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有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的。
湘版教材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2009年上學期)
一、基本情況
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孩子們對於身邊常見事物的外部特徵及屬性的觀察有了一定程度的積累,重點訓練了學生能按要求有順序地觀察,能在教師引導下借用工具間接地觀察物體,對身邊的動植物、土壤、水、空氣、材料等內容進行了初步了解。
這一學期,要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重點訓練學生的實驗能力、實驗過程的描述能力,學習「冷與熱」、「變化的天氣」、「我們來養蠶」、「磁鐵的奧秘」、「多彩的光」等內容。
因此,我將和孩子們一道,並引領他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希望這54個孩子在科學學習中都能獲得比較好的發展。
二、本學期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提問——嘗試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並用一定的方式表述;能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初步比較和評價。
2、猜想與假設——能對觀察的現象進行猜想;能對提出的問題做出假設性解釋,會根據觀察的現象對將來的事件做出初步的推論;能用「如果……那麼……」對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設。
3、觀察和實驗——能按觀察對象的變化,培養細致、敏銳和長期觀察的能力;會藉助工具間接地觀察物體;知道對某些被觀察對象進行簡單處理;嘗試制定簡單的調查、實驗或觀察計劃;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控制變數實驗;會使用直尺、量筒、指南針等工具進行定量觀察,採集數據,並作簡單記錄。
4、製作——根據教材要求,在教師指導下或他人幫助下進行簡單製作。
5、數據收集與處理——能讀懂淺顯的文獻資料和簡單的二維圖表;能根據事物的顯性變化特徵進行分類;能在教師的組織下進行有目的地室內采訪和室外調查,獲取有效信息;能在教師指導下用簡單的表格統計處理數據,並用簡單曲線圖表達。
6、表達與交流——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能初步構建自己的觀點,並能用語言、文字、統計表等方式將自己的研究過程、結果、觀點表達出來;知道怎樣描述自己的實驗;根據觀察的結果,嘗試對現象做出解釋。
7、評價——知道感官在觀察中存在局限;能針對別人的研究結論提出質疑;知道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針對研究的問題提出它的缺點或不完美之處;知道結果可以重復驗證;尊重證據。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我們來養蠶」的活動,形成對生命周期的認識,獲得珍愛生命的豐富情感體驗。
2、從「變化的天氣」等單元的活動中,體驗科學與生活的聯系、科學與社會的聯系。
3、在「冷與熱」、「磁鐵的奧秘」、「多彩的光」等單元學習中,激發起對物質世界探索的興趣和好奇心,在求證中感受科學的魅力。
4、在閱讀科技史的過程中引發更多的情感共鳴。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溫度是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知道物體一般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知道熱能從一個物體傳到另一個物體,不同的材料傳熱的本領不同。
2、知道各種不同的天氣現象,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以測量的量來描述;知道風有風向和風力的不同;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據雨量來判斷的;知道天氣預報的有關知識。
3、知道蠶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生長階段。
4、知道磁鐵有磁性,有磁極;知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知道鐵釘等可以被磁化。
5、知道什麼是光源;了解影子產生的條件;知道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知道鏡子能反射光、能成像;知道陽光是七色的,了解彩虹的形成。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從兒童的知識背景和認知規律出發,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重點訓練學生的實驗能力、實驗過程的描述能力,圍繞認識事物的變化和性質,引領學生學習「冷與熱」、「變化的天氣」、「我們來養蠶」、「磁鐵的奧秘」、「多彩的光」等內容。
本冊教材在「指南車」卡通人的引領下,通過游戲、觀察、測量、實驗、調查、製作等活動方式,讓學生認識物體冷熱變化的特點、天氣變化的特徵,了解蠶的生活習性、生長變化過程以及磁鐵的性質、光線傳播的性質,學習實驗描述、長期觀測和記錄的方法,提高實驗技能,並滲透珍愛生命、敢於質疑、尊重證據、持之以恆、認真細致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為後續的科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一單元(冷與熱):教材從自然界、生活中的冷和熱現象導入,引出溫度計並由此展開對熱脹冷縮現象的研究,接著進行熱傳遞現象的研究。安排了「感覺冷熱」、「測量溫度」、「自製液體溫度計」、「空氣是否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研究鐵軌間為什麼留縫隙」、「生活中的熱脹冷縮現象」、「物體怎樣傳熱」、「測量變化的水溫」、「材料的傳熱本領」、「自製保溫盒」等10個活動。
第二單元(變化的天氣):本單元以「總——分——總」的結構來構設教材,按「各種天氣現象——觀測天氣——天氣預報」的順序來組織教學,設計了「多姿多彩的天氣」「測量氣溫」「觀測風」「雨下得有多大」「怎樣預報天氣」等5課。通過「觀測氣溫」、「觀測風」、「觀測雨」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指導學生運用溫度計、自製簡易風向儀和雨量器進行觀測,指導學生搜集有關數據並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處理,得出結論。
第三單元(我們來養蠶):教材以蠶的生長、發育、繁殖、死亡的生命歷程為主線構建單元,重點讓學生親歷飼養的全過程,了解怎樣照顧蠶的一生的飲食起居並記錄蠶一生的變化,總結歸納昆蟲的特徵,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細致而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堅持不懈長期記錄的科學研究態度以及珍愛生命的美好情感。
第四單元(磁鐵的奧秘):本單元以認識磁鐵的基本性質為線索,通過學生探究性的實驗來幫助學生了解磁鐵的知識。分「神奇的磁力」、「司南的啟示」、「磁鐵游樂場」3課,設計了「探物游戲」、「哪裡磁力大」、「自製指南針」、「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調查磁鐵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沙里尋針」、「辨認磁極」、「製作玩具」、「我們還能應用磁鐵的性質解決生活、學習中的有關問題嗎」等活動。
第五單元(多彩的光):本單元以光和材料為研究對象,通過觀察、研究光照在物體上產生的現象和光通過放大鏡、棱鏡、水等材料產生的現象,引領學生設計、觀察實驗,描述實驗過程,解釋實驗現象,讓學生了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及日光的色散想像,在親歷「沒有光的世界裡」的活動中激發學生善待盲人、保護眼睛的意識。本單元指南車信箱中呈現有關皮影戲、古代潛望鏡、神奇的激光等科技史資料,意在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和社會發展帶來好處。
第六單元(我愛做實驗):這是湘版科學教材的特色單元(每冊都有),都是對全冊教材的探究技能訓練重點的回顧與總結,並用又一次的活動來進一步強化、提升,而本冊教材是在總結了實驗技能和方法之後,通過「怎樣才能讓降落傘降得更慢」的活動來鞏固、提升的。
四、教學措施
1、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依據學生的實際開展教學活動。
2、落實三年級下冊重點訓練項目——實驗、描述過程的能力。實驗過程中,要求記錄實驗情況;實驗結束後,組織好同學之間的表達和交流。
3、精心設計探究性的求證活動,引領孩子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主要從引發沖突、自主求證、布設「迷宮」等方面著手,讓孩子們在求證中感受科學的魅力。
4、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長期觀察所面臨的困難,對學生的評價以激勵和診斷性評價為主,促使學生保持飼養、管理、觀察、記錄的興趣。
5、充分發揮教材所凸顯的科技史特色資源的優勢,如創設情境、進行方法引領、情感熏陶等。
五、教學進度安排(每周3課時)
第一周 常規教育、民選組長和科代表、翻閱新書、學習《多姿多彩的天氣》
第二周 《知冷知熱》、《熱脹冷縮》、布置養蠶的任務
第三周 《熱的傳遞》、《蠶寶寶出生了》、養蠶第一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四周 《蠶寶寶在長大》、養蠶第二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五周 《誰的傳熱本領強》、《測量氣溫》、
第六周 《觀測風》、《雨下得有多大》、
第七周 《怎樣預報天氣》、前兩個單元的學習小結、養蠶第三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八周 《神奇的磁力》、《蠶寶寶大變樣》、養蠶第四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九周 養蠶第五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十周 《昆蟲》、第3單元學習評價
第十一周 期中考試
第十二周 《司南的啟示》、《磁鐵游樂場》
第十三周 《光與影》教學研究(本期重點研究課)
第十四周 《光照在鏡子上》、《透過玻璃的光》
第十五周 《與水有關的光現象》、《光線與視覺》
第十六周 第4、5單元學習評價
第十七周 《我們怎樣做實驗》、《科學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第十八周 第6單元學習評價、復習
第十九周 復習
第二十周 期末考試
2.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申請書最核心的是表述願望、提出請求
(不要太長,說清楚自己請求就好,太長反而適得其反)版
申請書權的寫作格式一般來講都是固定的,它的內容主要包括五個部分:標題、稱呼、正文、結尾、落款。
(一)標題
申請書一般由申請內容和文種名共同構成。題目要在申請書第一行的正中書寫,而且字體要稍大。
(二)稱呼
通常稱呼要在標題下空一兩行頂格寫出接受申請的人名稱,並在稱呼後面加冒號。如「敬愛的···老師:」。
(三)正文
動機、理由要重點寫。申請的理由比較多,則可以從幾個方面、幾個階段來寫
(四)結尾
申請書可以有結尾,也可以沒有。結尾一般寫上「此致——敬禮」之類表示敬意的話即可。
(五)落款
落款,即要署上申請人姓名和成文日期。
3. 如何科學制定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是按照課程標准和教學大綱的要求,依據教學規律,結合教學實際制定出來的階段性規劃,是有效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保證教學工作正常實施開展的重要環節之一。而體育教學計劃更需要依託校園體育硬體實際情況來制定,在中小學普遍存在場地器材短缺的情況下,體育教師需要施展「八仙過海」的神通,來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
一、一個中心,指導實際工作
體育課堂教學計劃,應牢牢把握「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重視學生體質健康發展,貫穿於課程實施的全過程,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實施素質教育方針,以學生發展為需要,激發運動興趣,針對一些學生喜歡的競技性運動項目,可以適當改造,降低難度、降低規則,也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在教學計劃中加入本地傳統體育項目或新興運動項目,增加學生對傳統體育項目的了解和對新興體育項目的認知。
例: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國術,深受學生的喜歡,體育教師在編寫教學計劃的時候,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選擇性的將一些難度系數低、安全性高的套路動作,如:太極拳、功夫扇等帶入校園教學中,並結合武術的精神,加強武術運動過程中應有的對人的生命意義的追求,培養健全的人格。
二、挖掘內部因素 合理安排
1、在制定教學計劃之初,體育教師首先應和校教務處進行聯系,針對校園場地器材存在短缺的問題,對課務的安排優先考慮,這樣在實施課堂教學時候就能夠安全分流,場地和器材使用方面避免撞車現象的發生。
2、體育組成員在編寫教學計劃的時候,要集中在一起(我校體育教師被分在各個辦公室),規劃好各自的教學單元之後,拿出來,大家討論,並對照個人的單元教學計劃中所需要的場地和器材進行分析,遇到沖突的時候,組內靈活調整教學計劃,爭取做到場地器材保證教學要求。
3、教學計劃的編寫完成之後,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在動態中生成。遇到突發「情況」後,在保證教學目標前提下,需要靈活機智應對,適當進行調整。例如:在陽光強烈的夏日,對教學計劃中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教師要適時進行調整,防止因為天熱造成學生出現中暑,虛脫等安全事故的發生。
4. 鄂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我也在找,鄂教版的科學教學計劃根本沒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