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望天門山古詩教案

望天門山古詩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12 07:37:43

㈠ 望天門山詩

一、全詩來如下:
《望天門山自》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二、譯文
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楚江把它沖開,碧水向東奔流到這里迴旋徘徊。兩岸邊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我乘著一葉孤舟從日邊而來
三、《望天門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開元十三年(725)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盪奔流的氣勢;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並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給人一種新鮮的意趣。
四、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教學古詩望天門山和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望天門山
作者: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通過《古詩兩首》的教學,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古詩教學,首先要打破傳統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後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發揮想像的空間。因此,在備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節,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課前、課中、課後)。在兩首詩的教學中,適時地安排自學環節,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學生創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詩相對而言易於理解,部分學生在學前就有接觸。就本課而言,有學習第二首詩的基礎,所以應發揮這一優勢,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深入詩文的意境,讓學生對古詩詞有升華理解和再創造的空間。在課堂上,設計了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兩首古詩,如說一說、讀一讀、畫一畫。這樣,從學生學習的需求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激發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的興趣,令學生利用各種方式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更為學生品味詩句意境及理解後的再創造架起了一座橋。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不僅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對某些難點會形成不同意見,產生分歧的理解。他們是辯論會的辯手,討論會的論者,教師則是辯論會的主席,既要鼓勵學生的獨立見解,又要在重點、難點之處,適時點撥指導,恰當地梳理問題,使學生在從辯到悟的過程中獲得提高。如,第一首詩中「出」的意思在全詩中至關重要,對學生來講,在帶入句中理解時又堪稱難點。
就古詩學習而言,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依詩句的意思展開想像,入情入境,加強有感情的朗讀。如在第一首詩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讀,大體可分五步:第一,自讀自學詩文,初步想像景象;第二,教師配樂范讀,學生感知瀑布的氣勢;第三,學生邊理解邊想像邊朗讀,依據詩句在頭腦中形成畫面,讀出氣勢;第四,欣賞有關廬山瀑布景象的錄像片,詩畫結合,引導學生融入意境;第五,結合圖像及理解達到變感情朗讀為有創造性的朗誦。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還要注意課內外結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初步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如,課前,讓學生查閱有關李白、蘇軾兩位詩人的資料。課後,收集兩位詩人的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學生信息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分發揮語文課本為工具書的作用,不僅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一、打破常現,改革古詩教學的課堂結構
這節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由老師牽引著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做法。課堂上,從學生自由背誦學過的古詩開場,引出今天要學的兩首古詩。而後,安排自學時間,使學生有一個潛心讀書的過程。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匯報「讀懂了什麼」,師生共同討論,互相補充。對於學生沒有弄懂的問題,老師安排了質疑環節,啟發學生共同探討。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在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探討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設計,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
為了改變串講串問的教學結構,我抓住重點進行教學。兩首古詩沒有平均地使用力量。《望天門山》和《飲湖上初晴後雨》相比,第二首易學好懂。於是我把第一首詩作為教學重點,又抓住第一首詩中插圖的運用,為重難點的突破口。因此,增大了這節課的教學容量,節省了教學時間。
二、以學定教,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1.自學時間充分。
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學,學生能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寫寫畫畫,動手查查字典,同桌的還可以商量商量,學生學得主動,的確有所收獲。同時滲透了學習古詩的方法,潛移默化培養自學能力。
2.質疑環節落實。
在匯報了讀懂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而且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堂上學生提出的問題很有水平。如,「出』是「出現」的意思,為什麼這里不用「像」為什麼「生紫煙」的「生」不用升起的「升」張老師並不急於解答這些問題,而轉向全班學生:「誰幫他解決」「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大家怎麼想」很巧妙地把「球」又傳給了學生。
3.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第二首古詩。
基於《飲湖上初晴後雨》淺顯易學的特點,學習這首古詩時,我宣布:「對於這首古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還有什麼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這樣的安排徹底放開了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最喜歡的方式學習,真正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體現出教為學服務的思想,課堂氣氛熱烈。
三、創設情景,以讀為本
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計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於大自然中。如,老師的配樂范讀,投影打出的畫面,有感情色彩的激勵語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開了想像,提高了教學效率。
與此同時,我以讀為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像等有機結合,並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配畫加上動作地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直至會背誦,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像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老師捨得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練讀」,讓讀得不夠的學生再讀,重視了群體活動,同時也注意到了學生的差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四、主導作用發揮得當
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老師能順勢引導,隨機應變,表現出對古詩的准確把握和深刻理解。如,觀察點的巧妙解決:「我應該站在哪兒望著天門山來吟誦這首詩呢」當一學生沒有說准時,老師問:「誰還有不同的意見」當學生能聯系詩句說准觀察點後,老師仍引導到「再看一看題目,還有補充嗎」這些指導與點撥,及時、准確、到位。另外,激勵語言的運用,也體現出素質教育的思想,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少了老師個人風採的展示,多了切實為學生服務的應變。
五、加強了課內外的結合
課堂上啟發學生互相交流查閱資料的收獲,不但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對學生終生有益。特別是課後作業的布置:「除了學過的,同學們再找一兩首,下節課你們來做老師,給大家介紹。」很有新意,它打破了課內外的界限,擴大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這正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㈢ 望天門山 古詩

《望天門山》,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絕句。全文為: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描寫詩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遠望天門山(今安徽省當塗縣境內)的情景。

㈣ 古詩望天門山作者和詩意

望天門山
作者: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專來。
《望屬天門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開元十三年(725)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盪奔流的氣勢;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並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給人一種新鮮的意趣。

㈤ 古詩《望天門山》的解釋

古詩《望天門山》的譯文為:

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沒有迴旋。

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㈥ 望天門山古詩

望天門山

作者: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專,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屬天門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開元十三年(725)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盪奔流的氣勢;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並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給人一種新鮮的意趣。

㈦ 中華古詩詞《望天門山》

望天門山⑴
天門中斷楚江開⑵,碧水東流至此回⑶。
劉陽草書李白詩《望天門內山》容
兩岸青山相對出⑷,孤帆一片日邊來⑸。[1]
詞句注釋

⑴天門山:位於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天設的門戶,天門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記雲:「兩山石狀曉岩,東西相向,橫夾大江,對峙如門。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東梁山,總謂之天門山。」
⑵中斷: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楚江:即長江。因為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開:劈開,斷開。
⑶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轉。指這一段江水由於地勢險峻方向有所改變,並更加洶涌。
⑷兩岸青山:分別指東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現。
⑸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遠遠望去,彷彿來自日邊。[2] [3]

望天門山白話譯文
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沒有迴旋。
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

㈧ 望天門山 教案

望天門山教案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有許多名山大川,或風光秀麗,或雄偉壯闊,自古以來,許多詩人為我國的壯麗山河,留下了千古佳句,唐朝大詩人李白在25歲那年,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板書課題)
二、分析題意
師:「望」是什麼意思?
生:看,在遠處看。
師:望天門山是什麼意思?
生:站在遠處看天門山。
(出示天門山圖片)師介紹天門山:天門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和縣與當塗縣西南的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相對,形同門戶,所以叫天門山。
過渡句:當年李白懷著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第一次離開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覽,接著又興致勃勃的乘舟順江而下,途徑天門山時,年輕浪漫,一派天真的李白寫下了這首詩。
三、初讀古詩。
1、師配樂朗誦
2、師:經過課前的預習和老師剛才的朗誦,同學們想一想,詩人李白在天門山都望到了哪些景物?
生:青山、碧水、孤帆、紅日。
3、師:那我們就品味一下,這些景物如何在作者的筆下具有了詩情畫意的。
4、師:下面同學們讀讀這首詩,自由讀,反復讀,讀清爽,讀通順。
(1)檢查生字的自學情況:斷 楚 孤 帆
(2) 指讀古詩
過渡句:古人作詩講究有板有眼、有韻律,所以我們要讀出節奏,讀出韻律。
(3)出示幻燈片,指導按節奏朗讀。
四:分析詩文。
師:同學們讀了幾遍詩句,發現了什麼?詩中除了題目中有「望」字,詩句中有「望」字嗎 ?
生:沒有。
師:全詩除了題目《望天門山》有望字,詩句中卻沒有一個望字,然而仔細品味,我們會發現每一句詩句中都隱含著「望」字,並且這個望字流露出了作者的「山水真情」,下面我們逐句分析一下。
(一)分析第一句
出示幻燈片,指讀第一句。
師:第一句作者望出了什麼?
生:望到了天門山。天門山斷開了。
師:天門山是怎麼斷開的?
生:被楚江沖開的。
師:楚江是什麼意思?
生:長江。
師:此時此刻你的頭腦中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
生:奔騰的長江水把天門山沖斷了。
師:長江水這么厲害,有這么大的本領,你從這厲害的水中看出了什麼氣勢?
生:波瀾壯闊闊的氣勢。
板書:望——波瀾壯闊的氣勢
師:誰能讀一讀這句,要讀出長江水波瀾壯闊的氣勢。
歸納:詩的第一句讀後自然會映入這樣的畫面:浩盪的長江水,飛奔而下,把本來一個整體的天門山沖擊成東西兩座山。由此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沒有望見長江水那波瀾轉過的氣勢,作者如何能誕生:天門中斷楚江開的詩句呢。
(二)出示幻燈片,指讀第二句。
師:第二句作者望出了什麼?
生:望到碧水流到天門山,有轉變了方向。
師:為什麼會轉變方向,水流的不是很有氣勢嗎?
生:大山也不是等閑之輩,也非常厲害,面對湍急的水紋絲不動,表現出自己的雄姿偉岸。
師:你的眼前又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
生:碧綠的長江水向東流到天門山突然轉了彎,向北流去。
歸納:碧綠的長江水向東流到天門山後,突然轉了個彎,向北飛奔而去,這里又寫出了天門山的雄姿險峻,不是嗎?高峻堅固的山峰豈能容忍江水的肆意橫流,所以奔涌到天門山只能「至此回」了。不難看出這一句通過水勢,寫作者望出了天門山的雄姿偉岸。
板書:雄姿偉岸的奇觀
師:誰能讀一讀這句,要讀出天門山的雄偉。
過渡句:望盡兩岸青山排闥,忘卻夾江水勢洶涌,此時此刻,作者是什麼樣的心情呢?誰能有感情的讀讀最後兩句詩。
(三)分析三、四句。
出示幻燈片,指讀。
師:作者此時的心情怎麼樣?
生:高興,喜悅。
師:為什麼高興?
生:因為詩人陶醉在美麗的山水之中了。
師:你知道李白是站在哪裡望天門山的嗎?小組合作,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匯報:生:小船上。通過「兩岸青山相對出」這句詩,我們知道的。「相對出」應該是兩岸的青山變得越來越清晰,是因為詩人坐著小船,越來越靠近天門山。
師:「出」是什麼意思?
生:突出,也就是天門山由原來的看不見,變得越來越清晰。
師:這個「出」字用得出神入化,把原本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
師:此時此刻,你的頭腦中又出現了什麼畫面。
生:兩岸的青山一會出現,一會又忽閃不見,一隻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然駛來。
歸納:滿眼的山水風光開闊了作者的胸襟,感染了作者的心情,由此妙筆生輝: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青山綠水襯托著一隻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然駛來,怎能不令人心馳神往呢?這遙望之中的傳神一筆,不僅生動形象的描繪出「波瀾壯闊的長江水,雄奇秀麗的險峻山峰,乘風破浪的孤帆」這一動態畫面,也寫出了自己的喜悅之情,我們看罷自然會心升共鳴,欣然陶醉在作者那青山綠水的心情之中。
板書:青山綠水的心情
師:誰能有感情的朗讀一下後兩句,讀出青山綠水的心情。
五:悟詩情
過渡句:青山、綠水、孤帆、紅日,好一幅美輪美奐的畫面,短短的幾句詩,卻表達了作者美麗的山水真情。(板書:美麗的山水真情)
師:誰能用自己的語言加上自己的理解,說說你從這幅美麗的畫面中看出了什麼?
師: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讓我們跟隨著優美的音樂,再次感受這青山綠水帶給我們的享受。
生配樂朗讀。
師:這首《望天門山》早已成為千古佳句,讓我們閉上眼睛,腦海中想像那美麗的畫面,試著背誦一下,讓它永遠定格在我們的記憶中。
指名背誦、齊背。
六、 古詩拓展:
1.大詩人李白對天門山可以說是情有獨鍾,他還寫過《天門山銘》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出示幻燈片)
2.天門山的青山綠水,讓詩人由衷的熱愛,他寫的《早發白帝城》和《望廬山瀑布》同樣是描寫祖國壯麗山河的詩篇。(出示幻燈片)這兩首詩大家熟悉嗎,誰能有感情的給大家讀一讀。
七、交流展示:展示課前收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八、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九、作業:把這首古詩背給你喜歡的人聽。

㈨ 古詩 望天門山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版。

(李 白權)

[注釋]

1.天門山:位於安徽省和縣與當塗縣西南的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所以叫「天門」。

2.楚江:即長江。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

3.至此回:長江東流至天門山附近迴旋向北流去。

4.回:迴旋。

5.出:突出。

6.日邊:天邊。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後人有深遠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望天門山古詩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