢?(對了,我們可以藉助秤這種工具稱一稱,現在,我們用天平這種秤稱一稱。
3、稱一稱,比一比(1)教師示範稱一稱,課件出示稱蘋果和梨的圖畫。問:誰輕誰重呢?你怎麼看出來的?(很多同學都看出來了,放蘋果的這邊矮,說明蘋果重,放梨的這邊高,說明梨輕。而且,有的同學還發現,天平秤的指針會偏向重的那邊呢,可見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啊!)(2)幼兒操作,秤物體,比輕重。(現在你們可以自己來稱一稱,比一比輕重。
四、總結:
師:小朋友們回顧一下,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比較物體的輕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種情況下用哪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有很多的辦法,一眼就能看出輕重的物體,我們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當看不出來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當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稱一稱的方法.

閱讀全文

與樂高天平秤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