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教案
一、教材內容分析
1.教材作用和地位:
在學生了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後,學生了解了耳能夠聽見聲音,但是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聲音能引起耳膜的振動呢?教材圍繞這個問題安排了幾個演示實驗:發生的音叉放入水中,發聲的音叉輕輕觸擊懸掛的乒乓球,自己講話時用手觸摸自己的喉部等。對於學生來說,物體發聲的現象並不陌生,然而對於發聲體的振動,為此創設情景讓學生對物體的發聲現象進行仔細觀察,總結概括出結論。本節為聲學的重點內容,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分析總結概括能力。
2.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對有關實驗進行觀察,讓學生概括總結出有關的結論。
難點: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
3.授課思路:以「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聲音的能量」為知識線索,通過實驗的觀察、分析及總結概括出結論。
二、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2.知道聲音可以通過空氣、液體和固體傳播;3.初步了解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4.初步了解聲音的傳播就是能量的傳播。
能力目標:1.通過有關實驗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的能力。2.通過對實驗現象討論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和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態度和方法。
三、教學過程:
引入:由上課鈴聲、老師「上課」為題。
設問:你們為什麼站起來?(聲音,人耳可以聽到聲音是因為聲音能夠引起鼓膜的振動。)
過渡:物體為什麼會發出聲音呢?
新課教學:
提問:你能通過什麼方式發出聲音呢?(學生動手試一試)
活動1:2位同學合作,一個同學用兩支筆把橡皮筋拉緊,另一位同學用手撥動它. 思考並回答下列問題:
1.你聽到聲音了嗎?(聽到)
2.橡皮筋在做怎樣的運動?(振動)
3.聲音是由什麼產生的?(振動)
活動2:用2隻手指輕輕地放在你的喉部,請同學們齊聲朗讀「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仔細體會後回答問題:
1.你感覺到喉部在振動嗎?(振動)
2.你知道是什麼在振動?(聲帶)
思考:發聲的物體與不發聲物體有何區別?(有無振動)
進一步驗證:音叉實驗(註:觀察什麼現象)
用橡皮槌敲擊音叉,音叉會發出聲音。用手觸摸正在發生的音叉,手有什麼感覺?描述這個感覺。
用橡皮槌敲擊音叉後,如果迅速把發聲的音叉觸及燒杯器皿中的水面,會有什麼現象,說明什麼?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和解釋。
Ⅱ 光的產生傳播及怎樣看見物體教案
知識與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兩類;回2.理解光沿直線答傳播及其應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 =3×108m/s過程與方法1.觀察光在空氣中和水中傳播的實驗現象,了解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2.閱讀「科學世界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內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後續學習打好基礎;3.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於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Ⅲ 波的形成和傳播幾個教案的優缺點分析
合作探究的氣氛貫穿課堂的始末;
新課標倡導合作和探究,倡導師生合作和生生合作。本課例中,師生間和生生間的合作探究氣氛是非常濃厚的,這從本課例的教學時間分配中可見一斑。
從兩表可知:本節課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從整節課來看,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的時間佔了整節課教學時間的87.16%,師生合作和生生合作探究的氣氛貫穿了本節課的始末。課堂上很少看到教師滔滔不絕的鏡頭,更多的是師生、生生合作探究的畫面。
本課例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爆發過許多讓人難忘的「火花」。如對「縱波是如何形成的?」這一問題的探究,問題小組1的一位同學認為「彈簧可以看成是許多質點組成的,質點和質點間就象有一個輕質彈簧」,因為各質點間是有相互作用的。問題小組2的一位同學認為波在傳播過程中,「彈簧上另一個振動的部分形成了一個新的波源」,又引起了其他部分的振動,其實這已經是近代波動理論的萌芽了。另一同學認為:「如果空氣看得見的話,也應該看到和彈簧上同樣的疏密情景」,他對物理情景的想像能力真的很令人贊賞。如此情景,數不勝數。
(二)處處可見心靈的溝通與碰撞;
我們的教學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需要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與碰撞,本課例在這一點上也有明顯的表現,這可從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及問題的處理結果上看出。
學習本節內容時學生所提出的主要問題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對各個問題的處理結果統計如下:
序號
問題
問題來源
處理結果
問題小
組內交
流解決
問題小
組間交
流解決
師生
交流
解決
未解決
1
縱波是如何形成的?
問題小組2
√
2
不同聲波在空氣中的速度有區別嗎?
問題小組2
√
3
彈簧波是如何將能量傳遞出去的?
問題小組2
√
4
聲波在介質中傳播速度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
問題小組2
√
5
固體比液體結構更「緻密」,我們覺得聲波在固體中傳播時應該更不容易,但實際上聲波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比氣體中大的多,這是為什麼呢?
問題小組2
√
6
波傳播的速度由哪些因素決定?(該小組認為他們解決的比第2組好)
問題小組1
√
7
繩子波永恆嗎?
問題小組6
√
8
波的傳播是否有方向性?
問題小組6
√
9
變密的地方是否沿彈簧移動?
問題小組6
√
10
如果沒有空氣,地面會不會振動?
問題小組4
√
11
波的傳播方向是否一定與振動方向垂直?
問題小組4
√
12
簡諧運動與波有什麼聯系?
問題小組5
√
13
有振動是否一定有波?
問題小組5
√
14
波的頻率是否與介質有關?
問題小組5
√
15
飛機起飛後地面為什麼還在振動?
問題小組3
√
16
為什麼橫波是圓弧形的,而不是鋸齒形的?
問題小組3
√
17
彈簧的勁度系數增大的話,彈簧波的速度是否會增大?
問題小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