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是一個設復計過程,完成制的產品中有一種是教學方案,也可以叫做教案。
人們做教學設計這項設計工作,說多了就把教學設計和教案混在一起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案和講稿不是一回事,我們經常搞錯。還有人說詳案就是講稿的說法,也不準確。
教案,描述的是怎麼教,是對教師動作的描述;講稿,體現的是說什麼,是講話的內容,是對教學內容的表述。教學設計就是要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對教師的動作(包括學生行為)進行計劃和設計,設計出來的關於教師怎麼教(和學生怎麼學)的這個授課方案就是教案。
❷ 基於課堂教學的教學設計可以簡化哪三大部分
文化課類的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內容是:
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回
2.過程與方答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重點、難點;
三、教學准備:包括教具、學具等
四、課時安排
五、教學方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新授課
(三)課後延伸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安排
七、板書設計
八、教學反思
❸ 教學設計的課堂組織包括哪些
課堂教學設計主要包括:分析和理解《課程標准》、分析教科書、分析學內生、設定教學目容標、確定教學重難點、精選教學資源和補充材料、選擇教學方式和方法、編排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活動等環節。
分析和理解《課程標准》: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分析教科書,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
分析教科書:不僅要了解每一課的內容和具體的知識內容,還應分析每一課的結構、內容與單元主題之間的關系。特別是知識點在學科知識體系中的位置或地位,每個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系等。
分析學生: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是否採用適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是教師能否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
設定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和關鍵環節。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組織和實施的依據,具有引領和指導的作用。需要設定的教學目標,包括學生的學習目標(三維目標)、教師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❹ 課堂教學設計包括哪些環節
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1備課
主要是教師對教材的熟悉,在新課標中,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生等。備課的過程是教師熟悉新內容的過程,非常有必要,尤其是教齡在5年之內的新教師,備課至關重要。
2
寫教案
備課的過程也需要寫好教案,教案是一堂課的完整呈現,雖然不能預設到課堂發生的一些教學事件,但總體上還是能夠把握好教學次序。
❺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教案
科目 English 年級 Grade 2 班級 時間 年 月 日
課題 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課型 New
(知識、能力、情感)
教 學 目 標 (1) Listening and speaking methods.
(2) Communicative approach.
(重點、難點)
教材分析 Key Points : let in
Difficulty : Learn the key structures.
時序 教學操作過程設計(重點寫教師怎麼教及學生怎麼學,
要創造性設計課堂結構和教學模式,要明確呈現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
Step 1. Greeting and Revision
Greeting the class as usual and check the homework.
Step 2.New words
Show the new words on the board.
Teach the new words . Read the new words to students and ask students to repeat.
Let in 允許進入,允許參加
Jeans: 牛仔庫
Consequence: 結果,後果,因果關系
Read the first two words to the class and ask them to repeat.
For the last one, tell Ss in this unit we』ll learn to talk about consequences.
Step3 Section A
Draw some pictures on the board and ask Ss to talk about what they see in them.
T: What is the boy doing in the first picture?
S1: Walking.
T: That』s correct. He』s walking to school. What are the other students doing?
S2: They』re taking the bus to school.
T: What』s happening in the second picture?
S3: He』s late.
T: That』s correct. The boy is late.
T: (Pointing to the first picture.) I』m going to talk to this boy.
Andy, you should take the bus. You shouldn』t walk to school. If you walk to school, you』ll be late.(Class repeat, if you walk to school, you』ll be late.)
And write this sentence on the board.
Step4 1a
Activity ia introces key vocabulary and provides reading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Firs point out the four pictures and get Ss to tell what they see.
Then ask two students to read the conversation in the speech bubbles in the first pictures.
Sa: I think I』m going to go to the party with Karen and Ann.
Sb: If you do,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Then have Ss look at 1a. Ask them to match the statements and responses.
Check the answers. 1-4: d a b c
Ask Ss to read each pair of sentences in groups.
Write the second pair on the board:
I think I』m going to wear jeans to party.
If you do, the teachers won』t let you in.
T: The phrase 「let sb. in」 means 「let sb. come in」.
They won』t let people in without a ticket. (Write the sentence on the board.)
Step 5 1b
This activity provides listening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ng.
T: Listen to the tape. You』ll hear four conversations. Each conversation will give you the matching responses for one of the four statement.
(Play the recording. Students listen.)
Step 6 1c Pairwork
This activity provides guided speaking and listening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First ask S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en make conversations.
Then have two students read the sample dialogue.
Sa: I think I』m going to stay at home.
Sb: If you do, you』ll be sorry.
T: Work with your partner please. Make a converstion using the things that are happening in the pictures.
(At the end ask one or two pairs of students to say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They are given little presents if they do the work well.)
Step 7 Summary and homework
Today we have learnt to talk about consequences. We』ve learnt the sentence: If you…, you』ll … Do you like to go to the party? Do you like to have a party in your house? If nobody comes to your party, you』ll be sorry. Right?
Practice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preview the next page.
教 學 反 思
❻ 課堂教學設計包括哪些環節
什麼是教學設計?包括哪些主要環節?
教學設計是主要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
教學媒體
、
教學策略
、教學評價等教學
要素
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其主要環節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確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和學習效果評價。
教學設計是主要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
主要環節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確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和學習效果評價。
教學設計方案,內容包括學習內容
特徵
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任務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思路或意圖、
教學過程
、課堂小結(含板書設計)、自主性教學評價(教學反思)、教學資源鏈接等。
1、評估
需求
確定教學目的:測量學習差距、確定完成
教學
後能夠做什麼?
2、教學內容分析:學習者學習之前的知識技能分析?
3、學習者分析:學習者個性特徵和學習環境分析?
4、編寫教學目標:具體陳述學習後能夠做什麼?
5、開發評價方案:你准備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
6、開發和選擇教學材料:你設計各種教學資源和材料為教學做准備?
7、實施與評價:實施你的設計並進行多方面的評價?
8、修改:整理反饋資料和數據,進行修改教學設計
9、總結性評價:對學習者使用效果進行最終評價
教學設計的本質是建立在理論
基礎
之上的一門應用性的教學技術,最早起源於美國。美國
教育家
杜威
最先提出應發展一門連接學習理論和教育實踐的「橋梁科學」,橋梁科學即為教學設計的原意。80年代初,由鄔美娜、
劉茂森
等人
引入我國
教育技術
領域
,但那時的教學設計只是原封不動的將教學設計從國外「拿來」,介紹給大家的觀點和
理論
也是零星的、支離破碎的,根本談不上
體系
,實踐幾乎沒有。經過這些專家20年的努力,現在教學設計在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個別成功的實踐應用。
但是縱觀我國教學設計的理論,我們看到的多數還是國外教學設計的印跡,由此導致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我國的
教學實踐
不適應,表現為:理論反映的是西方教育觀念、學習理論、
教學模式
發展的軌跡和
成果
,提倡學生
創造性
和
科學精神
的培養,實踐是我國千百年形成的「儒家」教育觀念、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實踐,以
應試教育
為主,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這樣必然造成教學設計在我國形成了所謂「兩張皮」的尷尬局面。在教學設計理論的普及過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教學設計的理論比較抽象、宏觀,缺乏可操作性的實際環節。既使教學專家都很難把握其實質,更別說新手了。我們可以看教學設計的一般
模型
,其中前期分析、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三個過程都只是宏觀的描述,根本未提供容易掌握的
研究方法
和操作工具,
教師
只能根據已有的教學經驗來揣摩模型所提供的教學設計過程,這樣,優秀的教學設計就成為個別
教員
的
專利
,遠遠沒有發揮教學設計的教學應用性,實現
規模效益
。認為教學目標是高於一切的,它既是教學過程的
出發點
,又是教學過程的歸宿。通過教學目標分析可以確定所需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學評價檢查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過程的一切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
探究型學習的基本過程。
雖然因為探究的程度不同,探究
學習活動
有多種不同的表現方式,但是總的來說,探究的過程是一個
解決問題
的過程,包含了一些基本的活動要素。
確定問題
探究過程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問題,分析問題的屬性,根據問題的屬性,進而可以確定採用哪一種程度的探究活動,有沒有必要展開深入的研究,是進行完全的探究還是不完全的探究,還是以調查及資料的收集、整理和評價為主。在解決問題之前,不僅要將問題界定清楚,還需要確定問題
所處
的
情境
,也就是描述清楚
問題空間
。
形成探究思路
確定問題以後,需要在
經驗
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研究思路。
有些時候
,可以考慮與學生一起討論決定問題,這樣,問題對學生來說更是「自己的」,也更能夠將學生自己的
知識經驗
調動起來,分析問題,
收集信息
材料,形成解決的思路和策略。另外,問題的屬性不同,所採取的解決策略也有很大差別,不同的解決策略需要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動。
實施探究
開展探究是整個活動的
核心
過程,探究的過程是學生根據所確定的探究思路,進行調查、
實驗
、
資料收集
、訪問、考察等各種探究活動,最終將問題予以解決,並得出探究結果的過程。所開展的活動
類型
可以是豐富多樣的,在進行學習活動設計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問題的
性質
來探究的程度選擇相適應的活動類型。
結果展示/交流
經過一系列探究活動以後,將形成不同
形式
的探究結果,可以是
實驗報告
、訪談結果、調查報告、作品等。探究結果的展示和交流,實際上也是探究過程的一種活動方式,可以將其看作是探究過程的結束活動。
❼ 教學設計與教案的區別
一、概念不同
1、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內點,將教容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
2、教案: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准,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
二、特徵
1、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
2、教案:具有科學性、創新性、差異性、藝術性、可操作性、考慮變化性。
三、內容不同
1、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2、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准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
❽ 如何進行高效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最重要環節之一,它是指以現代教學理論為基礎,依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教師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合理組合和安排各種教學要素而制定實施方案的系統的計劃過程。教學設計是對課程的二次開發,是一個指導性的動態方案。評價教學是否有效的標准只有一個,那就是學生是否取得了預期的、應有的進步和發展。我們認為優質的課堂教學必須是「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師生發展」,考量教學高效的最終標准應當是「學生成長」,這種成長將不單是用考分高低來作最後的衡量。因此,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設計要關注以下要素
視角一:從課程性質看,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學什麼。
教學設計必須要突出課程的性質,如語文,英語要強化語言和思維訓練,開發相關的課程資源,促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學會正確地理解和得體地表達,發展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1.強調語言感悟。英語教學的核心是語言教育,根本任務是組織、引導學生學習語言,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英語語言文字的能力。英語課堂教學設計,就是要設法引導學生以教材(教學內容)為依託,去感受語言,領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讓學生在規范的語言感受和語言運用中,逐步養成一種帶有濃厚經驗色彩的、能夠迅速地感悟領會語言文字的能力和習慣。
2.重視思維訓練。語言是表達思想和進行交際的工具,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是思想和思維的物化,是信息的載體。一切語言訓練莫不是在思維指導下進行的。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是英語課程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
3.開發學習資源。靈活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學習資源(包括媒體資源)是高效教學的基本要求。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先要把教材信息、資源信息、「課標」信息轉化為自己的信息,明確教材編寫意圖;其次要回顧此內容先前的實踐經驗和反思,進行選擇性的借鑒;再次要根據課程標准提出學生的學習任務;最後要吃透文本中的「著眼點」,即內容的重難點、知識的生成點、培養的技能點、情趣的激發點、思維的發散點、合作的討論點、滲透的育人點、知識的引申點等。
視角二:從學生學習看,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怎樣學。
1.激發主體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認為:「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課堂教學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應當通過設計合理的啟發、評價、矯正等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學會提問,鼓勵積極思維,質疑問難;引導學生消除膽怯的心理因素,針對教材內容,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能夠自圓其說;引導學生學會討論:討論主題,了解題旨,篩選要點,找准目標,恰當表達,深入理解文本,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設計中,只有真正地貫徹「以生為本」的設計理念,真正讓學生處於主體地位,真正讓學生主動構建知識,實現有效教學才有可能。
2.轉變學習方式。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在設計教案中要做到一是「在聽中學」為「在做中學」「在玩中學」,二是「被動地學」為「主動地學」「自主地學」。
理想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實現教學相長的動態過程。每一位學生都是課堂上主動求知、探索的主體,教師是這個動態過程的創設者、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語言課堂教學是豐富生動的,教師除了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外,還必須在設計中注意做到善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重視課堂的互動生成,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精講精練,落實「三維」目標,做到教得生動,學得活潑,輕負擔,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