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術作品欣賞課教案怎麼寫啊
外國古代美術作品欣賞
——古文明之旅
本課在教材中的作用:本課在教材中的欣賞課中屬於外國美術作品欣賞的第一課,學生對外國美術方面的知識了解太少,所以難度較大。但本又課是擴大學生知識面的一節課,學生學習起來會有很大的興趣。
課業類型:欣賞課
授 課 人:龍 江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習了解人類古代文明的藝術成就。
2、 通過圖片的欣賞,掌握各地藝術風格的異同。
3、 通過學習和對比,體會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自豪與驕傲。
教學重點:掌握各地藝術風格的異同。
措 施:用「旅行」的方法來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難點:學會欣賞。
措 施:通過系統的圖片資料,讓學生學會用時代背景和地域風格來分析藝術作品。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准備:教材、多媒體設備。
學具准備:教材、多媒體。
教學過程:
I 、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用具准備情況,組織聽講情緒。
II 、板書課題(多媒體):
古文明之旅
III 、板書目標(多媒體):
(略)
IV 、導入新課:
師問:大家知不知道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生答:知道。
師問:那大家知不知道,「四大文明古國」是哪四個?
生答:中國、印度、埃及、巴比倫。
師:除了「四大文明古國」外,古希臘古羅馬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也有非常豐富的文明成果。今天我們就到印度、埃及、巴比倫以及古希臘古羅馬去看一看外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成果。
(用多媒體展示課程大綱)
一、 古埃及、兩河流域
埃及和兩河流域⒁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祥地。早在埃及古王國時期(約公元前2686-前2181年),它在建築和雕刻方面都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著名的胡福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和拉荷特普及其妻諾夫爾特公主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金字塔是埃及法老(即國王)的陵墓。胡福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高146米,故亦稱大金字塔。它不僅突出地體現了古埃及無與倫比的建築技術,而且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它以巨大而又極其單純的幾何形體,給人以高大而又無比穩定的感覺,充分體現了統治者的權勢與神聖。
與胡福金字塔相鄰近的獅身人面像,高約20米,長約57米,高達6米的頭部據說是法老哈夫拉的容貌。建造這尊巨像的目的,是為了護衛哈夫拉金字塔前祭殿的大門。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獅子是力量的象徵。所以,獅身人面像實際上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法老權力的象徵。(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出於和建造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同樣的目的,古埃及統治者十分重視自己雕像的製作。他們常將自己的雕像放置在自己墓室里。拉荷特普及其妻諾夫爾特公主像通體著色,人物形象安詳、莊重,公主的形象尤其生動、優美。用寶石嵌成的人的眼珠,使雕像顯得更加栩栩如生。(用多媒體展示)
與埃及文明幾乎同時期的兩河流域文明,在美術方面也有重要的成就。公元前七世紀的著名浮雕《受傷的母獅》,十分引人注目。身中數箭的母獅,滿身鮮血淋漓,身子的後半部已癱倒在地,但它健壯的前爪仍在掙扎著想從地上站立起來。那昂頭怒吼的神態,極其悲壯。像這樣極其真實而富有生氣的藝術形象,在那一時期的美術作品中是不多見的。(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二、 印度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便產生在公元前六世紀的印度。從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前187年)到笈多王朝(公元4-5世紀)這近千年的歷史中,佛教美術得到了很大發展,且對亞洲其他各國佛教美術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現存的等身大的佛立像,是笈多王朝時期佛像雕刻的代表作。佛像的姿態肅穆慈祥,袈裟緊貼身體,衣褶清晰,線條流暢,頭後有精緻華麗的光環,表現了一種庄嚴靜穆之美。(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印度莫卧兒王朝時期(公元1526-1858年),由阿拉伯國家傳入的伊斯蘭教十分流行,各地興建了許多清真寺(21)和其它伊斯蘭教風格的建築,被稱為「印度的珍珠」的泰姬陵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這是莫卧兒王朝全盛時期的皇帝沙賈汗為紀念他早亡的愛妻泰姬·瑪哈爾所建造的陵墓,由來自波斯、土耳其、法國、義大利等國傑出的工匠共同設計建造。1632年破土,1648年建成。陵墓全部用潔白如玉的大理石建成,象徵泰姬的美貌和愛情的純潔。陵墓的藝術形象既有肅穆的紀念性,又具有開朗的親切感。各部分之間比例勻稱,既講究對比,又十分統一和諧,是一件精美無比的建築物。(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三、 古希臘、羅馬
古希臘和古羅馬是歐洲古代文明的發源地。它們在雕刻、建築等方面創造的輝煌成就,奠定了西方美術的基礎,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米隆⒂的《擲鐵餅者》,抓住了一個極富表現力的瞬間,完美地表現了運動員健美的身體和強勁的力量,充分顯示了古希臘美術家塑造人體的高度技巧。(用多媒體展示)
取材於古希臘神話的著名雕刻《拉奧孔》⒃,以它精心的構思和對人體解剖的深入理解,在保持人的形體美的前提下,表現了拉奧孔及其兩個兒子身遭巨蛇襲擊時痛苦掙扎的情景。(用多媒體展示)
世界建築史上的傑作、古希臘的帕特農神廟,採用古希臘建築的典型形式——列柱圍廊式,造型莊重宏偉,各部分比例勻稱,風格開朗,並配以大量精美的浮雕,從而成為西方古典建築的典範。(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古羅馬的美術是古希臘美術的繼承和發展。華麗的《奧古斯都像》是羅馬帝國第一任皇帝(公元前27-後14)的肖像。奧古斯都⒄的形象像一個被神化了的英雄,赤著雙腳,腳旁的小愛神丘比特,暗示出他受愛和美的女神維納斯的庇護。雕像的寫實風格使人聯想到傳統的古希臘雕塑。(用多媒體展示)
按照這格式寫就可以了
❷ 高中美術 「石雕說課稿」 關於石雕說課方面的
我這里有一篇關於石雕的教案,看看吧,也許對你有用。
教學目的: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石雕藝術在幾個代表性發展時期的成就及其藝術特點,學會欣賞中國古代石雕藝術的方法,提高欣賞陵墓雕塑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對雕塑藝術的喜愛,對祖國悠久文化藝術的熱愛,進而增強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1.雕塑的定義與分類及作品與社會的關系。
2.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為什麼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3.我國著名的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及其藝術成就。
教學難點:
欣賞中國古代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應把握的特點。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具准備:課本、錄象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常規)
二.引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欣賞了我國古代的陶塑藝術作品,這節課我們欣賞中國古代石雕藝術作品(出示課題,開始使用課件)。這兩節課欣賞的藝術作品均屬於雕塑藝術這一大類。
1. 雕塑的定義:
——運用多種物質材料、多種手段(雕、刻、塑、鑄、焊等)製作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審美感情的三維實體的造型藝術。
2. 雕塑的分類:
(1)按材料分:石雕 木雕 泥塑、 陶塑、 金屬雕塑 。
(2)按形態分: 圓雕、浮雕 、透雕(鏤空雕)。
(3)按功能和放置地點分:城市雕塑、園林雕塑 、紀念碑或紀 念雕塑、室內雕塑、案頭雕塑。
受「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偏見壓制,中國古代雕塑家地位低微,歷史上的許多雕藝術傑作都不知道作者,更無從探究其個人風格,只能從把握總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特徵來認識理解中國古代雕塑藝術。
在欣賞之前,我們先來談談如何欣賞雕塑作品。
3.怎樣欣賞雕塑作品
首先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然後感受、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進一步理解作品所表達的主題思想,最後通過分析雕塑作品的藝術特點(如:形象美、材質美、藝術性等方面的分析),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達到自我陶冶的目的。
陵墓雕刻作品欣賞
陵墓雕刻產生的原因:
中國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墓葬。自秦漢以來,由於統治階級盛行厚葬,在帝王和王公貴族的陵墓前,一般都要設置石柱、石人、石頭獸等,以顯示他們的地位和威嚴。這些權貴們讓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材料,為他們製作隨葬的陶俑和陵墓前的雕刻,所以往往集中體現了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同時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陵墓雕刻:是指陵墓建築中的雕塑部分。陵墓建築分為地面和地下兩部分,。配合地面建築陳設的各種石雕和石刻,為地面上的陵墓雕塑,一般來說最為常見,而且規模宏大,成就突出。地下雕塑,則是地下墓室壁面上的石刻、磚雕的浮雕以及畫像石、畫像磚等。
陵墓雕刻的特點,一是服從陵墓整體設計思想,具有象徵性和寓意性;二是造型趨於神化和理想化。
如何理解陵墓雕刻這兩個特點呢?首先應明白陵墓雕刻是陵墓建築不可分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人認為:人有靈魂,靈魂不死,應讓靈魂有個去處,最好的去處是升入「天堂」。於是人們就修陵墓,並且將其設計成象徵天界的模樣,埋葬死者時要引魂,通過陵墓進入「天堂」。所以,帝王陵墓建築布局,一般是四面有圍牆,設神道,建石闕門。石闕、石獸(神獸)在墓地組成天界的象徵。
陵墓雕刻的題材分為儀衛性和紀念性兩類。儀衛性題材是按一定禮儀確定的,有華表、神獸、鞍馬、獅虎、文武侍臣、碑碣等。紀念性題材,是為了紀念死者特殊的功績設立的。例如,唐太宗昭陵墓前,雕刻其生前有戰功的六匹愛馬浮雕,即著名的「昭陵六駿」。為它們雕刻的高浮雕高1.7米,寬2米以上,其形體略小於真馬,有的昂首立姿,有的慢步行走,有的快速賓士,著重體現馬的勇敢、馴良的特性和充滿生命力的蓬勃精神。在雕刻手法上嚴謹寫實,刀法簡練,結構准確,比例合適,形體渾厚,富有立體感,整體效果概括簡明,極為生動傳神,其獨特的藝術價值使其享有盛名。
無論那種題材的雕刻,都有象徵性和寓意性。例如,華表象徵「王者納諫」。天祿、麒麟等神獸(頭上長雙角的稱「天祿」,頭上長獨角的稱「麒麟」,只能用於帝王陵墓。)既是帝王高貴非凡的自我標榜,又是封建法權不可觸犯的象徵。俯首屈膝的石馬、石羊、石象等,象徵馴服與祥瑞,是天下萬民供奉天子的化身。這些具有象徵性和寓意性的雕刻,構成宏大威武的氣勢,給人以既富麗又庄嚴冷峻的感覺,使人產生崇高感,達到宣揚封建法權之目的。例如江蘇南京和丹陽一帶的南朝陵墓前的石獸,在重視雕刻的整體感的基礎上,都十分強調藝術的誇張和變形,形體上沒有繁瑣的細節, 使整個石獸的形體顯得更單純,更富有表現力。例如,《蕭景墓石辟邪》,其形態為挺
胸昂首、張口吐舌,似正在發出震天吼聲。它是用整塊方形石雕刻而成,在平原之上碩大的體量具有很強的藝術輻射力,彷彿它在控制著這一地域。在各種角度觀看,它都給人以氣勢宏大、雄渾穩定的感覺。所以,當人們還沒有走近這些石獸的時候,在沒有弄清它的具體形象和細部刻畫之前,首先獲得的是一個形式美的感受,這就是雕塑藝術特別講究體積意識的原
因。這些造型高大厚重、氣勢逼人的石刻所顯示的矯健有力的外輪廓,給人以難以忘懷的印象,使人產生對於悠久歷史的追憶和豐富聯想。
陵墓雕刻服從於一定的程式,並遵循統治者的審美標准進行造型。例如,人、獸都雕刻成富有裝飾性和富麗感,使其具有理想化、神化的特點。這種程式規范的藝術造型,隱含著統治者祈盼社稷江山永久穩固的心理。 (放映錄象)
佛教石窟造像作品欣賞
佛教石窟造像產生的原因
馬克思主義認為,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原始社會的人們無法抗拒各種自然災害(火山、雷電、山洪、地震等),對變化莫測、龐大而神秘的自然現象不能理解,從而引起了恐懼、驚慌和缺乏信心,這種力量主宰著人們的一切,只有用膜拜、祈禱或用巫術、祭咒、舞蹈等儀式去影響它們,才能消災降福,保證生產和生活的順利進行,因而產生了原始的宗教。進入階級社會以後,階級壓迫有時往往比自然災害更慘重,統治階級為了維護他們的統治,總是利用宗教迷信欺騙和麻痹人們的思想,阻繞人民的革命斗爭。所以,列寧指出:「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鴉片。」宗教的本質是唯心主義,但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對於一時還找不到正確出路的人民大眾,又往往是一種心靈的慰藉和寄託,也曾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正如鴉片既是毒品,又是葯品,這說明宗教是一種極其復雜的社會現象。
宗教藝術也是這樣。一般來說,古代創造的宗教藝術,當時是一種宗教宣傳品,宗教藝術所體現出來的藝術成就,是人民群眾智慧的體現,是人類寶貴的藝術財富。所以,古代遺留下來的宗教藝術,可以成為我們今天觀賞的對象。
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宗教藝術,主要是佛教石窟藝術。所謂石窟,是指依山開鑿的佛教寺廟。源於佛教誕生地印度,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是在山洞中修道成佛的,為了紀念他,也為了便於信徒們的出家修行,古代印度人便選擇遠離城市的僻靜山崖開鑿洞窟,並雕塑佛像和繪制佛教壁畫。
享譽世界的四大石窟:
敦煌石窟,麥積山石窟,雲崗石窟,龍門石窟。
1.雲崗石窟:
雲崗石窟是世界聞名的佛教雕塑藝術寶庫,位於山西大同五周山北崖。因其山勢波折如雲,故名雲崗。雲崗石窟依山開鑿,始於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東西綿延一公里,現存大小洞窟53個,佛龕1100個,大小石雕造像51000餘身。 1500年來,雲崗石窟經風雨地震雖有損壞,但近百年中人為破壞更為嚴重,帝國主義國家博物館中藏有從中盜竊的佛頭達數百之多 。
課本所選第20窟佛像,由於地震,該窟前半山崖崩塌,致使大佛暴露在外,巍然獨存。大佛高13.5m,面相廣圓,兩頰豐滿,鼻高寬厚、直通廣額,眉長彎挺,目光下俯,微含笑意,表情含蓄,於庄嚴中流露出慈祥,於和藹中顯出威嚴,具有穩重如山的崇高感和高深莫測的神秘感。外著袒肩袈裟,衣紋條條排列形成富有節奏的韻律美。佛像造型,手法洗練,顯示出雕刻家高超的藝術技巧和宏大的氣魄,藝術成就極高,為雲崗石雕藝術的代表作和雲崗石窟的象徵。
2. 龍門石窟:
在河南省洛陽市龍門口伊水兩岸長達一公里的山崖上,布滿佛教石窟,這就是馳名中外的龍門石窟。現存窟龕20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余尊,佛塔40 余座。奉先寺建於唐代最盛時期,是最大的像龕。奉先寺像龕前,曾有木結構建築,後被毀。龕南北寬36米,東西長41米。龕內主尊盧舍那坐佛是釋迦牟尼報身像,通高17 .14米,頭高4米,耳長1 .9米。保存完好的佛像頭部造型,飽滿秀麗,輪廓極為優美。雕刻者突破佛經束縛,融進中國女性優美的外部特徵:螺形發髻,額部寬廣,眉如彎月,豐頤秀目,鼻樑筆挺,厚唇小嘴,嘴角微翹,帶有笑意,身姿端莊穩重,流露出高貴典雅的氣質和雄圖大略的英雄氣概。其形象與記載的武則天「廣額方頤」的相貌相吻合,實質可能是以武則天為模特兒,難怪大佛宛如高貴慈祥的中年女性。11軀雕像整體為對稱布局,主尊居中,余者像眾星拱月般烘托主尊,結合為富有變化統一的整體,是唐代石刻藝術的典型代表。
3.大足石刻:
大足寶頂山位於四川大足城北,全山共有窟群18處,造像10000餘尊。宋代的石窟造像具有世俗化的傾向,《養雞女》即為代表。這一反映農家日常生活場面的雕像,極為生動親切,富有生活情趣,將嚴肅的宗教內容表現得極有人情味。
三.小結。
❸ 小學人美版美術教案包括哪些內容
教學內容:畫自己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觀察與交流,使學生了解自畫像的基本特點及其表現方法,並能在觀察和回憶的基礎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點,用比較自由的方法進行表現活動。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於啟發學生觀察和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並進行表現,教學時要注意觀察方法的引導,加強學習的交互性。
教學准備:
教師:課件、圖片、大畫紙、油畫棒
學生:小鏡子、彩色筆或油畫棒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穩定紀律、檢查用具
導入
1、「猜猜我是誰」:請幾位學生用硬紙板遮擋頭部,由老師引導進入教室。請大家猜猜他們是誰,憑什麼來判斷?(身材、個頭、衣服……)
2、請表演的同學往下移紙板,露出頭發,請學生仔細比較他們頭發的特點。(長短、發型、顏色……)
3、繼續露出眉、眼、耳,請學生再仔細觀察比較其各自的特點。(大小、形態、位置……)
4、露出鼻、嘴至整張臉,請學生比較每個人鼻、嘴的特點。(長短、大小、肥瘦、形態……)
5、比較臉型。(寬、窄、胖、瘦、長、短、方、圓……)
6、請學生談談:剛才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誰的特徵最明顯?為什麼?
7、請學生觀察自己的臉部特徵。(頭發、臉型、五官……的特點)
8、說說:請同桌同學互相說說自己的特徵。(喜、怒時的五官變化特點)
9、請幾位特徵明顯的學生上講台前講講自己的特徵。
新授:
1、 講解演示作畫方法:
請學生說說老師的臉部特徵,根據學生發言,教師演示畫自己。邊畫邊講步驟:a、根據臉形勾畫輪廓;b、添畫頭發及五官;c、上色。
2、 師:誰想做老師的好朋友?那麼請把自己畫出來後剪下畫像貼到老師的畫像旁邊,3、 我們一起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4、 好嗎?(揭示課題:畫自己)。
5、 學生作業,6、 教師巡迴輔導。
小結:
7、 作業展評:
欣賞與評價:在大合影中,你找到誰?誰的臉部特徵最明顯?
8、 欣賞大師們的「自畫像」。
藝術大師在畫自己時,特別注意表現臉部的神情,從中,我們彷彿可以看到他們的內心世界。
9、 課後延伸。
展示用各種方法與材料製作的頭像作品,請學生回家以後也來試試用不同的方法來製作自畫像。
教學內容:長呀長
教學目標:
1、了解植物生長的基本知識,展開回憶與想像,根據自己的意願,大膽自由地表現出一種自己喜歡的植物生長的情景。
2、通過觀察、體驗和交流,感受植物生命的美麗與獨特,進行想像與構思,追求表現的新穎與生動。
教學重點:
教學的重點在於啟發學生回憶和想像植物生長的生動情景,並展開聯想活動,鼓勵創新,表現出生動的畫面。
教學難點:
表現的自由性與流暢性,通過欣賞、鼓勵等方法解決。
教學准備:
教師:課件、圖片、大畫紙、油畫棒
學生:彩色筆或油畫棒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穩定紀律、檢查用具
導入
教師帶學生跟著音樂一起做種子發芽、長大的律動:睡覺→萌芽→一片新葉→兩片新葉→慢慢長大→開花→結果……
討論:
1、關於植物的葉:針形葉、掌形葉、卵形葉……
2、關於植物的莖:直立莖、匍匐莖、纏繞莖……
3、關於植物的果實:掛在枝上的、長在泥土下的……
想像:
(出示一些種子)給你一粒種子,你想把它種在什麼地方?你猜它會長出什麼?(出示課題:長呀長)在它生長的過程中,你會做些什麼?它在成長過程中會碰到誰?它會長成什麼樣子?你希望它長成什麼樣子?它會開花嗎?會開什麼樣的花?會結果嗎?會結怎麼樣的果?
欣賞:
欣賞課本上的作品,引導學生了解別人想像的內容和表現的方法。
表現:
以「我種的植物」的游戲,引導學生進行表現。
1、 表現出植2、 物生長的過程或某一階段的樣子。
3、 表現出植4、 物世界中其他相關的事物。
5、 表現出植6、 物與人的關系。
7、 表現出想像中神奇的植8、 物。
評價:
發給學生每人一張「勤勞的種植者」的獎狀,讓他們送自己認為「種植物」比較出色的同學。
延伸:
找一些種子帶回家,種起來,看看會長成什麼樣子。
教學內容:太陽
教學目標:
1、感受和熟悉工具和材料,採用揉、捏、粘、壓等技法進行簡單的浮雕造型創作。
2、通過太陽五官及光芒的多種設計和表現,強調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學慣用泥塑的方法表現太陽的臉和光芒。
教學難點:
太陽五官及光芒的多種造型及富於個性的色彩變化。
教學准備:
教師:課件、圖片、彩泥
學生:彩色筆和彩泥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安定情緒,檢查用具。
導入
出示《後羿射日》的故事,讓學生欣賞及講述。
想像:
請學生在畫好的圓形上用線描的方法表現不同的太陽。
欣賞:
欣賞課本上的彩泥作品,討論、探究浮雕太陽的製作方法。
表現:
用彩泥創作一件浮雕太陽的形象,注意五官和光芒的不同製作方法,注意色彩的對比。
展示:
說說自己和別人的太陽。
延伸:
播放課件,展示自然界中的太陽、神話中的太陽形象、以及生活中的太陽圖案。
教學內容:漂亮的瓶子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和感受活動,了解瓶子藝術的造型特點及其美化方法,掌握對稱折剪的方法。
2、通過本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熱愛傳統藝術的情感。
教學重點:
瓶子特點及其藝術魅力的感受,以及瓶子的對稱造型剪法。
教學難點:
剪對稱瓶子時,如何使瓶子的大小和外形美觀。
教學准備:
教師:課件、瓶子、剪刀、紙張
學生:剪刀、紙張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安定情緒,檢查用具。
導入:
出示課件,讓學生欣賞及講述瓶子的外形和裝飾的花紋特點。
表現:
1、請學生在畫紙(請幾位學生上黑板)上用線描的方法畫出瓶子的外形。
2、提出要注意瓶子的結構,注意瓶子的口、頸、肚、底、耳等各部分的形狀和大小比例。
3、還可以畫出幾種不同外形的瓶子嗎?(注意要對稱及不要太復雜。)
新授:
1、教師示範,拿一張畫紙,用對折的辦法,剪出一個瓶子來。
2、看課本范畫,討論瓶子的外形和花紋裝飾的方法。
游戲:
今天我們班裡准備舉辦一個「瓶子藝術展覽」,請大家都來當一名瓶子設計師,設計製作一個漂亮的特別的瓶子,看看誰的瓶子最受歡迎。
表現:
剪一個瓶子,然後畫上裝飾花紋。完成後把作品貼到展覽的櫥窗里。
展示與評價:
參觀「瓶子藝術展覽」,並填寫「評價表」。
教學內容:洗澡
教學目標:
1、通過回憶觀察,抓住洗澡時的動態、場景等特點,創造性地表現生活中有相同特點的場景。
2、培養學生的記憶力、想像力和豐富的表現力。
教學重點:
抓住洗澡的特點大膽想像。
教學難點:
用各種方法,突出洗澡的趣味性。
教學准備:
教師:課件
學生:畫紙、彩色筆
教學過程:
導入::
觀察老師的動作,誰知道老師在做什麼?
交流:
1、請幾位同學做幾個跟老師的動作不一樣的洗澡動作。
2、分析洗澡時的手、身的不同動態。
3、說說洗澡時的趣事。
欣賞:
1、出示課件,欣賞洗澡的圖片。
2、還有什麼事物也喜歡洗澡。
3、欣賞表現其他事物洗澡的作品。
學生作畫:
1、提出作業要求。
2、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大膽創作。
小結:
作品評講,小結。
教學內容:船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感知和對信息的捕捉,實踐探究性的學習過程。
2、會用有特徵的形,構成不同用途、不同特點運動狀態的船,表達個性。
教學重點:
在感知中用有特徵的形構成某種船。
教學難點:
在探究過程中立意和構思,生動地畫出船的狀態。
教學准備:
教師:課件
學生:畫紙、彩色筆
教學過程:
課前准備:
師生共同搜索有關船的圖片、模型、文字資料等。
交流:
1、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展示所收集的資料。
2、各小組向全班展示一、兩件特別的資料。
欣賞:
1、出示課件,欣賞船的圖片。
2、學生介紹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
3、教師歸納,突出船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特徵。
設計創作:
1、表現船身:用有特徵的形,來概括自己感興趣的船身。
2、局部表現:體現船的種類。
3、裝飾船:用線和色增添細節,體現船的功能。
學生作畫:
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大膽創作。
小結:
作品評講,小結。
教學內容:手形的聯想
教學目標:
認知:感知手形的變化與組合,進而結合身邊熟悉的事物進行聯想,探究裝飾與組合的美感。
情感:培養觀察生活、表現生活、裝飾美化生活的能力,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
能力:從不同的角度對手形進行聯想,用點、線、面結合的方法進行裝飾和組合。
教學重點和難點:
觀察感知不同姿態、角度的手形,探索以手形與身邊熟悉事物的聯系進行聯想,研究手形的裝飾與組合。
教學准備:
教師:課件、大畫紙、油畫棒
學生:彩色筆或油畫棒
教學過程:
激發興趣:
1、教師伸出手問,這是什麼?
2、把手放投影下問,這又是什麼?
觀察聯想:
1、教師在投影下用手做一個形象,問這個象什麼?
2、請幾位學生上來做幾個跟老師不一樣的手形。
3、小組討論:這些手形和生活中的哪些形象相同?如果他們一起玩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
欣賞感受:
1、 欣賞手形裝飾:
手形變成了什麼?用了什麼方法?
2、 欣賞手形繪畫:
這里有手嗎?誰能將手變成什麼?
3、 你還能想到什麼方法?
表現: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手形表演和聯想,並畫成一幅畫。
4、 用自己的手畫成自己認為像的形象。
5、 對手進行想像,6、 畫到畫紙上。
7、 將這些形象在一起的時候可能發生的事情畫下來。
展示:
自評、互評,表演展示。
教學內容:獅子大王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初步了解如何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抓住動物的特點以及突出表現動物的特點,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創新的能力。
教學重點:
如何利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抓住獅子的特點,進行大膽的表現。
教學難點:
獅子頭部特徵的表現。
教學准備:
教師:課件、卡紙、油畫棒
學生:卡紙、彩色紙、彩色筆或油畫棒等
教學過程:
激發興趣:
1、出示獅子圖片,問這是什麼動物?
2、播放《獅子王》片段,問獅子王的形象與圖片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觀察聯想:
1、播放課件,小組討論:跟獅子一家的其他獅子比較,獅子大王有什麼特點?
2、觀察其他圖片,討論:獅子大王跟其他動物比較,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3、概括小結:獅子大王有以下特點:鬃毛、吊眼、大嘴、尖牙……
欣賞感受:
欣賞藝術品中的獅子:
1、藝術作品中是如何突出表現獅子的特點的?
2、用什麼材料創作?
3、形象、材料處理、色彩搭配怎麼樣?
表現: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創作一個獅子大王的形象。
1、 我准備2、 用什麼材料創作獅子大王形象。
3、 色彩搭配如何?
4、 製作步驟如何?
展示:
自評、互評,表演展示。
拓展:
回家試一試:還可以用什麼材料、方法創作獅子大王的形象。
教學內容:可愛的動物
教學目標:
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和相貌特徵,感受動物的美和可愛;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探討巧妙運用各種材料、手法表現有創意的「可愛的動物」的方法;培養環保意識和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
欣賞、感知、探索、理解自然界及藝術品中的動物的形、色、動態之美,探索用各種媒材自由創作動物的方法,培養合作意識綜合學習的能力。
教學難點:
巧妙運用各種材料、方法表現有創意的「可愛的動物」。
教學准備:
教師:課件、圖片、大畫紙、油畫棒
學生:小鏡子、彩色筆或油畫棒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穩定情緒、檢查用具。
導入:
1、 表演猜謎:
你知道哪些動物的動作?你能把它模仿出來讓其他小朋友去猜一猜嗎?
2、說說你自己喜愛的動物形體、顏色、花紋等的基本特徵,還有這些動物有什麼生活習性?喜歡生活在什麼環境里?
觀察欣賞:
1、播放各種動物活動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其生活習性和活動規律。
2、分析比較動物的顏色、外形、斑紋、動態等,認識動物之美和可愛之處。
3、分組討論:你最喜歡哪種動物?為什麼?你知道哪種動物的故事呢?
4、賞識藝術作品中的動物,了解這些動物的藝術品跟原來動物的形象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並發表自己的看法。
思考創作:
2、 分析學生作品的美感:形、色、花紋、動態、以及用材等。
3、 製作方法:可以根據材料來決定製作的「動物」,4、 也可以根據想好的「動物」來選擇材料。
5、 分組討論:
1 本組要製作一組什麼動物?
2 用什麼材料?
3 如何分工合作?
4 每個動物起個什麼名5 字?編一個什麼故事?
6、 開始進行小組合作製作一組「動物」的活動。
展示評價:
7、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8、 進行「動物的故事」童話劇表演。並進行自評互評。
9、 思考總結:通過本節課,10、 你學到什麼?了解了什麼?探索了什麼問題?
延伸:
11、 你知道動物可以分為哪些種類?你還知道其他更多的關於動物的知識嗎?知道其他國家如何保護動物嗎?
12、 動物與環境、動物與人的關系是怎麼樣的?
教學內容:介紹我喜歡的玩具
教學目標:
通過認識玩具的造型、色彩的設計都離不開美術,學慣用美術的眼光來觀察玩具,並大膽的用語言來描述玩具,表達自己的感受,發表自己的玩具的功能、來歷或有關的故事。
教學重點:
要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學習觀察玩具的造型特徵、色彩搭配,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愛好和對玩具的評價。
教學難點:
讓學生學習觀察的方法,並能對觀察到的玩具特徵做出描述與評價。
教學准備:
教師:課件、玩具若干
學生:自己喜愛的玩具,以及搜索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時候的玩具或圖片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穩定紀律、檢查用具
導入:
1、玩具是我們最喜歡的「朋友」,請你把你的「朋友」介紹給大家。
(從外貌、質地、功能等方面指導學生介紹)
2、小組討論:欣賞課本中的玩具,跟大家說說你最喜歡哪個?為什麼?
欣賞探究:
1、 播放圖片資料,2、 介紹民間玩具,3、 講解其寓意、玩法等。
4、 你還知道那些過去的孩子喜歡的玩具?
(可以跟大家介紹自己搜索的資料)
活動體驗:
小組合作做游戲,游戲項目:
5、 我的玩具大家玩——自由組合,6、 互相交流。
7、 我為玩具換新裝——舊玩具、新造型。
8、 玩具商場展銷會——買賣雙方說出推銷、挑選玩具的理由。
9、 新編玩具總動員——編故事,10、 或表演。
小結評價:
11、 教師小結上課以及表演的情況。
12、 指13、 導學生填寫評價表。
教學內容:春天的色彩
教學目標:
1、了解春季給自然界帶來的變化,知道表現春天的常用色彩。
2、記憶色彩,利用各種方法表現春天的色彩。
教學重點:
觀察和記憶色彩,利用各種方法進行表現。
教學難點:
塗色的方法以及整體的色彩傾向。
教學准備:
教師:課件、油畫棒、水粉顏料等
學生:油畫棒、彩色筆等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穩定紀律、檢查用具
導入:
1、欣賞課件圖片,提問:
這里表現的是什麼季節?用了哪些色彩?(黃、粉、綠、藍……)
2、小組討論:你喜歡春天嗎?為什麼?春天給大自然帶來了什麼變化?
欣賞探究:
1、 欣賞分析:課本里的學生作品是採用什麼方法完成的?你打算用什麼方法來表現春天?
2、 教師示範自由的表現春天的方法。
活動體驗:
學生進行創作,教師巡堂指導。
小結評價:
3、 作業展示和評價。
4、 指5、 導學生收拾東西和保存作業。
教學內容:用春天的色彩裝扮自己
教學目標:
1、了解和掌握簡單的製作方法,學習簡單的人物裝飾方法。
2、明確人物裝飾部位,巧用材料進行裝飾。
教學重點:
了解利用彩紙進行人物裝飾的方法。
教學難點:
巧妙利用材料及創新表現。
教學准備:
表現春天色彩的彩紙、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1、穩定紀律、檢查用具。
2、說明本節內容、要求。
導入:
1、播放課件:
生活中的人物裝飾圖片,介紹人物裝飾的部位。
2、小組討論:結合小數民族服飾,說說人物裝飾的方法。
導入:
1、欣賞課件圖片,提問:
這里表現的是什麼季節?用了哪些色彩?(黃、粉、綠、藍……)
2、小組討論:你喜歡春天嗎?為什麼?春天給大自然帶來了什麼變化?
欣賞探究:
1、 欣賞分析:課本里的學生作品是採用什麼方法完成的?你打算用什麼方法來表現春天?
2、 教師示範自由的表現春天的方法。
活動體驗:
學生進行創作,教師巡堂指導。
小結評價:
3、 作業展示和評價。
4、 指5、 導學生收拾東西和保存作業。
教學內容:用春天的色彩裝扮自己
教學目標:
1、了解和掌握簡單的製作方法,學習簡單的人物裝飾方法。
2、明確人物裝飾部位,巧用材料進行裝飾。
教學重點:
了解利用彩紙進行人物裝飾的方法。
教學難點:
巧妙利用材料及創新表現。
教學准備:
表現春天色彩的彩紙、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1、穩定紀律、檢查用具。
2、說明本節內容、要求。
導入:
1、播放課件:
生活中的人物裝飾圖片,介紹人物裝飾的部位。
2、小組討論:結合小數民族服飾,說說人物裝飾的方法。
欣賞探究:
1、 欣賞分析製作方法,2、 分組討論。
3、 教師與同4、 學一起演示範用春天的色彩來裝扮一位同5、 學的方法。
6、 你還能設計幾種裝飾的方法?
活動體驗:
用自己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創作,用春天的色彩來裝扮自己或一位同學,教師巡堂指導。
小結評價:
7、 作業展示和評價。
8、 小結。
教學內容:我們身邊的線條
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課,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線條、認識線條、感受線條,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運用線條進行表現的能力。
教學重點:
發現生活中、藝術品中線條的美感,並初步嘗試其表現方法。
教學難點:
線條的組織和表現。
教學准備:
線條豐富明顯的物品、藝術品,和彩色筆。
教學過程:
電腦動畫引入:
介紹一位好朋友——會變的線條。
問:剛才線條變成了哪些樣子?
問:誰能發現我們身邊哪兒有這些線條?
看課件:
自然物與人造物中的線,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線給你什麼感覺?出課題。
展示部分線表現的藝術作品:吳冠中的《春如線》,小結:本藝術作品中線富於變化。
展示韓美林等畫家的作品。小結:藝術作品中的這些線也要有秩序。
欣賞學生優秀作業。
布置作業。
展示用毛線、線條等材料粘貼的藝術作品,引導學生回家後進一步用多種材料進行線造型。
教學內容:下雨了
教學目標:
嘗試體驗雨給人和動物帶來的不同感受,利用色彩、粗細、疏密、節奏不同的點、線以及細小的形狀,創造性地表現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回憶下雨時的情景,感受人間親情、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
教學難點:
用色彩、粗細、疏密、節奏不同的點、線以及細小的形狀,創造性地表現不同的雨,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准備:
課件、雨聲,彩色筆等。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1、穩定紀律、檢查用具。
2、說明本節內容、要求。
導入:
1、播放雨聲,問這是什麼聲音?
2、播放歌曲,做下雨的動作。
欣賞探究:
1、 分組討論:
說說可用哪些細小的線條或形狀來表現不同的雨?
用語言或動作表演人或動物在不同的雨中的感受、表現和情緒。
2、 欣賞圖片,3、 討論。
4、 我們用什麼方法來表現下雨的情景?
學生作業: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繪畫一幅雨中情景。
小結評價:
5、 作業展示和評價。
6、 小結。
教學內容:童話城堡
教學目標:
通過認識各種形,並會用大小不同的形概括、組織成建築群,感受建築的美以及它與生活的關系,體會和了解建築的文化內涵,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感受城堡的美,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大膽創作。
教學難點:
城堡的外形美感與創新。
教學准備:
課件,彩色筆、彩色紙等。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1、穩定紀律、檢查用具。
2、說明本節內容、要求。
導入:
1、請幾個小朋友上黑板畫城堡。
2、比一比,這些城堡有哪些特點。
欣賞探究:
1、 欣賞課件圖片:
說說可用什麼形狀來概括表現城堡的建築?
說說城堡的大體結構。
2、 欣賞圖片,3、 討論。
4、 小組討論:我們用什麼方法來表現城堡?
學生作業:
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創作一座美麗的城堡。
小結評價:
5、 作業展示和評價。
6、 小結。
教學內容:釣魚
教學目標:
通過體驗用各種不同的材料製作魚以及釣魚游戲的樂趣,培養學生認識身邊容易找到的材料以及利用這些材料進行美術創作活動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用各種材料、方法製作的魚,引導學生探尋製作、裝飾的方法。
教學難點:
製作裝飾魚的方法。
教學准備:
幾條做好的「魚」,製作及裝飾的材料等。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1、穩定紀律、檢查用具。
2、說明本節內容、要求。
導入:
1、猜一猜老師在干什麼(教師做釣魚的動作)。
2、教師拿出「魚竿」和「魚」,進行示範釣魚。
欣賞探究:
1、 把「魚」分到各小組,2、 討論:
說說這些「魚」是用什麼來做的?
「解剖」這些「魚」,看它們是怎麼做成的?
3、 小組匯報。
4、 小組討論: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做「魚」?
學生作業:
5、 小組分工合作,6、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7、 來製作不同8、 的「魚」。
9、 小組游戲:大家來釣魚,10、 各小組進行釣魚比賽。
小結評價:
11、 作品展示和評價。
12、 小結。
教學內容:好吃的水果
教學目標:
通過體驗和表現各種不同形狀、特徵的水果,培養學生大膽表現自己的感受,創作有情趣的畫面的能力。
教學重點:
回憶、創設有情趣的活動情景,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創作表現的能力。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大膽表現自己真實獨特的感受,在感知和回憶的基礎上啟發學生發散思維,展開創作。
教學准備:
師生各自准備自己喜歡的水果和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1、穩定紀律、檢查用具。
2、說明本節內容、要求。
導入:
1、游戲:猜謎語。
2、師生拿出各自准備的水果,看看、摸摸、嘗嘗。
欣賞探究:
1、 觀看課件圖片,2、 觀察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水果。
3、 小組討論:你最喜歡吃什麼水果?怎麼吃法?
4、 小組派一位同5、 學表演吃水果的樣子:
比一比,誰的表演最能表現出自己非常喜歡吃這個水果。
6、 想像表演:假如你正吃一個非常香(酸、多汁、爽脆……)的水果,7、 你會怎麼樣?
8、 欣賞分析范畫的趣味性和表現的多樣性。
9、 表現畫面有兩種方法:一是表現水果為主,10、 二是表現人物神態為主。
學生作業:
提示:「好吃的水果」,最重要的是「好吃」兩字,要想辦法表現出來。
小結評價:
11、 作品展示和評價。
12、 小結。
教學內容:夥伴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不同美術表現形式的作品,學習簡單的觀察藝術品的方法,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作品的內容,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觀察畫面,找出不同表現方法所呈現出不同的效果。
教學難點:
理解不同背景下的藝術作品所表現的情感,並加以描述。
教學准備:
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1、檢查紀律、穩定情緒。
2、說明本節內容、要求。
導入:
1、 談話:講一講自己的夥伴是誰,
2、 向大家介紹。
3、 游戲:你了解你的朋友(夥伴)嗎?說說他(她)的特點,
4、 最喜歡什麼……(請夥伴驗證)
欣賞評述:
5、 欣賞課文中的藝術作品,
6、 談談自己的感受。
7、 重點欣賞《艱苦歲月》,
8、 學習細致地觀察作品中的細節,
9、 找一找這尊雕像都有哪些夥伴關系。
10、 教師講述作品,
11、 請同
12、 學表演。
德育滲透:
13、 你的好夥伴是誰?你要對他(她)說什麼?為他(她)做什麼?
14、 討論:人與動物也可以做夥伴嗎?小動物也有情感嗎?
15、 欣賞有關贊頌友誼的兒歌、小詩、畫片等。
實踐交流:
16、 按書中作業提示,
17、 畫一幅與夥伴在一起的畫。
18、 自由活動:找你的夥伴聊聊天,
19、 互相說一說對方的優點。
20、 游戲:我的夥伴大家猜,
21、 說出自己夥伴的特點,
22、 大家猜猜看是誰。
23、 為夥伴畫張像。
24、 教師引導,
25、 大家都是夥伴,
26、 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游戲:找朋友。
❹ 你知道浮雕上的圖案的意思么
詞語辨析:「意思」的意思? 意思 這個詞在漢語中有很多種意思。 一 語言文字的含義或文章的思想內容。例如: (l)請你解釋一下這個句子的意思。 (2)這篇文章的意思你弄懂了沒有? 二 指人的意見、願望。例如: (3)A:這件事你問過王廠長了嗎.....·美術:紙浮雕大鯉魚 教學設計
美術:紙浮雕大鯉魚 教學設計 教學時間:1課時 課業類型:工藝製作 美術教案-紙浮雕大鯉魚 教學目標 : 1、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認識雕塑中的浮雕,紙浮雕,並運用畫、剪、刻、折的方法製作紙浮雕大鯉魚。 美術教案-紙浮雕大鯉魚 2、提高學生手工製作技能,豐富學生的...·美術:線材圖案浮雕 教學設計
美術:線材圖案浮雕 教學設計 課例:《線材圖案浮雕》年級美術的第一單元 我認識的線 前後共有五課,線材圖案浮雕前四課中有用各種不同粗細、性能的筆來產生線條,描繪物體、.....·美術:泥板動物浮雕 教案
美術:泥板動物浮雕 教案 一、學習領域:欣賞.平述 二、課時:1課時 三、教具、學具: 1.教具准備:投影儀、多媒體。 2.學具准備:彩色筆、油棒、繪畫工具。 四、教學設想: 這是上一課的延伸,感受一些傳統的浮雕文化,並能運用用造型.....·美術:泥板植物浮雕 教案
美術:泥板植物浮雕 教案 一、學習領域:欣賞.平述 二、課時:1課時 三、教具、學具: 1.教具准備:投影儀、多媒體。 2.學具准備:彩色筆、油棒、繪畫工具。 四、教學設想: 金燦燦的葵花每天追逐太陽在打轉。早晨,它仰面相向:傍晚,它轉首凝望,這就是美麗的葵花。
❺ 中國古代雕塑欣賞教案
中國雕刻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古代先人們首先從石器的製做過程中,獲得雕刻技術的訓練,並孕育著雕刻藝術的才能和審美觀念,又從陶器的製做中獲得製做人物和動物的造型功能。 從事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工匠,在藝術表現的技法和手法上有其獨到之處。他們利用最原始最簡單的工具創作了圓雕、浮雕、透雕和陰刻技術,運用可雕可刻的材料,製做出具有欣賞方面的各種形象。 陶塑、骨雕和石刻是具有藝術表現特殊用途的器物。以雕塑藝術手法製做的古代人面像,在古代人類社會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不僅比較直觀地再現了古代面貌,而且還反映了古代人的精神世界。許多陶塑、骨雕、石刻作品,通過古人的藝術創造,展現了高度的藝術技巧和藝術水平。呈現出風格多樣的藝術情趣。其中一些作品,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藝術造詣升華到超凡脫俗的程度。 原始陶塑、骨雕、石刻作品,多半帶有原始宗教色彩,是古人一種社會需要。雖然至今我們還沒有搞清楚原始宗教行為的許多細節,只能根據現在已經知道的民俗學、民族志方面的材料,初步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但是,原始宗教曾經廣泛地存在和流行的事實,已經在陶塑、骨雕、石刻作品中展現開來。有待於我們作深入和細致的探討。 遼西地區,是紅山文化的發祥地。紅山文化女神廟、祭壇和各種有關女神的作品,一直在上古的西拉沐淪河和老哈河流域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紅山諸文化的崇拜意識,是一部神秘莫測的天書,它記述了古人對大自然奮斗的歷程。 內蒙古赤峰地區出土有興隆窪文化石雕女神像(距今八千年),趙寶溝文化陶塑女神像(距今七千年),紅山文化陶塑女神像(距今五千年)。
大衛是1501年至1504年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