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幼兒園小班小球落地教案一篇,配有教具
"會跑的小球"是為小班幼兒製作的科學領域玩教具。游樂場中形狀各異的滑道,就像綠油油的草坪上的快樂游樂場,吸引著孩子們的游戲慾望。創作並觀察小球在各種滑道中滾落的不同軌跡,孩子們的好奇心自然就被激發了。 作品結構: 1.主體部分: 透明管狀滑道(長度約1米左右),纏繞在豎起的小桶上,因為...落差,管狀滑道成為"可以讓小球跑起來的游樂場"。另外兩條固定的軌道槽,可更換若干種不同軌跡的滑道(階梯狀、波浪狀、曲線狀等,長度約80公分),幫助幼兒觀察物體在不同滑道中滾落的不同軌跡。 2.輔助部分: 長方形的整體托盤(110cm×50cm×100cm),既襯托主體,起到裝飾美化的作用,又能夠圈住滑落的小球。玩具桶起到固定豎起小桶的作用。 製作材料: 廢舊玩具桶、洗衣機排水管、舊薯片筒盒、煙盒、鋁制槽板、彩色即時貼。 玩具功能: 1.幼兒感知物體在螺旋管中滾落時的狀態。 2.幼兒觀察物體在不同的滑道中滾落的不同軌跡。 3.激發幼兒觀察、探索事物的好奇心。 製作方法: 1. 製作整體托盤,將兩個玩具桶固定連接在托盤一端。玩具桶頂端開洞,將薯片裝飾筒插入玩具桶進行組合連接。 2.在薯片筒上纏繞透明管道,一端出口朝上,一端出口對准滑道,將滑道一頭擱置在玩具桶上,玩教具"會跑的小球"製作成功。 玩具玩法: 1.將薯片筒盒單獨取下,將小球放入高處的管道口,觀察小球順著管道滾落下來,並發出滾動的聲響。 2.把薯片筒盒插入玩具桶,與滑道進行組合,延伸滑動的長度,並通過更換不同的滑道,供幼兒探索嘗試,觀察小球不同的滾動軌跡。 3.除了把管道固定在薯片筒上外,還可以變化管道的長度及空間位置,供幼兒進行多種探索嘗試。
② 幼兒教案洗小球
【活動目標】 1、探索讓小球站穩的多種辦法。 2、鼓勵幼兒願意講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准備】 1、球類材料:乒乓球、玻璃球、彈力球、網球。 2、其他材料:毛巾、卡紙、瓦楞紙、紙盒、紙杯、玩具、筷子、沙子、葉子、尺子、光碟、羽毛、毛線、積木。 3、工具:照相機。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玩球,感知小球在不同材質上滾動的特點。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好玩的東西。就藏在我這個盒子里,請你們猜猜看,會是什麼? 幼:玩具、氣球…… 師:小朋友請看,這是什麼? 幼:是球、乒乓球、網球、還有玻璃球…… 1、幼兒在地板上玩球。 現在,請到我這里來拿一個你喜歡的小球在地板上玩一玩。(自由玩球) 提問:誰來告訴大家你剛才是怎麼玩的小球? 幼:我是滾著玩的、拍著玩的、跳著玩的、打著玩的…… 師:原來你們有這么多玩法,想法可真多。看看我這里還有什麼? 2、出示毛巾,幼兒在毛巾上玩球。 師:你有沒有試過在毛巾上玩小球呢? (1)幼兒在毛巾上玩小球,感知小球在毛巾上玩和地板上玩的不同。 (2)引導幼兒說出不同:誰能告訴大家小球在地板上玩和在毛巾上玩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討論:為什麼小球在毛巾上滾得慢,一會兒就站穩了呢。 (3)出示毛巾讓幼兒摸摸看,感知毛巾的粗糙。 師:小朋友,摸摸毛巾你有什麼感覺? 小結:原來小球在光滑的表面上不容易站穩,在粗糙的表面上能夠很快站穩。 (筒析:先在地板上玩球是為了讓孩子感知後面毛巾的粗糙,在操作中有的孩www.jy135.com子會拿著毛巾拍球玩,這時候教師需要引導孩子「你可以試試看在毛巾上滾著玩球」,這樣幼兒才能通過操作去感知、觀察和比較。) 二、探索阻力能讓小球很快站穩。 師:小球是不是在所有粗糙的表面都能站穩呢?我們來試試看。 1、出示斜坡,鼓勵幼兒猜測結果。 師:我這里有一個斜坡,現在你們猜猜看小球(自由滑落)能站穩嗎? 2、藉助材料,嘗試讓小球在斜坡上停住。 師:誰有辦法可以讓小球在斜坡上站穩呢?我給大家准備了斜坡和很多材料,你可以用手也可以用材料讓小球在斜坡上站穩。實驗成功了,你要告訴大家你是用的什麼辦法讓小球站穩的。 (1)幼兒分組進行嘗試,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分享:告訴小朋友,你是怎麼讓小球在斜坡上站住的。 小結:有的小朋友是用紙盒幫小球站穩的,有的是用手幫小球站穩的,大家想出的都是阻擋的辦法,要想讓小球在粗糙的斜面上站穩,就要用手或者用材料阻擋小球。 (簡析:這一環節,教師可先請個別幼兒嘗試操作,再讓幼兒分組用多種材料去操作,特別要關注能力比較弱的幼兒,使他們也能通過自己的辦法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和信心。) 三、引導幼兒探索用卡紙讓小球站穩的方法。 師:我這里有一張卡紙,你們能不能用一張紙就讓小球站穩? 1、鼓勵幼兒嘗試多種方法,教師將幼兒的做法拍下來。 2、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做法,並即時播放拍攝的幼兒操作的照片,供幼兒交流分享。 小結:剛才有的小朋友用紙團住小球,有的把小球像糖果一樣包了起來,只要我們把光滑的紙變成粗糙的,或者是把紙做成能固定小球的東西,就可以讓小球站穩了。 (簡析:這一環節是幼兒自主操作,嘗試用紙通過捏、搓、團、折以及包糖果、折小船的多種方法讓小球站穩。一開始很多孩子把小球放在紙上,小球不動,就認為它站穩了。在這里,教師並沒有指導幼兒怎樣操作,而是巧妙引導幼兒讓紙變一變,啟發幼兒思考並實踐。教師在觀察、拍攝時要善於發現閃光點,以便最後評價時有意識地展示給大家看。) 四、嘗試運用多種材料進行實驗。
③ 小班體育聽話的小球教案
那就是通過游戲咯。寶寶在家裡會跟媽媽玩游戲嗎?今天老師版要帶著寶寶和媽媽玩一權個測試默契性的游戲,看看誰是最默契的母子。2. 簡述並師范游戲的玩法。師:寶寶和媽媽面對面站著,只能夠間隔兩米,寶寶手拿5個小球,媽媽手拿玩具盒做籃子。寶寶要將手中的小球投進媽媽的籃子里,媽媽要拿籃子去接寶寶的小球,看看誰投進的小球多。3. 親子共同製作。播放背景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家長和寶寶一起製作。教師巡迴指導,並提醒寶寶注意不要讓顏料沾...
④ 小班體育活動讓小球跳起來教案
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變化、引申而來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所教知識的版內容,找出與新知權識有關的舊知識,看一看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把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完全把握,確定需要跟學生補哪些知識漏洞,課始安排什麼溫習內容,新授選擇什麼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學生的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
⑤ 小班科學領域懸浮球教案怎麼寫
活動目標:
、願意跟著老師一起念兒歌
2、能邊念兒歌邊做動作
3、初步感受秋天的特徵:樹葉黃了飄落下來
4、能自由表現樹葉飛舞和睡覺的動作。
5、喜歡參與游戲活動,感受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
1、秋天范畫一張
2、卡紙做成的小樹葉每人兩片(樹葉背後用紙條巾上能將手指伸入的圓環)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教師講述圖片內容
師:小朋友你們看,秋天到了,小樹葉慢慢長大慢慢變黃了,一陣風吹過來,小樹葉搖搖擺擺地落下來離開了樹媽媽,隨著風飄呀飄呀,飄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小樹葉都飄到了哪裡去了?
二、教師邊朗誦兒歌邊表演
1、教師雙手套上「樹葉」邊示範兒歌邊做相應的動作
提問:剛才小樹葉都飄到了哪些地方,它是怎麼飄的?
2、第二次朗誦表演
三、讓孩子將「樹葉」套到手指上玩,帶領孩子一起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當小樹葉?那就請你們將中樹葉套在手指上和老師一起念兒歌。」
四、游戲:快樂的小樹葉
教師向幼兒講述這個游戲的名字,和游戲的玩法當秋天的音樂響起時,模仿小樹葉飛舞的樣子;當樹葉寶寶的音樂響起時,模仿小樹葉睡覺的樣子。教師及時提醒幼兒注意聽音樂。
活動反思:
通過這一系列活動,讓幼兒知道秋天有的樹會落葉,能觀察落
葉的不同特徵,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特徵感興趣。讓幼兒喜歡
參與游戲,感受音樂活動的樂趣。
⑥ 小班科學滾小球活動教案摩擦
活動目標:
1、體驗探究摩擦力的樂趣。
2、知道增大或減小摩擦力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學習觀察和記錄,感知不同材料對汽車滑行速度的影響。
活動重點:
學習觀察和記錄,感知不同材料對汽車滑行速度的影響。
活動難點:
知道增大或減小摩擦力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活動准備:
1、不同材質的滑道(木板、毛巾、瓦楞紙賽道)
2、相同的小車若干個。
3、一人一份記錄表、記號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的興趣,引出摩擦力。
出示小汽車,幼兒到前面來玩一玩。
問題:小汽車跑著跑著,最後都會慢慢的停下來?這是為什麼呢?
小結:原來啊,在小汽車行駛的過程中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阻礙它前進,這種力就是摩擦力。
二、實驗操作探索
1、猜測
一條是木板賽道、一條是毛巾賽道、一條是瓦楞紙賽道,小朋友想一想,那條賽道上的小汽車速度最快呢?(猜測在同樣高度下,同時出發,不同粗糙面哪個表面速度最快)
幼兒猜測、記錄並講述猜測理由和結果。
2、驗證:實踐操作探索
結果是不是和我們猜測的一樣呢?我們一起來試驗一下吧。
幼兒實驗驗證:三輛相同的小汽車分別在光滑的積木、毛巾、瓦楞紙的賽道上同時往下滑行,觀察三輛汽車的速度並記錄。老師指導。
3、幼兒說出自己的實驗結果,師幼共同討論。
你發現了什麼?跟你剛才想的一樣嗎?
為什麼在木板上小車滑行得最快?為什麼在瓦楞紙上最慢呢?
引導幼兒說出不同粗糙程度的接觸面對小車滑行速度的影響。
小結:毛巾和瓦楞紙摸起來粗粗的,摩擦力大小汽車走的慢;木板摸起來很滑,摩擦力小,小車走的快。
4、教師對結論再次驗證。
三、嘗試運用增大或減小摩擦力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增大摩擦力
出示圖片:車到了終點怎樣快速安全的停下來?(剎車增大摩擦力)
2、減小摩擦:
出示圖片:地板上走路容易摔倒怎麼辦?
下雨天或下雪天,在光滑的馬路上行駛怎樣保證行人車輛的安全。
⑦ 小學科學教案:《怎樣讓小球動起來》
《怎樣讓小球動起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設想出多種使物體運動起來的方案及改變物體運動方向的方法。
2、能夠用實驗驗證自己的設想。
3、能夠正確描述實驗中產生的現象,通過分析,得出結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願意動腦筋想出使物體運動起來的多種方法。
2、能夠與其他小組交流假設和實驗方法,並找出最好的辦法。
科學知識目標:
1、能說出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靜止轉為運動。
2、能辨別出物體的運動主要是由哪種力(如風力、水力、重力、彈力等)作用的結果。
能力目標
1、能聯系生活實際,舉出更多的力使物體運動發生改變的例子。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准備:各種小球、氣筒、扇子、細線、擋板、磁鐵、大頭針等
重點:引導學生設計更多種使小球動起來的方案。
難點:找出物體的運動是由哪種力作用的結果。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從學生們喜歡玩乒乓球、籃球,引入新課中小球的玩法:想出各種辦法讓小球由靜止運動起來,並且想想是什麼力使它動起來。
二、活動:讓小球動起來
活動1 讓小球動起來
1、小組智慧,想讓小球動起來的方法,比一比哪個組方法多且獨特。
2、提出觀察要求,小組按照設計的方案動手試。
3、小組活動、匯報交流。
思考:
1.我們是怎樣讓小球運動起來的,觀察小球是怎樣運動的?
提示:觀察採用什麼辦法讓小球動起來的,並注意小球是怎樣運動起來的。
小結:要讓物體由靜止變為運動或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就必須對物體施加外力。
2. 再試一試,怎樣能使小球的運動方向發生改變?
提示:注意改變前的運動方向和改變後的運動方向。
小結:讓小球由靜止變為運動必須用力推或拉;要使運動的小球向左拐彎,必須對它施加一個向左的力,要使它向右拐彎,必須對它施加一個向右的力。
3.在我們的辦法中,是什麼力使小球由靜止變為運動的?
我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動2 是什麼力使物體開始運動的?
1、結合圖,觀察思考:是什麼物體?分別是在什麼力的作用下開始運動的?
提示:物體的運動需要的力與什麼有關?
2、交流,認識到:帆船是在風力的作用下運動的;箭是在彈力的作用下運動的,彈弓也是,靠彈力把子彈射出去的;碾子是在牲畜力的作用下轉動的;水輪是在水的沖擊力作用下轉起來的;......
3、你還能舉出哪些生活中用力使物體運動發生改變的例子?
三、閱讀科學在線
外力可以使物體運動起來,想物體運動起來是什麼樣的?(示範:平著把書推出、轉動小水輪、拉二胡。)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閱讀科學在線:
閱讀《物體的運動方式》
1、物體運動起來方式是不是一樣的?
2、結合P39圖請學生自己說說這些運動分別屬於哪種運動方式:平動、轉動、振動的特點:並分辨出每種形式的特點。
3、學生舉例說說物體運動的方式。
思考
1、運動的基本方式有三種,即( )、( )和( )。
2、分類題
轉椅的運動 滑滑梯 拉抽屜 自行車輪運動 波動橡皮筋 鍾擺
門的運動 琴弦 窗的運動 音叉 平推木箱
平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轉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振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
11 怎樣讓小球動起來
讓小球動起來
是什麼力使物體開始運動的?
物體的運動方式
⑧ 手工教案中班小球拋起來
一、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拋接球能力,增強上肢力量。
2.培養幼兒團結協作的意識,並體驗玩球的樂趣。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拋、接球的動作
難點:控制拋接球的高度和力度
三、活動准備
空曠的場地、小皮球人手一個、標志桿四個
四、活動准備
1.開始部分
(1)熱身慢跑 (不推不擠不插隊)
(2)熱身球操 (體側、俯背、腰間、膝蓋)
2.基本部分
(1)拋接球練習
教師示範拋球與接球,重點介紹(兩人之間要注意拉開距離,拋者的球要注意力度與高度,接者要提前把雙手准備好,隨時等待接球)來回地拋與接
幼兒可分散練習,或是分成兩組進行面對面站立,兩兩相距3-4米,反復練習。
(2)「你拋我接」游戲
教師講解示範游戲的玩法與規則,幼兒兩人一組,一手拿框,另一個人將球投向框里。幼兒分成兩組,兩兩面對面站立,一人拋球一人接球。每位幼兒拋八個球,看看誰投進得多,誰就獲勝。
3.結束部分
(1)放鬆:平緩呼吸、抖抖手抖抖腳
(2)道別和回收器材
(3)師生道別
五、活動反思
拋接練習可以提高幼兒的球性,增強對球的控制能力。在上課過程中,教師的講解
過於專業化,就是要求孩子們做標準的胸前傳球,孩子們不好掌握動作和力度,往往會砸中對方,因此,要換種更簡單的教法,比如用雙手抱球拋接會更簡單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