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全球職業學校怎樣培養「雙師型」教師
首先,職校教師應該從企業優秀工程技術人員中遴選,而不是讓普通高校畢業生擔任教師後再到企業實踐。具備三年以上的實際工作經驗,這是發達國家職校教師的基本條件。相對於「由校門到校門」教師,企業技術人員具備了更多的默會知識,他們知道真正的教學目標是什麼,可以保證教學基本方向的正確,而不是在教學中漫無邊際。職校生一般更喜歡具有豐富技術經驗的教師。因此,企業才是職校教師的主要來源,我國應該在教師人事政策上作出相應調整。
其次,職校教師上崗前應該經過一年的師范大學進修,而不是成為職校教師後再去參加教學培訓。教師與工程師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前者的工作對象是人,而後者的工作對象是物。能者為師,這只是基本條件。教師職業的基本任務是將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這個過程需要科學的方法。國際經驗表明,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學科學知識和技能,一般需要一年左右時間的連續性、系統性學習。淺嘗輒止,或是半途而廢,都無法成為合格的教師。
再其次,具備職校教師資格的教師需要經過一年的見習才能承擔課程,而不是在教學中「做中學」。一般職業院校「生師比」都比較高,教師工作量很大,學校都希望新教師進校後立即挑起重擔。但是,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是缺乏質量意識和合理質量監控制度的表現。質量控制最重要的不是事後控制,而是事先控制。一名新教師只有經過見習確認達到合格要求後,才能正式登台授課。
最後,優秀的管理人員應該兼任一定數量的專業課程,而不是讓優秀的教師脫離教學從事管理工作。職業教育教學過程涉及因素復雜,教學管理也同樣復雜。優秀的教師可以進入管理崗位,但管理人員如果不了解教學實際就可能導致官僚主義。一些職校在數字化教學系統開發、教材的選用、對教學文件格式的要求等方面,只考慮管理者的方便,而不考慮教學的方便,就是脫離實際的具體表現。因此,一名優秀的教師不一定會成為優秀的管理者,但一名優秀的管理者一定是優秀教師。
「雙師型」教師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頂層政策設計非常重要。只要從現在開始,嚴格把住職校教師的「進口」,建立起企業與職業院校人才流動的通道,三五年內即可見到成效。
『貳』 基礎課老師也能成為雙師型教師嗎
「雙師型」的高職師資概述
1998年原國家教委在《面向21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意見》中提出了職業學校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時下,人們對高職教師以「雙師型」為培養目標幾乎已達成共識,但對「什麼是『雙師型』的高職師資」的問題還沒有一個統一明確的答案。高職師資的任職資格標準是作為一個合格高職教師所應達到的最低要求,、從可操作性的角度看,目前,我國對高職教師的任職資格唯一能明確規定的是有關學歷的標准,即作為一名高職教師至少應具有大學本科學歷;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對教師的資格還包括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對「雙師型」教師概念的界定,研究者們的看法和表述不一。綜合起來一共有以下六種「雙師型」的觀點:
一是「雙證」說,認為凡是持有「雙證」(教師資格證和職業技能證)的教師就是「雙師型」教師;
二是「雙能(雙素質)」說,認為既具有作為教師的職業素質和能力,又具有技師(或其他高級專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和能力的專業教師,是「雙師型」教師;
三是「疊加」說,與以上兩種對「雙師型」教師概念的界定相比,此觀點比較折衷,也比較普遍,它強調的是「雙證十雙能」;
四是「雙職稱」說即要求「雙師型」教師既具有講師的職稱,又具有工程師的職稱;
五是「雙層次」說,認為所謂職業院校教師就是各級各類大中專職業院校中既能講授專業知識、又能開展專業實踐;既能引導學生人格價值、又能指導學生獲得與個人個性匹配的職業的一種復合型教師,其第一層次為能力之師,即:經師(經典專業知識)/技師(精湛專業技術):第二層次為素質之師,即:人師(價值引導)1事師(職業指導);
六是「特定」說,該界定沒有對「雙師型」教師概念給出具體的操作定義,只是指出「雙師型」的提法只有在特定的情況下才有意義,這一特定的情況就是當前職業院校重理論、輕實踐的背景。離開了這一特定的背景,「雙師」的提法就不再有意義,因為普通教育同樣要求理論聯系實際。
「雙師型」師資的標准
由於對「雙師型」內涵把握的不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有關教育主管部門、職業師范院校及研究者等制定或提出了不盡相同的標准。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種:
1)行政標准: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職高專教育教學工作合格學校評價體系中提出的「雙師素質」教師標准,要求「雙師素質」教師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有兩年以上基層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本專業實際工作經歷,能指導本專業實踐教學,具有中級(或以上)教師職稱,亦即相關崗位工作經驗加教師職稱。
——既有講師(或以上)教師職稱,又有本專業實際工作的中級(或以上)專業職稱,亦即雙職稱,同「雙職稱」說的界定一致。
——主持(或主要參加)兩項(及以上)應J:性項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會企事業單位實際應用,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該項主要強調科研能力。
2)院校標准:如天津工程師范學院(原名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學院)提出了「雙師型」和「一體化」教師的標准。「雙師型」教師指既能講授專業理論課,又有一定實踐經驗(即具有所教專業相關的社會職業崗位經歷、資格或能力)的教師。具體標准: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具有兩年以上的相關專業經歷或具有高級工及以上職業資格,接受過系統教育理論的培養和培訓,「一體化」教師是指既能從事專業理論教學,又能指導技能訓練的教師。具體標准: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具有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接受過系統教育理論的培養和培訓。「雙師型」和「一體化」的關系是:「一體化」是「雙師型」的一部分,因為「雙師型」要求實踐經歷,但不一定必須具備承擔實踐教學特別是技能訓練的能力。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關於「雙師型」高職師資概念及其標準的確定,具體參照的是上述教育部的「雙師素質」說。
3)學者標准:有的學者提出,「雙師型」教師應具備的職業素質標準是「一全」、「二師」、「三能」、「四證」。「一全」是指「雙師型」教師具有全面的職業素質。「二師」是指「雙師型」教師既能從事理論課或文化課教學,又能從事技能訓練教學、指導,既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經師」,又是引導師范生成長成才的「人師」。「三能」是指「雙師型」教師具有較全面的能力素質,具有進行專業理論或文化知識講授的教育教學能力,進行專業技能或教師職業基本訓練指導的能力,進行科學研究和課程開發建設的能力。「四證」是指畢業證、技術
(技能)等級證、繼續教育證和教師資格證等。
轉引自http://ke..com/view/1254683.htm
『叄』 什麼是雙師型教師
「雙師型」教師,有兩種:
一是「雙職稱型」,即教師在獲得教師系列職稱回外答還需要取得另一職稱。
二是「雙素質型」,即教師既要具備理論教學的素質,也應具備實踐教學的素質。
雙師型教師是高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特色和重點,大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已經成為社會和教育界的共同呼聲。
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職高專教育教學工作合格學校評價體系中提出的「雙師素質」教師標准,要求「雙師素質」教師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有兩年以上基層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本專業實際工作經歷,能指導本專業實踐教學,具有中級(或以上)教師職稱,亦即相關崗位工作經驗加教師職稱。
2.既有講師(或以上)教師職稱,又有本專業實際工作的中級(或以上)專業職稱,亦即雙職稱,同「雙職稱」說的界定一致。
3.主持(或主要參加)兩項(及以上)應用性項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會企事業單位實際應用,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該項主要強調科研能力。
『肆』 天津愛知學院的教學方法
線上、線下雙教學模式,學院專兼職教師75名,其中具有中高級職稱的教師佔80%以上,雙師型教師佔50%,此外還定期聘請重點高校的知名教授來校講學。
『伍』 一個教師資格證一個技能等級證 是雙師型教師嗎
不是,還需要以下條件:
1.具備專業知識
①具備專業知識,並具內備通過一定方容式將專業知識傳遞給學生的能力
2.掌握專業技術
②掌握專業技術,並能分解、再現給學生,指導學生進行技術操作及對學生操作情況進行恰當的評價和提出改進建議
3.會使用設備、工具
③會使用工具並教授學生了解設備的性能、特點、使用方法,教會學生獨立使用設備
4.會製造產品
④會製造產品並能進行產品製造教學,指導學生製造產品
5.良好的職業道德
⑤良好的職業道德並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
6.能進行產品創新
⑥能進行產品創新並能指導學生進行產品創新
7.具備組織學生進行行業分析,預測產品的發展趨勢,並對學生展開相應的教育,以適應這種趨勢的需求
「雙師型」教師並不是教師與技師或工程師的簡單疊加,而是兩者在知識、能力和態度等方面的有機融合,「雙師型」教師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既具備教師的能力,又具備技師或工程師的能力。
『陸』 什麼是雙師教學
關於「雙師型」教師,目前還沒有一個權威性的科學解釋。
目前有的學者將回其概括為兩種:答
一是「雙職稱型」,即教師在獲得教師系列職稱外還需要取得另一職稱;
二是「雙素質型」,即教師既要具備理論教學的素質,也應具備實踐教學的素質。
而有的學者則將「雙師型」教師的理解概括為三種:
一是「雙證書論」,認為具有工程師、工藝師等技術職務的人員,取得教師資格並從事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人員即為「雙師型」教師;
二是「雙能力論」,認為既要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學生實踐的教師,就可看做是「雙師型」教師;
三是「雙融合論」,即既強調教師持有「雙證」,又強調教師「雙能力」。
但不管是哪種概括,目前教育界對「雙師型」教師的理解,一是停留在字面解釋上,二是表現為較有理性的綜合解釋。
『柒』 「雙師教育」是什麼意思
雙師抄教育指有著雙職稱型或者襲是雙素質型,從事職業教育工作的教師。既是教師,又是工程師、會計師等。
雙師型教師是指組織孩子們進行課堂活動;參與這個項目的各個地區的老師們輔助教學,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實驗開始之前,各個地區的相關教師在人大附中集中培訓。培訓結束後,這些老師再回到本地各自組織教學。雙師型教師是高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特色和重點,大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已經成為社會和教育界的共同呼聲。
(7)雙師型教學擴展閱讀:
雙師型教師的引證內涵:
1、「雙證書論」,認為具有工程師、工藝師等技術職務的人員,取得教師資格並從事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人員即為「雙師型」教師;
2、「雙能力論」,認為既要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學生實踐的教師,就可看做是「雙師型」教師;
3、「雙融合論」,即既強調教師持有「雙證」,又強調教師「雙能力」。但不管是哪種概括,教育界對「雙師型」教師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字面解釋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雙師型教師
『捌』 什麼是「雙師型教師」
「雙師型」教師是高職教育對專業課教師的一種特殊要求,即要求專業課教師具備兩方版面的素質權和能力:一要類似文化課教師那樣,具有較高的文化和專業理論水平,有較強的教學、教研及教學能力和素質;二要類似工程技術人員那樣,有廣博的專業基礎知識,熟練的專業實踐技能,一定的組織生產經營和科技推廣能力,以及指導學生創業的能力和素質。
『玖』 什麼叫雙師型教師
關於「雙師型」教師,目前還沒有一個權威性的科學解釋。
目前有的學者將其概括為兩版種:
一是「權雙職稱型」,即教師在獲得教師系列職稱外還需要取得另一職稱;
二是「雙素質型」,即教師既要具備理論教學的素質,也應具備實踐教學的素質。
而有的學者則將「雙師型」教師的理解概括為三種:
一是「雙證書論」,認為具有工程師、工藝師等技術職務的人員,取得教師資格並從事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人員即為「雙師型」教師;
二是「雙能力論」,認為既要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學生實踐的教師,就可看做是「雙師型」教師;
三是「雙融合論」,即既強調教師持有「雙證」,又強調教師「雙能力」。
但不管是哪種概括,目前教育界對「雙師型」教師的理解,一是停留在字面解釋上,二是表現為較有理性的綜合解釋。
『拾』 雙師型教師的內涵
何謂「雙師型」教師,目前有的學者將其概括為兩種:
一是「雙職稱型」,即教師在獲得教師系列職稱外還需要取得另一職稱;
二是「雙素質型」,即教師既要具備理論教學的素質,也應具備實踐教學的素質。
而有的學者則將「雙師型」教師的理解概括為三種:
一是「雙證書論」,認為具有工程師、工藝師等技術職務的人員,取得教師資格並從事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人員即為「雙師型」教師;
二是「雙能力論」,認為既要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學生實踐的教師,就可看做是「雙師型」教師;
三是「雙融合論」,即既強調教師持有「雙證」,又強調教師「雙能力」。但不管是哪種概括,目前教育界對「雙師型」教師的理解,一是停留在字面解釋上,二是表現為較有理性的綜合解釋。
1.字面解釋。在高職院,對「雙師型」教師概念的理解停留在字面上的不乏其人,簡單地說,「雙師型」教師就是「雙證」教師或「雙職稱」教師,即「教師+中級以上技術職務(或職業資格)」,如「教師 +技師(會計師、律師、工程師等)」。2.從「雙師型」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著手,對「雙師型」教師概念進行理性的綜合解釋。
按照目前教育界這方面的解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應同時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1)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既具有教書育人,又具有進行職業指導等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2)具備與講授專業相對應的行業、職業素質,要求具備寬厚的行業、職業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針對這一點,有
學者還提出,「雙師型」教師應能按照市場調查、市場分析、行業分析、職業及職業崗位群分析,調整和改進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注重學生行業、職業知識的傳授和實踐技能的培養,能進行專業開發和改造等。
(3)具備相當的經濟素養,即具備較豐富的經濟常識、熟悉並深刻領會「人力資本」、「知識資本」等經濟理論,樹立市場觀、質量觀、效益觀、產業觀等經濟理論。自覺按照競爭規律、價值規律等市場經濟要求辦學辦事,並善於將經濟常識、規律等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4)具備相當的社會溝通、交往、組織和協調能力。即既能在校園內交往與協調,又能在企業與行業從業人員進行交流和溝通。
(5)具備相當的管理能力。即在具備良好的班級管理、教學管理能力的同時,更要具備企業、行業管理能力,懂得企業和行業管理規律,並具備指導學生參與企業、行業管理的能力。
(6)具備相應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即要適應資訊、科技和經濟等快速變化的時代要求,具備良好的創新精神,善於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創造性活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