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鯀禹治水教案

鯀禹治水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19 12:19:28

① 求教案小學四年級《大禹治水》的教學設計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專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屬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② 鯀禹治水 閱讀答案

據說中國在古代鬧過一次大水災,那水勢的浩大,災害的嚴重,簡直使人難以想像。大地一片汪洋,莊稼淹沒了,房屋沖塌了,人們扶老攜幼,都逃到山上或大樹上去。有的人雖然逃到了山上或樹上,但因為經不住風雨的吹打,特別是找不到食物,不久就凍死餓死了。有些人雖然僥幸逃到了比較大的山上,可以到山洞棲身,或用樹枝樹葉搭起窩棚躲避風雨,尋找樹皮、野菜充飢,暫時維持生命,但人多樹少,各種毒蛇猛獸也因逃避洪水上山,威脅人類,所以每天沒有被淹死、餓死、凍死,以及被野獸毒蛇侵害而死的人,真可以說是掐指可算。
這時,人們都苦苦地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把他們從死亡中拯救出來。但是高高在上的天帝,只顧自己在天庭中尋歡作樂,根本不把下方受害遭難的「蟻民」(在他的眼裡,下方的人民就像螞蟻一樣不值錢)放在心上,對於人們的苦苦哀號,毫不理會。
人們悲慘的遭遇倒是感動了天神鯀(gǔn),他命神鳥去偷竊能阻止洪災的「息壤」(神土,能生長不息),「息壤」雖小,分量卻不輕,鯀就叫來了神龜去馱,神龜將「息壤」放在地上,大地頓時好轉。
天帝知道了,就將「息壤」收回,並派火神殺死了鯀。三年後鯀的肚子突然裂開了,生出天神禹。禹出生以後,鯀就變成一條玄魚遊走了。禹決定像他的父親鯀一樣去治水,但他沒有求天帝,而是率領他的部下,前去治水。他們殺死了引起水災的魔神共工的部下無支祈,但共工知道後,連忙逃走。
禹主要的目的是疏通河道,許多神知道後,都願意出一份力,伏羲送禹一幅八卦圖,河神馮夷送禹一幅河圖。禹收下後就開始治水了。連幫鯀偷「息壤」的神龜和應龍也來助陣,使得進展很快。但他們到龍門時問題就大了:龍門是個重要咽喉,禹和他的部下、朋友們花了5年時間才將龍門開鑿出一個豁口,使河水暢流而下,一瀉千里。
禹的妻子生了一個兒子,叫啟,禹路過家門都沒有進去。就是這樣,禹在治水期間,曾經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一次都沒有進去過。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了。禹從南方走到北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跑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不顧風吹雨打,不顧艱險勞累,一直率領人們從事治水的艱苦勞動。經過了十三年,禹終於將大水治理好,完成了鯀的遺願。

三段文字分別選自《山海經·海內經》《呂氏春秋》和《淮南子》
1.鯀(gǔn):人名,禹的父親。
2.帝:指天帝。
3.息壤:一種神土,傳說這種土能夠生長不息,至於無窮,所以能堵塞洪水,故名。息,生長。
4.堙(yīn):堵塞。
5.祝融:火神的名字。
6.羽郊:羽山的近郊。
7.復:通「腹」。傳說鯀死三年,屍體不腐,有人用刀剖開鯀腹,禹乃降生。
8餉:送飯食給人叫餉。
9跳石:踩到石頭上。
10.布:同「敷」,鋪陳,即陳設,布置。
11..九州:古代分中國為九個州,這里泛指全國的土地。西漢以前認為禹治水後劃定九州。
12.選自《山海經·海內經》。
13..待:等待。
14..之:代詞,的。
15.命:命令。
16乃:於是。

③ 《鯀禹治水》的主要內容

大禹治水,又稱為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故事。源自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回。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答。作為黃帝的後代,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唐堯、虞舜二帝,分別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事宜。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封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曾"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禹成功治理洪水,世人便把他敬為神人,尊為「大禹」「神禹」,將他與天地相齊名,所謂天大、地大、禹大。當時人們甚至把整個中國叫「禹域」,意為大禹治理過的地方,從而把治理江河、戰勝洪災的所有美好願望,都寄託在大禹身上。「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大禹幾乎成為無所不能的天神。

④ 鯀禹治水

《鯀禹治水》或《大禹治水》是中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授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本文反應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治理洪水的艱苦卓絕的斗爭過程,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執著的信念和前仆後繼、不屈不撓的偉大斗爭精神,至今依然閃爍著燦爛的光芒。

原文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島。
禹娶塗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復往治水。
禹治洪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方坐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

精簡譯文
大水漫上天際,鯀盜取了天帝的息壤來堵塞洪水,違抗了天帝的命令。天帝讓祝融在羽山近郊殺死鯀。鯀的部落里分出了禹氏族,天帝就命令禹率部下鋪填土壤賓士洪水來安定九州。禹採用疏導法來治水,平定水患。
鯀禹父子都是善良、冒著危險拯救百姓的英雄。
本文反映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治理洪水的艱苦卓絕的斗爭過程,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執著的信念和前仆後繼、不屈不撓的偉大斗爭精神,至今依然閃爍著燦爛的光芒。

詳細譯文
1、
據說中國在古代鬧過一次大水災,那水勢的浩大,災害的嚴重,簡直使人難以想像[1]。大地一片汪洋,莊稼淹沒了,房屋沖塌了,人們扶老攜幼,都逃到山上或大樹上去。有的人雖然逃到了山上或樹上,但因為經不住風雨的吹打,特別是找不到食物,不久就凍死餓死了。有些人雖然僥幸逃到了比較大的山上,可以到山洞棲身,或用樹枝樹葉搭起窩棚躲避風雨,尋找樹皮、野菜充飢,暫時維持生命,但人多樹少,各種毒蛇猛獸也因逃避洪水上山,威脅人類,所以每天沒有被淹死、餓死、凍死,以及被野獸毒蛇侵害而死的人,真可以說是掐指可算。
這時,人們都苦苦地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把他們從死亡中拯救出來。但是高高在上的天帝,只顧自己在天庭中尋歡作樂,根本不把下方受害遭難的「蟻民」(在他的眼裡,下方的人民就像螞蟻一樣不值錢)放在心上,對於人們的苦苦哀號,毫不理會。
人們悲慘的遭遇倒是感動了天神鯀(gǔn),他命神鳥去偷竊能阻止洪災的「息壤」(神土,能生長不息),「息壤」雖小,分量卻不輕,鯀就叫來了神龜去馱,神龜將「息壤」放在地上,大地頓時好轉。
天帝知道了,就將「息壤」收回,並派火神殺死了鯀。三年後鯀的肚子突然裂開了,生出天神禹。禹出生以後,鯀就變成一條玄魚遊走了。禹決定像他的父親鯀一樣去治水,但他沒有求天帝,而是率領他的部下,前去治水。他們殺死了引起水災的魔神共工的部下無支祈,但共工知道後,連忙逃走。
禹主要的目的是疏通河道,許多神知道後,都願意出一份力,伏羲送禹一幅八卦圖,河神馮夷送禹一幅河圖。禹收下後就開始治水了。連幫鯀偷「息壤」的神龜和應龍也來助陣,使得進展很快。但他們到龍門時問題就大了:龍門是個重要咽喉,禹和他的部下、朋友們花了5年時間才將龍門開鑿出一個豁口,使河水暢流而下,一瀉千里。
禹的妻子生了一個兒子,叫啟,禹路過家門都沒有進去。就是這樣,禹在治水期間,曾經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一次都沒有進去過。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了。禹從南方走到北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跑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不顧風吹雨打,不顧艱險勞累,一直率領人們從事治水的艱苦勞動。經過了十三年,禹終於將大水治理好,完成了鯀的遺願。
2 、
上古時代,中國鬧過一次大水災。那時,大地一片汪洋,莊家、房屋都被淹沒了,人們只好逃到山上或樹上去。因為缺吃少穿,餓死、凍死的人很多。人們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會。
一位叫鯀的天神非常同情人們的悲慘遭遇,決心想辦法幫助人們治理洪水。
鯀知道要治理洪水,只有偷出天帝的寶物——息壤(rǎnɡ)。息壤是一塊幾尺見方的黃土塊兒,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說一聲「長」,他便會迅速擴大,驅走洪水,露出陸地。鯀探聽到了秘藏息壤的地方以後,就請神鳥帶路,請神龜挖洞,偷出了息壤。鯀把息壤放在地上,說一聲「長」,果然,息壤馬上幾里、幾十里、幾百里地伸展開來。洪水慢慢被趕退了,陸地重新露了出來。逃到山上、樹上的人們重新回到了陸地,准備蓋房子、種莊稼,重建家園。
可是,天帝很快就知道鯀偷走了息壤。他大發雷霆(tínɡ),派火神祝融殺死了鯀,奪回了息壤。這樣一來,洪水又重新泛濫開來,人們又陷入災難之中。
鯀雖然死了,但他的屍體過了三年也沒有腐爛。一天,忽然一聲巨響,鯀的肚子裂開了,從裡面鑽出了他的兒子——大禹。
大禹同父親一樣,有一顆善良的心。他決心繼承父親的遺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類的事業。
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況,決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來消除水災。
治洪工程開始了。大禹親自拿著鎬(ɡǎo)頭,率領成千上萬的人挖渠開山,疏通河道。曾經幫助鯀偷取息壤的神龜也來幫忙運送土石;神力很大的應龍也用堅硬的尾巴在地上劃出深溝,來導引洪水。
在治水過程中,最艱巨的工程是開鑿龍門。龍門是一座大山,高高地橫在黃河當中,擋住了奔騰直下的河水的去路,河水只好繞道從山腳下一條狹窄的河道穿過。每當水量增大時,河水就四處橫溢,泛濫成災。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艱險,帶領人們一點兒一點兒地開鑿。夏天,烈日當空,山石被曬得滾燙,大禹汗流浹背,仍然不停地干著;到了晚上,還要對付毒蟲猛獸的襲擊。冬天,北風呼嘯,天寒地凍,大禹一鎬一鎬地挖著凍得堅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幹了起來。為了治水,大禹還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入」。人們都被感動了,在大禹的帶領下,齊心協力地干著。冬去春來,整整花了五年的時間,巨大的龍門山終於被劈開了一個大口子,河水流暢地流向了大海。看著滾滾流去的河水,人們個個興奮不已,圍著大禹歡呼雀躍。大禹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就這樣,大禹帶領人們,由南到北,由西到東,經過十三年的苦戰,終於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們重新返回家園,過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人們非常感謝、敬佩大禹,便一致推舉他為治理天下的君王。

滿意望採納~需要進一步說明說一聲~

⑤ 鯀禹治水的主要內容

大水漫上天際,鯀盜取了天帝的息壤來堵塞洪水,違抗了天帝的命令。天帝讓祝融在羽山近郊殺死鯀。鯀腹中生出了禹,天帝就命令禹鋪填土壤賓士洪水來安定九州。 鯀禹父子都是善良、冒著危險拯救百姓的英雄。

⑥ 《鯀禹治水》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講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先是禹的父親鯀附則治水,結果不利被處死了,當時的當權者派其子禹治水,費了數年時間成功了。下面是詳細的內容:
據說中國在古代鬧過一次大水災,那水勢的浩大,災害的嚴重,簡直使人難以想像。[1]大地一片汪洋,莊稼淹沒了,房屋沖塌了,人們扶老攜幼,都逃到山上或大樹上去。有的人雖然逃到了山上或樹上,但因為經不住風雨的吹打,特別是找不到食物,不久就凍死餓死了。有些人雖然僥幸逃到了比較大的山上,可以到山洞棲身,或用樹枝樹葉搭起窩棚躲避風雨,尋找樹皮、野菜充飢,暫時維持生命,但人多樹少,各種毒蛇猛獸也因逃避洪水上山,威脅人類,所以每天淹死、餓死、凍死,以及被野獸毒蛇侵害而死的人,真不知有多少。

這時,人們都苦苦地哀告天帝,祈求他斥退洪水,把他們從死亡中拯救出來。但是高高在上的天帝,只顧自己在天庭中尋歡作樂,根本不把下方受害遭難的「蟻民」(在他的眼裡,下方的人民就像螞蟻一樣不值錢)放在心上,對於人們的苦苦哀號,毫不理會。

人們悲慘的遭遇倒是感動了天神鯀,他命神鳥去偷竊能阻止洪災的「息壤」,「息壤」雖小,分量卻不輕,鯀就叫來了神龜去馱,神龜將「息壤」放在地上,大地頓時好轉。

天帝知道了,就將「息壤」收回,並處死了鯀。三年後鯀的肚子突然裂開了,生出天神禹。禹出生以後,鯀就變成一條玄魚遊走了。禹決定像他的父親鯀一樣去治水,但他沒有求天帝,而是率領他的部下,前去治水。他們殺死了引起水災的魔神共工的部下無支祈,但共工知道後,連忙逃走。

禹主要的目的是疏通河道,許多神知道後,都願意出一份力,伏羲送禹一幅八卦圖,河神馮夷送禹一幅河圖。禹收下後就開始治水了。連幫鯀偷「息壤」的神龜和應龍也來助陣,使得進展很快。但他們到龍門時問題就大了:龍門是個重要咽喉,禹和他的部下、朋友們花了5年時間才將龍門開鑿出一個豁口,使河水暢流而下,一瀉千里。

禹的妻子生了一個兒子,叫啟,禹路過家門都沒有進去。就是這樣,禹在治水期間,曾經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一次都沒有進去過。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了。禹從南方走到北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跑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不顧風吹雨打,不顧艱險勞累,一直率領人們從事治水的艱苦勞動。經過了十三年,禹終於將大水治理好,完成了鯀的遺願。

⑦ 鯀禹治水的主要內容

以「治水」為線索,講述鯀禹父子分別是怎樣治水的。

閱讀全文

與鯀禹治水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