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手指游戲教案小班小青蛙
活動目標:
1、練習雙腳向前行進跳。
2、練習單雙腳交替跳,保持身體的協調能力。
3、體驗一起游戲的樂趣。
活動准備:
自製荷葉若干(上面貼有腳印),小青蛙頭飾若干、平衡木、害蟲小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老師扮青蛙媽媽,幼兒扮小青蛙。
師:寶寶們,今天天氣真好,我們先來活動活動身體。
老師邊念兒歌邊帶領幼兒做操:早上空氣真正好,我們大家來做操,伸伸臂,伸伸臂,彎彎腰,彎彎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蹦蹦跳,扭扭屁股,扭扭屁股,天天鍛煉身體好。
二、基本部分
1、師:我們小青蛙有一個跳的本領,你們先給媽媽看看。(幼兒自由練習跳)
2、老師示範雙腳行進向前跳。(要求雙腳屈膝,屁股半蹲,輕巧)
3、單腳跳(幼兒自由練習)
4、單、雙腳交替跳。
跳法同上,只是在交替的時候要注意保持身體的平衡。
三、游戲《小青蛙捉害蟲》
1、交代游戲名稱和玩法
師:農民伯伯打來電話,說稻田裡面發現許多害蟲,讓我們幫助去消來害蟲,小青蛙們要一個跟著一個跳和走,不要掉隊和迷路。
2、師:小青蛙在河邊發現許多荷葉,請你們來想一想,有的荷葉上有兩個腳印,有的只有一個腳印,我們該怎麼辦呢?(幼兒自由發言)
師:哦,小青蛙都知道了該怎麼辦,一個腳印的地方代表單腳跳,兩個腳印的地方用雙腳跳,那我們一起出發吧。
3、跳到田裡捉害蟲,
四、結束部分
師:哎呀,天空黑乎乎的,快下雨了,我們回家吧。
帶領幼兒原路返回,走到小河邊時老師說:「下雨了,怎麼辦呢?」(一起想辦法)撐著荷葉傘回家吧!
活動反思:
這是一個體育游戲活動,活動的目的是使幼兒學習、掌握青蛙跳的姿勢,發展幼兒的跳躍能力,並在游戲中體驗快樂。小班幼兒對模仿動物比較感興趣,幼兒一般模仿的都是小白兔、大老虎等,模仿小青蛙對幼兒來說比較新穎,可以充分的調動幼兒的興趣,在選材方面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發展特點。
活動前我准備了大荷葉和「害蟲」。在准備部分,我扮演青蛙媽媽來找我的蝌蚪寶寶,帶領寶寶做手部、腰部和腿部的運動,寶寶從蝌蚪變成了青蛙。准備活動是為內容服務的,我設計的准備環節與內容一致,這是比較好的;但也有不足之處,青蛙喜歡蹲跳,如果加上了蹲跳動作,准備活動可以更好。
基本過程我主要設計了小青蛙練本領,我先帶領幼兒去荷葉上玩,先示範青蛙怎樣跳,然後再進行動作講解,邊講解的時候幼兒邊做動作,然後幼兒自由練習。運動後請幼兒坐到荷葉上面休息,休息時告訴青蛙寶寶最大的本領是捉害蟲,請幼兒學習捉害蟲的方法,幼兒學的非常認真,積極性很高,幼兒存在個體差異性,在幼兒練的過程中有些幼兒姿勢做的不到位,我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活動中孩子們始終處於興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氣氛達到了**。整個活動比較符合孩子們的身心特點,發展了孩子的協調能力,齊心合力消滅害蟲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貳』 小班語言:小青蛙和小露珠教案
設計意圖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青蛙戲水》是一節小班的綜合活動課,我在設計這一活動時,以游戲的形式貫穿整個活動,其中整合了體育,語言,音樂,數學等等,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里自主學習,教師始終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更以古箏的現場伴奏渲染了活動的氣氛。
目標:
1、練習拋甩布塊,鍛煉上肢力量,促進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2、在活動中加深小班幼兒對10以內數的認識,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3、體會集體合作游戲的快樂。
准備:白氣球若干個(大小兩種)、青蛙頭飾每人一個,綠色的大塊布一塊、磁帶《我是一隻小青蛙》、古箏現場伴奏。
過程:
1、開始部分:
青蛙媽媽帶孩子跳人場地,帶領幼兒作熱身准備活動,一起跳律動《我是一隻小青蛙》(教師很親切地帶領幼兒邊跳邊入活動室,引題自然,並以此為契點,使幼兒從始至終在游戲中學習。)
2、游戲部分:
1)「荷葉與風」(布塊的游戲)的游戲
教師指著「池塘」里的大布塊:「咦,那是什麼呀?快快快,把它打開來看看吧!」(大布塊很能吸引幼兒的興趣,要知道小班孩子的好奇心可很強烈哦!教師主動讓幼兒把它打開來看看,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慾。)引導幼兒將布塊展開變成一片大荷葉,教師:「池塘里這是什麼呀?」幼兒們搶著回答問題,發言積極。(讓幼兒根據池塘里的事物去想像、發言,發展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配班老師現場演奏古箏,教師:「聽,什麼聲音?」(讓幼兒聽著古箏美妙的聲音去感受、想像,學會自主地學習。)教師邊做吹小風的動作邊講:「是什麼聲音呢?」(此時的孩子們恍然大悟,能很有成就感的回答出是小風來了。)
配班老師演奏古箏,聲音不斷變化著快慢、輕響,使幼兒感知大風和小風的區別。(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教師做為活動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培養了幼兒對藝術美的感受能力。)
分別站在布塊的外邊,幼兒根據教師的游戲指令做布塊的游戲。(比擬荷葉隨風的大小改變晃動的幅度,以增強游戲的趣味性)
教師:起微風了—幼兒:輕輕晃動布塊。(荷葉輕輕的搖動)
教師:風大了—幼兒:大幅度的晃布塊。
教師:風停了—幼兒:不動,布塊停止,(荷葉不動了)
(練習拋甩布塊,鍛煉上肢力量,促進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2)「荷葉與露珠」的游戲(布塊與氣球的游戲)
教師將氣球放在布塊上,比擬露珠出現了,教師:「小青蛙們,露珠寶寶也來了,快看看有幾顆露珠啊?它們是什麼顏色的?又是什麼形狀的呢?有幾顆是大露珠?有幾顆是小露珠?」(引導幼兒數一數露珠的有幾顆,觀察它的形狀和大小等。這里很自然地整合了數的教學,)
比擬露珠在荷葉上輕輕滾動,教師引導幼兒用氣球做露珠,做荷葉上滾來滾去的動作。
教師:「我們青蛙們要注意了,當大風來的時候露珠寶寶要用力的跳舞,小風來的時候露珠寶寶要輕輕的跳舞。」 繼續根據指令做游戲。(引導幼兒學會傾聽和感受古箏的聲音,體會集體合作游戲的快樂)
教師:「風停了,看露珠寶寶逃到池塘里去了,我請一隻小青蛙來數數還有幾顆露珠寶寶呢?」(注重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鞏固幼兒對數的認識)
3)教師運用游戲的口吻「哎呀!下雨了,怎麼辦?」引導幼兒想出躲到荷葉底下去避雨的辦法。(結合生活實踐的問題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這樣的問題很容易引起幼兒的共鳴。)
引導幼兒將布塊高高拋起,鑽到荷葉(布塊)底下躲起來。(此環節的設計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意新穎,更與當前早教界流行的教學用具「大傘」有異曲同工之處。)
3、結束活動:
小青蛙跟媽媽頂著荷葉傘回家去。
『叄』 幼兒教案小青蛙導入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結合圖片,了解小青蛙的外形特徵。讓幼兒學學小青蛙的叫聲。 2、初步學習兒歌,鼓勵幼兒跟隨老師學說兒歌,並用身體語言表達兒歌內容。 3、願意參與活動,在游戲中體驗活動樂趣。重點難點1、認識小青蛙的簡單外形特徵。2、學說兒歌並用身體語言表達兒歌內容。活...動准備幼兒用書,兒歌主題圖,小青蛙玩具、頭飾。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吸引幼兒學習的興趣,穩定好幼兒情緒(做律動)。1、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請來一隻非常可愛的小動物,你們想知道是誰嗎?聽,(幼兒聽動物的叫聲)誰來了?我們把它請出來,看看是小青蛙嗎?(出示玩具青蛙)我們的小朋友真厲害呀,從聲音就知道是小青蛙,真棒!我們一起和小青蛙打招呼好不好?2、讓幼兒和老師一起學學小青蛙「呱呱呱」的叫聲。 二、講故事,吸引幼兒注意力。1、教師出示兒歌主題圖,讓幼兒邊看圖邊聽老師講故事。(通過故事讓幼兒認識小青蛙簡單的外形特徵,了解小青蛙喜歡吃害蟲,是莊家的好朋友。)2、教師出示青蛙圖,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說說小青蛙是什麼的樣子的。 三、學說兒歌《小青蛙》。1、教師范讀兒歌,讓幼兒仔細聽後,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說兒歌。2、請幼兒跟老師邊說兒歌邊做相應的動作(做兩遍)。
『肆』 一年級下冊小青蛙教學設計突出了哪些特點
課文中描述「小小青蛙大眼睛,保護禾苗吃害蟲。」按照課文大意來看小青蛙的家應該內在禾田裡,謝謝!
青蛙容由於皮膚裸露,不能有效地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因此它們一生離不開水或潮濕的環境,怕乾旱和寒冷。所以大部分生活在熱帶和溫帶多雨地區,分布在寒帶的種類極少。
小時候只能生活在水中,長大後還可以到陸地上生活。青蛙用肺來呼吸,但也可以通過濕潤的皮膚從空氣中吸取氧氣。它皮膚里的各種色素細胞還會隨濕度溫度的高低擴散或收縮,從而發生膚色深淺變化。青蛙平時棲息在稻田、池塘、水溝或河流沿岸的草叢中,有時也潛伏在水裡,一般是夜晚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