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數學活動教案認識數字5和書寫5
幼兒園教案:認識數字5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5以內的數量,理解數字5的實際意義。 2、在游戲活動中激發學習數的興趣,培養初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准備: 環境布置:設計一個溫馨的數字5的家,家中有客廳、書房、飯廳、玩具室。 活動材料: 1、1~5數字點卡、數字卡若干。同類,但大小、顏色、形狀不同的5以內物品的圖片若干,如4條小魚、5隻松鼠、3隻青蛙、2隻小兔、1朵花等。 2、同類的物品若干,如布置在飯廳中的5個小碗、4把勺子、6個盤子、5個蘋果等;布置在玩具室中的6根跳繩等:布置在書房中的5把剪刀、5枝鉛筆等。 3、同類,但不同形狀、顏色、大小的物品若干,如客廳中的花瓶中插有5朵顏色不同的花、鏡框中數字5一家的合影、魚缸中有5條不同種類的魚;玩具室里有4隻不同的皮球、6個不同的娃娃、5輛不同的汽車等。 活動過程: 1、創設到數字5家做客的情景,吸引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 (1)老師扮演快樂的數字5,請小朋友到家裡做客。 (2)介紹到數字5家裡的要求:經過5座小橋、穿過5片森林,最後來到有5座小房子的地方,根據房子上的數字標記找到5的家。(復習5以內的數,會手口一致的點數) (3)數字5的家門前有若干張圖片,幼兒正確點數圖片上的物品,並找出相對應的數字點卡或數字卡後,方可進入數字5的家。(復習計數和說出總數) 2、尋找數字5家所有5的物品。 (1)幼兒分成4組,分別進入數字5家的客廳、書房、飯廳、玩具室。 (2)尋找家中是5的物品,如5朵花、5個小碗、5條魚、5個蘋果、5個人的合影等。(啟發幼兒不受物體大小、顏色、形狀的影響,將同品種物體歸類) (3)將家中是5的物品用數字卡或點卡作出標記。 3、尋找數字5家不是5的物品,並想辦法使其變成5。 (1)找數字5家不是5的物品,如4隻皮球、4把勺子、4本書、6個娃娃、6根跳繩等。 (2)鼓勵幼兒想辦法使其變成5。重點引導幼兒感知4添上1是5,6去掉1是5等等。 (3)將調整好的物品用數字卡或點子卡作出標記。 4、請幼兒吃數字餅干,感謝他們到數字5家做客,並對活動作評價、小結。 活動延伸:尋找生活中的5,如5層樓、5點鍾、5月、5歲、5元錢等等,感知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 【更多幼兒園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② 大班社會教案《生活中的數字五》
課題 《數字5》
教學目標 1、感知生活環境中的數字元號。
2、了解數字在不內同地方所呈現容的不同意義。
3、積極交流對數字元號的理解。
教學准備 1、幼兒用書《數字5》。
2、教學電子資源《數字5》。
3、完成的學習單《身邊的數字》》
教學過程 請幼兒集體閱讀幼兒用書第10~11頁,然後說一說書裡面出現最多的數字是什麼以及這個數字在這4幅圖中代表什麼意思。
——我們已經和爸爸媽媽找過生活中的數字了,請看看書裡面出現最多的數字是什麼?
——這些數字都代表了什麼意思?
再請幼兒分組閱讀幼兒用書第12~13頁,每組推薦一位代表說說他們發現哪裡出現了5,這些「5」都是什麼意思?
——你們組都發現了哪些5?他們都是什麼意思?
——除了數字5之外,你們還發現有什麼東西的數量是5嗎?
請幼兒藉助學習單和照片回憶已有的經驗,講述生活中的數字。
——你在哪裡看到過數字?看到了哪些數字?
——我們認識的這些數字出現在每個地方的意思都一樣嗎?
請幼兒找找教師里出現的數字,說說它們的含義。
小結 請幼兒認真關注生活中遇到的符號,並且理解它們的意思。
③ 大班社會活動《數字5》不是數學教案。
活動目的:
1.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理解和掌握6與相鄰兩數的關系和排列順序。專
2.使幼兒正確書寫數字屬5和6。
活動准備:准備小組用的練習單若干張,1~7數字卡片若干。教學流程:
1.人手一套1~7的數字卡片,復習5的相鄰數。
(1) 請幼兒找出5的相鄰數,並按順序排成一行。
(2) 問幼兒為什麼找3和4做5的好朋友?要求幼兒能清楚說3個數之間的關系。
(3)共同小結:每個數都有兩個朋友,一個在它前面,一個在它後面,前面的朋友比它少1,後面的朋友比它多1。
2.請幼兒按照以上方法找出6的相鄰數。問幼兒:你找誰做6的好朋友?為什麼?
3.分三組操作練習。
(1)改成相鄰數。提供6以內數的練習紙若干張,要求幼兒根據相鄰數多1和少1的關系進行改錯:中間一排不動,其他排用去掉或添畫的方法改成相鄰數。
(2)印章。提供畫有一排物體的練習紙,讓幼兒根據相鄰數的關系,印出它的相鄰兩數。(3)填數字。提供帶有空格的數字練習紙,讓幼兒根據相鄰數的關系,在空格內填上相應的數字。
④ 幼兒園數學教案,我會寫數字1到5
活動重點: 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認識蘋果的外形特徵,通過觀察初步了解蘋果的內部結構。 活動難點: 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察發現。
⑤ 幼兒大班5以內數列教案
<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課程標准》的要求.(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