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美版五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按時計劃!
⑵ 小學五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新課標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美術全冊全套教案,共37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
第一課 形的魅力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形狀是構成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狀的概念和形式,並學會應用各種形狀來組成藝術畫面。
2、通過學習活動,學生初步在學習中體會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嘗試自己動手, 運用構成原理創造各種畫面。並從中體會到樂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形狀的概念和形式。學會運用各種造型組成畫面。
教學准備
收集各種材料(如:廣告紙、掛歷紙、彩色紙等可以用來拼貼的材料)、剪刀、膠棒等手工材料;水彩筆、勾線筆等繪畫材料。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了解形的概念及分類。充分展開想像,採用畫或剪等不同的形式,將幾何形和不規則形組合成各種畫面。讓學生感受各種形的組合所呈現出來的魅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1、欣賞各種平面形狀
師問:看了這些形狀,你們能給它們歸類嗎?為什麼?
2、板書課題:《形的魅力》
二、發展階段
1、《形的魅力》的特點(學生討論找規律)
展示各種形狀。
師問:請找一找它們有什麼規律(學生討論)
2、形的分類(知識窗內容)
幾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橢圓形、多邊形等)自由形(隨手畫的形狀)
3、形的特點(外形的變化):
有規則:幾何形、幾何直線形、幾何曲線形、
⑶ 五年級上冊美術書第一課是什麼
人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教案 第1課 :萬綠叢中一點紅
⑷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美術教學計劃
學生知識能力學習習慣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有一定的色彩基礎,對美術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還缺乏想像力和創造精神。
教學目的任務:
1、 通過啟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
2、 學習簡單立體物的表現方法,學習色彩表現方法,進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設計與製作。
3、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慾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慾望。
教學難點: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空間想像能力的培養。
個人教研專題:
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學習習慣意識的培養。
完成任務的措施:
1、 認真鑽研教材,進一步領會課標精神,制定切實可行的的教學計劃。
2、 好課前的各項准備活動。
3、 拓展教學思路,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課時安排:
第一周:賀卡
第二周:誘人的瓜果 瓜果的想像
第三周:冷色與暖色冷暖色彩、調的畫
第四周:紙版畫
第五周:紙版畫
第六周:藏書票
第七周:奇怪的夢
第八周:迷人的游樂場
第九周:下雨咯
第十周:近大遠小
第十一周:廚房
第十二周:我幹家務活
第十三周:吹氣投籃
第十四周:字的聯想
第十五周:版面設計
第十六周:標志
第十七周:包的 世界
第十八周:能乾的腳 美麗的腳
第十九周:我也能做鞋 鞋的聯想
第二十周:復習考試
⑸ 五年級下冊美術22課記錄家鄉的民俗活動教案
一、教材家鄉美分析
本課家鄉美以表現家鄉美為情感激發點,讓學生將對家鄉的情感融入到繪畫表現、圖案設計和宣傳刊的製作中。家鄉美
教材家鄉美的主圖為一幅攝影作品,暖暖的色調和隱隱約約的如夢畫面,讓大家似乎看到家鄉那熟悉的小景。教材家鄉美中還提供了一幅以表現現代化大都市為主題的攝影圖片和兩幅分別表現城市和農村美麗風景的學生作品,家鄉美為不同生活環境中學生的創作活動提供一定啟示。
不管你的家鄉在哪兒,我們都可以看到各種樹木花草,當我們認真凝視它時,家鄉美我們就會對其形狀結構、色
彩搭配的奇特與完美產生一種感覺留下一種美好的印象,它將會在裝飾設計中激發我們的靈感。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形態作素材,採用簡化、誇張等方法,來變形、變色創作出美麗的圖案。活動二即為利用家鄉常見的植物進行圖案設計。
教材中安排了一個添加裝飾的小訓練,讓學生嘗試運用點、線添加的方法來裝飾圖案。
圖案用色宜單純,從單純中求豐富。主體形色與底色的關系,兩者互為主次。因此選用底色不能太鮮艷,應適當灰暗、淡雅一些,而主體的形色就要鮮艷明亮。
在完成記憶畫表現和圖案設計後,本課安排了一個綜合應用的活動。即將繪畫作品、介紹性文字、圖案組合起來辦一期介紹家鄉的宣傳刊。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此活動充分利用前兩節課的習得,和語文學習結合,提高學生組織排版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學習屋」安排了一個課後延伸的作業,回家向長輩了解一些有關家鄉的歷史、傳說、民歌等,並用文字或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同學們互相交流,以進一步增加對家鄉的了解,起到傳承美術文化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了解、學習風景畫的表現方法。
◆學習圖案設計的基本方法。
◆培養學生組織安排版面的能力。
◆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歌頌宣傳家鄉的情感。
三、教學思路
命題畫是美術學習中一種作業要求較高的課業形式,學生要依據題意,搜集繪畫素材,用繪畫的形式將主題表現出來。本課活動一是以表現自然風景為主的命題畫創作活動。
在教學中可做如下安排:收集資料——交流感受——指導表現——欣賞小結。
教師在課前可安排學生觀察家鄉的景色,對能表現家鄉特點的景物重點觀察、記憶。也可以採用畫速寫、拍照片、找掛歷等方式收集資料。上課後師生交流所收集的資料,找出一些比較適合表現的、能代表地方特色的素材。通過這一過程,開闊學生的視野,升華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為下一步創作做准備。接著教師可以以收集的素材為例指導學生表現,著重幫助學生如何取景、構圖,如何表現好一幅風景畫。如構圖要注意有層次,前主後次,前實後虛,近大遠小。欣賞小結可著重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為構思選材,看看誰的畫面選材有新意,既能表現家鄉的美景又獨具表現的特點。二為構圖安排,看看誰的畫面安排最棒,既層次豐富又最能突出主題。
圖案設計這一活動旨在幫助學生了解一些簡單的創意和設計方法,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所以教學時要盡量避免專業化傾向,避免簡單地說教,應採用趣味性的直觀感受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教學中可做如下安排:欣賞導入——方法指導——嘗試表現——作業反饋——欣賞提高——設計表現——評價、延伸。
首先教師可先將本地民間美術的作品給學生欣賞,讓學生了解到民間美術作品中的花和生活中的花的區別,由此導入新課。在指導學生設計這一教學環節中,可選擇本地最有代表性又相對簡潔,易處理變化的花或樹為例,來指導學生了解掌握抓住自然物的外形特點簡化的方法和添加的方法設計圖案。學生邊學習邊嘗試設計表現。嘗試表現後應抓住反饋指導環節,教師選擇較好的作業和問題較大的作業,到實物投影儀上,師生共同點評。學生在嘗試作業後對圖案設計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接著再給他們欣賞一些較優秀的圖案設計作品,以了解更多的設計方法,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並對下一步更好地完成設計表現予以啟示。作業完成後,師生共同評價,最後給學生欣賞一些由單獨紋樣組成的花邊、團花以及圖案在生活中的應用等圖片資料,使其將所學的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
活動三為前兩個活動的綜合,在活動中,它既培養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還培養了學生排版、製作和小組合作的能力。
教學環節可安排如下:搜集素材——討論選材——設計分工——集體製作——張貼欣賞。
首先,小組可將課前收集的關於介紹家鄉的資料和上兩節課的作業集中,大家根據刊的大小,一起選擇適量的、較全面概括代表家鄉特點的、質量較高的命題畫或圖案作業和文字材料。然後大家將作業放在宣傳刊的底紙上擺一擺,留出刊頭的位置和文字說明的位置,看看如何組合更合理、更美觀,還可以繪制一幅草圖設計一下。接著可以根據每位同學的特長進行分工,如負責刊頭設計的,負責文字撰寫的和托裱作品的等等。製作時學生根據教材上的范圖學習托裱、粘貼的方法。學生們設計的植物圖案可放在適當的位置點綴宣傳刊。學生完成作業後,經過師生共同評價後進一步完善宣傳刊,最後張貼在教室、校園或者是社區內,以供大家欣賞、了解關於家鄉的知識以及美景。
四、教學選擇
1.有條件的學校,可首先進行新老照片對比欣賞的評述活動。課前讓學生尋找父輩或祖輩的有家鄉景色的老照片,再到這個地方將現在的樣子拍攝下來,帶到課堂,看一看,比一比家鄉的變化。接著再進行命題畫創作。活動三還可以將老照片和學生作業貼在一塊,以展示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
2.在教學中教師可對活動安排靈活處理。如活動二可將花的圖案變形和樹的圖案變形分為兩課時進行。
3.教材中沒有涉及本課活動二圖案的色彩。在圖案設計的學習中,教師教學內容的選擇,既可以黑白圖案為主,也可以講述一些簡單的裝飾色彩知識,讓學生繪制彩色的圖案。
4.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市樹、市花,它是一個城市的標志。如:香港的紫井0花圖案,給我們每一位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活動二可以結合本地標志性的植物來設計繪制。
五、教學建議
1.活動一可和語文學習結合在一起,如結合以家鄉美為題的作文,讓學生為作文配畫。
2.除了省略、添加以外,誇張法也是圖案設計中的一種方法。一般是在特徵上加強,具體做法可以是圓的更圓,方的更方,長的更長。對於能力較強的學生可讓他們嘗試運用誇張表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