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習題課教案怎麼寫
第一,對習題進行全面解析,找出學生易錯點、失分點、重點與難點。
第二,對專各題進行得分屬等方面的數據分析,掌握學生考試狀況和知識鞏固程度。
第三,選擇30%的必講題,認真分析,幫助學生找准題突破口,並分析錯誤原因,同時要求學生對照課本相關內容進行復習。
第四,對普遍性問題類題目,先幫助學生找到規律性方法,再次對類似題進行強化。
第五,讓學生進行錯題分析和糾正,這是一個非常重要、非常必要、非常有效的方法。 把握這五點,寫出的習題課教案一定是適用型教案。而且對新老師來說很有必要。
⑵ 語文習題課教案設計
http://wenku..com/link?url=Yh3THJT3PMYYxw281g7BnfvNMaccE-6LcpV6JeG6mTlGD--ZmIaW3LBNmcmjnWbaK
⑶ 習題課的教案怎麼寫
按照自己的經驗吧
⑷ 高中生物習題課教案怎麼寫
第一,對習題進行全面解析,找出學生易錯點、失分點、重點與難點。
第二,對內各題進行得分等方面的數據分析,容掌握學生考試狀況和知識鞏固程度。
第三,選擇30%的必講題,認真分析,幫助學生找准題突破口,並分析錯誤原因,同時要求學生對照課本相關內容進行復習。
第四,對普遍性問題類題目,先幫助學生找到規律性方法,再次對類似題進行強化。
第五,讓學生進行錯題分析和糾正,這是一個非常重要、非常必要、非常有效的方法。
把握這五點,寫出的習題課教案一定是適用型教案。而且對新老師來說很有必要。
⑸ 語文習題課教案怎麼寫
老師您好
我是一位2010年高考全國一卷語文131分的畢業生 現在是一名北大生了
我十分熱愛語文 原因有很多 但最主要的 我認為是 興趣 根基 意境 甚至是博學 我接下來仔細談一談
興趣
這個不是每個人能有的 為什麼呢? 高考語文不容易得高分 或者說100分左右就很不錯了 而且平時每次大考 語文不但不會成為強勢學科 反而會成為一些學生的拉分學科 綜上原因 很多同學並不喜歡語文 就是如此 語文無辜地被拋棄 失去了她的美 怎麼辦?我們還是要上戰場的 還是要學好!強扭的瓜不甜 就不要強扭 培養興趣關鍵在於讓學生自己願意去學 高中語文課文可以說上升到欣賞的角度了 您不妨在每次講課的時候多補充點相關背景知識 但要以風趣或者說輕松的方式講一講 肯定使學生眼睛亮起來
根基
如同練武 如何保證每次考試基礎知識題做到高分?(甚至保證滿分)就必須平時的功夫下到 推薦買一些 語文基礎知識手冊等書 每天讓學生早讀的時候讀一讀 晚自習前可以聽寫 關於修改病句或者成語練習必須每天定量做 可以量小但要保證每天都做
意境
這是拉開檔次的了 能自己體會到文章詩詞的意境的學生都是高分創造者 尤其在古詩鑒賞和大閱讀 高手是可以保證扣分寥寥 培養學生的意境領悟力在於 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 還有就是 寫讀後感 多分析情感和美感 當然這個措施僅限於那些您認為有潛力的學生
博學
這可是大多數人追求的 如果體現在學生身上 只會體現在語文尖子身上 包括熱愛中國古典文學 詩詞 甚至是國學 這些尖子們學語文 或許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書架上那些經典 和 名著罷 那麼他們對語文學習態度 就不用多言了
希望我的建議對您有用 或許班門弄斧 但求有所裨益
⑹ 習題課教案怎麼寫
教學目標:
1.查缺補漏,復習鞏固1-3單元的知識點,
習題課教學設計2
。
2.練習聽力。
教學重點:
1.聽力。
2.語言知識。
3.語法選擇。
教學難點:
1.聽力
2.語法選擇
前置作業:
完成周報綜合能力檢查題,有不會的可以請教老師,或留待課堂解決。
教學過程
1.堂上完成聽力。
讓學生先聽每段對話或短文兩遍,對答案,再放錄像,與學生一起找出關鍵詞。
T:1&2關鍵詞都很清楚:last Friday,volunteer,但材料中有兩個時間狀語,所以聽的時
侯要小心不要掉進陷阱。
T:第3題的關鍵詞是English Oral Test。但如果不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可以從下文中的
Practice speaking中得知是Daming worried about his spoken English.第4題,聽力原文
是I'll help you change the sound of the tape into an MP3 with my computer。我會幫你用電
腦把磁帶轉化成MP3的格式。
T:5,6,7三題的答案基本上都集中在材料的中間,the police詢問caller信息那個部分。
Caller's name is Li Qing,so we can call her Miss Li;the case happened at 10p.m.,it was in the evening;第7題可以用排除法,選項A沒有提及,B有提及且信息相符,C信息不符。
T:第8題,從sunshine一詞可看出the weather that day was sunny;第9題可能有點難,
可以用排除法,文中有提及maths problems,so maybe Sammy was doing his homework,
而選項B根本沒有提及過,選項C,材料中至少Sammy could see the people coming and going from the window,but he wasn't watching people work.第10題很簡單,Sammy played with his good friend Beibei.
2.語言知識。
以開火車的形式學生輪流講答案和為什麼選這個選項,遇到學生不會解決的我再來講解,
教案
《習題課教學設計2》
T:第15題,mistake是可數的;17題one of+最高級+名詞復數表示最…的之一。29題
Suggest doing sth.
⑺ 歷史習題課教案怎麼寫樣品也好。
有兩個你自己看吧 一個是模板一個是實例,你可以整合一下
-------- 教 案
章節標題:習題課
教學目的:復習立體表面的交線的做法
復習軸測圖的作圖方法
教學難點:立體交線
教學重點:立體交線、軸測圖
授課方法:
教案類別: □習題課
復習題問
復問內容 學生姓名 成績
復習正等軸測圖的繪制
作業及預習要求
作業:練習冊
預習:第六章
組織教學:
復習提問:
§3-4章立體及其表面交線
一、本章重點:
1.平面立體和曲面立體投影的畫法,及立體表面點的投影。
2.立體與平面相交其交線的畫法,既求截交線。
3.兩回轉體軸線垂直相交其交線的畫法。
4.立體的尺寸標注。
二、本章難點:
1.圓球和圓環的投影及表面上點的投影。
2.圓錐、圓球被平面截切後,截交線的畫法。
3.求作相貫線。
三、本章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掌握基本體的三面投影畫法,基本體表面點的投影,能夠分析和繪制常見的截交線和兩回轉體軸線相交時的相貫線,掌握立體的尺寸標注的方法。
四、本章內容:
五、習題講解
第五章 軸 測 圖
一、本章重點
正等測與斜二測的畫法
二、本章難點
1.軸測投影的形成以及有關軸測投影的基本概念;
2.回轉體及組合體的正等測畫法;
3.斜二測圖的畫法。
三、本章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掌握回轉體及組合體正等測與測二測的畫法,了解軸測投影的形成和基本概念。
四、本章內容:
五、教學後記
1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記錄:
2、對本課教學的體會及改進方法
:
第一章習題課
主備人 張永樓
教學目標:1、通過本章學習,認識如何建立運動中的相關概念,並體會用概念去描述相關質點運動的方法。了解質點、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意義。
2、並學會用計時器測質點的速度和加速度。
3、通過學習思考及對質點的認識,了解物理學中模型和工具的特點,體會其在探索自然規律中的重要作用。如質點的抽象、參考系的選擇、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等。
教學重點:位移、速度、加速度三個基本概念,及對這三個概念的應用。
教學難點:對位移、速度、加速度三個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其矢量性,解決與這三個概念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例1.在研究下列哪些運動時,指定的物體可以看作質點 ( )
A.從廣州到北京運行中的火車 B.研究車輪自轉情況時的車輪.
C.研究地球繞太陽運動時的地球 D.研究地球自轉運動時的地球
解析:物體可簡化為質點的條件是: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的問題中應屬於無關或次要的因素。一般說來,物體平動時或所研究的距離遠大於物體自身的某些幾何尺寸時,便可簡化為質點。
答案:AC
例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瞬時速率是指瞬時速度的大小
C.火車以速度v經過某一段路,v是指瞬時速度
D.子彈以速度v從槍口射,v是平均速度
分析:根據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定義進行判斷。
解:平均速度不是速度平均值;瞬時速率就是瞬時速度的大小;火車以速度v經過某一段路,v是指在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子彈以速度v從槍口射出,v是指出槍口時的瞬時速度。
答案B
例3.一同學在使用打點計時器時,紙帶上點不是圓點而是一些短線,這可能的原因是(D )
A.接在直流電源上 B.電源電壓不穩
C.電源頻率不穩 D.打點針壓得過緊
解析:A.接在直流電源上不會打點。A錯。
B.打點與電壓是否穩定無關,點痕重輕與電壓有關。B錯。
C.頻率不同打的點仍為圓點。故C錯。
D.打點針壓得過緊。針和紙接觸時間長,打出一些短線。D正確。
1.下列關於質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D ) A.質點是一個理想化模型,實際上並不存在,所以,引入這個概念沒有多大意義
B.只有體積很小的物體才能看作質點
C.凡輕小的物體,皆可看作質點
D.如果物體的形狀和大小對所研究的問題屬於無關或次要因素時,即可把物體看作質點
2.有關參照物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D )
A.運動的物體不能做參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才能做參照物
C.參照物可以不同,但對於同一個物體,運動的描述必須是相同的
D.要研究某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必須先選定參照物
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法國飛行員在2000 m高空飛行時,發現臉旁有一個小東西他以為是一隻小昆蟲,敏捷地把它一把抓過來,令他吃驚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顆子彈。飛行員能抓到子彈,是因為 ( B )
A.飛行員的反應快 B.子彈相對於飛行員是靜止的
C.子彈已經飛得沒有勁了,快要落在地上了 D.飛行員的手有勁
4.下面的幾個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B ) A.子彈射出槍口的速度是800 m/s,以 790 m/s的速度擊中目標
B.汽車從甲站行駛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
C.汽車通過站牌時的速度是72 km/h
D.小球第3 s末的速度是6 m/s.
5.下列關於打點計時器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C )
A.打點計時器使用低壓直流電源
B.打點計時器使用低壓交流電源
C.使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相鄰兩個點的時間間隔為0.02 s
D.使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相鄰兩個點的時間間隔為0.1 s
6.電磁打點計時器是一種使用交流電源的計時儀器,根據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我們可以從紙帶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AB )
A.時間間隔 B.位移 C.加速度 D.平均速度
7.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 ……………………………………………………………( BC )
A.能准確地求出某點的瞬時速度
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點的瞬時速度
C.能准確地求出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代表某點的瞬時速度
8.某物體沿一直線運動,其v-t圖象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C )
A.第2 s內和第3 s內速度方向相反
B.第2 s內和第3 s內的速度方向相同
C.第3 s內速度方向發生變化
D.第5 s內速度方向與第1 s內速度方向相反
9下面關於加速度的說法中正確的是…………………(CD )
A.加速度就是物體增加的速度
B.加速度就是速度變化的大小
C.加速度是用來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D.加速度的方向要由速度變化的方向來定
10.一質點做勻變速運動,初速度大小為2m/s,3s後末速度大小變為4m/s,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BC )
A.速度變化量的大小可能小於2m/s B.速度變化最的大小可能大於2m/s
C.加速度大小可能小於6m/s2 D.加速度大小一定大於6m/s2
11.關於加速度,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 ABC )
A.加速度的大小與速度的大小無必然聯系
B.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C.加速度很大時物體速度可能很小
D.加速度大的物體速度變化一定很大
12.足球守門員在發門球時,將一個靜止的質量為0.4 kg的足球,以10 m/s的速度踢出, 若守門員踢球的時間為0.1s,則足球的平均加速度為___100___________m/s2;足球沿草地作直線運動,速度不斷減小,設加速度大小恆為2m/s2,3s後足球運動到距發球點20 m的後衛隊員處,則此過程中,足球運動的平均速度為______6.7__________m/s,後衛隊員接到球時,足球的速度為____4__m/s
13.某一施工隊執行爆破任務,已知導火索的火焰順著導火索燃燒的速度是0.8 cm/s,為了使點火人在導火索火焰燒到爆炸物以前能夠跑到離點火處120 m遠的安全地方去,導火索需要 0.24 m才行。(假設人跑的速率是4 m/s)
14.計算物體在下列時間段內的加速度:
(1)一輛汽車從車站出發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經10s速度達到108 km/h。
(2)以40 m/s的速度運動的汽車,從某時刻起開始剎車,經8 s停下。
(3)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0 m/s的速度運動的小球,撞牆後以同樣的速率反方向彈回,與牆接觸的時間為0.2 s。
答案:(1)a1=3 m/s2,(2)a2=-5 m/s2,(3)a3=-100 m/s2
15.一個物體做直線運動時的速度圖線如圖 所示,則物體在OA段運動性質是___________,加速度是________m/s2;AB段的運動性質是____________,加速度是________m/s2;BC 段的運動性質是____________,加速度是________m/s2。
答案:勻加速直線運動,6.7,勻速直線運動,0,勻減速直線運動,-10;
⑻ 習題課教案怎麼寫 習題課
參考一下,希望對您有幫助:
小學畢業復習課教案與設計說明
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使學生靈活地運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從內容中體會思想以及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幾種常用方法,提高閱讀水平,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學准備:
1、學生人手1份短文材料(提綱);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體會、歸納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並學會靈活地運用,做到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概念入手,揭示課題。
明確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有哪些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內容;二是從內容中體會思想;三是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復習,梳理方法。
(一)復習抓住主要內容的方法
1、復習課文
復習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文章,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想想用什麼方法概括。
2、討論,小結,讓學生明確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基本方法。
(如:連接各部分意思,提問題想答案……)
(二)復習從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
1、復習課文
根據課文的內容和從內容中體會到的思想,要求學生思考:怎樣從內容中體會思想?
課文 內容 思想 從重點詞句段體會
《荔枝》 圍繞荔枝寫了「我」跟母親之間的幾件事。
《一夜的工作》 講作者在陪同周總理審閱一篇稿子時,目睹總理一夜工作的情形。
2、討論、小結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
[即:邊讀邊問為什麼(抓住主要詞句段)]
三、綜合運用,拓展延伸。
1、剛才,我們已經復習了抓住主要內容和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下面,老師想檢查同學們是否已經掌握了這些方法。
2、分發提綱,出示短文《借鏡子》,學生獨立完成作業。
3、師生共同評議、交流。
4、師小結,鼓勵:瞧!大家已經能夠把從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靈活地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了,真聰明!
四、布置作業,鞏固提高。
回去請同學們從課外讀物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運用我們學過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從內容中體會思想。
第 二 課 時
(三)復習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1、復習課文(仍以上述課文為例),想想這些課文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體會到的?
2、討論、小結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閱讀課外短文,要求運用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
突出復習特點 發揮主體作用
——「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閱讀復習課設計說明
安溪實小 林毅斌
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是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培養學習能力,提高閱讀水平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根據復習課的特點,我們確定;以通過復習,使學生靈活地運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從內容中體會思想以及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幾種常用方法,提高閱讀水平,達到 「溫故而知新」的效果為教學目標;以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體會、歸納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並學會靈活地運用,做到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為教學的重難點,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啟導學生自主學習為指導思想,創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現說明如下:
一、營造和諧環境 激發自主學習
《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為此,教學中我們努力做到:
1、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文復習
語文教材中選用的課文內容豐富,有寫人、敘事、寫景狀物……,文體各異,有記敘、說明、議論……學生的興趣愛好也存在差異。為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投入到復習中去,我們採用教師推薦與學生自選相結合,通過推薦典型性的課文,如11冊的《開國大典》《荔枝》《只有一個地球》《一夜的工作》《鳥的天堂》,12冊的《十六年前的回憶》《詹天佑》《草船借箭》《賣火柴的小女孩》等課文讓學生選擇;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課文復習。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2、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復習
語文學習活動強調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自由度以及各種顯性的自主參與活動條件,讓學生主動實踐,親身體驗,弘揚個性。在學習方式上,我們努力把學生的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統一起來。獨立性的學習,我們鼓勵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確確實實地讀書思考,復習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文章表達的思想。合作性的學習,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小組的交流討論,充分發表自己對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和體會文章思想的見解。在學習方法上,我們積極鼓勵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復習課文,既可以按照自己平時養成的習慣進行學習,也可以按照自己平時最常用的方法進行學習,從而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如復習課文時,可以是默讀、輕聲讀、誦讀等等,也可以是邊讀邊畫、邊讀邊想、邊讀邊議等等。
二、把握復習重點 啟發自主學習
《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為促進學生真正掌握「把握文章思想內容」的方法,並能夠做到靈活運用於閱讀實踐活動之中,我們著重從三個方面來引導:
1、從自主復習中 引導感知方法
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課文,讀一讀、想一想,引導學生通過認真讀書思考,梳理學習的過程,從中感知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和思想的方法。
2、從自主交流中 引導領會方法
學生通過自主復習,對概括主要內容和從內容體會文章思想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礎上,我們及時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和班級的合作討論、交流,增強學生獲取有關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信息量,並通過引導學生評價、歸納、梳理,對有效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從而幫助學生領會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基本方法。如: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既可以採用連接各部分的意思,也可以採用提問題想答案等基本方法;從內容體會文章思想的常用方法就是邊讀邊問為什麼,也就是抓住課文的主要詞句段來體會的方法。
3、從自主練習中 引導運用方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規律,方可形成能力。因此,僅僅指導學生從學習的實踐中領會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是不夠的,還應指導學生把領會到的方法運用於練習實踐之中。如,我們在引導學生領會方法後又不失時機地結合復習資料和課外作業引導學生在自主練習中運用所學的方法。
三、優化復習過程 促進自主學習
依據《課程標准》的精神,我們把優化復習過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作為加強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綜合的重要手段,注重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領悟方法,運用方法。
1、明確概念 把握要求
上課伊始,我們依據小學階段的訓練重點,從概念入手,明確提出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必須做到:(一)抓住主要內容(第七冊讀寫例話);(二)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第八冊讀寫例話);(三)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第十一冊讀寫例話),旨在引導學生把教材內容由點串成線,為促進學生的系統化學習和在自主化學習中提高復習的效率打好基礎。
2、聯系課文 自讀自悟
引導學生聯系課文,自讀自悟,是復習課促進學生溫故而知新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讓學生學會讀書,始終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學生增強獨特感受、體驗與理解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我們騰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復習課文,促進學生在邊讀邊想,邊讀邊畫等個性化的學習活動之中,自我反思學習過程,自我發現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和從內容體會思想、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交流反饋 歸納方法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教師及時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和班級的交流活動,一是可以拓寬復習課文的面,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復習到盡可能多的課文;二是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了解到同一篇課文,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除此之外,在交流中通過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有助於學生從自讀自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從而歸納出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基本方法,並為學生的學以致用和靈活運用提供可能。
4、合理強化 遷移運用
強化練習是復習課中促進學生實現知識遷移,發展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為增強練習的效果,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把握文章思想內容的方法,我們採用以下兩點強化策略:一是結合縣編的復習資料強化。讓學生通過閱讀《借鏡子》這篇短文和獨立完成短文後面的兩道習題:1、概括短文的主要內容;2、湯姆是個怎樣的孩子?從短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來檢查學生是否能活用方法,准確把握短文的思想內容。二是結合課外作業強化。讓學生從課外讀物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靈活運用所學的方法,准確把握短文的思想內容。合理的強化,不僅有助於激發學習興趣和增強知識內化,而且有助於靈活運用,發展能力。
回顧整合 綜合提高
——《怎樣表達內心的感受》習作整合課教案與說明
安溪三小 陳敏雲 王小霞 李明偉
【教學目標】
回顧、整合、鞏固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讓學生在自由表達的基礎上學會更好地表達,綜合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教學重點】整合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
【教學准備】教學課件、學習卡、學生平時習作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回顧整合
(一)先抑後揚,激趣導入
1、快速瀏覽小作文,評評寫得好不好,為什麼。
「討厭」的爸爸
爸爸是我最親近的人,怎麼會「討厭」呢?不信,我就說幾件他的事給你聽聽。
先說吃飯的時候吧,不管我想不想吃,愛不愛吃,總是夾著菜往我碗里塞,你們說我能樂意嗎?
要是他外出學習幾天回來,可不得了啦!就像幾年沒見我一樣,沒頭沒腦地親我,鬍子把我的臉都扎痛了。我真有點不情願。其實我也挺想爸爸的,就是他的親法不大對我的勁兒。
你們會說:「你一定不愛你爸爸。」我要說:「我最愛的人就是我那『討厭』的爸爸。」
評點與賞析
小作者敢說起他爸爸的「壞話」,看,「不管我想不想吃,愛不愛吃,總是夾著菜往我碗里塞,你們說我能樂意嗎?」外出幾天回來,「沒頭沒腦地親我,鬍子把我的臉都扎痛了,我真有點不情願」,他的這種親法「不大對我的勁兒」。小小年紀就敢說真話,確實不一般。俗話說得好,「童言無忌」嘛。寫文章就是要像小作者那樣,敢於實話實說,怎麼想就怎麼寫,說真話,吐真情,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一種感人的力量,這是因為這些文章不但有真實具體的內容,而且有真情實感。要想寫出這種生動感人的文章來,一方面要善於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來寫,一方面要敢於在敘述的過程中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註:選自《名師點評中國小學生示範作文精品廊》〕
2、默讀「評點與賞析」,說說如此平實的小作文為什麼會被作為示範作文選入作文選。
3、導入,揭題:本節課就來復習「怎樣表達內心的感受」
【設計意圖】《「討厭」的爸爸》非常平實,卻被作為「示範作文」編入作文選,原因是小作者敢於實話實說,真實地表達內心的感受。通過先抑後揚的方法引入,既可引發學生的興趣,又為復習、整合做好鋪墊。
(二)合作學習,回顧寫法。
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1、 什麼是內心的感受?
2、 你從學過的課文中體會到哪些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
(1)小組討論,填寫學習卡。
課 題 內 心 感 受 表 達 方 法
(2)班級匯報、交流。
(3)梳理、概括最基本的表達方法。
怎樣表達內心的感受
【設計意圖】由於是復習課,對於什麼是內心感受,怎樣表達內心的感受,學生在已往的閱讀教學(包括習作練習)中,已積累了很多經驗,可以而且有必要進行比較理性的概括。這個環節通過合作學習,從比較理性的層面,進行回顧、梳理、歸納,概括出一些既符合課程標准精神,又符合學生認識水平的最基本的表達方法,有利於整合習作和閱讀經驗,在自由表達的基礎上進一步學會更好地表達。這是知識的抽象過程。心理學遷移規律(賈德的概括化理論)指出,「一個人只有對他的經驗進行了概括,才可以完成從一種情境到另一種情境的遷移」。根據這一理論,引導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抽象概括基本的讀寫方法,有利於讀寫方法的遷移。
二、鞏固運用,綜合提高
(一)重溫課文,深入體會
1、閱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六年制第十一冊)有關課文片段,用「——」畫出寫作者內心感受的句子,讀讀想想:作者的內心感受是什麼,是怎樣表達的,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體交流反饋。
(二)嘗試修改,深入體會
1、出示一篇學生習作,想想:是否表達內心的感受,應如何修改?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體交流反饋。
(三)交流經驗,深入體會
1、小組交流。自由拿出自己的習作,對照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與同學交流:一是可以說說自己哪個地方做得比較好,自己是怎樣做的;二是可以說說哪裡做得不好,要怎麼改;三是可以互相評評做得好的地方,或提出修改的意見。要求邊對照方法,邊交流評議,邊自主修改。在小組交流時,教師巡迴參與交流與指導。
2、集體反饋。
【設計意圖】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只用一個例子來解釋原則本身,學生就可能認為只有這個例子適用於這個原則,其結果就只有很少的遷移效果。因此,教學時應注意引導學生聯系學過的課文或其它文章,以及自己的習作來印證已概括出來的讀寫方法,使概括化的讀寫方法返回到具體中去,以求加深、加寬對各種事物的認識,為遷移奠定基礎。所以,這個環節安排三個層面的「例證」,力求使知識具體化,為遷移創造條件。第一個層面是重溫閱讀課文有關片段,進一步體會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這是正面例證;第二個層面是嘗試修改一篇習作,這是反面例證;第三個層面是對照方法,重新審視平時習作,交流經驗,互相評議,自我修改,以求嘗試運用、綜合提高。知識的例證過程,是知識的具體化之路,也是知識遷移的必由之路。
三、簡要總結,拓展延伸
1、簡要總結。對照板書,引導學生說說本課的學習體會後,提出在今後的寫作中,應注意表達內心的感受,寫出感人的好文章。
2、拓展延伸。
①修改練習:課後,繼續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
②習作練習:課後,請回憶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情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詩歌、日記、書信等),寫出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在知識具體化之後,再次進行綜合歸納,並拓展延伸,這是遷移知識的過程。認識的提高是個反復的過程,只有遵循認識規律,反復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才能讓學生通過實踐提高認識,遷移知識,運用知識,化知識為能力,綜合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第二課時
習作評改,深化整合,綜合提高(略)
【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作文的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並在階段目標、教學建議等地方強調要「寫自己想說的話」,「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說真話、實話、心裡話」,「表達真情實感」。這些表述,就是要求學生「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習作必須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一方面要善於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來寫,一方面要敢於在敘述的過程中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依據課程標准精神,本節課著眼於對平時閱讀感悟、習作經驗進行整合,讓學生在學會自由表達的基礎上進一步學會更好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已經注重引導學生「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而且,在平時習作指導和評改過程中也已注重引導學生感悟和積累一定的習作經驗,對於「怎樣表達內心的感受」,學生已經有一定的積淀。本節課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回顧整合。為此,本節課首先通過回顧、梳理、歸納,讓學生從比較理性的層面概括出最基本的表達方法,使知識抽象化;然後,緊接著引導學生聯系有關課文和平時的習作,從正面、反面以及自己的習作進行例證,使知識具體化;最後再進行拓展練習、鞏固提高。這樣設計習作整合課的課型結構,體現了認識規律和心理學原理,有利於學生回顧整合習作經驗,綜合提高習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