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年級數學下冊有多重課件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
2. 掌握「1千克=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 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 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2. 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師:同學們,上節課有兩個同學表現得非常好,老師要和他們熱烈擁抱。
老師抱一個特別瘦的學生一下就抱起來了,而抱一個胖的學生怎麼抱也抱不起來。
師:通過剛才老師抱這兩個學生你有什麼發現?
師:真的嗎?(讓一個學生再來抱抱試試)
2.師讓學生從桌上任拿2個物品掂一掂,說一說誰比較輕,誰比較重。
(二)探索新知
1.匯報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師:剛才我們通過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體比較出兩個物品的輕重,那麼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該怎麼辦?
(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示的凈含量。用秤來稱。)
師:這兩個方法都不錯!如果物品的包裝上標有質量,我們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質量。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到商店任選5件自己喜歡吃的食品調查它們的凈含量,誰來匯報一下?
學生匯報。
師:同學們收集的資料非常好!同學們剛才說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國際上統一使用的質量單位,用來表示物品的質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克和千克!(教師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2.認識秤。
師: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示的凈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質量,但是很多物品沒有包裝。比如:剛才兩個同學的體重、桌上擺的雞蛋、蘋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們的質量該怎麼辦?
(用秤來稱。)
師:對,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確質量可以用秤來稱,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在什麼地方見過?
生匯報:盤秤、台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課件介紹各種秤的簡單使用。
台秤:把物品放入盤內,指針會告訴我們物品的質量。
電子秤:把物品放入盤內,會自動顯示物品的質量。
彈簧秤:把物品掛在鉤子上,就可以讀出物品的質量。
天平:我們可以通過計算右盤內的砝碼和下面標尺表示的刻度來計算左盤中物品的質量。
磅秤:計算秤砣質量和秤桿刻度表示的質量,我們可知被稱物品的質量。
3. 簡單介紹天平和盤秤的用法。
師: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放著一台天平和一個台秤。老師簡單介紹天平各部分的名稱:托盤、橫梁、標尺、指針、螺旋、砝碼……(邊指邊說)
師: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先在左邊的盤里放上要稱的物品,然後在右邊的盤里放上砝碼,直到天平的指針在標尺的中間為止。這時天平平衡表示兩端的質量相等,計算出右盤內的砝碼和下面的標尺指示的刻度的和就是左盤中物品的質量。(邊操作邊介紹)同學們桌上的天平,老師已經調試好了,在使用的時候,右邊放砝碼,左邊放物品,打開紅色的砝碼盒,裡面有一個小鑷子,一定要用小鑷子來夾取砝碼,不能用手直接拿,如果用手直接拿會腐蝕砝碼。現在用小鑷子夾取每個砝碼認識一下每個砝碼的質量是多少。
學生分組認識砝碼。
師:現在老師把1克的砝碼放在台秤的盤里,看看秤的指針有什麼變化?
師:指針所指的位置就是1克。現在同學們每人選不同克數的砝碼,看看指針的位置在哪裡,那個地方就是砝碼的質量。
4. 認識克。
(1)稱一稱。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天平和台秤,學習了它們的使用方法。現在我們就用台秤或天平稱出桌上的蘋果、鹽、幾粒黃豆、幾個回形針……的質量。同學們稱完之後寫清物品的名稱和質量做好記錄。看在3分內哪組同學稱的物品最多,哪組就是優勝組! 學生分組稱物品。
(2)說一說。你稱的這些物品的重量。
師:這些比較輕的物品,同學們都使用克作單位。很好!克用字母g來表示。(師邊說邊板書:克——g)
(3)掂一掂。
師:你知道1克有多重嗎?把你們剛才稱的1克的物品拿出來,比如一枚2分的硬幣,放在手裡掂一掂,感覺一下1克,有什麼感覺?
(4)找一找。
師: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克?
師:同學們能夠結合自己的物品體會1克的質量太棒了!
(5)猜一猜。
師:同學們不要稱,猜一猜幾粒黃豆的質量大約是1克?幾粒大米的質量大約是1克?幾個回形針的質量大約是1克?……猜完之後再稱一稱看對不對?
學生分組活動,並交流匯報。
(6)估一估。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任選3~4件物品合在一起,先估一估它的質量,然後再驗證估計得准不準。比一比誰估計得最准!
小組內驗證,比一比誰估計得最准。
5. 認識千克。
(1)教師介紹。
師:剛才有的組的同學稱的物品合在一起的質量達到1000多克甚至2000多克,在記錄的時候是不是要寫很多數,如果不注意還有可能寫錯,是不是不方便?怎麼辦呢?
師:我發現我們班有的同學非常聰明。結合課前的調查知道,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表示。非常好!稱較輕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單位。稱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作單位的,千克用kg表示。(師邊說板書:千克——kg)
師:同學們剛才稱的鹽一袋是500克,兩袋鹽就是1千克。一袋牛奶是250克,4袋牛奶也是1千克。
(2)掂一掂。
師:請大家掂一掂兩袋鹽或4袋牛奶,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3)找一找。
師:1千克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1公斤,也就是2斤。那麼在你周圍還能找到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也是1千克?
(4)拎一拎。
師:請同學們想辦法任意稱出幾千克重的物品,然後用手拎一拎。
學生有的把幾個小組的鹽都收集起來拎一拎,有的把書包稱一稱再拎一拎……
(5)說一說。
師:請同學們以克和千克為單位說一說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質量。
6. 教學1千克=1000克。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克與千克,那麼克與千克之間有什麼關系呢?多少克才是1千克呢?請同學們猜一猜,然後想辦法驗證!
(三)總結
師:學到這里,你有什麼收獲?
(四)鞏固練習
1.出示課本第20頁的圖。
師:說一說下面物品的質量各是多少?
(1)指導學生看第一個秤面上的刻度。
師:從秤面上看這個秤最多可以稱多重的東西? 兩個雞蛋重多少? 一個雞蛋重多少呢?
(2)第2小題生自己做。
2. 教科書第20頁「練一練」的第2題。
讓學生直接填在教科書上,集體訂正。
3. 教科書第20頁「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鐵比較,哪個重些?
4. 單位用錯的日記。
師:老師這里有一篇日記請同學們認真閱讀,你能發現什麼?
早晨,我在2千米高的床上起來,用18分米的牙刷刷牙,洗臉後,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厘米高的牛奶,吃了一個65千克的雞蛋,然後背起3克的書包上學去了。
教學內容:1噸有多重(認識噸)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有多重。
2.掌握「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結合具體情境,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1. 建立1噸的概念。
2. 結合具體情境,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1.故事引入。
師:同學們聽過「曹沖稱象」的故事嗎?誰來講給大家聽一聽?其他同學一定要認真聽,聽完故事還要回答提出的問題呢!(師可隨之出示掛圖或多媒體畫面,並請一位同學講「曹沖稱象」的故事。)
師:故事講得很生動,同學們聽得很認真,你們想一想,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會用克、千克作單位,也有可能用噸作單位;也可能發出疑問:那得有多少千克呀?)
師引導學生思考:用我們學過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說明大象有多重,你認為合適嗎?
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那麼1噸有多重呢?
(引出課題:1噸有多重,並板書)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
1.⑴哪些物體的質量是1噸呢?教師用課件(或圖片)逐一出示一個個情境圖,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
350×3=1050(千克) 3頭水牛約重1000千克
100×10=1000(千克) 10桶油約重1000千克;
50×20=1000(千克) 20袋麵粉約重1000千克;
25×40=1000(千克) 40人約重1000千克。
(2)小組匯報。
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噸=1000千克,並介紹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2.聯系生活,理解新知。
(1)舉例說明生活中有許多物體要用到質量單位噸。
(掛圖或多媒體出示) 讓學生說一說每幅圖的意思,教師進行補充。
(2)讓學生再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師生共同進行分析。
(三)綜合應用,鞏固拓展
完成書上的練一練(重新調整練習題的順序),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1.填上合適的單位(克、千克、噸):第3題
2.填一填。第1題
4千克=()克 3噸=()千克
5000克=()千克 ()t=2000 kg
18 t=()kg()kg=6 t
學生做完後,教師實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集體訂正。
3.學生先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然後與同桌說一說思考方法。
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噸 4500克○4千克
3 t○3600 kg
學生獨立思考再反饋交流,請幾名學生匯報思考方法。
4.數學故事。
(1)估算。
剛才同學們聽了「曹沖稱象」的故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曹沖稱了幾次才稱完?(掛圖或多媒體出示)
船上的石頭稱了8次才稱完,記錄表如下:
第幾次12345678
質量/kg280220250300230250270350
你知道這頭大象有多重嗎?請看一下記錄表,我們先來估算一下。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然後找生匯報。
(2)請同學們討論:曹沖為什麼可以採用這個辦法稱象,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3)這頭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先獨立計算大象的重量,再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計算結果。
各組匯報計算結果。
(四)集體反饋,反思總結
這節課有什麼收獲?
教學內容:練習四——千克、克、噸的練習課(一)
教學目標:
1. 鞏固千克、克、噸的認識,進一步了解1千克、1克、1噸有多重。
2. 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實際
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師:我們已經認識的質量單位有哪些?他們用什麼英文字母表示?
(請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口答)
噸、千克、克之間的進率又是多少呢?
(板:1t=1000kg,1kg=1000g)
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質量單位來上一節練習課。
(二)指導練習
1.出示:在○里填上> < 或 =
3t○4000kg 4kg○4t 6t○6000g 8kg○20kg
讓學生說說填什麼符號,並說說為什麼?
如:因為1t=1000kg,3t=3000kg,所以3t<4000kg.
「練習四」第3題
學生獨立填寫,全班交流時,說說是怎麼想的?
2.「練習四」第1題
出示插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圖中的台稱,注意每個台秤所使用的質量單位。學生先獨立填寫,再進行全班交流,交流時教師再次強調要注意台秤上標記的計量單位。
3.「練習四」第2題
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的實例獨立連一連,再說說自己的想法。
4.「練習四」第4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說一說自己是怎麼想的。
5.「練習四」第5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後,獨立完成。交流時說一說自己是怎麼想的。
列式:9÷3=3(元)
6. 「練習四」第6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後,獨立完成。交流時說一說自己是怎麼想的。
列式:1000÷100=10(g)
7.「練習四」第10題
讓學生理解圖意後,獨立思考,再組織全班交流。
(1)10克,10克的稱,要稱5次
(2)先稱2個20克,再稱1個10克
(3)先稱30克,再稱20克
8.「練習四」第11題
讓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從圖中知道了什麼?
(板書 : 3個梨子=4個桃子
3個蘋果=5個桃子
把前兩個天平左右分別相加,
3個梨子+3個蘋果=4個桃子+5個桃子=9個桃子
1個梨子+1個蘋果=3個桃子
(三) 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
教學內容:練習四——千克、克、噸的練習課(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鞏固千克、克、噸的認識。
2.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教學重、難點:
1.進一步使學生鞏固千克、克、噸的認識。
2.能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幫淘氣改日記
師:昨天是星期天,淘氣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動物園。回來後淘氣寫了一篇日記,同學們有興趣看嗎?(師出示日記並朗讀)
今天,陽光明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逛成都市動物園,逛動物園之前我們先到超市采購了一些食品,超市裡的東西可真多,爸爸買了1克蘋果和2噸梨,又買了1個50千克的雞蛋。我看見超市裡有電子秤,上去一稱我的體重,哎呀,我的體重都35克了。
10點30分我們到了成都市動物園。動物園里動物的種類挺多的,我估計了一下它們的質量。一頭獅子大約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還有會說話的鸚鵡大約重83千克。大水牛少說也有338噸重,要是用一輛8千克的大卡車拉這些動物,要拉好幾次吧!
參觀完動物園,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師:剛才我看到同學們一直都在笑,能不能說說你們為什麼笑?
師:看來淘氣的日記中有許多質量單位不正確,那怎麼辦呢?
師:每人的桌子上都有淘氣寫的這篇日記,同學們就當個小老師幫淘氣改一改吧。
學生獨立改正;然後四人小組交流,進一步討論、改正。
師:看來,好幾個小組都已改好了,哪個小組來展示一下呢?
(四個人來到展示台前,展示改正後的日記)
師:看過這組同學改的日記,別的同學或小組還有補充嗎?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說得都和很好,在選擇質量單位時,有的同學用學過的3個質量單位一個一個去試,有的同學用日常的生活經驗去衡量,有的同學用了課外知識,那麼在我們的學習中可以將這幾種方法綜合使用。老師代表淘氣同學感謝你們,也希望你們在選擇質量單位時不要鬧出笑話。
(二)活動二:幫張叔叔解決問題
師:張叔叔是1名司機,今天他遇到了2個問題,很令他頭疼,不知同學們能不能幫他解決。(投影片出示第24頁第8題。)
理解圖意。
師:你能找出這幅圖中的數學信息嗎?
(每筐梨30千克,每筐蘋果20千克,這輛車最多裝300千克的東西。梨有6筐,蘋果有7筐。)
師:問題呢?(水果能不能一次拉完?)
師:明白了圖意,你能嘗試解答嗎?
學生嘗試解答,反饋交流。
師:能說說你的方法嗎?
(先算出蘋果和梨共重多少千克?算式為30*6+20*7=320(千克),320千克大於300千克,所以1車拉不完。)
師:你們幫張叔叔解決了這個難題,真棒。我們再接再厲來幫助張叔叔解決下一個問題。
(投影片出示第24頁第7題。)
師:請您自己獨立觀察圖,理解圖意並嘗試解答。有困難可以找小組內成員或老師幫助。
師:誰能把你的解決辦法展示一下呢?
(1車皮限量60噸,意思是最多拉60噸,而5車皮就拉5×60=300(噸),320噸大於300噸是所以不夠。)
師:同意嗎?有不一樣的想法嗎?
(先算出1車皮拉多少噸,320÷5=64(噸),64噸比60噸大,當然不夠。)
(三)活動三:送小動物過河
師:幾個小動物一起去遊玩,到了河邊要過橋,可怎麼也不能同時過去,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投影出示第25頁第9題)
師:原來這座橋載重為1噸,怪不得這些小動物不能一次通過呢!你能說說哪幾只動物能一起通過呢?
師:我們比比誰想出的方案最多。
師:把你們的方案在小組中交流一下。我們比一比哪一小組方案最多。
師:我們現在開始匯報方案行嗎?
學生會有許多種的方案,教師分類板書。引導學生交流,4隻動物,5隻動物能不能一起通過呢?
總結方案:同學們剛才想出了很多方案,有的小組還在舉手,說明還有別的方案,看老師的板書,你們能不能再討論研究一下,用簡練的語言說明你們的方案呢?可以選擇討論2隻動物一起通過的方案,3隻動物一起通過的方案,4隻動物一起通過的方案,任選其一。
學生4人小組再討論研究,教師任選一組參加。
匯報:
⑴最重的2隻動物是大象和獅子,它們倆的體重加起來是740(kg),他們能通過橋,其他任何2隻小動物也能通過。
⑵任何3隻動物也能一起通過。
⑶4隻動物通過的情況只有2種。
(四) 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剛才討論很熱烈,把很復雜的方案只用幾句話就概括出來了,看來在數學中只要肯動腦筋,大家共同研究就能出成績。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
教學內容:搭配中的學問——配菜(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利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2.培養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培養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聯系生活實際,學會搭配方法。
2. 做西點初學者應該學習什麼
現目前學烘焙大致有幾種方式:
1、網上看視頻自學。這種方式適合把蛋糕作為興趣愛好的朋友,自己喜歡做,就不需要多嚴謹,照著網上的教程學個皮毛,會做幾款小點心也是很不錯的。不過這種學習方式不能系統化的學習,網上的教學很多配方也不準確,導致你做不出來好的產品。
2、去蛋糕店當學徒。當學徒可以說是比較節儉的一種學習方式,大多數人這么認為,又能學技術,還能賺錢,一舉兩得。但是個人認為這種學習方式可能是最花錢的一種方式。大家都聽過一句話「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所以你去當學徒的話,精髓的東西老師傅輕易是不會交給你的,大多時候都是讓你打雜,即使學到有用的技術也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時間就是金錢,有打雜的時間去學校學習,出來找個高薪工作賺的不是更多。這中間的利弊還是需要自己去衡量。
3、專業的地方去學習。主要教蛋糕製作技術,這類學校多以蛋糕技術教學為主,為了滿足想要開店創業人士的剛性需求。純教技術結合市場的變化,教授最新的蛋糕技術,因為是要開店的,傳統的蛋糕製作技術不實用的就會被淘汰。適合想要從事這個行業或開店創業的人士。
學費方面看你是去什麼樣的學校,學習多久的課程了;課程的長度按不同,學費肯定也存在較大的差異;
有的學校的學費高,是裡麵包含了所有的學費,材料費等等,有的學費便宜,可能存在著很多隱性的二次消費,所以有時間最好對你感興趣的院校實地考察一下看看,把學費了解清楚,順便看看學校的具體情況。
3. 人教版二年級《有多重》教學設計
第一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體驗常見物體的重量,逐步建立起質量單位的正確觀念。
2.通過使用不同的秤,認識測量質量的工具,使學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秤可以幫助我們知道物體的輕重。學會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
3.通過記錄同學們的體重,學習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
4.通過學慣用數學解決問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估計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具准備 健康秤、電子秤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要想知道物體的重量,怎麼辦?
2.重量單位有哪些?
一。估一估物件的重量。
1一顆小紐扣、一個雞蛋、一個蘋果分別有多重?
2先讓學生估一估,再用天平稱出重量,看誰估得准。
二。比一比物體的重量。
1三個同學為一組,拿出自己的書包,先分別掂一掂,估一估到底哪個書包重?
2 用電子秤稱出重量,看誰估得准。?
四。秤體重。
(一)猜一猜
1.教師指導學生怎樣健康秤。
先來猜猜范××的體重,猜3次,看誰猜得最准、最接近。
實際的稱一稱,讓學生學會看健康稱。
2.師:×××猜得最接近,范××的體重是34千克,那再來猜猜茹××的體重。
師:通過剛才的猜一猜、稱一稱,你們感覺猜茹××的體重時比起范××是重一些還是輕一些?
學生猜體重,並稱一稱,看一看。
3.參照這兩個同學的體重估估班裡其他同學的體重,然後稱一稱並驗證。
(二)稱一稱
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組後,再進行活動。
1.一組同學秤體重。
2.一組同學做體重的原始記錄。(通過記錄稱體重的結果方式滲透統計的初步知識)
(三)理一理、說一說
1.展示全班同學的體重情況統計表
2.學生討論、交流,從你們的記錄表中能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能統計出什麼?
3.師:你想對同學們說些什麼?
(四)比一比
1.師:每組同桌的一些同類物品(體重、書包、開水飲料、書簿等),請你用最簡單、最快的方法分出每組物品中誰輕誰重。
2.小結方法:在比較物品的時候,能用目測或手掂出來的直接目測或用手直接掂一掂就行了;不能用手掂出來的,我們再選用合適的秤來稱一稱。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的活動你有什麼收獲?
第二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認識克和千克的基礎上,再次體驗常見的物體的質量,逐步建立起質量單位的正確觀念。
2.學會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通過使用不同的秤,認識測量質量的工具,切實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事物。
3.通過記錄同學們的體重,學習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
4.初步學慣用數學解決問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估計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
【課前准備】
每組一個健康秤、一張體重情況統計表、三組物品(兩個書包、兩袋球、兩袋葯)、彈簧秤、天平。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來上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有多重。(板書課題)
二、展開活動,體驗數學
活動(一):背一背,玩一玩。
師:請同桌倆交換過來再背一背,感受一下對方合作夥伴的體重。
(學生活動並說一說自己的實踐感受。)
師:要知道他們倆到底有多重,該怎麼辦呢?
生3:最好的辦法是用秤稱一稱。
活動(二):稱一稱,理一理。
認識健康秤。
師:下面我們就比一比,看誰猜得准,稱得快。
先來猜猜××的體重,猜3次,看誰猜得最准、最接近。
生4:20千克。
生5:25千克。
生6:27千克。
實際的稱一稱,讓學生學會看健康稱。
師:×××猜得最接近,××的體重是24千克,再來猜猜××的體重。
學生猜體重,並稱一稱,看一看。
師:通過剛才的猜一猜、稱一稱,我們確實發現了××的體重重,××的體重輕,其他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自己到底有多重?
生:想。
師:以小組為單位,先猜一猜小朋友的體重,再稱一稱,小組長把稱得的結果用你們小組最喜歡的方法記錄下來。所有小朋友都稱完後,小組的成員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其他小朋友的體重。比一比哪個小組完成得最快、最好。
(小組活動)
匯報交流。
一組:我們是用同學們的號碼記錄的,26~30千克的同學是1號、2號……
二組:我們是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的。(交流小組同學的體重情況)
三組:我們是畫「」的方法記錄的。(交流小組同學的體重情況)
師:老師根據各個小組的匯報把我們全班小朋友的體重也記錄了下來。(出示全班同學的體重情況統計表),我們一起來計算一下全班同學的體重情況。
師生共同完成統計表。
全班同學的體重情況統計表
師:從這個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些什麼?
生7:我知道了26~30千克的人數最多。
生8:我知道了20~25千克的人數和31~35千克的人數差不多一樣多。
生9:50千克以上的人數最少。
生10:我知道了全班一共有36人。
生11:我知道了每個小朋友的體重有的是一樣的,有的是不一樣的。
生12:我知道了二年級同學的體重大多數都是在26~30千克的范圍中。……
師:你想對同學們說些什麼?
根據表格和調查結果,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提問題,讓其他的學生解答。
師小結:小朋友們說得可真好,通過剛才的猜一猜、稱一稱、背一背的活動,我們已經對小朋友的體重有了很深的體驗了,那麼對於輕的物體、其他的物品你能很快地判斷出誰輕誰重嗎?
活動(三):比一比,說一說。
師:每個小組的桌子上有三組物品(兩個書包、兩袋球、兩袋葯),每組物品都有1號袋和2號袋,請你用最簡單、最快的方法分出每組物品中誰輕誰重。(小組活動)
匯報交流每個組比較的結果。
師:能告訴老師你們是怎樣比較出來的嗎?
師:小朋友們可真聰明,採用了不同的方法比較出了這三組物品的質量。在比較物品的時候,能用手掂出來的用手直接掂一掂就行了,比如比較兩袋小球的質量;不能用手掂出來的,我們再選用合適的秤來稱一稱。
三、全課總結
師:這節課你感覺怎樣?
師:你有什麼收獲?
師:你能評價一下你自己學得怎麼樣,評價一下你們小組學得怎麼樣嗎?
第三篇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104頁至105頁「有多重」
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體驗常見的物體的重量,建立正確的質量單位的觀念。
2.明確物體的輕重不能光靠眼睛觀察,必須要用秤稱一稱。
3.通過記錄同學們的體重,學習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
4.初步學慣用數學解決問題,提高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體會物體的輕與重,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背人游戲,創設情境
1.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喜歡)那麼我們就來玩個背人游戲,好嗎?請幾名學生來背一背體重有差距的其他兩位學生,並說說感受。
2.看來人的體重是有輕有重的,要想知道他們有多重(板書:有多重)誰知道可以怎麼辦?(稱)用什麼稱?(體重計)(板書:體重計)
3. 那麼,體重計該怎麼用,刻度盤又該怎麼看,你想知道嗎?(想)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容易激活學生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活動課是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於一體的課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重在學生實踐。
二、組織活動,親身體驗
(一)稱一稱,記一記
1.演示如何稱體重:大家看體重計上的刻度表,一大格為5千克,一小格為1千克,人站上去之後,我們要看指針不動之後所指的刻度。誰能讀出老師的體重數?
請多位學生讀一讀體重數,並及時表揚讀得準的學生。
2.想不想知道自己有多重?那麼就快點來稱一稱吧!(分小組活動,組長負責記錄)
3.稱完體重的同學可以互相背一背,體驗一下同學的體重。
4.師巡視指導:一要了解學生是否會看體重表,是否會記錄稱體重的結果。二要提醒學生注意安全,避免個子小的背塊頭大的同學。
(二)理一理,說一說
1.我們把剛才記錄的結果整理一下,好嗎?
2.我們可以用畫「正」字的方法來記錄同學們的體重,也可以用你們自己喜歡的方式,比如直接寫下姓名和體重,畫「△」或「○」的方法。
3.根據圖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如:1)你們小組最重的是多少千克,最輕的是多少千克?
2)小組內24千克的有幾人?25千克的有幾人?
3)小組內哪個體重的人數最多?
【設計意圖】使學生初步了解到通過數據的收集、整理可以獲得一用的信息,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應用的意識。
(三)比一比,稱一稱
1.選一個體重是25千克的人,背一背,感受一下「25千克原來這么重」。
2.背一背另外一個同學,比一比,看比25千克輕還是重。
3.到體重秤上稱一稱,看看自己估計的對不對。
4.出示從兒童醫院獲取8、9歲兒童標准體重看,和本班同學體重表對照,說說能發現什麼問題?(師適時對進行健康、飲食等教育)
(四)掂一掂,稱一稱
1.請同學們一隻手拿一本書,掂一掂。如果厚薄不一樣,感覺怎麼樣?(*手重 *手輕)如果厚度差不多,感覺又是什麼樣的?
2.放在天平上稱一稱,看你估得對不對?(提示:用天平時,物品應放在托盤中央)
3.可見,如果外表上看不出來,只能求助於天平了。
4.選兩個差不多大的書包,先掂一掂,再稱一稱,看看你估得怎麼樣?(有時准 有時不準)
看來,只有稱一稱才是測量物體重量最科學的方法。
5.讓學生小組內合作稱一稱物品。(如:文具盒、本子等)
【設計意圖】教師設計一連串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就是要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引導拓展
1.屏幕出示各種秤:台秤、彈簧秤、天平稱、桿秤、電子秤等。
2.同學們,還記得他們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能很好地應用他們嗎?試著連一連:
書包 體重計
書本 天平
人體 電子秤
超市的貨物 台秤
四、本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到了不同的計重工具,學習了稱重的方法,同學們在課下可以多找一些身邊的物品稱一稱
4. 如何處理克 千克 噸三者的聯系教案
第三單元 千克 克 噸教案
教學內容:有多重(認識千克、克)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
2. 掌握「1千克=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 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 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2. 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師:同學們,上節課有兩個同學表現得非常好,老師要和他們熱烈擁抱。
老師抱一個特別瘦的學生一下就抱起來了,而抱一個胖的學生怎麼抱也抱不起來。
師:通過剛才老師抱這兩個學生你有什麼發現?
師:真的嗎?(讓一個學生再來抱抱試試)
2.師讓學生從桌上任拿2個物品掂一掂,說一說誰比較輕,誰比較重。
(二)探索新知
1.匯報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師:剛才我們通過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體比較出兩個物品的輕重,那麼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該怎麼辦?
(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示的凈含量。用秤來稱。)
師:這兩個方法都不錯!如果物品的包裝上標有質量,我們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質量。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到商店任選5件自己喜歡吃的食品調查它們的凈含量,誰來匯報一下?
學生匯報。
師:同學們收集的資料非常好!同學們剛才說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國際上統一使用的質量單位,用來表示物品的質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克和千克!(教師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2.認識秤。
師: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示的凈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質量,但是很多物品沒有包裝。比如:剛才兩個同學的體重、桌上擺的雞蛋、蘋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們的質量該怎麼辦?
(用秤來稱。)
師:對,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確質量可以用秤來稱,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在什麼地方見過?
生匯報:盤秤、台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課件介紹各種秤的簡單使用。
台秤:把物品放入盤內,指針會告訴我們物品的質量。
電子秤:把物品放入盤內,會自動顯示物品的質量。
彈簧秤:把物品掛在鉤子上,就可以讀出物品的質量。
天平:我們可以通過計算右盤內的砝碼和下面標尺表示的刻度來計算左盤中物品的質量。
磅秤:計算秤砣質量和秤桿刻度表示的質量,我們可知被稱物品的質量。
3. 簡單介紹天平和盤秤的用法。
師: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放著一台天平和一個台秤。老師簡單介紹天平各部分的名稱:托盤、橫梁、標尺、指針、螺旋、砝碼……(邊指邊說)
5. 烘焙培訓哪裡教的好
找個正規的學來校去好好的系統學習自下(了解學校環境,設施設備,師資水平),不止燒菜(各種烹調方法不解釋),糖藝,雕刻,麵塑,果畫,盤飾冷拼之類,正規學校不僅傳授廚藝 教導各種菜系的製作方法,磨煉廚師的基本功,平常都是實踐教學,還會傳授很多飯店管理經驗哦 畢業也會推薦就業 還可以提供學歷,考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