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中學美術教案模板範文

中學美術教案模板範文

發布時間:2020-12-19 17:40:55

❶ 初中美術說課稿模板

《傲雪梅花》說課稿
一、教學結構與內容簡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傲雪梅花」是初中美術第七冊第四課的內容,這一課內容屬於中國畫范疇中的一些基本的知識。作為學習中國畫的入門課,學習本課知識能使學生初步了解中國畫的分類、技法以及中國畫是怎樣運用筆墨進行作畫的。為以後學習、欣賞中國畫打下基礎。使學生能了解古代文人怎樣以物詠志抒發自己的情懷。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熟悉中國畫工具、材料、了解用線的表現方法,體會筆墨的韻味。 能整體把握畫面的虛實關系,嘗試水墨的表現技法。
2、能力目標:能發展有個性的表現能力,領會中國畫所寄託的人格精神。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民族精神和審美情感。
(三) 教學重點、難點: 中國畫是通過筆、墨之間的關系來表現畫面關系,從而達到以物詠志抒發情懷。所以把筆、墨的表現方法作為本課的重點內容。古人是通過筆墨的表現來抒發情懷,展現個性。每一幅大師的作品都是他們人格的寫照。但是怎樣通過筆墨來表現個性又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因而把「有個性的表現筆墨的關系」作為本課的難點。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
1、採用討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樣體現了重教學過程,輕結論的教學理念。
2、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手段,利用課件進行教學。 課件中使用大量的圖片進行直觀教學。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教師演示調動他們積極參與討論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三、學法指導: 要求學生善於觀察,積極討論,勤於思考。培養學生在課堂中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習慣。
四、教學思路及設想:
整個教學過程以欣賞、筆墨嘗試到創作表現為線索逐步展開。
第一課時:介紹中國畫發展史、表現題材、技法分類。演示用筆用墨的方法。
第二課時:選用梅花的詩歌及圖片設置情境導入,然後介紹梅花外型及所蘊含的寓意、及象徵精神,接著示範畫法及技法講解、學生分析和嘗試。
第三課時學生自主進行練習、創作。

教學中始終貫徹美術教學的目的——培養學生的美術素質,而不是培養畫家。
即學生只要知道怎麼畫、為什麼這樣畫,並不要求「他們」一定會畫的方針。
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得出問題的過程,注重使用學生討論(教師參與其中)這一方法得出結論。
五、教學程序:(教學環節設計)
①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②探索求進,學習新知
③教師示範,引導觀察
④展開討論,激發思維
⑤學生體驗,鞏固提高
以上教學環節設計的依據是:學生感性到理性的認識發展規律;
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統一;
傳授知識與增進民族情感相統一;
掌握知識與形成能力相統一等教學規律。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通過王維的詩(謎語)引出新課,使學生認識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培養他們的愛國熱情,增進民族自豪感。 探索求進,學習新知
1、運用課件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講解中國畫的發展史,增加學生的知識面。
3、通過大量的圖片展示,提高學生美術的素養。
教師示範,引導觀察 教師(示範)畫一張花鳥畫,讓學生觀察中國畫的用筆用墨。通過演示既可以讓學生感受中國畫是怎樣畫的,又可以通過觀察教師作畫,進行思考,進而領會中國畫的筆墨韻味。
展開討論,激發思維 讓學生討論教師演示時使用的筆法和墨法,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得出結論。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體現重視解決問題的過程的教學方法。(學生自己通過探索總結的結論,比教師告訴的結果印象會更深,掌握的時間會更長。利於學生將來能自主的學習,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學生體驗,鞏固提高 現今的美術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美術素質,並不是培養畫家。因此,本環節,只要學生能大膽的用手中的畫筆在宣紙上塗、抹、甚至亂畫都行。
學生在體驗筆墨韻味的同時,他們(小組)之間會互相學習,學生自己會發覺誰「塗」得好、誰的不夠好。而這些體驗教師是無法直接告訴學生的。
本緩解教師應該給予學生鼓勵與贊揚,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體驗,學生能把掌握的知識轉化為技能或技巧。

❷ 中小學美術課教案怎麼寫

說說主要部分吧。教學過程要分步驟寫,每一步要寫的准確,要做什麼,怎樣做,最好還要分清教師要做的,學生要做的等等。學生實踐部分要談清楚教師的輔導要點!

❸ 教師證考試的高中美術教案怎麼寫

內容大致這么分:
一、教學題目
二、教學課版時:
三、教學權目的:
四、教學重點:
五、教學難點:
六、教學材料
七、教學內容:內容可以按照教學流程來走,即老師問學生答,也可以自己編寫內容,把內容一一列出來,做為教學依據。(教學內容是重點,內容夠好,夠清晰對整節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八、現場作業
九、作品點評
十、課後結束語
你好,我是一名美術老師,帶過兩年學生,在此說一下個人經驗,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美術課,與學生互動很重要,不同於其它科目,要充分引起學生的興趣,還有現場作畫,現場點評,因為要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所以多半美術課是講二十分鍾左右,剩下的時候,老師都是用來指導學生畫畫,以及對學生作品現場進行點評!

❹ 賞析類的美術教案三位學習目標怎麼寫

給你一篇實例你初中美術教案範例:
第二單元《春天的暢想》
第一課: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一、教學課時:1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
二、學習領域:欣賞•評述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欣賞與評析,體會自然美和藝術美共同的美感與不同表現方式。
2、能力目標:結合學生自己的觀察、發現,大膽地想像和聯想,幫助學生感受藝術家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對春天的贊美,同時抒發自己對春天的感受,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繪畫創作表現能力。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對美的發現與追求,對生命與自然的親近,加深學生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體會。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交流意識,感受成功的體驗。
四、教學重點:理解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相關知識及其間的關系。
五、教學難點:
讓學生能以討論與合作、比賽的方式,自己分析出作品中藝術家對春天贊美的角度與形式。通過對藝術家的作品與審美價值的了解、探究和體驗,理解不同藝術的不同表現形式。
六、教學准備:
1、 教師准備:多媒體課件(其中包括有關春天的文學作品、音像資料、圖片、音樂)
2、學生准備:課前預習本課,在課前通過上網、去圖書館查閱等途徑收集、摘錄描寫春天的文學作品片段與詩詞;中外藝術家表現春天的作品圖片;表現春天的攝影圖片及歌曲等。
七、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創設情境,揭題引趣:
師:春天是自然界萬物復甦、生命萌動的季節,更是人們辛勤耕耘、播種希望的季節。在春風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滿了活力,百草吐綠,百花爭艷,百鳥歡鳴,它孕育著生機,萌生著希望。下面,讓我們首先伴隨著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和一組表現春的攝影圖片一起來感受春光,了解春天吧!(板書課題)
課件展示:散文《春》的朗誦錄音和配景攝影圖片

❺ 中小學美術教案如何寫

初中美術教案範例:
第二單元《春天的暢想》
第一課: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一、教學課時:1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
二、學習領域:欣賞•評述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欣賞與評析,體會自然美和藝術美共同的美感與不同表現方式。
2、能力目標:結合學生自己的觀察、發現,大膽地想像和聯想,幫助學生感受藝術家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對春天的贊美,同時抒發自己對春天的感受,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繪畫創作表現能力。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對美的發現與追求,對生命與自然的親近,加深學生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體會。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交流意識,感受成功的體驗。
四、教學重點:理解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相關知識及其間的關系。
五、教學難點:
讓學生能以討論與合作、比賽的方式,自己分析出作品中藝術家對春天贊美的角度與形式。通過對藝術家的作品與審美價值的了解、探究和體驗,理解不同藝術的不同表現形式。
六、教學准備:
1、 教師准備:多媒體課件(其中包括有關春天的文學作品、音像資料、圖片、音樂)
2、學生准備:課前預習本課,在課前通過上網、去圖書館查閱等途徑收集、摘錄描寫春天的文學作品片段與詩詞;中外藝術家表現春天的作品圖片;表現春天的攝影圖片及歌曲等。
七、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創設情境,揭題引趣:
師:春天是自然界萬物復甦、生命萌動的季節,更是人們辛勤耕耘、播種希望的季節。在春風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滿了活力,百草吐綠,百花爭艷,百鳥歡鳴,它孕育著生機,萌生著希望。下面,讓我們首先伴隨著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和一組表現春的攝影圖片一起來感受春光,了解春天吧!(板書課題)
課件展示:散文《春》的朗誦錄音和配景攝影圖片
2、分組討論,闡述春天的特點與美感:
問題(1):自然界的哪些現象向我們傳達了春天的信息?春天到了,可以組織哪些課外活動?
生(1):萬物復甦、鳥語花香、春意盎然、春柳葉綠、百花盛開……
生(2):春遊、寫生、植樹……
問題(2):結合課件和自己收集中的詩歌、圖片、音樂用一句話談談你對春天的感受或春天給人一種怎樣的美感?
3、探究、分析春天的象徵意義和表現形式:
問題(1):在一年一度傳統的春節中,有哪些風俗習慣向我們傳達了春天即將到來的信息?
生: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
課件展示:春節時的民俗、生活圖片、民樂合奏《春節序曲》
問題(2):人們為什麼要在春節時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呢?春天象徵著什麼呢?
生: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這些風俗習慣寄託著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人們總是把春天作為一個美好的象徵,用春天來比喻新的開始和美好的青春。比如形容新生事物蓬勃萌發為「雨後春筍」……
問題(3):還可以用哪些形式來表現春天?
生:春聯、繪畫、音樂、雕塑、歌曲……
(二)發展認知階段
1、欣賞感受自然美與藝術美及其相互關系:
A、欣賞國畫《春》(現代) 王成喜
課件展示:攝影《梅花》與國畫《梅花》、毛澤東詩詞《卜運算元•詠梅》的書法與朗誦錄音
師:「春為一歲首,梅佔百花魁。」通過對比以上兩組圖片,談談畫家為什麼要用梅花來表現春天,傳遞春的信息?是怎樣把自然美和生命活動聯系起來的?
師:梅花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一探春光,其它的百花也不甘示弱紛紛趕來向春姑娘報道。大自然為我們創造的春天可以說是一個百花園,生機盎然。大家現在可以一邊欣賞一組花卉圖片一邊構思:如果讓你們用這些花卉為題材表現春天,你准備怎樣表現呢?
課件展示:一組表現春天花卉的攝影圖片和門德爾松的鋼琴曲《春之歌》
板書:自然美——客觀世界中自然物、自然現象的美。
B、課件展示:攝影風景圖片《灕江》與畫家白雪石的國畫作品《灕江春》等。
問題:同樣是表現桂林山水的題材,自然美與藝術美有何不同?什麼是藝術美?自然美與藝術美又具有哪些共同的美感?
板書:藝術美——藝術作品呈現的美。二者關系——藝術美來源於現實美又高於現實美。
2、造型藝術作品與文學作品表現春天的不同特色和特點:
A、欣賞墨彩畫《溪》和國畫《初春》
課件展示:攝影圖片《春柳》與國畫《溪》、《初春》、童聲音樂《春》
師:「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冬雪消融,小溪潺流,碧綠清澈,在微風的吹拂下漾起道道波紋,嫩柳生機萌動,這一切都傳遞著春的消息。湖濱春柳吐綠,魚民在美好的春光里忙忙碌碌,魚舟來來往往,一片繁榮景象。多麼富有詩意的畫面呀!
B、欣賞國畫《梅石溪鳧圖》 (宋) 馬遠
課件展示:Flash動畫《梅石溪鳧圖》、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朗誦錄音和解析
教學設計:Flash動畫演示梅花怒放、群鴨戲水場景,點擊梅花、群鴨局部放大,對比攝影梅花、鴨子進一步認識自然美與藝術美的關系,感受文學與藝術不同的特點。
課件展示:一組自然界蜂蝶、小鳥、昆蟲迎春、鬧春的攝影圖片和音樂《鳥鳴》、女生合唱《春遊》。
C、欣賞國畫《春雨江南圖》 (現代) 李可染
師:每逢看到春雨,農民伯伯總是說:「春雨貴如油」!我們要說,春雨美如畫!而江南的雨景,無論是在畫家的畫中,還是在詩人的筆下,都別有一番情趣,意境深邃幽遠。宛如蘇軾《望江南》詞意「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的寫照。
課件展示:一組表現春雨的攝影圖片、杜甫《春夜喜雨》朗誦錄音和背景音樂《春遊》
D、欣賞雕塑《春風》 (現代) 張德峰
課件展示:雕塑《春風》、音樂《望春風》、艾青散文《春姑娘》的朗誦錄音
師:散文中描寫的「春風」與雕塑《春風》表現的春風有何不同?
生:散文是以「春風」寫「春風」,雕塑《春風》則是將無形春風、春天有形化、具體化,刻畫成三位青春少女,像春姑娘一樣飄然而至,似乎看得見、摸得著,但也同樣充滿了美妙的詩意感受。
(三)課堂練習
請學生挑選自己熟悉的有關描寫春天的詩詞,簡短交流、思考後,用語言描述自己如果用繪畫來表現的畫面效果。例如:一樹春風千萬枝,嫩如金色軟於絲。雨前初見花間蕊, 雨後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等等。
(四)結束延趣、課堂小節階段
課件展示:一組畫家描繪的有關春天的作品背景音樂《湖上春來水沉碧》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在一起感受了春光,暢想了春天,同時也放飛了理想與希望。「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不僅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把握青春,振奮精神,鼓足干勁去學習、去創造

❻ 美術說課教案怎麼寫

一般說課的基本程序是這樣的:
首先說教材,然後說教法和學法,最後說教學程序。下面是例子,希望能幫到你。

教材分析

《秋天來了》是蘇少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美術教科書第一冊第十二課。這是一節造型•表現的課,教材中的范作以奪目的秋色給予學生視覺上的美感,用同齡人的范作向學生展示了創作表現方法的多樣性,讓學生感知秋天,表現秋天,變日常生活的體驗為手中的作品,它為以後學習第三冊《難忘的夏天》和原蘇少版《冬日印象》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教學目標

⑴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秋天的來臨和季節的變化是一種自然現象,全方位的感知秋天。

⑵鼓勵學生大膽地、有個性地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表現「秋天」,敢於用美術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⑶培養學生注意發現生活美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喚起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的美好情感。

在本節課中引導學生去感知「秋」表現「秋」是重點,在感知「秋」的基礎上能拓寬學生的視野,表現「秋」的同時,培養學生獨到的審美視角,個性的繪畫表達方式又是本課的難點。

教法和學法

一年級學生天真好動、活潑可愛、思維獨特、個性鮮明,在教學中只有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並讓他們時時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小學美術課是培養學生審美的眼睛,表現美的能力,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緊扣審美核心,創設美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美、創造美,達到塑造審美心靈,培養審美情操的目的,我採用情境教學發貫穿始終。

⑴展示情鏡,引導學生感知美。

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美。

⑶融入情境,引導學生創造美。

2、新的美術課程提出要特別注意對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教師應該在充分相信並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基礎上培養良好的審美觀,幫助學生建立符合各自個性天賦的視覺思維方式和體驗,這決定著學生有可能具有豐富而自由的創造力。因此,我引導學生運用了探究學習法: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以一些簡單的問題為導向,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消除學生的依賴心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解決創造過程中的問題。

教學程序

我的教學程序是這樣設計的:

課前教師帶領小朋友參觀校園,找一找秋天,「秋天來了,你知道它在哪兒嗎?仔細觀察樹、花、草、同學、老師都有什麼樣的變化?」 「樹葉落了,菊花開了,小草換上黃衣服了,我們穿毛衣了,大雁往南飛了。」

通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讓學生感知秋天的來臨和季節的變化,在尋找中發現生活美、自然美,培養學生有意識的發現生活美的良好習慣;同時,我充分挖掘校本資源,找出學校中特有的人文景和自然景觀,對學生進行愛校、愛家鄉的教育和環境保護的教育。雖然秋天的景色每個人都見過,但真正去留心觀察,記在心中的有太少了,這樣的生活體驗對學生是很鮮活的,它豐富了學生的經驗,鍛煉了學生良好的觀察、記憶習慣,又激發他們的創作慾望和表現生活的熱情。

接著在美術教室中教師布置了有關秋天的各種景物為學生創設一個優美的環境,使學生一進教室就能沉浸在美術的氣氛中,將思想和情緒立即轉移到課堂教學中。

有了這樣的基礎,課堂教學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創設情境、感知「秋天」

一上課教師語言導入「小朋友們,還有更多秋天的景色的圖片,我們看看去。」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多幅有關秋天的圖片(秋天的果園、秋天的森林、秋天的草原……),

伴以優美的輕音樂,接著讓學生交流搜集到的秋天的圖片,感受秋天的色彩美、氣韻美,拓寬他們的視野,同時大大激發他們進一步了解秋天,表現秋天的慾望。

欣賞完後,教師針對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給出具體的便於回答的並列式的問題:「剛剛看到那麼多美麗的風景,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用你最美的語言說給大家聽,或者用你的歌聲和舞蹈表現給大家看」。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學生進一步將感受的秋天變成了自己的經驗,留在了心裡;賞美景、說美言,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審美習慣。

二、討論交流,啟發思維

在剛才討論的基礎上,我又適時提出「這么美的秋色中,我們可以干什麼呢?」此時小朋友們迫不及待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坐在那把椅子上欣賞周圍的美景,在湖邊釣魚,打銀杏,撿落葉,跳舞等等,課堂氣氛出現一個高潮。學生的思維空前活躍,這時緊接著問「怎樣去表現呢?」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大家交流:用水彩筆畫,用水墨畫表現,剪貼等等。

教師其實已為學生在桌上准備了彩色卡紙和皺紋紙等材料,同時學生也帶來的許多廢舊畫報,摸一摸這些材質,說說他們有什麼不同?可以怎樣利用他們?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認識去判斷、聯想,進行回答。

三、了解技法、個性創作

學生對這些材質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後,我安排了以下環節。用課件展示教材中的表現秋天的作品,首先讓學生欣賞湯姆森的油畫作品《秋天》感受大師風采,同時教材大量出現了同齡人的作品,增強了學生的創作的自信心,也讓學生欣賞到美術語言表現的多樣性。

蘇少版非常注意把美術素質的培養和技法的學習相結合,體現了美術課程的綜合性。

撕紙貼畫,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方法,大家都會感到新鮮有趣,激發了學生將創作意願變為實際行為,剛才欣賞到的圖片也讓學生了解到了怎樣將生活中的物象變成作品,這些是這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如果說其他課程是讓學生學會創造性的思維,那麼美術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可以讓學生獲取創造性表現才能。學生通過找一找秋天的景色,說一說秋天的故事,評一評秋天的畫,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了解到了秋天的特點,掌握了表現技法,同時也體現了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綜合。此時要學生創作出一幅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作品來,水到渠成。於是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創作,還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合作,主動探究,同時播放背景音樂,提供相關圖片,給學生創造一個快樂寬松的情境,學生也會在素材中獲得一定的創作靈感,我巡迴時充分了解學生的創作意圖給予一定的引導和幫助,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機遇幫助鼓勵。

四、游戲評價、課後拓展

在學生作業完成之後,教師和學生一起將作業布置在教室四周的牆壁上的「果樹」上,其實是一個形象的作業欄,再次創設一個絢爛的「秋天」的情境,先請學生說說自己的畫,再讓學生自由欣賞,由學生在欣賞評議的過程中可以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善於挖掘真、善、美的良好個性,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我也對他們的作品進行點評,關注每個學生,關注每幅作品,以鼓勵為主讓孩子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接著給每位學生一枚即時貼製成的「小果實」,告訴小朋友:「在你最喜歡的的畫下帖上小果實,老師在喜歡的畫下帖上大果實。」由果實的個數最後評出最受大家喜愛的畫,送給小作者秋娃娃的頭飾。

我留給小朋友問題:「小螞蟻、大雁、蟈蟈等動物在秋天會干什麼呢?我們該向誰來學習呢?」要求小朋友回家問問爸爸媽媽或自己到書上、到生活中尋找答案,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關注身邊的每一件事,每一個生命,同時要做一個勤勞、善良的人,最後在《小蘋果》的音樂聲中結束這一課。

❼ 中學美術教案的標准格式

  1. 教材分析

  2. 教學目標

  3. 知識目標

  4. 能力目標

  5. 情感目標

  6. 教學流程

  7. 歸納小結

  8. 教學評價

❽ 美術教案怎麼寫

基本格式和寫作要求:
一、活動名稱
題目格式應為:x班xxxx活動設計:xxxxxxxxx(註明年齡段、活動設計的領域和名稱)
活動名稱要簡潔明了,如果是綜合活動、主題活動或半日活動,也要註明。

二、設計意圖
扼要闡述活動設計主題內容選材、生成的背景,對整個教學活動設計的思路等。

三、活動目標
目標的制定要符合綱要的精神,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情感需要,從幼兒發展的角度書寫目標,可用「能」「會」「掌握」「學會」「明白」「懂得」等詞語;目標不宜籠統,要具體明確,出現具體的經驗,可操作,可衡量;目標數量不宜過多,重點呈現新的經驗和需要重復的重要經驗。以2-3條為宜;目標應直接、明確呈現經驗,不需要先呈現途徑和方式,(如「通過……」或「在……過程中」,)還要避免直接敘事,不直接呈現經驗,(如,「讓幼兒做一個小小航海家」);目標的書寫按照活動經驗獲得的相對先後順序排列。

四、活動准備
包括物質准備和心理准備。
物質准備包括圍繞教學內容為幼兒提供支持其學習的活動環境、活動材料等,必要的教玩具名稱,有場地布置的教學活動,需畫出場地布置示意圖。如需要幼兒用書,放在活動准備的最後一條。材料也不宜過多過雜,要從目標和環節的實際需要出發。
心理准備根本活動需要制定,如需要心理准備就寫上。

五、活動過程
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幼兒實際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體現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體驗式的學習方式,使課程的基本理念得到充分的貫徹和落實;教學過程要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充分體現師幼互動。
活動環節中應說明教師干什麼,引導幼兒干什麼,每一個環節一定要有幼兒,教師的言行以調動幼兒學習為目的。
准備的材料應該環節中用上,活動中使用的材料應在准備中有交代;任何自編自創的游戲、操節、紙工等,必須說明玩法,有故事的需要附故事原文。

六、活動延伸 (不需要延伸的,可以不寫這個環節)
根據具體活動的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活動延伸;活動可向區域活動、生活活動及家庭中延伸;活動延伸可以包括重復強調和後續拓展兩種類型;說明向哪裡延伸、做什麼和怎麼做,可鞏固什麼經驗或讓幼兒得到什麼新經驗。

七、活動反思:分析教學活動中的成功與不足,並提出有效對策

閱讀全文

與中學美術教案模板範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