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比一比哪個多哪個少
<
目標正確就是指制定的教學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實回際情況。教學答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點,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終極回宿。如何制定出一個具體明確又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呢?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結合數學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制定出本節課的教學計劃:要使學生把握哪些知識、形成什麼樣的技能技巧、達到什麼樣的熟練程度、會用哪些方法解題等,這就是雙基目標。其次是考慮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思維能力,這是思維能力的目標。再次是想一想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哪些思想教育,培養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是滲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後是考慮哪些地方可以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是創新教育的要求,這也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目標。
B. 數一數,比一比,填一填
C. 學前班數學《數一數,比一比》教案
學前班數學教案
目的:
1
、學習
10
的組成,並知道一個數被分出的兩個數小的數之間的
遞增與遞減的互補關系。
2
、
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准備:貼絨教具
過程:
1
、
學習
10
的組成。
(
1
)
教師出示
10
個蘋果教具,讓幼兒說出名稱和數量,然後在旁
邊貼數字卡
10
。
(
2
)
教師請幼兒想一想,將
10
個蘋果分為兩個人吃怎麼分,有幾
種分法?並請幼兒用教具在黑板上表示。
(
3
)
教師分別用數字卡貼在
9
種分法分出的數量旁邊。
(
4
)
教師拿掉所有的蘋果,留下數字卡,讓幼兒知道數字
10
可以
分為
9
組不同的數字。
(
5
)
教師引導幼兒用計算袋中的石頭和數字卡自行學習
10
的
9
種
分法。
2
、
認識一個數分出的兩個部分的數的增減規律。引導幼兒觀察上
面
10
的分合排列,
分出的兩邊的數各有什麼變化?
(左邊的數
一個一個地減少,右邊的數一個一個地增加,合起來的總數沒
有改變。)
3
、
小結。
一個數可以分成兩個較小的數,
一個數一個一個地減小,
另一個就會一個一個地增加,合起來的總數不變。
4
、激發幼兒的想像力,請幼兒根據
10
像什麼創編一個故事,幫助幼
兒學習
10
的組成。
(
1
)幼兒先一起討論,互相講述。
(
2
)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故事。
(
3
)評選出最佳故事獎,並要求幼兒都會講述這個故事,幫助幼兒
記憶
10
的組成。
5
、練習,寫出
10
的組成。
學習
10
的加法
目的:
1
、
學習
10
的加法,進一步理解加法的意義。
2
、
練習從多種角度編應用題,並能正確列出算試進行解答,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擴散性思維能力。
准備:貼絨教具
第
1
課時
過程:
1
、
學習
10
的加法。
(
1
)
復習
10
的組成。檢查幼兒是否掌握。
游戲:碰球
玩法:
首先教師提出雙方碰球的數字合起來應該是
10
的要求,
然
D. 小班數學教案《比一比,連一連》
一一對應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物體之間一一對應的關系. 2、在操作及游戲活動中,感受對應的關系. 3、樂於參與集體游戲活動. 活動准備: 1、教具准備:「小熊一家」「大象運木頭」「方方的搭」 2、學具准備:「大象運木頭」;「方方的塔」. 3、《操作冊》第1冊第10頁. 1、出示「小熊一家」導入. 今天小熊一家人又要來我們小二班了,我們來看一看.(熊爸爸、熊媽媽、熊哥哥、熊姐姐、熊寶寶) 2、集體活動. (1)演示教具「大象運木頭」 今天小熊家要造房子,可是蓋新房子要用很多的木頭,(在黑板上出示木頭隨意排列),他們請來了力氣最大的大象一家人來幫忙了.(出示大象並按大到小排列) 教師扮演最大的象爸爸:這么多的木頭,我應該運哪一捆呢? 幼兒:象爸爸應該運最大的木頭. 教師將最大的木頭放在象爸爸下面. 教師:象寶寶應該運哪一捆木頭呢? 幼兒:象寶寶應該運最小的木頭. 教師將最小的木頭放在象寶寶下面. 教師分別找到給其它象找到對應的木頭,再將木頭一一對應擺放在大象的下方. (2)利用學具「方方的塔」進行大象與塔的一一對應. 小熊的房子蓋好了,小熊一家要住到新房子里去啦!(教師出示方方的塔),這些房子一樣大嗎?請你們幫他們找到適合他們的房子,好嗎? 熊爸爸應該住哪個房子呢?(最大的) 依次給小熊一家找到對應的房子. 教師小結:大小不同的小熊分別住在合適的房子里. 3、幼兒操作. 大象一家給他們蓋好了新房子,小熊他們真高興呀,他們決定回去也要蓋一座新房子讓自己 住.請你們幫忙和大象一起蓋一座漂亮的房子,好嗎?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教師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感受物體對應的關系,並將學具收拾好. 我們幫大象蓋好了新房子,大象真高興呀,說要謝謝我們小朋友. 5、活動延伸. 有幾個小動物找不到它們的新家了,請你們來找一找他們的家在哪裡?用筆將小動物和他們的家連起來.
E. 小班數學教案:比一比哪個多哪個少
活動目標:1、學習運用並用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具體感知物體的多少。2、學習將一組物體並置對應擺放在另一組物體的下方或右方的技能。重點:讓幼兒學習運用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難點:會自己動手將一組物體並置對應擺放在另一組物體的下方或右下方。
活動准備:
磁性教具小狗8隻,貓7隻,魚6隻。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堂內容。
(1) 首先將8個小狗排列整齊。
教師:今天有許多的小客人來到我們小二班作客,看看是誰來了呢?
教師:哦,原來是小狗呀!有多少小狗呢?(引導幼兒說出許多)
二、演示提問。
(1)將7隻貓一一對應排列。
教師:今天小狗還請了許多的小貓去它們家做客,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小
狗和小貓是不是一樣多?(引導幼兒說出不一樣多)
教師: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小狗和小貓不一樣多」。
(2) 啟發幼兒說出小狗多1個,貓少1隻。
教師: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才能使小狗和貓變成一樣多呢?(添1
只或減少1隻小狗)。
(3) 啟發幼兒說出貓多1隻,魚少1隻,並想辦法使貓和魚的數量一
樣多。
教師:小貓去小狗家做客,小狗端來了小貓最愛吃的小魚招待小貓。
師邊演示邊提問: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貓和小魚是不是一樣多呢?(貓多
1隻,魚少1隻)
教師: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小狗和小貓不一樣多」。
教師:那小朋友們開動小腦筋仔細想一想,怎麼樣才能使小貓和魚變成
一樣多呢? (添1隻魚或減少1隻小貓)。
教師小結:我們這樣一一對應的排列物體就能很清楚的看出來兩組物體誰多誰少,並且給兩組數量不一樣的物體添一或者減一就能使兩組數量不一樣的物體變的一樣。
三、小結活動,收拾教具,結束活動。
教師:現在小朋友們學會了給兩種物體比較多少,回家以後也可以在家裡給家裡的東西比一比誰多誰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