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循序漸進教學原則

循序漸進教學原則

發布時間:2020-12-20 11:59:03

① 什麼是循序漸進教學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② 循序漸進教學原則中的序,是指學科內在的邏輯體系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對嗎

「序」有兩層含義:

一是指學科的邏輯系統;

二是指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順序。

③ 教育的八大教學原則

1.直觀性教學原則: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讓學生直接感知學習對象。這一原則是針對教學中詞、概念、原理等理論知識與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間相互脫離的矛盾而提出的。

一般地說,直觀的具體手段有以下三種:實物直觀;模像直觀;語言直觀。

直觀性教學原則的分類以及運用的注意注意事項在講解時要突出。

2.啟發性教學原則:指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以達到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鞏固性教學原則:指在教學中要不斷地安排和進行專門的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牢固地掌握和保存。這一原則是為了處理好教學中獲取新知識與保持舊知識之間的矛盾而提出的。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人類早已注意到鞏固對於學習的價值,孔子就說過「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4.量力性教學原則(可接受性原則):指教學活動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這一原則是為了防止發生教學難度低於或高於學生實際程度而提出的。結合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講解

5.循序漸進教學原則(系統性原則):指教學活動應當持續、連貫、系統地進行。這一原則是為了處理好教學活動的順序、學科課程的體系、科學理論的體系、學生發展規律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而提出的。

6.因材施教原則:因材施教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進行差異性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發展。

7.理論聯系實際原則: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活動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和統一,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驗證理論,使學生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中理解、掌握知識,並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學會運用知識。

8.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指教學要在科學的方法論的指導下進行。這一原則是為了將教學中科學知識的傳授學習與思想品德教育統一起來而提出的。

(3)循序漸進教學原則擴展閱讀:

教學原則對教學活動的順利有效進行有著指導性和調節性的意義。作為教學活動的准則,它必然能夠對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起著指導和調控的作用,能夠為教師提供積極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

教學原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教學原則確定之後,對教學活動中的內容、方法、手、形式的選擇,都有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巴拉諾夫指出:「教學論原則決定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方法和論證其效果有賴於作為這些方法基礎的教學論原則。教學論原則體系,就是對學習和掌握教材的基本途徑的總的說明。」

科學的教學原則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科學的教學原則在人們的教學活動的實踐中靈活有效的運用,對教學活動的有效順利地開展,對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效率都會有著積極的作用。

在教學中貫徹這一原則,對於教師有以下要求。

1.充分了解學生。在共同的年齡特徵基礎上,兒童存在差異。要做到因材施教,必須充分地了解每一個學生。除學習成績以外,學生的個性特徵的各個方面、家庭背景、生活經歷等,都是教師因材施教所需要了解的。

2.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的差異不僅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合理的,因材施教的含義不僅包括承認差異,而且包括尊重差異。

小學階段的課程和教學以所有正常兒童可以達到的程度為標准,在達到標準的基礎之上,教師應當允許學生存在不同方面、不同水平的差異,並且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條件幫助他獲得最適宜的個性發展,而不是去普遍地增加難度和深度。良好教育的結果是培養出大批個性充分發展的人,而不是千人一面的「標准件」。

3.面向每一個學生。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兒童必須接受的,完成小學教育是中國每一個適齡兒童的基本權利。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是,每一個兒童有權利得到適合於自己的教育。因此,現代教育強調,不能夠要求兒童適應教育,而是要使教育適應兒童。

④ 如何運用循序漸進原則進行教學

1、 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要以教學目的、教學的任務內、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容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學生年齡特徵為依據正確選用直觀教具。直觀教具可分兩類一是實物直觀包括各種實物、標本、實驗、參觀二是模像直觀包括各種圖片、圖表、模型、幻燈片、錄像帶、電視和電影片等。學科不同教學任務不同學生年齡特徵不同所需要的直觀手段也不同。

⑤ 什麼循序漸進原則

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育原則。 (1)含義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內科的邏輯系統和學容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2)基本要求①按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②抓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③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④將系統連貫性與靈活多樣性結合起來。

⑥ 教師怎麼理解和貫徹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就是按照知識的難易程度依次來學習,難易是根據學生已知的知識來看的。

⑦ 遵循循序漸進原則有哪些

貫徹循序漸進原則的基本要求
1.教學內容由淺入深
體育教學大綱是法規性指導文件,本身就體現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大綱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各地可以從實際出發選擇一部分教材內容。在安排選用教材時,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簡到繁,由易到難。教材之間要相互聯系,相互銜接,使整個基本教材和選用教材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
2.教師對各項教材要有全面的了解
體育教師對教學大綱應作全面了解,小學教師應了解小學一至六年級的大綱內容及其體系,中學體育教師除中學的大綱內容要熟悉外,對小學的大綱也應有所了解。這樣,教師才能做到胸中有全局,在編制教學計劃時,才能把握住大綱的精神實質,把一個年級的教學置於大綱整體的系統之中。使自己的教學,做到各項教材之間,技術教材與素質教材之間,年級與年級之間,相互銜接。
3.全面系統與重點突出相結合
在全面貫徹大綱的過程中,要抓住重點。找出各項教材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的內在聯系,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點,加快量的漸進到質的轉變過程。
4.安排負荷要循序漸進
學生的運動負荷從小到大,從低到高,是教學安排循序漸進的原則。對一種負荷量,機體適應有一個過程。在安排負荷的時間、次數、強度、總量時,要注意漸進增加。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把握負荷的節奏,使體育教學過程的學生負荷在總體上呈上升的趨勢。

⑧ 學記中提出哪些教育教學的原則和方法

一、教育教學原則

1、預防性原則 《學記》說:「禁於未發之謂預。」要求事先估計到學生可能會產生的種種不良傾向,預先採取防止措施。否則,「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當不良傾向已經發生甚至積習已深時再做教育引導,就會格格不入而備受困難。

2、及時施教原則 「當其可之謂時」,掌握學習的最佳時機,適時而學,適時而教。否則,「時過而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這已涉及教學中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准備、教學內容和順序等問題,要求尋找諸因素的最佳結合點,使教學顯見成效。

3、循序漸進原則 「不陵節施之謂孫(遜)」,教學必須遵守一定的順序。順序可以理解為內容的順序和年齡的順序。如果「雜施而不孫(遜)」,雜亂施教而無合理的順序,其效果將適得其反。因此,要「學不遢等」。

4、學習觀摩原則 「相觀而善之謂摩」,學習中要相互觀摩,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要在集體中學習,藉助集體的力量進行學習。否則,「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5、長善就失原則 《學記》認為,「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這指出了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四種缺點,即貪多務得,片面專精,浮躁輕心,畏難不前。這四種缺點又是「心之莫同」---個體的心裡差異造成的。因此,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差異,認識到它的兩重性,即「多、寡、易、止,雖各有失,而多者便於博,寡者易於專,易者勇於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則善長亦」。所以,《學記》揭示了學生學習中長短、得失的辯證關系,要求「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幫助他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6、啟發性原則 「君子之教,喻也」,教學要注重啟發。一味讓學生死記硬背,或者頻繁發問,只顧趕進度而不顧學生的興趣、接受能力和學習效果,學生就會以為學習為苦差事,甚至怨恨,並很快把所學的東西丟的一干二凈。因此,教學要重啟發誘導,注意「導而佛牽」,教師引導,但又不能牽著學生鼻子走;「強而弗抑」,督促勉勵,又不勉強、壓抑;「開而弗達」,打開思路又不給現成的答案。《學記》以為,懂得啟發的教師,才算懂得教學的教師。

7、藏息相輔原則 「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這是說既有有計劃的正課學習,又有課外活動和自習,有張有弛,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到老師、同學的可親可愛,使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內在需要。

二、教學方法

《學記》對一些教學方法也有精當的闡述。

1、講解法 它提出:「約而達」(語言簡約意思通達),「微而藏」(義理微妙而說的精善),「罕譬而喻」(舉少量典型的例證而使道理明白易曉)。

2、問答法 教師的提問應先簡易,後難堅,要循著問題的內在邏輯。而答問則應隨著其所問,有針對性的作答,恰如其分,適可而止,無過與不及。

3、練習法 如學詩須多讀吟唱,學樂則須多操琴撥弦,學禮則多按規矩去做。根據學習的內容來安排必要的練習,練習需要有規范,並且應逐步地進行。

拓展資料:

一,《學記》

《學記》,是古代中國典章制度專著《禮記》(《小戴禮記》)中的一篇,寫作於戰國晚期。相傳為西漢戴聖編撰。據郭沫若考證,作者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學記》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以及同學之間的關系。比較系統和全面地總結和概括了先秦中國的教育經驗。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

二、內容簡介

《學記》主張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本學習和實際訓練相結合,既要擴大知識領域,又要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書中用較多的篇幅,闡述「教」與「學」的辯證關系。認為只有通過「學」的實踐,才會看到自己學業方面的差距(「學然後知不足」),只有通過「教」的實踐,才會看到自己知識和經驗方面的貧乏(「教然後知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進,看到貧乏,才能鞭策自己,從而得出「教學相長」的正確結論。《學記》重視啟發式教學(「開而弗達則思」),重視教學的循序漸進(「不陵節而教之謂孫」),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重視因材施教。主張從了解學生學習的難易,才質的美惡,作為啟發誘導的依據。

主張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教學順序,並且提出一條積極性的教育原則,即要在學生不良的行為沒有發生前,引導他們向善的方面發展。並指出在學習過程中同學之間要取長補短。《學記》賦予教師以崇高的地位。提出尊師的思想。

資料鏈接:網路--學記

閱讀全文

與循序漸進教學原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