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的課後反思怎麼寫
教學反思
截止到今天,我一共上了十三節歷史課,在將近兩周的實際教學,觀摩其他教師上課,以及指導老師聽評課的基礎上,結合自身體會,我總結了自己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不足,明確了日後需要改進的方向。
(一)學生情況了解不足
這一點是造成我這一階段教學工作失誤的根本原因。由於自小在河北接受教育,了解得最多的也是河北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在一開始設定教學的時候,便較多地體現出了河北教學模式的特點,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必須要加大對學習歷史的投入。然而,在河北歷史需要參加中考,這是兩個地域最大的區別,而我卻忽視了。
再加上長久以來我同高中生接觸較多,所以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更多地偏向了高中歷史課堂,內容很多很全面,這樣恰恰偏離了出重生的學習特點。受到年齡、經驗的局限,初中生對於一些專業名詞、較復雜的歷史事件接受起來並不容易,反而加深了他們的困惑,引起了他們的反感。
(二)課前備課准備不足
課前備課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直接決定了你一節課質量的高低。最開始上課的時候,由於課前准備不充分,常常出現不知道接下來課件上要展示的內容是什麼,甚至有些內容的出現甚至會給我一種措手不及的感覺。以致於後來出現了課件帶著我走,而不是我來操控課件的局面。
再有一點就是課前備課時,對於一些課外知識掌握不清要提前調查清楚。在講授俄國十月革命一課時,我提到了「空包彈」這個詞,結果學生就這個詞提出了更深一層次的問題,而這恰恰是我在備課時沒有想到的,可想而知,當時的場面十分尷尬。
(三)課上時間安排不合理
一堂課四十五分鍾,課上時間安排不合理就十分容易導致講不完課。第一節課的時候,課前導入我用了十五分鍾,遠遠超出了正常范圍,講解課本知識再加上處理習題,往往就是一課書的內容要用兩個可是才能完成,要麼就是匆匆收尾,這樣就無法幫助學生對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四)教學活動設計缺乏吸引力
在第一節課的時候,我和學生彼此簡單地認識了一下。期間,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小游戲。由於一開始就缺乏對學生的了解,加上之前沒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在這個環節出現了冷場,整個游戲環節幾乎是我一個人完成的。由此,我也充分感受到了一趟無聊的課對學生對老師來說都是煎熬。
(五)講課平鋪直敘,缺少亮點
平鋪直敘是我上課最大的特點。為了避免照本宣科,同時也為幫助學生對歷史事件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在備課的時候,我特意將課本上的知識串成一條線,力求面面俱到。這樣非但沒有達到設想的效果,反而讓我陷入了一個困境。整節課我都在向學生們灌輸知識,雖然知識之間的銜接很緊密,但太過於籠統,以致學生抓不住重點,也找不到讓他們感興趣的地方,反響自然也不熱烈,很顯然,這堂課失敗了。
(六)細節問題沒能提起注意
細節決定成敗,而我卻常常輸在一些小細節上。比如:
1、寫字時筆順不對,這一點指導老師和我的學生都曾給我提出來過;
2、上課時拄講台,小動作太多;
3、經常忘記寫板書,要麼板書就是太過簡單隨意。
細微之處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質,修養。注意細節,也可以向學生們傳遞一個積極的態度。
教師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職業,每次上課學生的面部表情都會直接碰觸到我的中樞神經。為期一個學期的實習工作剛剛開始,萬事開頭難,我有理由也有信心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在今後的日子裡,吸取教訓,努力鑽研,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
『貳』 初一歷史 試卷分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再說沒看到你的試卷,所以我只能教方法,還望採納。
分三部分寫
一、分析錯題。為什麼會錯,是馬虎?還是原本就不會?或者是平時「不求甚解」的原因,導致換湯不換葯的題目還是不會。(重點分析)
二、分析對的題目。有人說「對的題目還分析什麼啊」。當然要!要從中找出重點,知識的重點,也就是考點。比如說考幾次試,這類的題目一直出現,或者出現地概率很高,我們在試卷分析時就要把它列為重點。就是說即使這次做對了,也要在平時地學習中經常鞏固。
三、總結。通過這次考試,還是說通過這幾次考試,發現自己的不足,在學科中哪方面不足,就比如說歷史,你的哪段歷史不是很清楚,經常犯錯?還有就是已經很好的了,就是說你這段歷史已經滾瓜爛熟了,這樣平時你就可以少花點心思鞏固記憶就好了。最後就是下定決心,以後會怎樣認真的學習,怎樣的踏實,不會再馬虎,同樣的錯誤不會再犯等等。 回答者: 501324507 | 三級 | 2011-2-25 16:28
我是教初二歷史的。這是我的一個質量分析~~本來是幻燈片,現在我把文字版發出來吧~~
一·關於本次歷史試卷題目
單項選擇題【24分, 12小題】
史實分析題【10分, 5小題】
歸納列舉題【20分, 3道題】
材料分析題【22分, 2大題】
延伸探究題【24分, 2大題】
二:各班優秀率及格率平均分情況分析
(1.這個建議你做成圖表,
2.然後再弄一個各個班的不同分數段成績學生統計表)
三:具體題目分析:
選擇題部分:主要考查1至9課內容。期中5題、8題、12題為較難題目,學生出現錯誤很多。
史實辨析題:即判斷對錯題。此題超出本次考試規定復習范圍,考查的為12課和13課的未學內容。
歸納列舉題:14題-16題。期中較難題為第14題,需要學生的歸納和解讀問題能力。而15題和16題則是單純的基礎知識考查。以後需要加強同學歸納歷史的能力。
材料解析題:兩道材料題,分別考查第八課和第九課的內容。綜合來看,這兩道材料題,學生們答得比較一般。其中,17題第二問是大多數同學的易錯題目。18題最後一問,則是部分同學的錯誤題目。由此可以看出,同學們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的能力差,以後再學習過程中需要重點訓練。
延伸探究題:這兩道大題,幾乎所有同學都答的非常不錯。分別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相關內容和中國人的近代化探索三部曲相關內容。尤其是20題,近代化探索這道讀圖題,同學們都答的非常標准。以後在此方面,也會一直加強訓練,保持下去。
四:本次考試的進步與不足
A:進步與積極方面
首先,對於圖片與具體知識的結合,即識圖能力,有了一定提高。能夠將平時強調的歷史事實,與歷史圖片結合起來。
其次,卷面良好。大多數同學讀做到了不空白試卷,認真作答每一道試題。態度積極。
再次,大多數同學都能做到對於具體知識點的基本正確掌握。
不足:
對於材料的分析能力比較差,不能將所給史料與所學史實相結合。變通能力與分析歸類能力需要進一步訓練。以後在教學中,會加大材料題的比重。
對於所學知識的歸納與綜合能力較差。以後,會加強對於歸納列舉類型題的訓練。
馬虎大意,讀題不認真。導致一部分同學因為馬虎,至少失分在5分左右。
對於自己過於不自信,答案左思右想,改了又改,結果把正確的答案改成錯誤的,通過批卷,發現好多同學都有此種現象。
五:教學反思
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
加大對於材料題,列舉題,分析題的訓練比重,與難度。
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把握線索能力,自主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引導學生加強對於整個中國近代史大前提的認知,學會用史實說話,用所學知識說話,以史為綱,一切從史實出發。
關於馬虎大意現象,要特別強調,注意提醒學生不要犯類似錯誤。
。。。一個個復制太難了,。。。。大概就這些,,但願能幫到你~~
『叄』 高一上冊歷史教學反思怎麼寫《發達的古代農業》
教案的教學反思怎麼寫
首先要清楚的是教學反思不僅要反思教師本身的教學行為回,還要反思學答生行為,更重要的要有改正不良教學行為的方法措施。
其次,作為教師要對整個教學行為預設過程作詳細的記錄,包括各個環節以及各環節的具體實施步驟。
笫三對各環節達成度進行深入的分析,好的地方記錄下來作為成功的經驗,沒有達成地方記錄下來,作為教訓是日後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
第四,對於重難點的突破過程要著重反思,重難點的突破是教師反思的重點,同時也是反映課堂效果的重點所在,更是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重點所在。
第五,反思的目的在於改進今後的教學行為,避免出現類似的錯誤,提高課堂效率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肆』 論高中歷史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教師不是先知先覺者,也不是知識的源泉,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回者。不能答僅僅把教師定位在「知識的佔有者」、「文化知識的傳遞者」上,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僅是專業知識,也包括教學藝術和手段。「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現實。
『伍』 七年級歷史復習課怎麼上的教學反思
首先,內來容多而雜。不論是復習源一章還是一冊書需要在眾多的史實中找出一條主線來統領所授知識,理清線索,便於學生記憶。其次,復習課是對所學知識的整理和歸納,相對而言趣味性降低、知識性增加、能力要求提高。第三,需要對學生學習及答題方法進行指導,這一項一般是比較乏味的。
『陸』 北師大版初一歷史教學反思怎麼寫《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雖然沒有你所說的來書自在手,不能針對性設計,但可以給你建議:1)針對的對象是一年級小朋友,所以首先要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講給學生聽;2)在講給學生聽的基礎上,可以讓小朋友試著來講,做小老師,可集中,也可分若干小組; 3)互動很重要,老師和小朋友可以針對動物樂園進行相互提問,這樣可以增加小朋友的學習興趣!供參考!